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什麽世道
(2011-08-28 22:56:41)
下一個
美國男性從心理谘詢中撤退 美國有報道指出,最近幾十年來男性大量離開心理谘詢這個行業,今天在心理谘詢專業獲得碩士學位的人之中,男性少於20%。美國洛杉磯臨床及法醫心理學家斯蒂芬·迪阿蒙博士分析,男性離開心理谘詢行業的原因有如下幾種 首先是經濟原因過去心理谘詢曾經是很賺錢的行業,但最近幾十年,心理谘詢範圍內的精神病學、臨床心理學、臨床型社工、婚姻家庭谘詢等專業越來越難以獲得良好的收入。對於男人而言,按照社會傳統要自立,要養家糊口,但私人開業的心理谘詢不再能提供足夠的穩定收入,難怪很多男性心理谘詢師紛紛轉行另謀高就。而很多女性不用獨立養家,或者在經濟上有配偶支持,經濟上的壓力相對較小,於是就留了下來。 其次,臨床心理學失去了過去的風光。曾幾何時,臨床心理醫生是備受尊敬的專家,隻有他們才能進行心理治療。到了今天,在美國能做心理治療的人很多,而心理醫生又不能像精神科醫生一樣能夠給病人開精神類的處方藥。僅僅在美國個別的州裏,心理學博士在接受博士後訓練之後能擁有處方權。處方權讓精神科醫師保住了地位、權力和收入,因此在精神科醫師中男性流失不多。 最後,在尋求心理谘詢的消費者中,女性比男性多,而很多女性現在也隻想找女性的谘詢師,因此給男性谘詢師的業績造成明顯影響。 國內谘詢師收入波動較大 廣州心力愛心理私塾谘詢師陳文峰介紹,心理谘詢師在國內的收入情況比較複雜,在不同類型的機構和服務中差異較大。 從事矯治性心理谘詢的人針對的是有心理障礙或者病理性的人格特點的“病人”,例如強迫症、抑鬱症、焦慮症、人格障礙等。目前廣州入門級谘詢師的谘詢費為每小時200元~300元,表麵上不少,其實要和谘詢機構分成,如果機構名氣不大、客源不多的話,最後每月拿到的可能不及普通白領。從業經驗豐富的、名氣比較大的,以及各谘詢中心的“頭牌”谘詢師一般能拿到6000元到1.5萬元左右。有些“天價”谘詢師需要推廣個人品牌,實際收入也就相當於企業的中層經理水平,沒準會是年薪10萬元。還有的谘詢師經常開為期數天的心理學課程,每個學生收好幾千元,收入也很豐厚。 另一類心理谘詢師開展適應性和發展性谘詢,譬如職業生涯、兒童教育的指導等,月薪從三四千元到兩萬元都有。 很多人進入心理谘詢領域之前以為很賺錢,結果花掉幾十萬元參與各種課程培訓,最後不能收回投資。更有部分人是因為有心理問題而想成為心理谘詢師,他們當上心理谘詢師會“害人”嗎?陳文峰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他們成長不充分,心理功能不穩定,很難忍受谘詢行業中的不確定性,一上崗就焦慮得堅持不下去,最後頂多在機構裏打雜。 具有使命感的心理谘詢師會不太看重經濟收入,希望減輕社會大眾的心理成本,在助人時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例如,廣州有一位谘詢師原來是高級教師,月入上萬元,改行做心理谘詢師後收入大幅減少而且極不穩定,依然無怨無悔地從低做起。 中美心理同行不可同日而語 陳文峰稱,美國的心理谘詢師一般要讀到博士,再經過大量臨床訓練才可以從業。國內的谘詢師隻要參加短期培訓,考取國家的職業資格證書,然後再自學成長、做學徒積累經驗。很多大學的心理學專業學生畢業後卻很少從事心理谘詢。 陳文峰認為美國心理谘詢師收入下降與他們的國情有關上世紀七十年代適逢“嬰兒潮”成年,後來幾十年美國逐步進入老年社會。中青年人對心理治療比較有興趣,很願意通過谘詢來解決自己的情感、婚姻、親子等問題;等到年紀大了,人格日趨成熟穩定,會減少對心理谘詢的需求,導致谘詢師收入下降。他最後說:“中國目前從事精神衛生工作的從業人員還非常缺乏,資源嚴重不足,社會仍需要大量心理谘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