理性的邊緣

與自然比, 人類很渺小; 與動物比, 人類並不高貴.
個人資料
正文

李光耀的“優生學” ,兼談日本和中國

(2019-09-22 19:48:07) 下一個

1983年8月14日晚上,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國慶群眾大會上發表了出人意表的講話。李光耀在講話中指出,新加坡的男性大學畢業生若要他們的下一代像他們一樣有所作為,就不應該愚昧地堅持選擇教育程度和天資較低的女性為妻。這次講話引起了很大反響。後來,人們稱那次講話為李光耀的“婚嫁大辯論”。促使李光耀決定發表那次“婚嫁大辯論”演講的原因,是放在他桌上的那份新加坡1980年人口普查的分析報告。

  生育“逆淘汰”

  在李光耀看來,新加坡1980年人口普查的分析報告顯示了兩個令人堪憂的問題:首先,隨著政府推行的“兩個剛好”的計劃生育政策,新加坡雖然已經把生育率降低了,卻很不均等。教育程度越高的婦女,孩子越少;教育程度低的婦女,孩子越多。40歲以下沒有教育資格的婦女,每人平均生育大約三個孩子,小學程度的婦女平均生育大約兩個孩子,中學和高中程度的婦女平均大約生育一又三分之一個孩子,大學程度的婦女大約生育一又四分之一個孩子。一句話,新加坡的生育狀態屬於“逆淘汰”。

  其次,新加坡的大學生一半左右是女性,其中將近三分之二“小姑獨處”,未能嫁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新加坡的女性都選擇與學曆比她們高的男性結婚,這叫上嫁;男性則願意娶比自己學曆低的女性,這叫下娶。最後,高學曆的女性往往嫁不出去。

  對於這種失去平衡的婚姻與生育趨勢,李光耀認為再也不能不聞不問,而應該迅速加以幹預。他大聲呼籲他們娶教育程度相等的女性為妻,也鼓勵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生育兩個或更多的子女。李光耀告訴那些隻想找漂亮女人卻不看女方能力的男士,如果按照這種標準找對象,難免所生小孩外貌像父親,智商像母親。相反,如果找一個與自己智商、能力相當的女士結婚,就可能生養出和自己一樣優秀的小孩。李光耀的兩個兒子聽從了李光耀的勸告,所娶太太都與自己的智力相當,其子女的智商都在140分以上。

人非生而平等

  李光耀相信有關科學研究得出的如下結論,人的智商和能力80%是天賦決定的。研究者曾到處尋找同卵雙生的孿生子,不論年齡多大——20歲、30多歲或40多歲。他們檢測這些孿生子的詞匯、習慣和對顏色、食物、朋友等的好惡愛憎後得出如下結論:80%與天賦、遺傳有關,另外20%與不同的環境、教養有關。這就是說,決定智商高低的主要因素不是後天環境,而是先天遺傳。李光耀說,所有的宗教、道德、法律書籍都告訴人們,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實,人非生而平等,永遠不可能。李光耀的上述觀點無疑被批評為“政治上不正確”。李光耀回答說,他不關心政治上是否正確,他隻關心實際上是否正確。

  李光耀認為,不論是教人打高爾夫球,或是訓練狗用鼻子嗅毒品,必須弄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那個人或那隻狗是不是可造之材。曾有新加坡人把幾條寵物狗送給訓犬大隊,希望把這些狗訓練成會嗅毒品的狗。幾天後,訓犬大隊把狗退了回來,說這些狗再訓練三年也不行,因為它們不是那個種。李光耀說,人也是一樣,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日本會有好前途

1983年,新加坡曾派代表團到日本考察,研究他們在生育方麵是否存在著與新加坡相同的問題。考察發現,現代日本根本就沒有允許同類問題出現。

  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受挫之後,通過自行徹底檢討,改變了許多東西:為什麽自己體型過去那麽矮小?因為缺少蛋白質。因此,他們吃蛋白質食物、喝鮮奶、吃許多牛肉。於是,他們終於有了更大的體型。為什麽自己的雙腳過去較短?因為他們常常蹲在地板上。於是,他們現在坐在椅子上,他們的腳終於長長了。考察日本,李光耀得出結論,日本人的智慧得分正越來越高。有人說,日本人會有一個好的前途,李光耀說,我一點兒也不懷疑。為什麽李光耀會有這種認識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兩個方麵:

  首先,日本人保持著優生的趨勢。分析日本的人口替代率,會得到發人深省也是令人警醒的啟示。在日本,大學畢業生的人口替代率是2.5,其他則是2。在日本,媒妁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父母在媒人的幫助之下,並不是為孩子安排婚姻,而是認識他們的夥伴。如果他們都願意的話,就可以結婚。

  其次,日本人保持著優育的傳統。這裏所謂的優育的傳統,就是男主外、女主內。女性在培養後代方麵,有其先天的優勢和能力。李光耀說,今天,人們仍然難有機會同包括高層女性執行人員在內的日本代表團舉行會談。女性在代表團中擔任的是通譯員。她們送茶待客,全是臨時職員,而不是永久受雇。也許,她們允許永久受雇,但很少人會這麽做。當她們結婚的時候,必須離職養育孩子,然後在孩子入學之後才重回崗位。這是一個明確的角色。在日本,隻有20%的大學招收女生。其他有誌向的女性,或她們有誌向的父母,都進入教授現代語文、經濟即著重家政的學院攻讀,以便可以管理她們的丈夫和家庭。李光耀似乎並不排斥儒家“夫婦有別”的傳統,甚至有條件地讚成日本保持儒家這方麵傳統的做法。因為女性的能力往往表現為“相夫教子”,而這其實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

  中國何以能崛起?

  李光耀相信,華人比較聰明,例如,國際數學競賽的金獎往往被中國人、新加坡華人獲取。李光耀說,在古老的中國,成功的商人或朝廷命官,可以任意挑富商的女兒或最年輕貌美的村女,娶上六七房、八九房的妻妾,子女成群。貧窮愚昧的勞工等於被閹割,像野生動物群落中居於弱勢而遭到放逐的雄師或公鹿,沒有配偶,也沒有機會傳遞基因。這樣,就出現一個智力較高的人口群。

  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當鄧小平看到新加坡的建設成就的時候,很高興。宴會中,他拿起酒杯,與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碰杯。鄧小平說:“恭喜你!新加坡曾是個很落後的地方,現在,卻是個美麗的城市!”聽到鄧小平的誇讚,李光耀用華人慣有的謙虛回答說:“謝謝你,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容易管理。”聽過回答,鄧小平好像是向著對方,又似乎是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是啊,要是我管的是上海這麽大地方就好了!”聽到鄧小平這句話,李光耀似乎不服氣了。

  李光耀告訴鄧小平:“新加坡的華人大多是從中國大陸廣東、福建來的那些家無寸土、目不識丁的苦力的後代,而中國大陸有的都是留守中原的達官貴人、文人學士、狀元的後代,那樣一些人在那兒開枝散葉,所以,沒有什麽新加坡能夠做到的,中國做不到,或者說,不能做得更好!”講到這裏,鄧小平沉默了,這個話題也就輕輕帶了過去。

  不過,李光耀後來回憶說:“鄧小平沒有忘記我的‘挑戰’。他在1992年南巡時說,要借鑒新加坡,而且要比他們管得更好!”仔細分析,李光耀在說明“沒有什麽新加坡能夠做到的,中國做不到,或者說,不能做得更好”的觀點的時候,並沒有從文化、製度等方麵找原因,而僅僅是從人乃至於人的先天稟賦找原因,即中國大陸華人的先天稟賦要比新加坡華人的好。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李光耀之所以重視基因和優生,是因為他認為能否成才既取決於後天環境,更取決於天賦基因,而人才是贏取城市與城市、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最重要的因素。李光耀在一次演講中一字一句地引述了《管子》一書的如下觀點:“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李光耀在解釋一些地區和國家成功的原因時,總是把最終的根子落在人才上。例如,為什麽中國香港在曆經風雨打擊之後總能站起來?是由於香港繼承了英國留下的製度嗎?製度固然重要,但英國的殖民地有55個之多。這些殖民地獨立後大都繼承了英國的法律製度,最終在經濟上趕上甚至超過了西方的地方屈指可數。因此,製度不是決定因素。

  李光耀說,自己是想了幾十年之後才想明白,成就香港經濟騰飛的關鍵因素還是人。中國20世紀上半葉國內戰爭的結局,造成大量人才湧入香港,“裹挾著大批來自中國最傑出的企業家、專業人士和知識分子。他們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和廣東。這些大陸精英形成了一個厚實的人才基礎。”再加上一批敢於背井離鄉和“較有創業精神和足智多謀的中國工人,他們攜手把香港轉變成世界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

  台灣地區為什麽能夠經濟騰飛?李光耀認為也是同樣道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失敗,原因並非缺乏人才,而是路線方針搞錯了。退守台灣之後,國民黨改正自己在大陸犯過的錯誤,“把1949年

以前治理中國多年的頂尖領導人才,都吸納過去。他們的行政,加上美國的援助,改變了台灣”。李光耀說:“當這一切在1949年發生時,我還不了解人才的重要性,特別是創業人才,也未意識到這些訓練有素的人才,正是改變社會、提升社會的酵母。”

  有人樂觀地預測,21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李光耀肯定中國將在21世紀的世界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發揮越來越重大的影響,但是,他毫不猶豫地判斷21世紀的領軍國家仍然會是美國,理由是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和最優秀的人才。當人們問到新加坡如何才能繼續保持現有繁榮時,李光耀的回答是,這取決於能否一代又一代地找到最好的人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