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

文學城醫生寫手集體博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河邊侃心理學(05)

(2010-04-17 18:40:35) 下一個
上一篇問道:“為什麽這些中國的精神科醫生喜歡自稱是心理醫生,為什麽他們把自己新成立的科室叫做心理谘詢科,而不是精神科?”這個問題,我不直接回答。但是,看完這篇短文,答案自動就有了。

我是十多年前從中國的醫學院畢業的,本來做的不是精神科。為什麽想當年我醫學院畢業時不選擇精神科呢?那時候我們同學裏沒有任何人會選擇精神科,誰要是去精神科一定是腦子進水了,精神有毛病。我腦子沒有進水,精神沒有毛病,所以想都不會去想要去做精神科醫生,在精神病院(當時又稱瘋人院)工作。那時候,大家對精神病人,精神病醫院,精神病藥物,精神病醫生都有很深的成見。當時,絕大多數人認為精神病人就是瘋子。這個認識其實是錯誤的。精神醫患有很多種,有焦慮症,抑鬱症,躁狂抑鬱症,和精神症。其中精神症和躁狂症的表現象所謂的“瘋子”,其它的病症比如抑鬱症現在大家都不認為是瘋子,也沒有那麽深的成見了。當時,在普通人眼裏,進了精神病院就等同於是瘋子。當時,大家都認為一吃精神病藥物就會跟“橫路敬二”似的,一定都得嘴巴歪歪著,留著哈拉子。現在,大家吃 SSRI 類抗抑鬱藥跟吃維生素差不多,百憂解( Prozac )剛出來不久時(大約二十年前)曾經在當時所有藥物裏銷量第一!當時,大家覺得最沒出息的,沒辦法的才會去做精神科。精神科醫生整天待在精神病院裏跟精神病人打交道,自己也會得精神病。那時候中國的精神醫學也確實很落後。當時美國的精神醫學也比較落後,真正喜歡精神科的醫學生也不多。美國精神醫學的迅速發展也就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

現在,美國的精神醫學上升趨勢很強,精神疾患越來越被人重視。新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多,精神科醫生人數不足,供不應求。好多精神科住院醫還沒畢業,就收到好幾個很吸引人的工作 OFFER 。隨著世界的一體化,中國和國外“接軌”的速度越來越快。於是,現在中國的精神醫學也開始轉熱。我體會,中國精神醫學轉熱的原因跟美國的情況大致相似: 1. 最近二十年神經科學發展迅猛,帶動精神醫學發展,對精神疾患的病理基礎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藥物治療。 2.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不光滿足於溫飽和軀體健康,開始關注精神健康。 3.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人比較容易得精神疾患。現在的人又比過去承受能力變差。所以,精神保健和治療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4. 對精神疾患,患有精神疾患的病人,以及精神科醫生的成見逐漸減輕。

我今年夏天回國探親,參觀了我原來所在綜合醫院新成立的精神科,跟一個和我大致同齡的精神科醫師聊了聊,還特別要求跟她一起看了半天門診。這個醫生原來是做神經科的,到美國一個大學的精神科學習了一年心理治療,回國後跟神經科另一個資曆更高一點的“精神科愛好者”一起從神經科分出來,成立了精神科。但是,她們掛牌自稱是“心理谘詢科”,她們自稱是心理醫生,把自己做的治療叫做“心理治療( psychotherapy )”。這樣做的理由是,病人聽到是精神科可能會不願意來看病,但聽到是心理谘詢就覺得可以來。病人不願意見精神科大夫,覺得見精神科大夫的都是精神病,但是見心理醫生就沒有問題。看來,去除對精神醫學,精神疾病,和精神科醫生的成見,在中國還需要再等待一段時間。這就回答了上一篇的問題,同時也說明了為什麽這個係列取名《河邊侃心理學》,而不是《河邊侃精神醫學》。

上麵說過,我在中國做的不是精神科。到了美國,如果還想做醫生,需要從新做住院醫。去哪個科呢?我最終去了精神科。為什麽會去自己以前沒有做過的精神科,有以下幾個可能的原因:

1. 還做同樣的科,沒有新意。反正要重做住院醫,幹脆選一個不同的科,多一些不同的經曆。
2. 原來做的科做不成,因為找不到住院醫位置。
3. 精神科比較容易進,能進那個專業都行啊,誰要我我就去哪裏。
4. 看到精神科有前景,趕緊趁機換過來。
5. 喜歡精神科,好玩!真好玩。挑戰!真挑戰。

這是本篇的思考題,答案在下一篇公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