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一個老師轉型成為創業者, 管理者,企業家的經曆感悟總結。讀過這本書讓我對以下幾個方麵有所思考。
1. 專業與管理, 微觀與宏觀。
不論是上學還是工作, 都有學習工作的領域, 即專業問題。工作後有人專注專業, 有人走向管理崗位, 而這兩種崗位對人的要求不太一樣。 專業人士做的是和專業相關的具體事務, 專注執行中的細節。 科技領域專業人士尤其需要熟悉專業動態,知道自己所在專業和專業相關領域上中下遊的位置。 需要不斷學習, 才能跟上專業領域科技進步的速度, 有機會參與到創新之中。管理人員不同。管理者需要大局觀, 更需要有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從而能知人善用。科技領域的管理者還需要有相當的專業知識並熟知專業動向, 從而有眼光布局未來。 也因此, 科技領域的管理者多出自優秀的專業人士, 既有專業的大局觀, 又有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和管理者的手段。對於服務行業的管理者, 需要更多的是對人性的理解和對社會需求的敏感。隔行如隔山,專業人士通常深耕自己所在的領域。因為人性相通,所以管理者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跨行業管理。
無論專業工作為主, 還是管理工作為主, 做的好都需要既顧及微觀的細節,又能有全局觀,而不是走進牛角尖。感覺自己年輕時隻關注樹木, 而不見森林。這本書也讓我看到一個專業人士走向管理者的轉變, 也感觸全局觀的重要。俞敏洪的經曆亦提示大量的閱讀對全局觀的建立很有幫助。 他的閱讀量是常人不能比肩的。
2. 反思糾錯能力與成長。
每個人無論如何優秀都不可能有100%完美的知識體係去應對事業和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隻有意識到自己的知識體係和認知的缺陷才有機會有針對性的學習改進。Ray Dalio 說人的成長是螺旋式的上升趨勢:高潮後常伴隨低潮, 低潮後經過反思學習改變又形成新高潮。所以人需要不斷反思才有可能意識到問題的所在, 才有改進的機會。 而挫折困難, 或者不高興常常是我們需要反思的提示。危機孕育轉機也是這個道理。小到個人大到企業都需要反思糾錯,成長。沒有意識到錯誤就沒有改正的可能性。而“知”並不一定等於“行“,即使意識到錯誤也不一定就能改變。 反思是個人改變自己適應社會的過程, 絕不是尋找理由指責別人,抱怨社會的過程。反思自己可以帶來進步, 抱怨別人隻能給自己帶來無盡的失落和無助感 , 使人變得尖酸刻薄, 令別人無法接近。
這本書詳細講述了管理者如何在每次問題中反思尋找改變的方法, 以及對個人性格的反思和個人性格對事業的影響。我想作者一定是留給自己足夠的獨處時間經曆不斷的反思, 才打怪升級到今天的。真的令人敬佩。
3.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幫助自己及企業成長。
優秀的人是有內在驅動力的人, 是自律的人,是有目標有執行力的人, 還應該是有精神有格局的人 。 優秀的人更是情緒穩定, 不把時間浪費在自己所創造的麻煩和問題上, 比如跟別人的糾葛, 吵架, 內訌等等。“ 優秀的人活的非常明白, 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資源用在對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 把那些瑣碎的事情想辦法排除掉。 而要排除瑣碎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有一個博大坦誠的胸懷。“
這一點我感觸很深。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能專心做有意義的事情。而在一個不好的環境中時常要處理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以及陷入人事問題,會讓人情緒低落, 讓人有想逃避的感覺。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有時像照鏡子, 使人看到自己的不足, 讓人有模仿並追求上進的欲望。
以上三點是我讀這本書感觸比較深的地方。書中具體講述新東方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產生應對策略過程的描述, 對於讀者了解全局觀和領導層思維有許多幫助。 這是我第一次讀管理和企業發展方麵的書, 感覺開闊了眼界, 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