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醫院值婦產科急診班,真是“無巧不成書”,一連兩天碰到為“青少年媽媽”接生。
星期六,急診室送來一位16歲的黑人女孩,懷孕40周,名叫Mercedes,個頭很高,可滿臉稚氣。因拿的是政府醫療保險,產前檢查Mercedes去了市裏的一間政府醫院,按常規,到生產時,她應去政府醫院。但她聽說這家郊區醫院條件不錯,便決定來這裏享受“資本主義製度的優越性”。
知情的人都懂,在美國,對找上門的病人,不管有無保險、保險好壞,醫院的急診都會提供治療,病情嚴重的還要收住院。
就這樣,Mercedes臨時成了我那天管的產婦。
Mercedes很是怕疼,早早要求打了硬膜外麻醉,肉呼呼的圓臉頓時多雲轉晴,高興地一邊看電視,一邊不停地打手機。和她看上去差不多大的男朋友呢,則在旁邊的沙發椅上旁若無人地呼呼大睡,鼾聲四起。
10個小時過去,Mercedes的產程受阻,我隻好建議剖腹產,她聽了嚇得嗚嗚直哭,沒了主張。 電話叫來Mercedes的單親媽媽,一位年輕的黑人婦女(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病人的姐姐),我口幹舌燥地解釋半天,最後Mercedes終於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
手術順利完成,一個8磅半的胖小子呱呱落地,圓嘟嘟的,很可愛。 我出來後, 忙著電話錄手術報告,計算機上輸醫囑。一抬眼, 看見護士Wendy從術後監護房裏出來, 頭搖得像撥浪鼓,口裏還直歎氣。
“Wendy,病人出什麽事了嗎?” 我擔心地問。
“別提了,她好著呢。醫生,你猜,她從麻醉中醒過來,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啥?” Wendy竟故意製造懸念。
“問自己的孩子在哪裏?”我猜。
“得了,她問監護房裏有沒有電視? 男朋友和她不想錯過一個喜歡的reality show!”Wendy囁諭著回答。
我詫異地嘴巴張成O型,頓時無語。。。。
星期天,我又碰到一個同樣情形的病人:黑人女孩,Alexus,17歲,長得小巧玲瓏,附近中學的高三學生。懷孕一直瞞著家裏,直到“紙裏包不住火”,最後肚子大到不能用“體重增加”做借口,才實話實說。她還不錯,一直堅持上課,但因為家裏窮得供不起車,交通不便,所以隻做過兩次婦產科檢查(通常應該在10次左右)。
Alexus還算運氣,最後順產了一位6磅多的女嬰。不過,自始至終,隻有媽媽和姐姐在身邊陪伴,男朋友影子也沒見著 。
Alexus和Mercedes有很多相似之處:青少年孕婦,出身貧苦,單親家庭,黑人,,,
更巧的是,她們先後住了同一個9號病房,用了同一個護士Wendy,連名字似乎都很接近。怪不得護士Wendy見到我,半開玩笑地對我說:
“我們醫院成了“喜來登大酒店”,昨天送走了Mercedes,今天又迎來Lexus,這名車可真能跑,忙得我底腳朝天!”
我聽了,先是想笑,仔細一尋思,卻怎麽也笑不出了。
這些未成年的孩子,本該像同齡人一樣,無憂無慮地上學,和朋友們玩耍,卻要擔負起養育另一個孩子的艱巨的工作。過來人都知道,做母親一點也不簡單,她的生活也因此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們能每天晚上起來幾次,喂奶,換尿布,送孩子上學,課後活動,孩子生病了還要更多的照顧嗎?
造成“青少年媽媽族”的原因是什麽?給社會造成的後果又將如何?
我翻了一些資料,事實更令我憂心忡忡:
---在西方工業化國家裏,美國擁有最高的青少年懷孕率和出生率
---據美國疾控中心2006年的數據顯示,在1000名15歲至19歲的青少年中,有41.9人懷孕生產(約占4/100)。
---美國青少年懷孕率最高的種族依次是黑人,拉丁裔和白人。
---每年美國每年都要花費70億美元來處理青少年的懷孕問題
。
---80%的人最後都沒有和孩子的父親結婚。
---90%的青少年媽媽決定不把孩子送給領養中心,而要自己養大。
--- 超過三分之二的懷孕的青少年不能從高中畢業。
---“Apples do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青少年媽媽將來女兒早戀早育、兒子觸犯刑法的危險更大。
反觀造成青少年懷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
家庭---缺乏教育,動蕩不安等。
文化---有些文化,例如拉丁美洲的文化觀點贊成青少女在早期就成為母親,認為懷孕孕生子是重要的。
教育---負麵的學校經曆 (功課不好等)被發現是促成性行為和懷孕的因素,因為性行為和懷孕是另類的獎賞與認同的來源。
性知識和性態度---美國上初中開始教生理課,但青少年的對性問題仍存在偏差觀念。
傳播媒體的影響
---近年來,帶有色情內容的電視節目數量也翻了一番,而這些節目很少有關於安全性行為的。與之相應的,美國的青少年懷孕率15年來首次增長。
當下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是,有知識的女性結婚晚,不要或少要孩子;沒文化的女孩子不結婚或早結婚,不負責任地養育著後代。
有近三分之一的美國女孩會在她們青少年時期懷孕,這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所以明顯的,青少年的懷孕問題在美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你我作為一名納稅者、一位有子女的父母,應怎樣做來防止這個問題的蔓延呢?
1。鼓勵孩子和我們溝通,培養他們健康的性知識和性態度。
2。假如子女難以啟齒,讓他們找幾個可信任的人交流,向老師,親戚等。
3。如果不知道答案,應尋求專職人員的幫助。
4。建議女孩子13-15歲之間看一次婦產科醫生,解釋性生理、心理及避孕等知識。
一言以蔽之,“防止少年未婚先孕,從你我做起;締造和諧健康社會,自今日開始”。
(嗬嗬,最後這句像文革口號。。。。)
By 梅蘭鬆竹 2010-08-12
可以從遺傳方麵來解釋。詳見: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7&postID=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