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577)
2012 (904)
2013 (379)
2018 (1)
2022 (105)
當山東土妞兒遇到澳洲土妞兒,
“老師,那個老外老師在講繩麽東西?”
“老師,老外她到底想讓我幹繩麽?讓我做遊戲幹嘛又不讓我繼續啦?”
“老師,她不讓我尿尿。。。” 。。。
"......" 所以開始深深思考,跨文化溝通該怎樣進行?
1微笑傾聽,聽不明白的要等聽完了和氣的問,如果對方很忙就找不忙的時間請教,不是請示,是平等的請教。
2忍耐 聽不懂願上帝嘛?那上帝也太冤了。權當人性的修煉的,為了順暢溝通,除了忍耐弄清楚還有啥更好的辦法嗎?
比如大人和小孩,孩子用baby language, 大人聽不懂,難道你要將孩子胖揍一頓嘛? 不可以哦。
所以要想小孩子一樣,笑嗬嗬的麵對不甚了解的文化,用純真的心和純美的笑容去實現溝通順暢的目的。
在海外的人,多少都會吃過啞巴虧的吧?不是因為不會說,而是說不明白,文化差異,很明顯。
比如dama拉著洋妞的手,親切的問,妞兒啊,今年多大了,處對象了沒,家裏幾口人兒呢?
洋妞想撞牆的心都有,但是也不是每個洋妞都會去撞牆,比如對中國文化略知一二三的就會婉轉的解釋或者禮貌的岔開話題。
3平心靜氣的解釋:和氣,和氣,再和氣。和氣,語調就會平靜,對方知道你是善意的。不然,世界大戰每天都會發生了。
4勤學苦練:多學,多聽,多看會比一般人少吃點兒啞巴虧。
日本人的方法是“虛”,隻出虛招兒,在外人麵前統一都是彬彬有禮的樣子,一轉頭和自己人在小酒館裏聊這些老外如何如何,加拿大人求“和”,誰我也不得打,我也不和誰打,和誰打我也不怕,這個國家很可愛。英國人用“禮”,客套的禮貌的,禮多人不怪,內心的傲慢誰管著啦?德國人是戰爭之後學乖了,我們隻討論該討論的,我們不說過頭話兒,不做過頭事兒,我們不爭當老大,但是我們的技術比誰誰誰都牛N倍!
中國咋辦?從曆史來看,中國解決文化差異問題的招兒最妙,誰罵我,我把閨女嫁給她,誰打我,我把閨女嫁給她,誰搞我,我把閨女嫁給他,誰整我,我把閨女嫁給他,最後你們打我罵我整我搞我的都生了我們的孩子,看你腫麽辦?
女婿們一個一個臣服了,老嶽父,自然如泰山巍峨挺拔嘍!
隻是可憐的閨女們,啊!!不過話又說回來,閨女大了,總要嫁人嘛,男人既然沒有一個好東西,嫁誰還不是一樣嗎?
中國要崛起,經濟是一方麵,文化是一方麵,人的素質是一方麵,最關鍵的是讓他國的人,不討厭你,喜歡你,想起你來就覺得挺神奇,挺可愛,而且還有肉吃,有酒喝,有花姑娘的誘惑。。。名利之外,還要有義,以義服眾,是上策吧。
不容易,談何容易,秦始皇辦成了,唐太宗辦成了,成吉思汗辦成了,皇太極也辦成了,接下來呢???
還是多生幾個閨女吧,倒是後可以用來辦國家大事兒也說不定呢,嗬嗬,加油!!
跨文化溝通的障礙
1)言語和非言語
2)信仰與行為
3)文化的多樣性
4)價值觀比較
克服障礙可以從如下幾方麵入手:
1)從態度和認識提高敏感度,提高我們的全球意識。人是文化動物,難免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分析和判斷我們周圍的一切,比如人家批評幾句,就什麽都聽不進去,總覺得我們文化比別人的優越,或者有種族偏見和歧視,這些都是跨文化溝通的嚴重障礙。隻有帶著虛心和平靜的心態與態度才能真正聽得進去,有效溝通才可能真正發生。就如布萊斯。帕斯卡在其所說的名句“在比利牛斯山這邊是真理的東西,在比利牛斯山那邊就成了謬誤。“ 要學會培養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識。
2)掌握不同文化的知識和外語工具,多了解自己文化和其它文化的差異,這樣會提高跨文化溝通的有效性,
3)在行為上不斷訓練自己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鍛煉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傾聽能力,確認自己聽到的是對方真正的意思。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終生不斷提高的追求。
[編輯]
影響跨文化溝通的主要因素
(1)感知
感知與文化有很密切的關係。一方麵,人們對外部刺激的反應,對外部環境的傾向性、接受的優先次序,是由文化決定的;另一方麵,當感知形成後(指感知過程的結果——知覺),它又會對文化的發展以及跨文化的溝通產生影響。
在跨文化溝通過程中,研究感知或知覺對溝通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們在溝通過程中存在的種種障礙和差異,主要是由感知方式的差異所造成的。要進行有效的溝通,我們必須了解來自異文化環境中人們感知世界的不同方式。
(2)成見
當我們突然進入一種有著很少我們所熟悉的符號和行為的情境的時候,我們就會經曆一種其勢很強的令人煩惱不安的情境——文化衝擊。我們會因此而感到焦慮不安,甚至茫然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成見常常就油然而生了。成見不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常比懸而未決或模棱兩可的狀態容易接受得多。由於我們大多數人都很怠惰,不願意發展了解不同境遇中其他人的必要的能力,我們就心安理得地根據錯誤的信息來減少懸念狀態帶來的不安和痛苦。然而,問題是:成見作為我們頭腦中的圖象,常常是僵化的,難以改變的,以其作為防衛的機製則是不妥當的,而且常常是極為不利的、我們必須認識到,凡此種種的成見,對於成功地進行跨文化的溝通是全然無益的。
(3)種族中心主義
種族中心主義是人們作為某一特定文化中成員所表現出來的優越感。它是一種以自身的文化價值和標準去解釋和判斷其他文化環境中的群體——他們的環境,他們的溝通的一種趨向。
所有的人都經曆了促使民族中心主義心態發展的社會過程。人們通過受教育知道了“如何行事”的準則,通過觀察知道了周圍人的行為方式,對某一特定的製度和體係也越來越熟悉。從一種文化的角度看,假定另一種文化能選擇“最好的方式”去行事似乎是不合理的。因而,我們對文化差異很大的人們之間的溝通,在早期是抱著否定態度的。
(4)缺乏共感
缺乏共感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經常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而不是他人的立場上理解、認識和評價事物的。缺乏共感也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首先.在正常情況下,設身處地地站在他人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想象他人的境地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是文化的因素加入之後,這個過程就更加複雜了。其次,顯示優越感的溝通態度.也阻礙了共感的產生。如果一個人總是強調自己管理方法的科學性,固執己見,那麽我們就很難與之產生共感。第三,缺乏先前對於某個群體、階級或個人的了解也會阻礙共感的發展。如果從來沒有在國外的企業工作過或從事過管理,也就沒有機會了解他人的文化,我們就很容易誤解他人的行為。這種知識的缺乏,可能致使我們從某些不完全跟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相聯係的行為中得出結論。最後,我們頭腦中所具有的跟人種和文化相關的成見也是達到共感的潛在的抑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