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善抑惡

揚善抑惡,把中華民族好的一麵發揚光大,揭露批判不利於中華民族發展富強的因素,這才是真正的炎黃子孫情。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曉波的原文全文: 零八憲章 與 三百年殖民論

(2010-12-13 08:17:05) 下一個
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劉曉波其人其事,也沒有讀過令他入獄又獲獎的《零八憲章》。

如果劉曉波不入獄,大概不會獲諾獎;如果不獲獎,大概不會封殺中國的媒體報道諾貝爾獎,也不會禁止中國的一切傳媒(包括手機短信)出現劉曉波或諾貝爾獎字樣。甚至連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生物與醫學獎,經濟學獎的介紹報道也都消失了。劉曉波大約從來沒有這麽大的"影響"。

沒有讀過他的文章的我,Google來他的"大作",也是因為劉曉波獲諾獎,與封殺引起的好奇心。

==================================================

零八憲章(簡體中文版)

2008年12月10日公布

一、前言

    今年是中國立憲百年,《世界人權宣言》公布60周年,“民主牆”誕生30周年,中國政府簽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10周年。在經曆了長期的人權 災難和艱難曲折的抗爭曆程之後,覺醒的中國公民日漸清楚地認識到,自由、平等、人權是人類共同的普世價值;民主、共和、憲政是現代政治的基本製度架構。抽 離了這些普世價值和基本政製架構的“現代化”,是剝奪人的權利、腐蝕人性、摧毀人的尊嚴的災難過程。21世紀的中國將走向何方,是繼續這種威權統治下的“ 現代化”,還是認同普世價值、融入主流文明、建立民主政體?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抉擇。

19世紀中期的曆史巨變,暴露了中國傳統專製製度的腐朽,揭開了中華大地上“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序幕。洋務運動追求器物層麵的進良,甲午戰敗再 次暴露了體製的過時;戊戌變法觸及到製度層麵的革新,終因頑固派的殘酷鎮壓而歸於失敗;辛亥革命在表麵上埋葬了延續2000多年的皇權製度,建立了亞洲第 一個共和國。囿於當時內憂外患的特定曆史條件,共和政體隻是曇花一現,專製主義旋即卷土重來。器物模仿和製度更新的失敗,推動國人深入到對文化病根的反 思,遂有以“科學與民主”為旗幟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因內戰頻仍和外敵入侵,中國政治民主化曆程被迫中斷。抗日戰爭勝利後的中國再次開啟了憲政曆程,然 而國共內戰的結果使中國陷入了現代極權主義的深淵。1949年建立的“新中國”,名義上是“人民共和國”,實質上是“黨天下”。執政黨壟斷了所有政治、經 濟和社會資源,製造了反右、大躍進、文革、六四、打壓民間宗教活動與維權運動等一係列人權災難,致使數千萬人失去生命,國民和國家都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 價。

二十世紀後期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擺脫了毛澤東時代的普遍貧困和絕對極權,民間財富和民眾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個人的經濟自由和社會權利得到 部分恢複,公民社會開始生長,民間對人權和政治自由的呼聲日益高漲。執政者也在進行走向市場化和私有化的經濟改革的同時,開始了從拒絕人權到逐漸承認人權 的轉變。中國政府於1997年、1998年分別簽署了兩個重要的國際人權公約,全國人大於2004年通過修憲把“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憲法,今年又承諾製 訂和推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但是,這些政治進步迄今為止大多停留在紙麵上;有法律而無法治,有憲法而無憲政,仍然是有目共睹的政治現實。執政集團繼續 堅持維係威權統治,排拒政治變革,由此導致官場腐敗,法治難立,人權不彰,道德淪喪,社會兩極分化,經濟畸形發展,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遭到雙重破壞,公民 的自由、財產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得不到製度化的保障,各種社會矛盾不斷積累,不滿情緒持續高漲,特別是官民對立激化和群體事件激增,正在顯示著災難性的失控趨勢,現行體製的落伍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我們的基本理念

    當此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曆史關頭,有必要反思百年來的現代化曆程,重申如下基本理念:

  • 自由:自由是普世價值的核心之所在。言論、出版、信仰、集會、結社、遷徙、罷工和遊行示威等權利都是自由的具體體現。自由不昌,則無現代文明可言。
  • 人權:人權不是國家的賜予,而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享有的權利。保障人權,既是政府的首要目標和公共權力合法性的基礎,也是“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中國的曆次政治災難都與執政當局對人權的無視密切相關。人是國家的主體,國家服務於人民,政府為人民而存在。
  • 平等:每一個個體的人,不論社會地位、職業、性別、經濟狀況、種族、膚色、宗教或政治信仰,其人格、尊嚴、自由都是平等的。必須落實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落實公民的社會、經濟、文化、政治權利平等的原則。
  • 共和:共和就是“大家共治,和平共生”,就是分權製衡與利益平衡,就是多種利益成分、不同社會集團、多元文化與信仰追求的群體,在平等參與、公平競爭、共同議政的基礎上,以和平的方式處理公共事務。
  • 民主:最基本的涵義是主權在民和民選政府。
    民主具有如下基本特點:
    (1)政權的合法性來自人民,政治權力來源於人民;
    (2)政治統治經過人民選擇,
    (3)公民享有真正的選舉權,各級政府的主要政務官員必須通過定期的競選產生。
    (4)尊重多數人的決定,同時保護少數人的基本人權。
    一句話,民主使政府成為“民有,民治,民享”的現代公器。
  • 憲政:憲政是通過法律規定和法治來保障憲法確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的原則,限製並劃定政府權力和行為的邊界,並提供相應的製度設施。

在中國,帝國皇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了;在世界範圍內,威權體製也日近黃昏;公民應該成為真正的國家主人。祛除依賴“明君”、“清官”的臣民意識,張揚權利為本、參與為責的公民意識,實踐自由,躬行民主,尊奉法治,才是中國的根本出路。

三、我們的基本主張

    藉此,我們本著負責任與建設性的公民精神對國家政製、公民權利與社會發展諸方麵提出如下具體主張:

  1. 修改憲法:根據前述價值理念修改憲法,刪除現行憲法中不符合主權在民原則的條文,使憲法真正成為人權的保證書和公共權力的許可狀,成為任何個人、團體和黨派不得違反的可以實施的最高法律,為中國民主化奠定法權基礎。
  2. 分權製衡:構建分權製衡的現代政府,保證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確立法定行政和責任政府的原則,防止行政權力過分擴張;政府應對納稅人負責;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建立分權與製衡製度,中央權力須由憲法明確界定授權,地方實行充分自治。
  3. 立法民主:各級立法機構由直選產生,立法秉持公平正義原則,實行立法民主。
  4. 司法獨立:司法應超越黨派、不受任何幹預,實行司法獨立,保障司法公正;設立憲法法院,建立違憲審查製度,維護憲法權威。盡早撤銷嚴重危害國家法治的各級黨的政法委員會,避免公器私用。
  5. 公器公用:實現軍隊國家化,軍人應效忠於憲法,效忠於國家,政黨組織應從軍隊中退出,提高軍隊職業化水平。包括警察在內的所有公務員應保持政治中立。消除公務員錄用的黨派歧視,應不分黨派平等錄用。
  6. 人權保障:切實保障人權,維護人的尊嚴。設立對最高民意機關負責的人權委員會,防止政府濫用公權侵犯人權,尤其要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拘禁、傳訊、審問、處罰,廢除勞動教養製度。
  7. 公職選舉:全麵推行民主選舉製度,落實一人一票的平等選舉權。各級行政首長的直接選舉應製度化地逐步推行。定期自由競爭選舉和公民參選法定公共職務是不可剝奪的基本人權。
  8. 城鄉平等:廢除現行的城鄉二元戶籍製度,落實公民一律平等的憲法權利,保障公民的自由遷徙權。
  9. 結社自由:保障公民的結社自由權,將現行的社團登記審批製改為備案製。開放黨禁,以憲法和法律規範政黨行為,取消一黨壟斷執政特權,確立政黨活動自由和公平競爭的原則,實現政黨政治正常化和法製化。
  10. 集會自由:和平集會、遊行、示威和表達自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自由,不應受到執政黨和政府的非法幹預與違憲限製。
  11. 言論自由:落實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學術自由,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製訂《新聞法》和《出版法》,開放報禁,廢除現行《刑法》中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條款,杜絕以言治罪。
  12. 宗教自由:保障宗教自由與信仰自由,實行政教分離,宗教信仰活動不受政府幹預。審查並撤銷限製或剝奪公民宗教自由的行政 法規、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禁止以行政立法管理宗教活動。廢除宗教團體(包括宗教活動場所)必經登記始獲合法地位的事先許可製度,代之以無須任何審查的 備案製。
  13. 公民教育:取消服務於一黨統治、帶有濃厚意識形態色彩的政治教育與政治考試,推廣以普世價值和公民權利為本的公民教育,確立公民意識,倡導服務社會的公民美德。
  14. 財產保護:確立和保護私有財產權利,實行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製度,保障創業自由,消除行政壟斷;設立對最高民意機關負責的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合法有序地展開產權改革,明晰產權歸屬和責任者;開展新土地運動,推進土地私有化,切實保障公民尤其是農民的土地所有權。
  15. 財稅改革:確立民主財政和保障納稅人的權利。建立權責明確的公共財政製度構架和運行機製,建立各級政府合理有效的財政分 權體係;對賦稅製度進行重大改革,以降低稅率、簡化稅製、公平稅負。非經社會公共選擇過程,民意機關決議,行政部門不得隨意加稅、開征新稅。通過產權改 革,引進多元市場主體和競爭機製,降低金融準入門檻,為發展民間金融創造條件,使金融體係充分發揮活力。
  16. 社會保障:建立覆蓋全體國民的社會保障體製,使國民在教育、醫療、養老和就業等方麵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17. 環境保護:保護生態環境,提倡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後代和全人類負責;明確落實國家和各級官員必須為此承擔的相應責任;發揮民間組織在環境保護中的參與和監督作用。
  18. 聯邦共和:以平等、公正的態度參與維持地區和平與發展,塑造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維護香港、澳門的自由製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過平等談判與合作互動的方式尋求海峽兩岸和解方案。以大智慧探索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可能途徑和製度設計,在民主憲政的架構下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
  19. 轉型正義:為曆次政治運動中遭受政治迫害的人士及其家屬,恢複名譽,給予國家賠償;釋放所有政治犯和良心犯,釋放所有因信仰而獲罪的人員;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查清曆史事件的真相,厘清責任,伸張正義;在此基礎上尋求社會和解。

四、結語

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和人權理事會的成員,理應為人類和平事業與人權進步做出自身的貢獻。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當今 世界的所有大國裏,唯獨中國還處在威權主義政治生態中,並由此造成連綿不斷的人權災難和社會危機,束縛了中華民族的自身發展,製約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這 種局麵必須改變!政治民主化變革不能再拖延下去。

為此,我們本著勇於踐行的公民精神,公布《零八憲章》。我們希望所有具有同樣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國公民,不分朝野,不論身份,求同存異,積 極參與到公民運動中來,共同推動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以期早日建成一個自由、民主、憲政的國家,實現國人百餘年來鍥而不舍的追求與夢想。
 
=============================================================

2010年10月7日之前,中國的各大網站都開辟了諾貝爾獎專欄,大量報道今年諾貝爾各個獎項的得主,及其背景成就。2010年10月8日劉曉波獲獎當天開始,所有關於諾貝爾獎的報道和專欄一律禁止,所有網站,報紙,電視,甚至手機短信,都不能出現關於劉曉波和諾貝爾獎的字樣。甚至關於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生物與醫學獎,經濟學獎的介紹報道也都消失了。

劉曉波獲獎事件的核心,不是劉曉波,而是言論自由與因言獲罪。換成張曉波,李曉波,一樣的結果:政府批判,禁止媒體報道,把張曉波,李曉波判刑入獄。

劉曉波的殖民論言論確實誇張,確實讓很多人不舒服,看不慣。那是典型的"憤青"風格的言論。當年胡哥是否喊過毛主席的話一句頂一萬句,打倒劉鄧,讓他們永不翻身?溫總理是否說過誓死捍衛江青和中央文革?那是時代的印跡。1980年代中期是一個思想解放的年代,大家都是"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風格,特別是想出名的年輕人(對,劉那時正是剛冒出頭的年輕人)。

但是,想過沒有,劉曉波不是因為三百年殖民論而判刑,而是因為主張言論自由,主張體製改革入獄的。這說明了什麽?

再想一下,三百年殖民論,是針對政治層麵,經濟層麵,還是思想界,言論自由?如果說的是言論自由與政府管製,香港經過100年的殖民統治,才有了1980年代香港的言論自由--有左派的文匯報,大公報,可以發表擁護共產黨,反對港英當局的激進言論;也有右派的報紙可以發表反對共產黨的言論;沒有人因為言論獲罪。試想,在中國要有與1980年代香港一樣的言論自由,要經過多少時間的努力?自從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到現在也有百年曆史了,結果如何?

=========================================================

劉曉波著名言論:中國至少需要被殖民三百年 解放月報
(香港《解放月報》1988年12月號全文)



  作者按:自從劉曉波在本報亮相以來,我期待著和他見麵。11月27日,他結束在挪威的講學,應夏威夷大學之邀,途經香港,逗留幾日,接受了解放月報的專訪,下麵是根據錄音整理的訪問記錄。

  今年6月,北師大舉行劉曉波博士論文“審美與人的自由”的答辯會,九位全國一流的教授專家一致同意授予劉曉波文學博士學位。但是,這篇訪問中的劉曉波,沒有表示一點學者的拘謹和斯文,而是更像一名頑強地表現自己觀念的“憤怒青年”或“思考青年”。他的激烈和尖銳來自於世界觀的成熟,他的勇敢無畏則顯示了和中國思想界主流派的深刻代溝,這很容易令人想起台灣六十年代的李敖。

  如果推劉曉波為當代中國反叛的青年一代的理論代表,他是當之無愧的。因此,這篇訪問記錄值得推廣給所有關注中國發展和青年一代狀況的人士一讀。

  問:您在大陸被視為一匹“黑馬”,言論“偏激”,他們怎麽會放你出來的呢?

  劉曉波:我出國沒感到多大阻力,手續辦得非常順利。邀請遞上去,先由係裏批準,再由學校批,我隻去過國家教委兩次,一次送材料,一次拿護照與簽證。這在中國人中是非常順利的,人家出國不知道要跑多少趟,簡直要扒掉一層皮。我一次也沒去過挪威大使館

  對教育製度的批判

  問:你今年6月在北師大獲得博士學位,是否意味著一種官言承認?

  劉曉波:我永遠不承認學問好壞由博士碩士決定,我隻看具體的人,如果你行,可以不用任何學位。我認為,不論在國內外,真正像樣的隻是極少數,所以我說大學畢業生有95%的廢物,碩士畢業生有97%。博士畢業生有98%、99%的廢物。不能用學位去評價一個人,同人接觸,我完全憑感覺決定喜惡、好壞。

  問:西方社會的支柱之一是教育製度,學位往往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你看中國的學位製在國際上地位如何?

  劉曉波:中國的學位,我不想多談,我想談談中國的教育製度,這個製度有一點是世界各國無法企及的,即它通過教育如何把人變成一個奴隸。

  問:你是說過去還是現在?

  劉曉波:過去現在都一樣。

  問:一點變化都沒有嗎?

  劉曉波:沒有。中國通過教育把人變成奴隸的技巧和一套程序,已經達到世界上最成熟和登峰造極的地步。我在中國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在“夾板”中長大的,就如圍住長的一棵樹,長出杈就砍掉。

  問:你在文革時開始念書了吧?

  劉曉波:我非常感謝文化大革命。那時我是一個孩子,我可以想幹什麽便幹什麽。父母都去幹革命。學校都停課了,我可以暫時擺脫教育程序,去幹我想幹的事,去玩,去打仗,我過得很愉快。

  問:你這次去北歐,是幹什麽?愉快嗎?

  劉曉波:是奧斯陸大學一個基金會邀請的,他們有一筆研究中國的經費,準備請五個人:第一個是我,第二個是北島,然後是陳凱歌、萬之、米丘。去講了五次課,留下一個講課提綱,3萬多字,主要講中國文學。

  對西方漢學的批判

  問:這三個月,你對北歐的中國研究有什麽印象?

  劉曉波:我仍然說,他們的漢學家中98%是廢物,學素質極差,很多人在向中國政府諂媚,他們與中國的關係有很大的功利成分,他們不是學者。我比較喜歡的是如澳大利亞的李克曼,美國的費正清,他們真正是搞了中國問題,他們對中國采取一種冷眼旁觀的超脫態度,但現在不少漢學家,如德國的、瑞典的、北歐的,他們既不了解自己的文化,也不了解中國,中國的東西看得很少,隻是喜歡某個作家,研究他的東西而已,至少我知道奧斯陸大學東亞係教授的水平是誤人子弟的,包括語言能力。我對他們說,你們研究中國當代文學,有如中國人研究越南文學、朝鮮文學的水平。那位邀請我去的漢學家說,我是第一個被他們邀請又對他們不客氣的中國人。

  問:除了文學問題外,你在國外還談政治社會問題嗎?

  劉曉波:很少。我在國外很深的一點體會是,想做一個真實的人,上天給了你不同於別人的天賦,你能把它貫徹到底。這就是一個徹底的人。做這種人不僅在中國,就是在西方一樣需要勇氣和智慧,人類的不少弱點是共同的,隻不過中國人把它發展到他媽的沒法再“操蛋”(北方粗話)的地步。

  問:你這次去夏威夷,準備講什麽?

  劉曉波:不準備再講文學,想講講哲學,大約三個月,然後可能去美國加州。

  問:你這樣雲遊四海,還打不打算回去?

  劉曉波:我現在不想回去,但我不敢保證我將來會有什麽變化。

  問:有的中國作家說,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就很難作出成就來,你同意嗎?

  劉曉波:他們是給自己留退路,是弱者的表現,生活就在你腳下,每分鍾都有生活,你隻要能麵對內心世界,能保持感覺,就能寫出東西,不論你生活在哪裏。

  問:你自己會不會麵臨抉擇呢?

  劉曉波:我有自身無法擺脫的局限:語言問題。我沒法用英語那樣好的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將來有可能用英語表達的意思,但語言的味道會一點兒也沒啦。所以,語言如果可以過關,中國會和我根本沒有關係。我最大的悲哀就是因為語言的局限性,還不得不為中國說話,我是在與一個非常愚昧、非常庸俗的東西對話,這種對話隻會使自己的水平越來越低。

  問:中國文學提出“走向世界”的口號,但我發現他們對外部世界又有某種程度的抗拒感(年輕的作家好一些),不像蘇聯和東歐的作家,如索忍尼辛昆德拉,不恐懼國外生活,而且寫出了好作品。

  劉曉波:這種抗拒感來源於他們太軟弱,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是他們虛構的前提,就像能不能獲諾貝爾獎的問題一樣,其前提是中國作家已達到獲諾貝爾獎的水平,為什麽獲不到?如果諾貝爾獎是世界一流水平,這前提就是虛構的。當然,諾貝爾獎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

  對電視片“河殤”的批判

  問:最近我看了電視片“河殤”的腳本,金觀濤他們表達了一個強烈的意念:透過所謂黃色文明與藍色文明的對比,中國一定要走向海洋,你對此是否同意?

  劉曉波:我認為東西方文明並示構成衝突和對抗,那也是中國人虛構出來的,中國文明就落伍了,並不存在與西方文明對抗的問題,需要的是從頭學起,承認落伍和失敗,老老實實向別人學習,隻有強度相等而方向不同的兩個東西才會形成對抗,如西方的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哲學,生命哲學與科學哲學等等。中國有什麽東可以與西方文明對抗?這種對抗概念證明了中國民族根深蒂固的虛榮心。

  問:“河殤”在海內外引起軒然大波,褒貶不一,你同“河殤”的作者是同一代人,很想聽聽你對它的評價。

  劉曉波:“河殤”做到了中國人現在電視上可能做到的程度,盡管我覺得還遠遠不夠,放在中國而言,我肯定“河殤”,假如放在更高層次上看,這個片子也有沒什麽東西。我特別不喜歡“河殤”的解說詞和它的語調,那是一種毛澤東式的語言,救世主式的語言。毛澤東這一點很厲害,他的語言影響了當代中國所有的理論和小說。

  問:很多人推崇“河殤”在文化層麵上所作的探索和反省,你對傳統文化也很批判,為什麽又對它很有保留?

  劉曉波:“河殤”在解說詞和畫畫的背後,蘊含了中國人幾千年的虛榮心,它不是徹底承認中國落伍。它提出中國的西化,可今後中國要中化世界。中國人的觀念是:西方強大時,中國人當奴隸,中國強大時,它要西方人當奴隸。這是“河殤”中潛在的意識,如洋務派所說:師夷之長以製夷”,為什麽一定要製別人?中國罵別人帝國主義,其實自己最帝國主義。中國人在物質上可以承認自己落後,機器不如人家,衣服不如人家,但精神上不承認落後,道德世界第一!如梁漱溟、李澤厚、林語堂這些學者都持這種論調,李澤厚就要求以東方天人合一補充西方的天人對立,以東方的群體性、人際關係補充西方人的空虛感……但這兩種東西是根本不能互補的!是決然不同的兩種文化體係,不能調和的。

  對中國人格的批判

  問:你說“河殤”後麵的虛榮心,我也有同感……

  劉曉波:比如一開始的舞龍場麵,拍得激昂,很有力量,如果我拍的話,我會拍出中國人如何的萎縮,軟弱和“操蛋”,而不加一句解說。但“河殤”潛在的意思還是在說中國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國人99%的萎靡狀態和那些畫麵表現的精神狀態差得太遠了。我在“新時期文學的危機”一文中,曾指出中國人從肉體到精神統統陽痿!

  問:真是一番李敖味道!“河殤”實際上把中國近幾百年積弱落後解釋成一種曆史的誤會,似乎中國本應是世界第一,根本就不應該落後,你如何看待中國知識分子的曆史作用?

  劉曉波:我不相信古書上記載的知識分子人格如何高尚,如韓愈是一個很正統的衛道士,一個大儒,但此人生活無所不好,財、權、色俱全。中國知識分子的雙重性很強,學術也具有功利價值,成了學者之後,能得到許多實際的功利,所以,中國知識分子立足社會有兩條路一是入世當官,成為官僚集團中的一員,得到實際利益;一是先成名後得利,諸葛亮三顧茅廬留美名,就很會同統治者玩遊戲,隱是為了顯,退是為了進,出世是為了入世。

  問:“河殤”對中國社會長期停滯提出了一種解釋,也就是現在很時髦的金觀濤理論:超穩定結構,另外,也有人對中國人的民族性格提出批評,你以為如何?

  劉曉波:我承認我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最後走投無路,如果你把問題歸結為政治腐敗,再及文化腐敗,就會問:為什麽孔子的思想能統治中國這麽多年,至今陰魂不散?我沒法回答。我說過可能與人種有關。我絕不認為中國的落伍是幾個昏君造成的,而是每個人造成的,因為製度是人創造的,中國的所有悲劇,都是中國人自編自導自演和自我欣賞的,不要埋怨別人,反傳統與革新要從每個人開始,中國打倒“四人幫”之後,人人都成了受難者,或是反“四人幫”的英雄,他媽的,文革時你幹什麽去了?那些知識分子寫大字報比誰都寫得好,沒有土壤,毛澤東一個人不會有那麽大的力量。

  問:你常提到“人格”,你認為中國人在人格、人性素質方麵,甚至在人種方麵,同西方民族有什麽差異?

  劉曉波:我隻能說一點,中國人缺乏創造力。以哲學而言,西方有最好的經驗主義哲學家、思辯哲學家、宗教哲學家、非理性哲學家和邏輯學者,他們能把人身上所具有的每一創造力,都發展到一個極致和非常漂亮的地步。要非理性,就有尼采式的那樣全非理性的學說;要邏輯,有亞裏士多德的邏輯,有羅素的數理邏輯,有笛卡兒、萊布尼茲的邏輯,精細嚴密到你毫無辦法!中國人有什麽?中國隻有一堆非驢非馬的大雜燴。

  問:為什麽會這樣呢?中國人智能不低啊。

  劉曉波:那我回答不了。從製度、文化推到人種上去找?我無力去天空幾十萬年前的曆史。中國人一直傲稱古代四大發明,西方古代以來幾百大發明都有了,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四大發明對中國今天惟一的意義,就是遮羞布!

  對孔孟之道的批判

  問:你曾宣稱要徹底埋葬孔孟之道,在它的廢墟上能建立現代中國文化,如果一個民族完全否定了她的傳統文化、失去了基礎,如何建設一個新文化?

  劉曉波:傳統文化隻是提供了一個否定的基礎和起點,不是繼承和承襲的基礎。我認為孔子是個庸才,孟子比他有智慧,他承認的天才是莊子,從哲學上說,孔子什麽都不是,孔子的學說是一種入世的為政治服務的學說,漢代把它變為統治工具,它的生命到漢代就該死亡了,奇怪的是這麽多年還沒有死亡!不過,它麵對新世界已經死亡了。西方有人喜歡孔子,不奇怪,因為是多元社會,但是在一元化的社會中,最好的東西也沒用。所以孔子在東西方的意義不一樣,如果中國是個多元化的政體,我不反對別人信仰馬克思、信仰基督教、信仰孔子,但當前的中國,你信仰馬克思就等於信仰一種思想獨裁,因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是統治階級的工具,是棍子,不具有理論意義。

  問:有人認為亞洲四小龍經濟上的成功是儒學的勝利,證明儒學還有現代價值。

  劉曉波:這是胡說八道!也是忘恩負義。台灣、南韓、新加坡都有美國支持,日本也是,如果沒有美國的人權觀念的約束,這些國家可能什麽都沒有!這是東方人的醜惡,東方人麵臨著人的解放的問題,中國是一架政治機器,日本是一架經濟機器,每個人都是機器上的一個螺絲釘。台灣、日本的人權問題表示解決,香港解決了西方近代的個人主義是功利化的,它爭取的是政治與經濟的權利,但現代存在主義哲學追求的則是生命意義上的個性解入,這是一種“純哲學”。

  問:哲學問題我們隻能點到輒止了。不如你說說,你如此反傳統,是否同意全盤西化?

  劉曉波:現代化是至明真理:私有製、民主政治、言論自由、法律至上。這是無可爭議的,中國不存在理論問題,隻有政策問題,全盤西化就是人化、現代化,選擇西化就是要過人的生活,西化與中國製度的區別就是人與非人的區別,換言之,要過人的生活就要選擇全盤西化,沒有和稀泥及調和的餘地。我把西化叫做國際化、世界化,因為隻有西化,人性才能充分發揮,這不是一個民族的選擇,而是人類的選擇,所以,我很討厭“民族性”這個詞。中國就講不清什麽是“中國特色”。

  問:據了解,大陸思想界對你閣下的這些高見,頗有一些如“走極端”、“絕對化”的批評,你有何辯解?是否有意賦予它的特殊意義?劉曉波:不是,我的聲音隻屬於我自己,那隻是中國的一種聲音,別人搞條理很清晰、論證很嚴密的學問,我不反對,但我的方式就是這樣,無以名之,但並不妨礙我欣賞西方的科學哲學。它嚴密的論證環環相扣,但我不會那樣寫,我的極端應有存在的理由,我並不要求別人和我一樣。我不喜歡錢鍾書那樣寫一條後引好幾十條考證式的文章,那是他的一絕,我承認他的價值,雖然我可能認為他很荒謬。

  問:你的思路和表達方式有鮮明的個人色彩,是怎樣形成的?通過思辯、經驗還是人生的獨特背景?

  劉曉波:我向來不喜談“我的治學之道”,沒什麽道,隻不過我與別人不同,其他沒什麽好談的。有的人動輒談成材之路……他媽的,你有什麽資格給青年人做楷模,當青年導師!我很欣賞無法之法,每個人隻有自己的方法,無統一的方法,做學問做人皆如此。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是別人的墳墓,不要走別人的路。

  對四大思想領袖的批判

  問:請你介紹一下,海外所說金觀濤、李澤厚、方勵之、溫元凱是中國四大思想領袖,符不符合實際?

  劉曉波:某種情況下是符合的。不過,方勵之要除外,隻有李澤厚、劉賓雁、金觀濤,他們和青年的關係是伯樂和千裏馬。他們的“伯樂欲”特別強,他們要不斷發現人,給青年人寫作,而年輕知識分子又要依靠大樹來生活,進入名人圈子。中國不是千裏馬多,而是伯樂多,故爾千裏馬多。中國名人征服人的辦法不是打不是罵,是撫摸你、關懷你,用類似女性般的溫柔去同化你。

  問:他們四大領袖的思想在中國究竟有多大影響力?

  劉曉波:非常大。金觀濤、李澤厚很有市場,尤其在大學生中,青年導師嘛。我演講時,別人請教,我就說不向任何人教任何東西……我為什麽要演講,一是自我感覺好,二為了掙錢,不給夠一小時多小錢,我就不去。錢是一種自我評價,有了一定數量的錢,你的生命也就隨著開放到一定的廣度。(眾笑)我太清楚了!有次去北京友誼商店,見到一瓶160元外匯券的酒,當時我站在那瓶酒前麵,感到自己是個弱者,完全被粉碎了!他媽的,你劉曉波出名、演講,有什麽用,這瓶酒都不能征服它!

  問:四大思想領袖對青年的引導,你認為是否全是正麵的?有無負麵的成分?

  劉曉波:我先要排除方勵之,我認為他不是青年導師,他要自封的話,我也不喜歡。(問:為什麽?)他有什麽資格!!(問:他事實上已經是導師!)這叫做中國人製造偶像的先天遺傳,有些人不願當偶像,是別人把他推上去的,就像一個為掌聲而跑的運動員。方勵之人過的最大的關,不是和當權者的關係,而是和崇拜者之間的關係,是麵對鮮花和掌聲應該怎麽辦?我認為,他們每個人對青年的引導基本上是負麵的。

  問:這樣說來,中國思想界對青年一代的影響是一片空白了?

  劉曉波:中國現在的“文化熱”是虛幻的,中國人的素質這樣低,一個農業文明生存方式的國家,在十年內走完了西方兩千年的精神進程,從古希臘到後現代派,似乎都接受了,但什麽也沒有接受,什麽都玩了,什麽都不地道、不深入,新名詞隻能滿足人們的虛榮心。

  問:你可否說一點你對李澤厚的“挑戰”?

  劉曉波:李澤厚與劉再複有一個對話,談對青年人的態度,說他們過去“整體地支持青年人”。過去我說過再不同庸才作戰了,現在我要和庸才作戰(我承認我也是庸才)。我和他們論戰時是指著鼻子罵的,但他們明明罵的是我,卻不指出來,說現在年輕人分化了,對有的年青人要重新看。他們的心態是:當你承認他是伯樂時,他就整體地支持你:你想叛逆他時,他就不支持你。劉再複在文章最後說:“青年人,我希望你們知道,我們是愛你們的!”他媽的,你那個愛值幾個錢?誰要你的愛!你高高在上,賜給我一個愛,誰稀罕你!你的自我評價太不準確了!他以為愛一個人,別人要感激他,跪下叩頭——沒那碼事!他們三位青年導師(不算方勵之)的態度本身就很“操蛋”,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救世主人格。

  對當代中國文學的批判

  問:你86年發表了關於文學危機的驚人之論後,現在你看中國文學有了多少變化?

  劉曉波:對大陸文學我想說的隻是:沒有好的東西。不是不讓寫,而是寫不出來。我較喜歡的作家是殘雪,他有遠到世界水平的潛力,他的感覺很奇特,那種陰冷的、恐怖的、折磨人的感覺,他的“蒼孝的浮雲”我很喜歡。我早就想寫關於他的評論,遲遲未動筆,是想看看他還能不能寫出好東西來。我評價一個作品有兩個參照係,一是國內的,一是世界的,往往國內一流的作品拿出去也不能跟別人比。

  問:中國作家的創作向西方借鑒的情況令人滿意嗎?

  劉曉波:西方文學影響該喚起中國作家內心的生命力才有效,如魯迅受到很多外國影響,但他的“阿Q正傳”絕對是中國式的,現在有些作家抄西方的意境和結構,比如高行健的“車站”把“等待戈多”的結構全部照搬過來,竟被認為是“創新”,這種庸俗是高級庸俗,比模仿句子更可怕。尋根文學也抄“百年孤寂”的神神怪怪,陳凱歌他們也有這種情形。

  問:你自己的文章與理論呢?

  劉曉波:我承認也有拾人牙慧的地方,但我承認要切切實實的學習,因為我是在文化沙漠中成長起來的。我要感謝馬克思的是,我在文革中能看到的書隻有馬克思選集,馬克思給我提供了不少西方哲學史的線索,是當時“走向世界”的惟一橋梁。我看過馬克思全集四十多卷,可以大段大段背下來。馬克思前期的作品不錯。

  對馬克思主義的批判

  問:馬克思主義近幾年受到了衝擊,它是否在中國已走向衰落?或失去了生存的價值?

  劉曉波:馬克思給我惟一的震撼,是它不妥協的批判態度。他的曆史主義方法也有一定道理,其他不少則是胡說八道,如他對西方社會結構的分析:剝削者與被剝削者、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就太簡單,沒有看到各階層互相製約的關係。嚴格地說,階級的概念在西方已不適用了。馬克思的兩分法隻適用於專製社會。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也隻不過是西方傳統的一環,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聖經中的天堂。到摩爾的烏托邦,到康特拉的太陽城,到法國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理想的混蛋的地方是,它說這理明天就會實現:資本主義準備好一切物質條件,隻要一革命就能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的理想太廉價了。

  問:你認為現在的中國社會處在曆史的什麽發展階段?

  劉曉波:還沒有走出農業文明。

  問:是不是要補資本主義的課?

  劉曉波:必須補課。

  問:那麽,今天中國的路線還是順著農業社會的慣性在走?

  劉曉波:是的。不過,它在調整它的專製,因為它麵臨危機。

  問:中國可能在根本上加以改造嗎?

  劉曉波:不可能,即使一兩個統治者下決心,也沒辦法,因為沒有土壤。

  問:那什麽條件下,中國才有可能實現一個真正的曆史變革呢?

  劉曉波:三百年殖民地。香港一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麽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

  問:十足的:“賣國主義”啦。

  劉曉波:我要引用馬克思“***宣言”的一句話:“工人沒有祖國,決不能剝奪他們所沒有的東西。”我無所謂愛國、叛國,你要說我叛國,我就叛國!就承認自己是挖祖墳的不孝子孫,且以此為榮。

  問:你是說,中國還要走香港的路?

  劉曉波:但曆史不會再給中國人這樣的機會了,殖民地時代已經過去了,沒人會願意再背中國這個包袱。

  問:那怎麽辦呢?豈不太令人悲觀?

  劉曉波:沒辦法。我對整個人類都是悲觀的,但我的悲觀主義並不逃避,即使擺在我麵前的是一個又一個悲劇,我也要掙紮,也要對抗,我不喜歡叔本華而喜歡尼采,原因便在於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