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善抑惡

揚善抑惡,把中華民族好的一麵發揚光大,揭露批判不利於中華民族發展富強的因素,這才是真正的炎黃子孫情。
個人資料
正文

金正日三大疑問:金正日為什麽不學中國的改革開放

(2011-12-19 18:35:49) 下一個
有關金正日的三大未解疑問:金正日有多少女人? 鳳凰網


王科力


疑問之一:陳智勝:金正日為什麽不學中國的改革開放?


疑問之二:薛理泰:金正日一年內三次訪華之玄機


疑問之三:顏昌海:金正日有多少女人?


==================================================================


疑問之一:陳智勝:金正日為什麽不學中國的改革開放?


核心提示,金正日為什麽不學中國的改革開放。其實質在於,人民生活的改善,當他們意識到他們可以活得像一個人時,必然伴隨著權利意識的覺醒,繼而認識到他們改善了的生活不是被某個偉大領袖賜予的,而是被剝奪了他們原本就應該擁有的追求幸福的權利,當民眾權利意識的被喚醒,統治者的麻煩也就來了,其後果就是專製者統治下的民眾不會再感激金正日政權,那種維係專製製度的感恩與被感恩的治理體係就會被摧毀,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當下社會進程正是在這一點上提供了反動力而不是動力讓金正日堅信其不學習中國的改革是正確的。


正文:


朝鮮統治者金正日在今年一年之中兩度訪華,外間評論其是為了其子金正恩的世襲權力能得到中國支持而來,同時他還走訪了一些中國改革具有樣板性的城市如蘇州、深圳等,顯然中國領導人的苦心是顯而易見的。但敬愛的金將軍不是第一次參觀中國的改革成就,每每羨慕不已,但回國後則悄無聲息。這麽多年過去了,很顯然中國領導人的苦心沒有得到回報,而且朝鮮的局勢也變得日愈複雜起來。但就此----目前危機重重的朝鮮政局,如果朝鮮還想保持它的政治製度,我們很難不提出這個疑問,金正日為什麽不學習中國成功的改革經驗幫助其擺脫經濟上的癱瘓從而也助其擺脫政治上的困局?


這裏想起了胡適的一段秩聞,當年中共即將取得政權時,即將進入和平解放的北平城時,胡適在國民黨專製的幫助下準備離開北平,但其子胡思杜卻不願,認為自己沒有所謂的反動曆史,當局應該不會為難他,讓他過一個普通人的正常生活,胡適告訴他,美國人來了,有麵包也有自由,蘇聯人來說,有麵包但沒有自由,他們來了,即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結果,其子沒有活過十年,57年反右中自殺身亡。


到目前為止,有史以來,也可能是最後的一個專製政權--所謂的社會主義的朝鮮,其帶給人民的苦難可以說是最深的---如果不算將革命進行到底而沒有成功的赤柬政權外。在殘酷的饒有趣味下,巧合的是,三個專製製度最為深固的前蘇聯,中國,自然逃不了朝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發生大饑荒----而其他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好不了多少,與其隻差不一步之遙,也是處於那種饑餓半饑餓狀態。隻是前兩者的大饑荒通常隻會有那麽一次或屈指可數。但前兩者通常都會吸取教訓,能夠走出這種製度困境,提供有麵包(雖不好吃)但沒自由的生活。這也可以換另一個角度來看,說明他們的專製製度承受力是經不起反複的政治和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幹擾的,不管當權者有什麽樣的政治理想和宏偉藍圖,他們都得在能夠提供麵包的情況下才能如願,更說明專製者不管多麽專製也還是會麵臨著外部的製約,這樣他們的權位才能保持下去。但朝鮮是個例外,其大饑荒從九十年代中後期以來一直持續到現在,將近二十年,餓死了這個國家據不完全統計有兩百萬人之,相當於其國民總數的十分之一,而且在可見的將來它的國民仍然看不到任何希望,人民連基本的生存可能都不能保證,但金氏政權仍然能夠穩如磐石,這在某個程度上也表明,朝鮮的專製程度是所有采取專製製度國家中最為極端的也可能是最為極致的,蘇東社會主義國家的專製製度的基礎是來源於馬列主義的理論思想及實踐,而朝鮮則把這個製度的地基夯得更深在其下更加進了一塊封建皇權專製的奠基石。這幾乎是一個奇跡,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那就是在朝鮮,本來風牛馬不相及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最先進的思想(對那些相信他的人和組織來說)與最落後的封建主義的專製製度竟然成功地嫁接起來了。社會主義不排斥領袖崇拜,但肯定會排斥政權的世襲製,但朝鮮做到了,而且目前來看還很成功。


麵臨著這樣的經濟困境,金正日為什麽不學中國的改革經驗?粗看一下,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經濟會強大,國防會鞏固,人民的生活會得到改善,政府也會有錢,也會讓它在與外國政府打交道時會有麵子,當然它的官員也會變得富裕同時也有了可以大肆腐敗的機會,從而弱化國內的政治困局,金將軍的奢侈生活還可以更上層樓,至少它的人民不會因為脫北成為難民而給他的製度抹黑。但深入分析下去,卻發現不竟然,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人民就會感激金大將軍嗎?不會,因為中國的改革提供了答案,人民會發現,隨著生活程度的提高---因為經濟生活的改善也包括文化生活,他們獲得信息的社會不再是孤島,朝鮮當下也正在發生這樣的進程,人民通過私下的渠道能夠看得到韓劇,了解到外麵的世界是如此精彩,不是全世界的人民羨慕他們,而他們羨慕外麵的世界。他們的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他們之所以過苦日子,不是因為他們的懶惰不勤奮,而是因為當權的專製者剝奪了他們追求幸福的權利,一旦人民意識到了權利,對專製者來說,麻煩就來了,人民就會尋找真相,尋找答案,進而從自身找到改變社會的動力,中國不正是處在這種當下進行時嗎?人民最終會獲得辨別力,會發現什麽是謊言,什麽是真理,什麽是良知,什麽是道德。總之,專製製度所懶以生存的支柱之一,對思想的壟斷權就會被打破,當一個政府繼續說謊時,他們就不會再相信。而最為致命的是,不是政府公信力的破產,而他們的人民在找到真相之後,將會堅信,金大將軍及其世襲專製製度是他們追求幸福權利的最大障礙。這裏尤其要說一下,專製國家與民主國家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關係上的區別,後者是一種被信任與信任的關係,統治者的合法性來源於被統治者的信任----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信任,而前者的專製製度則是一種虛假的感恩關係,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是一種虛假的被感恩與感恩的關係,朝鮮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金大將軍賜予的,人民理所當然地應該感激他,崇拜他,因此他繼而變得神怪,既然神聖了,當然容不得有任何侵犯,既然他那麽神聖,那麽容不得侵犯,自然他的家族也會變得神聖,變得不容侵犯,邏輯就如此演繹下來,他的後裔自然順裏成章地能夠繼承他的神聖不可侵犯----也就是承認世襲製的合理性。當然朝鮮人民的不幸福生活,則與金將軍無關,是外國敵對勢力的陰謀及迫害,即使是這種不幸福生活也多虧金大將軍的隻手擎天的捍衛,沒有讓他們的不幸福生活變得更不幸福,因此他們還是應該感謝金將軍,隻是更不幸福的程度在哪裏,那就是金將軍政權下的宣傳部門的重任了。


改革開放的前提,是讓自己走進世界和讓世界走進我們,讓世界和我們成為一體,這原本是題中之義,正是這題中之義讓金將軍的政權變得更加危機重重,更加不可能有動力去學習中國的改革開放。金氏政權得以存續的一個關鍵就是謊言政治,而讓之成功的前提,就是信息封鎖,讓朝鮮成為一個信息孤島,這樣謊言就不會被戳穿,謊言就可以繼續有公信力,如果你的收音機隻能收聽一個台,即使你再聰明,再理智,再有良知,你都會因為沒有選擇而隻能依靠謊言做出選擇,朝鮮專製政權成功的很大一部分正是基於此。那他們為什麽要學習中國的改革開放,給自己的統治自找麻煩。


社會統計學上有這樣的幾個詞:正相關、負相關、不相關來描述他們的對象關係,在成熟民主國家中,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存在著一種正相關關係,當民眾感到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好,他們的生活受到影響,那麽他們的國家領導人就有可能下台,在民主不那麽成熟或是從專製向民主過渡的國家裏,則正相關和負相關的關係有可能同時存在,他們的國家領導人有可能因為幹得好而下台或是繼續執政,這也正是反映了他們的民主製度的不成熟或是政治上的混亂,這最後一種,不相關,則正好恰如其分描述了朝鮮的政治關係,世界輿論都說金氏政權是一個驕橫的政權,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他們竟然還要大力發展需要用金錢堆起來的遊戲,核子武器。金將軍為什麽這麽驕橫呢?正是這種不相關賦予了他的驕橫性。在某個方麵,這也是有權者與有錢者的區別,有錢者當投資或資本縮水時,他必然會壓縮他的投資,如果他的生活很奢侈,他必然會變得收斂起來,總之有錢人的財富與他們行為存在著一種相關的關係,形成互動。但像朝鮮這樣的專製國家可以說是一個孤例,除了在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存在感恩與被感恩的關係外,在其他所有的關係上都是一種不相關關係,尤其是在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生活方式上表現得最為突出,當人民的生活幸福時—注意這隻是一種假設,金將軍很奢侈,買名車飲豪酒,當人民的生活不幸福時,金將軍還是很奢侈,照舊買名車飲豪酒,如果非要找出區別,那也隻是勞斯萊斯與法拉利的替代關係,他們的生活品質是不會打任何折扣的,總之,人民生活的幸福與否與金將軍的奢侈生活存在著一種不相關關係,那麽讓朝鮮人民走改革開放的道路改善他們的生活又有什麽必要呢,而且這隻會帶來正相關或是負相關或是兩者都相關的關係後果。改革一旦發動,改革一旦取得成果,人民的生活一旦得到改善,必然的邏輯,那就是人民權利意識的覺醒,隻會讓金將軍一家可能會受到壓力無法再買名車與豪酒,那金將軍決不是白癡。當專製者的自私到了極點時,這自然是最理性的抉擇。因此他決不是固執,決不是冥頑不化,也不是自掘墳墓,而恰恰是改革開放是在給他及他的家族自掘墳墓。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當下社會進程正是在這一點上提供了反動力而不是動力讓金正日堅信其不學習中國的改革是正確的。


所有上述原因造成了他的驕橫,但顯然還不完全,正是聯合國意識到這種不相關性,讓這種不相關性變得相關,對朝鮮實行了貿易禁運,特別是對奢侈品的嚴格檢查,但數年過去,他仍是這麽驕橫,為什麽?這才是真正的答案,是因為中國有人認為他有著政治的正確性,而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使中國成為朝鮮的親密夥伴,屢屢讓其起死回生,死不如生,使聯合國的禁令成為一紙具文,讓金將軍與他們保持著不相關的關係。而這種不相關關係,在中國也變得日愈嚴重起來,大量裸官的出現,便是當下最為政治正確性的中國特色的標簽。


疑問之二:薛理泰:金正日一年內三次訪華之玄機


5月20日至26日,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對中國進行了訪問。這是他在過去十二個月內的第三次訪華,動向惹人注目。


去年5月、8月,金正日兩次訪華,本月第三次訪華。他年內訪華之頻密,是過去未曾有過的。以前金正日多次訪華,中、朝兩國政府達成默契,兩國都是在金正日離開中國以後,媒體才對他訪問的地點、時間等細節給予報道,因此顯得他在中國的行蹤相當神秘。這次情況卻不同。金正日才進入中國訪問,韓國媒體即報道了他的訪華之旅;溫家寶在日本同韓國總統李明博舉行會晤,在回答李提出的問題時,也略微談了金的訪華之行。


近年韓國加強了對朝鮮情報的收集,有關朝鮮的重大動態,往往搶在其他國家前邊,首先“爆料”,引起媒體的關注。既然李明博知道了這點情況,又當麵提出了這個問題,倘若溫家寶在回答時言語支吾,或者王顧左右而言他,則不僅在國家元首級的會晤中顯得不坦誠,而且旋即淪為國際笑柄,何苦來哉。


報載,溫家寶對李明博說,金正日訪華是為了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並將之應用於朝鮮日後的發展。溫並強調了維持朝鮮半島和平的重要性,敦促韓、朝改善關係,願意為開展朝、韓對話營造環境,並明確表示反對朝鮮發展核武器。可見他的應對很得體。


這次金正日訪華七天期間,首先自然是順道訪問東北。他的專列火車首站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停留,舉行了紀念活動,然後抵達吉林省會長春市,到訪了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集團之一的長春一汽。


接著,他的專列由長春經沈陽一路南下,抵達江蘇省揚州市,參觀了揚州市含江經濟開發區及兩家製造太陽能光電產品的公司。其後,專列由揚州市直奔南京市,參觀全國知名企業熊貓電子廠。金正日在南方參訪完畢以後,專列由南京北上,直往北京奔駛。


在其訪華的最後兩天,金正日在25日下榻釣魚台國賓館,傍晚前往人民大會堂與胡錦濤會談。次日,他前往有中國“矽穀”之稱的中關村參訪,他在走訪期間表現出對網絡產業發展前途的濃厚興趣。下午,他的專列離京回國。


從金正日為期七天的訪華行程可以看出,考察學習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確實是他這次訪華的重頭戲。這次金正日對於中國改革開放作出遠比過去為高的正麵評價。同過去的立場相比,估計今後平壤將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和現狀賦予更正麵、積極的評價。


另外,同以往情況不同的是,這次為數不少的朝鮮經濟、技術專家也陪同金正日訪華。其中包括負責朝鮮招商引資工作的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張成澤、人稱朝鮮經濟通的勞動黨中央書記局書記泰鍾洙以及職司科技政策的中央書記局書記兼最高人民會議議長崔泰福這三位重量級官員。


據此,金正日一行這次訪問確實旨在借鑒中國發展經濟的成功的經驗。他們返回平壤以後,無疑將會在朝鮮大力推動具有朝鮮特色的“改革開放”,居於首位的則是經濟改革。


至於金正日何故一反常態,十二個月內接連三次訪華?毋庸置疑,這顯然是因為平壤處於內外交困的非常時期所致。一言以蔽之,是此刻平壤異乎尋常地有求於中國。


平壤撥出巨大的經濟、科技資源,研製戰略核武器。在內政上,平壤又堅持“先軍政策”,如今朝鮮舉國民窮財盡。


當前金正日已經決定最高權力由其子金正恩繼承。在金正日心目中,“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在權力交接的過程中,最忌諱的無非就是不測因素突顯。


金正日調整內外政策以適應外界壓力的能力相當強。值此非常情況下,他一改故轍,掉轉頭來強調改善民生的迫切性。在他這次訪華期間,中國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同金正日會談時,表示高度支持金正日把重視和解決民生問題列為朝鮮當務之急的施政方針。


此刻平壤要大力解決民生問題,若要立足於自力更生,則緩不濟急。以天下之大,真正能采取切實措施,助其一臂之力的,也隻有中國了。


從金正日訪華行程著眼,他在揚州停留了兩天,其他城市隻停留了一天。他在北京,包括同中國領導人會談在內,也僅停留了不足24小時。可見這次金正日在揚州停留兩天,正是他這次訪華刻意安排的重頭戲。那麽,他在揚州停留這麽久,又意味著什麽呢?


回顧一下曆史。1991年10月,其父金日成同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曾經在江的家鄉揚州舉行會談。同時,泰縣(即現在的泰州市)又是胡錦濤的家鄉。泰州市本來屬於揚州市管轄(1996年方才劃出揚州市,成為地級市)。金正日訪問了兩代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家鄉,借此表示對中國領導人的尊崇之意。


疑問之三:顏昌海:金正日有多少女人?


金正日的男女關係是了解金正日的另一扇窗口。但金正日的私生活徹底處於暗處,而且因為是私生活也難以找到客觀資料。然而,曾經輔佐過他的人們是知道的,尤其是曾經與金正日一起生活的人們。這些人的證言相互一致的部分,可信度非常高。


據悉,現年69歲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陸續擁有過一個正式妻子和4任公考的妻妾,分別為洪一茜、程惠琳、高英姬、金英淑,與現任妻子金玉。金正日的5位女人,共為其生下了3男3女,其中高英姬之子金正恩成為政權接班人,母以子貴,被朝鮮民眾尊稱為“偉大的母親”。


洪一茜,按照傳統,應為金正日第一任同居小妾,育有長女金惠敬,傳言仍健在。


程惠琳,電影演員,年齡大金正日3歲,與第一任丈夫離婚後,成為金正日的第二任妾。1971年於奉化診療所生下長子金正男。隨後被金正日的妹妹金敬姬要求將孩子留下後離開。程惠琳隨後因身體處於極度不安,神經衰弱,長期在瑞士和俄羅斯療養,2002年於莫斯科逝世,享年65歲。


高英姬,旅日朝胞,曾是萬壽台藝術劇院舞蹈首席演員,為金正日第三任妾,育有次子金正哲、三子金正恩,三女金英順。2004在法國巴黎接受乳腺癌治療時過世,享年51歲。因其子金正銀已確認為金正日接班人,故朝鮮民眾稱其為“偉大的母親”。


金英淑,現年58歲,中央黨打字員。兩人於1974年結婚,為金正日的正式妻子,育有次女金雪鬆。根據擔任金正日長子金正男的家教老師程惠琅(程惠琳的姐姐)透露:“金英淑除了是父親金日成所選定的合法妻子之外不具任何意義,她沒有任何法律手續或文件。”


金玉,1980年代起擔任金正日的私人女秘書,為金正日第4任妾。她曾隨金正日出訪中國,拜訪國家主席胡錦濤。


金正日的正式夫人金英淑,比金正日小5歲。金英淑原來在鹹鏡北道安全局電話接線員,後調到勞動黨中央後認識金正日。兩人於1974年結婚,生有一女,名叫雪鬆。據說雪鬆這個名字是金日成親自取的。但是金英淑除了是因金日成親自選定的姻緣而與金正日婚姻之外,沒有獲得任何作為夫人的意義。


與金正日生活在同一所官邸,擔任金正男家庭教師、金正日同居小妾成惠琳的姐姐成惠琅在題為《藤樹屋》中說到:金英淑除了是金正日麵前的合法妻子之外,“不具有任何意義,她連公民證(身份證)都沒有。她沒有任何法律手續和文件”;“將誰承認為妻子,除了淩駕於法律之上的最高領導人自己的承認之外,沒有任何依據。”


成慧琳是金正日的第二個同居小妾。當時成慧琳以其出眾的相貌和從小受到的良好教養和禮節,在朝鮮社會中是人氣極高的女演員,是個比金正日年長3歲的離婚女人。


成慧琳的父親是慶尚南道昌寧世代名門之3代獨子成有卿,母親是1920年代民族主義雜誌《開辟》女記者金媛珠,成慧琳是家中的二女兒。成慧琳在首爾豐文女子中學就讀時爆發朝鮮戰爭,隨母親來到平壤,在平壤畢業於平壤藝術學校後,19歲嫁給了當時政治、經濟上最佳的新郎朝鮮作家同盟委員長著名作家李箕永之長子李平。


成慧琳與李平之間生有一女,叫玉石。婚後進入戲劇電影大學的成慧琳畢業於導演專業。她從電影《分界線村莊》為處女作,逐漸成長為朝鮮最出色的女演員。1960年代末,經常到製片廠指導工作的“首長”(金正日)看中了成慧琳。直到那時候成慧琳雖然是主演多部電影的著名演員,但是因“基礎”(階級成分)不好而演員等級沒能提上去,也沒能入黨。


成慧琳是金正日視為“理想型”的美女。而且年幼喪母的金正日似乎從比自己年長的成慧琳身上感受到類似於母愛的感受。再加上成慧琳能夠與金正日徹夜長談的電影專業知識也應該是金正日為之傾情的原因之一。


金正日當時正與繼母展開爭權奪勢的明爭暗鬥。但是金正日仍然冒著“遇有夫之婦同居”的罵名將成慧琳招至自己的官邸。可見金正日對成慧琳的喜愛。成慧琳的姐姐成惠琅在《藤樹屋》中如是說:“對於父親(金日成)被繼母(金成愛)奪走,在孤獨的彷徨中度過青春期的金正日來講,‘嫂子(成慧琳)’或許喚醒了他的母愛享受。身材高挑,纖細的上身線條,導演們執著堅持拍攝的側臉,‘完美的鼻梁’和柔順端莊的唇線可謂是慧琳相貌上的特征。”;“成慧琳是為了挽救我們政治上正處於陷阱之中的家庭而決定接受王子伸出的權勢之愛。但是這也並非成慧琳接受王子(金正日)的全部原因。他們確實是極其般配的一對。如果他們是正常的關係一定能天天秘密地生活一輩子。在相同的感性、藝術感覺、機智等方麵他們具有驚人的交感,就像是意氣相投的朋友。”


成慧琳在拍攝完《一個自為團員的命運》之後與李平正式離婚。從1968年開始成慧琳在沒有出演過一部電影,原因應該是開始與金正日戀愛。金正日和程惠琳從1969年開始在中城洞15號官邸同居。金正日時年29歲。與程惠琳同居一事,開始對金日成也是秘密。1970年懷有身孕的成慧琳搬入中城洞金正日官邸,1971年在奉化診療所生下了金正日的長子金正男。但是這些事情當時都是絕對的秘密。金正日與成慧琳的交往本身是秘密,生子更是絕秘。金日成知道後,堅決反對這樁婚事。金日成反對的理由有三:一是電影明星不適合於“第一家庭”;二是成蕙琳已經有過一次婚姻,而且又有子女;三是成蕙琳來自韓國,社會關係複雜。由於金日成的幹預,金正日的同居小妾成慧琳和其子金正男,當時在朝鮮是絕對不能被暴露的人物。成慧琳雖然獨享金正日的關心和寵愛,但是要過與世隔絕的生活。她們名副其實地絕不能跨越金正日的雷池一步。她們生活的官邸,等於是“華麗的監獄”。


據說金正日也對成慧琳和金正男有過不少苦惱。金正日的妹妹金敬姬得知此事後向成慧琳發出了最後通牒。“姐姐比我哥哥年長,也是結過婚,有孩子的女人。正男我會撫養成人,你就離開這裏吧。今後的生活我們會保障。”


金敬姬的此番話不一定有惡意,但給成慧琳的精神打擊很大。因為擔心不知何時自己會被攆出去,孩子也會被人奪走,成慧琳開始換上嚴重的不安感、抑鬱症、神經衰弱、神經質等多種疾病,健康極度惡化。最終從1974年開始成慧琳前往莫斯科接受治療。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成慧琳的病更加惡化。每天晚上接受高效藥物也無法入睡。據悉,不安症狀發作時成慧琳的痛苦狀,旁人都難以目睹。成慧琳從那時起長期滯留在莫斯科療養,隻是偶爾回到平壤。2002年,成慧琳在莫斯科逝世,享年63歲。


與金正日長期同居,被周圍人視為事實上“第一夫人”的人物是第三任小妾高英姬。


1974年,金正日奉金日成之命與金英淑結婚,1976年,金正日在父親金日成舉辦的晚會上見到了高英姬,陷入熱戀。高英姬於1953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後來遷往大阪,1960年隨父母從日本前往朝鮮。


跟成蕙琳相比,高英姬的情況其實差不多。高英姬也是演員,而且社會關係也很複雜。但是,金日成對金正日的這一婚姻未加反對,因為高英姬一家從日本回朝鮮定居,屬於“愛國僑胞”,而且高英姬比金正日年輕11歲,不像成蕙琳比金正日大5歲,何況高英姬未婚,不像成蕙琳那樣已經嫁人並育有一子一女。


高英姬的父親是出生於日本濟州島的旅日朝裔,後來成為日本著名的柔道選手,曾經為金日成表演過柔道,是朝鮮柔道界的代表人物,甚至有人說“朝鮮柔道始於高太文”。高太文從日本來到朝鮮後,在平壤體育團擔任柔道教練。在朝鮮,把回歸的旅日朝胞稱為“日胞”,是“旅日朝胞”的縮略語,也是鄙俗語。“日胞”在朝鮮的政治社會生活裏通常受到不公正待遇。根據黨內人事方針,他們不得擔任黨務、司法、外交、航空、海運等部門任職。在軍隊裏也不能擔任軍官。每個機關采用“日胞”的比例,也限定在1.5%。所以他們大都集中在經濟、技術、藝術、體育等領域就事。高英姬也是在這種政策下成為萬壽台藝術團舞蹈演員的。


金正日與高英姬勾搭成奸後,兩人在聚會場所出入成雙,金正日還經常帶著她開著奔馳車兜風,通宵達旦地在車內聽韓國歌曲。雖然高英姬實際上不過是“愛妾”,但是被金正日受寵的時間最長。金正日將高英姬搬到自己官邸大概是在1979年。據說高英姬的相貌酷似金正日所言最漂亮的日本女演員吉永小百合。韓國前任安全機要部朝鮮調查室團長宋鳳善寫道:“高英姬是一個圓臉型的美麗女子。金正日喜歡這種類型的女人。”據金正日的廚師日本人藤本建二的描述,高英姬看起來是一個性格比較開朗、友善,有耐心。金正日對高英姬極度信賴,甚至允許她帶著孩子們到歐洲旅行或到東京迪士尼樂園遊玩。她居住在平壤的金正日官邸,金正日到各地出巡時其陪伴在左右,堪稱事實上的“第一夫人”。高英姬1981年生下自己第一個兒子金正哲,1983年高英姬又生下第二個兒子金正恩。此後,金正日的愛從高英姬轉到兩個兒子。


高英姬2004年8月在法國巴黎接受癌症治療的過程中逝世,享年52歲,但朝鮮官方始終對其保持沉默。隨著其子金正恩被確立為金正日的接班人,金正日在朝鮮國內就發起了對高英姬的宣傳運動,稱其是“偉大的母親”、“忠臣中的忠臣”,軍隊內部懸掛高英姬的頭像,以供官兵們朝拜。


金正日除了上述一妻四妾之外,從年輕時開始就合許多女人有關。據悉,金正日與朝鮮駐俄羅斯大使孫成弼之妹孫喜林、女演員洪英姬、駐突尼斯大使的夫人李相珍等,都有過長短不一的同居關係,與海域萬壽台藝術團舞蹈演員、交際組、演員、官邸護士、辦公室打字員等也有過交媾。


金正日除了在國內放縱淫欲,還在海外綁架年輕漂亮的各色女子回朝鮮以供淫樂。據成惠琅之子、因暴露金正日的私生活而遭到金正日處死的李翰榮在題為《金正日皇朝家庭》的書中說:“想要不擇手段取悅金正日的人們,因長時間和國內的女人們一起開聚會而感到乏味,於是就通過簽約或綁架的手段將外國女人帶到朝鮮”,“她們當中有泰國、菲律賓人。甚至還有阿拉伯人。”


日本的月刊《文藝春秋》1992年3月號也曾報道過一位日本女人以賺錢為目的和泰國女性一同來到平壤,並在金正日的聚會上陪酒的經曆:“從白天開始的聚會是金正日一個人的舞台。金正日的親信高級幹部們竟然高唱起太平洋戰爭是日本的軍歌《再見!裏包爾》,酒興大發的金正日親自指揮室內樂團,還給陪同的外國陪酒女們扔給嶄新的100美元紙幣。”


被綁架到朝鮮後又戲劇性地出逃的韓國電影演員崔恩姬所著的《金正日王國》中也有描述,被綁架到朝鮮後,在金正日聚會中擔任陪酒女郎的外國女星們哭訴“多次被動員到金正日的聚會。看來不會把我們送回老家了。”


在共產國家,高級領導人的男女關係從來就是國家機密,以男女關係“詆毀”領導人的道德性,是絕對的反動和對政府的顛覆行為,會受處罰。但一般來說,泄露這等機密尚不構成判刑和死罪。但在朝鮮,金正日的私生活屬於絕對的機密。可以了解金正日私生活的警衛部隊“親衛隊”及官邸工作人員都沒有公民證,他們無法進入到社會中去,一旦泄露了秘密就會被關進收容所,嚴重時會被秘密處決。


金正日因擔心自己與成惠琳的關係暴露而將許多藝術家關進收容所,為防止自己與女演員於仁姬的傳聞擴大而將之處決,這一事件在朝鮮就廣為人知。


於仁姬,1970年代在朝鮮電影節堪稱頂級明星。她和導演劉浩善結婚,生有3個子女。1970年代後期於仁姬曾與金正日有過一段不正當關係。後來她又和一個旅日朝胞年輕人有染。一次兩人在車中做愛後打開暖風入睡,結果男人因窒息而死亡。此事被公開後,世間對於仁姬的責難此起彼伏。她在接受調查的過程中要求見金正日的消息傳到金正日處後,金正日就立即下令處決於仁姬。在眾多電影界人士麵前,一聲“人民演員於仁姬犯下浮華放蕩之罪,以人民的名義處於槍決”的宣判後當場被執行槍決。據說她直到最後還在哀求“讓我見一見領導人同誌”。金正日與於仁姬的婚外情,情節有如《色戒》翻版,女主角結局悲慘。


大概從1972年左右開始,金正日和自己的親信們還一起舉辦秘密派對,大肆淫樂。派對的目的,是為了在黨內主要位置安插自己的同夥和形成親信勢力。朝鮮把那些動員到金正日處派對助興的女性叫做“歡樂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