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40年前在美國種的樹長這樣了

(2017-10-02 19:02:56) 下一個

「丘頂」之「鬆」

-樂翁敏京-

 

坐落在「印州花城」(Bloomington, Indiana) 「印大」校園的東北角,有一片佔地約五畆、略呈高低起伏、正方形的林地。這是校園上的「實驗農場」,知名度頗高,隻要問起「丘頂」(Hilltop),幾乎無人不曉,尤其是在校園上生活過、又有孩子的家庭、更能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這個「實驗農場」成立於一九四八年,由「生物係」 夏教授(Prof. Barbara Schalucha)創始,並由她出任第一屆「園長」。她開辦這個「實驗農場」的主要目的,是想把校園上的青年孩子及印大學生,會聚一堂,從事一些農事活動,讓他們有機會與「大自然」相接觸,早早培養他們對農事耕耘的興趣與愛好,親身體驗農作物成長過程中的諸多奧秘與驚喜 。

 

據夏園長自己的記錄,創辦之初的頭十年,隻有一百七十個孩子及大學生,參與農場舉辦的活動。五十年後,則多到數千餘人參與,園務活動成長之快速多姿,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一家五口,於一九七五年來到印大,所住的學生眷屬宿舍,就在「丘頂」的毗鄰,隻要飯後散散步,向東越過大片青草地,便可抵達。首次去時,欣見滿園春色,綠意盎然,各色花卉紛紛綻放,紅一團,黃一叢,紫一簇,真是群芳爭豔,令人目不暇給,驚喜不能自已。

 

之後不久,我們的三個孩子,都欣然報名,成了「實驗農場」的小小園丁。共分了一小塊「園地」,種菜蒔花,辛勤地挖掘、播種、除草、去蟲、施肥,忙個不停,樂在其中。當然,我們倆老也時時從旁協助,參與其事,共嘗農事之甘苦。

 

某年,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從學校帶回來一株 「鬆苗」盆栽,高約及膝,是響應他班上「植樹」活動的。於是,便把鬆苗盆置之大門前,日日不忘澆水施肥,瞧著它長高長大。

 

兩年後,我終於完成學業,準備舉家返台了。奈何滿屋子舊物充塞,清理困難。為了化繁爲簡,便丟的丟,賣的賣。

 

忽然注意到這株高已及胸的小鬆樹,這怎麼辦?

 

丟嗎?捨不得。就像眼前蹦蹦跳跳的孩子一般,看著它漸漸長高長大的。賣吧?更是不成,此時誰會要。正在舉棋不定之際,忽然想到了「丘頂」,何不把小鬆樹送去那兒種下、留作紀念?

 

於是,即去與夏園長商量,經她慨允,我們在「丘頂」內南緣坡地上,把小鬆樹種下。並在樹根近旁埋下了一塊石牌,上麵彫刻有全家五人的中文名字、及種植的年、月、日。

 

約二十年之後,我們再返花城,故地重遊。去「丘頂」參觀時,驚見那株小鬆樹已長到三、四人那麼高了,碩壯枝繁,翠綠成蔭,好不驚人!我們感慨萬千地在鬆樹四周逡巡探視良久,一邊思念起當年與我一起,把樹苗種下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成家立業,是兩個小孩的爸爸了。

 

時日不停地輪轉推移如飛,「丘頂」卻依然固我,欣欣向榮。園內增建了許多新設施,使教學的範圍更為闊大充實,如「香草園」、「家庭種植園」、「兒童授課教室」、「成人授課教室」、「織染園」、「莎翁園」、「溫室」、「菓園」、「菜園」、「茶園」、「蜂蜜園」等等,共有二十九個景點,都讓人駐足細審,留連忘返。

 

如今,我們會常常去「丘頂」,參與各項教學活動,或提供ㄧ些義工服務,回味四十多年前,與三個孩子在園裡工作時的種種趣事。那真是彌足珍貴、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歲月,似乎泥土裡、花叢中、林蔭間,正散發著一種魅人、又熟悉的馨香,飄浮左右,久久不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滄浪一羽 回複 悄悄話 四十年前植樹留念在北美。傳承數千年中國讀書人的風骨!佩服前輩。問好!
lzr 回複 悄悄話 讚!
bjszh 回複 悄悄話 南仁東的同學,我以為是從大陸來美的老大學生,好奇居然40年了。文中說是75年從台灣來美的,文革中離開了大陸?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向老留致敬,您比我來得更早。
Sam大樹 回複 悄悄話 植樹留念在中國很早就流行的,在美國很少見。
cng 回複 悄悄話 很有紀念意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