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路>>第八十三期

(2009-04-17 06:09:12) 下一個

 

第八十三期  2009417

網址:www.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42541

電郵: menglubl@yahoo.com

 

本期內容

 

 

鄉居小記〗角色                                                    *****吳瓊

〖藝術園地〗Hello Van Gogh                         *****詠歸

〖戲劇觀感〗最幸福的人                                       *****木愉

〖詩香一縷〗寫在立春讀書日                             ****知情人

                        

編後絮語

 

《夢路》原來在雅虎的網址是免費的,八年間,82期《夢路》竟然就把那裏塞滿了。現在麵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交費擴容,另一個是搬家。《夢路》是一個很簡潔的網刊,本來就沒有野心去奢華。於是,就剩下了第二個選擇。搬到哪裏去?到文學城。文學城是中文園地,而且國內國外的華人都可以看。文學城熱情好客,心胸寬闊,所以,《夢路》就遷徙到了這裏。謝謝文學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角色

 

-吳瓊-

 

一個人從小到大, 從大到老, 一輩子要扮演許許多多角色. 剛生下來是父母親的心肝寶貝,  被喚做囡囡, 哭了有人抱, 餓了有人喂, 髒了有人洗,……回報隻需要一笑, 做父母親的就任勞任怨, 在所不辭. 長大一點, 就逐漸增加角色的品種,有弟弟妹妹的, 就成了哥哥或姐姐, 需要懂得謙讓, 關愛, 幫助.  上了學, 就開始成了學生. 有同學, 老師.  同學之間要講團結友愛, 對老師要尊敬有禮貌. 到了參加工作的年齡, 就有了同事和領導, 需要處理的人際關係開始複雜起來, 幹得太努力, 太出色, 也許會遭來同事的嫉妒, 幹的太馬虎, 少貢獻, 頭頭又不滿意, 自己又難以升級長工資.

 

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 一下子, 家裏的親戚立刻成倍增長起來, 有公婆, 嶽父母, 還可能有小姑, 大姨, 小叔, 大舅, 等等, 於是所扮演的角色也增加起來. 逢年過節, 要考慮送禮, 拜訪, 凡事均得有分寸, 大方得體.  ……這樣一來, 人身上的擔子便越來越重, 既要做父母跟前的孝順子女, 又要做自己孩子的模範父母, 單位上的好雇員, 好下屬, 好上司, 好同事 ……到後來, 都搞不清自己究竟是何許人也.  總是在疲於奔波, 折騰, 以求麵麵俱到, 眾人滿意.

 

其實, 無論如何努力, 皆大喜歡還是挺不容易的.  很多生活中的煩惱弄不好與這種複雜微妙的多重角色有關, 人畢竟有自己的個性, 愛好, 價值觀念, 最基本的義務和責任盡到了, 就應該過得去了.  否則, 像那對趕驢的父子一樣, 聽從別人的指點和評頭論足, 永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對了.

 

上個月春假, 去了一趟中國, 算是閃電式探親, 看望老母親.  發現國內變化之快, 令人難忘: 如今的三輪車, 不僅車夫不用蹬了, 還有透明帶裝飾的護罩, 坐在裏麵, 像是在乘花轎, 不僅風雨有阻, 還能沿途觀賞. 縣城的汽車站, 居然外有古典式的大屋頂, 內有現代化的階梯式電梯, 街上秩序井然, 既有無人售票自動報站的公共汽車, 也有如王府井那裏的步行一條街, 有趣的是路口林家鋪子裏林老板的雕像還在向行人含笑致意. 我在老家街上 閑逛, 看到兩家眼鏡店, 進去隨便問問, 配付眼鏡需要幾天, 一家說一周, 一家說兩天即可. 我想我的眼鏡該換了, 離動身還有兩天半, 不妨試試.  驗了光, 挑了鏡框, 付了50元押金留了個電話號碼就走了, 到了臨走前一天晚上, 過去一問, 那付眼鏡已經在櫃台上等我去拿了!

 

這次探親, 實在太倉促, 在飛機上染上感冒, 到老家後還咳嗽發燒. 熱情的老同學把我從床上請下來去聚餐, 吃了午飯還要吃晚飯. 盡管我的味覺遲鈍麻木, 聽聽她們的故事還是很有風趣. 如退休的大幹部, 在兒子家掌鍋炒菜, 被譽為從將軍到奴隸”, 一周自費工作七天.  短短的幾天, 總算是圓滿完成探親任務, 扮演了不少自己該扮演的角色, 如女兒, 母親, 祖母, 外婆, 姐姐, 姨媽, 姑媽,還包括婆婆, 嶽母,表妹,小姑, 大姨等.  雖然我盡了很大努力, 在老家人眼裏也許我還是不懂那麽多人情世故, 搞不清自己角色的老外. 比如說我就不知道什麽場合該送紅包. 事後我媽提起來我就覺得很懊惱. 

 

比來比去,我發現, 還是年齡最小的如我的小孫子和最老的如我媽角色簡單, 不需要去考慮如何照看別人, 能照顧好自己就很了不起了. 看來人生扮演的角色也是一個從簡到繁, 再從繁到簡的回歸過程.  一個人有幸能經曆漫長歲月, 品嚐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的滋味, 也許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之一. 至少自己曾經擔任的角色越多, 對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的心態比較容易理解, 從而使自己沒有那麽多因誤會, 或想不通而導致的煩惱.

 

回到這裏的家園, 首要的角色自然是當好我的老師, 出考卷, 改考卷. 還有稅表要填, 這算是好公民的基本任務之一. 再看院子裏, 雞和狗要喂食, 花和樹要培土, 我又開始扮演我的飼養員和園丁的角色. 上個禮拜種花俱樂部有活動, 我又要扮演會員的角色. 不管如何, 相對而言, 我需要扮演的角色開始逐漸往簡單的方向去, 這大概也是人到老時的一種福氣和運氣吧!

 

明天就是複活節了, 文章寫一半時, 我出去撿雞蛋, ! 每雞一蛋, 小母雞們個個表現出色, 沒有一個甘於落後. 也許她們都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尤其是在複活節到來之時.

 

2009411

~~~~~~~~~~~~~~~~~~~~~~~~~~~~·

 

··

 

Hello Van Gogh

 

-詠歸-

 

在最寒磣的小屋裏,在最肮髒的角落,我發現了圖畫,我的心裏懷著不可抗拒的力量靠近這些事物,我是大自然的朋友,尤其是普通人的朋友。
——梵高

1


幼年時的我,對梵高早有耳聞。很早以前,對他的印象:一個割掉自己耳朵送給妓女的不可理解的瘋子。我曾經有過幾個筆記本,後來才知道,封麵印著的都是梵高的畫,那是我最早看到的他的畫。真是好看啊,當時我想。然後,多次看見他的傳說一樣的更多的向日葵。


去年下半年,我在美國,有幸在美國國家博物館親眼見到幾幅梵高的真跡。與其它所有的畫家有著巨大的不同畫風的梵高,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辨認出來。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親自經曆他,心靈微微震顫,梵高的每一筆每一劃都是深深重重的一個筆觸,沒有掩飾沒有修改一般。每幅畫都如此,誇張的筆觸,讓人好像突然醒悟到,一幅畫就是由數不清的這樣的一個個筆觸完成。


去年底回國後,為準備參加美術高考,不經意中了解了梵高的身世背景。我很驚訝,他在每個月家人補助的生活費中省吃儉用,吃最差的,住最差的,直到最後向弟弟要一條穿過的舊褲子,積攢下來的錢用來買畫材。那昂貴的油畫顏料,對於一個貧窮的人來說,是多麽奢侈啊!但是他把那厚厚的油彩,毫不吝嗇地給與了畫麵,那顏料是他的血,他連生命都給予了他的畫作,他還有什麽不能給與他的藝術呢?


對我來說,梵高一直是個傳說,哪怕在美國國家博物館直接麵對梵高時。但在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朝聖的含義。直到這一刻,哪怕梵高的真跡,已經離我千裏萬裏之遙了,但我才真正感覺到了我親自站在梵高跟前,看見梵高用痛苦和激情噴灑在人生裏,他的畫作生出奇異的力量,讓我穿越時空來到他的麵前。


以我淺薄的資曆和見識,我恐怕不完全讀得懂梵高,更不要說真正遭遇梵高。麵對梵高真實的身影,盡管這個身影以我的眼力看來,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我隻想輕輕打個招呼:Hello Van Gogh,願你成為我生命中的感動,讓我終身能瞻望你的身影而行!




2


梵高讓我感動的,首先是他畫作的線條和色彩的單純,讓我深思單純的豐厚的意味。這個世界上,單純是人最大的理想,也是最難以實現的理想。人人都期望別人的單純,而期望自己不要太單純。是誰可以放棄自己的追求,而追隨別人的追求為追求,這需要多麽大的勇氣,需要多大心胸。古典主義精細華貴的風氣統治了幾百年,誰能丟掉那些瑣細煩悶的包袱,開創更簡明更具有衝擊力的風格,唯有梵高,和梵高一代的藝術家們。


畫風的單純,來自心靈的單純;心靈的單純一如梵高一生生平的單純,單純得一生事跡屈指可數。畫畫,貧窮,孤獨,生病,如此重複,沒有婚姻,沒有孩子,戀愛也非常有限並奇特。年僅三十七歲,就自殺而離開這個世界。


瀏覽梵高生平,在他單純的人生履曆中,我特別注意到他二十七歲前,有過一段神學培訓經曆,和作傳道人的經曆。不知是否有懂得信仰真髓的學者來研究完整的信仰對梵高藝術生涯的深刻影響,但我完全相信,這短暫的經曆,也許深入到了梵高的骨髓,上帝的愛可能在這個短暫的經曆中,已經浸染了他的靈魂,滿溢到他的作品中來,我由此理解了梵高在自己單調生活中何以有那樣的堅持,何以把難耐的單調提升為寶貴的單純,而鑄成名垂千古的藝術瑰寶,在苦難生活中何以有那樣的柔情,在貧窮清寒中何以有那麽明亮的色澤。我理解了梵高的向日葵,那是上帝之愛,在他作品中的集中呈現。一朵朵向日葵分明就是一個個燦爛的太陽,照徹天上人間。向日葵的色澤在向日葵的花瓣上集中閃耀,又向著他所有的作品流淌,成為他的所有作品的一個基本色調。向日葵因此成為梵高的代表作,而光耀後世。——這些向日葵係列,就是在我幼年時,撞到我諸多本筆記本封麵上來的那些作品,那麽多年來,潛移默化地帶領著我走近梵高。

 

3


這些年,對基督教文化有了一些了解,感受到上帝之靈常常把許多破碎的靈魂重新醫治,把許多垂死的心靈重新複活。


梵高為妓女西恩的畫像《悲哀》,讓人聯想起另一幅畫麵:《聖經-新約全書》的福音書裏麵記述的抹大拉的瑪利亞;抹大拉的瑪利亞是聖經中所載的以色列妓女,她是人人不齒、人人唾棄的對象,因為她身上有深重的罪孽,她從身體到靈魂都是肮髒的。而耶穌基督充滿憐憫的柔和目光俯視狼狽的瑪利亞,抹大拉的瑪利亞因此愈合起了破碎的心靈,洗淨了曾經的罪孽,成為忠心跟隨和服侍主的聖徒,鼓舞後世多少罪孽深重的人悔改得新生。


西恩是梵高收留的一個妓女,她在梵高短暫的一生中在梵高身邊呆了三年,為梵高當模特。也許很多人認為梵高收留一個妓女是與罪惡同流合汙,又因為梵高是精神病患者,大家又原諒他的是非不分。不理解基督大愛的情懷,我們真的難以讀懂《悲哀》。西恩在世人眼中同樣如破鞋一般被人遺棄,在街頭淪為妓女。她坐在低低的木頭上,消瘦的手擱在膝蓋上,麵孔埋在手臂中,稀薄的頭發紛亂的披在肩上。鬆垂的乳房和突起的肚子很突出,周圍什麽東西都沒有。他把她畫成蜷縮著身子掩麵哭泣的。梵高在畫上用法文寫下米謝烈的一句話世上怎麽會有如此孤單和被棄的女人。在梵高的眼裏和他的畫中,一個遭到唾棄和輕視的女人是個後悔的受害者而不是輕薄的蕩婦。梵高的心對她滿懷憐憫,盡管他自己也是一個需要人憐憫的人。這個女人就那樣被梵高不離不棄地照顧、珍惜,當成自己的妻子,盡管隻有三年。這樣的情懷,誰可以把它貶低為一個單身流浪漢對一個夜鶯流浪女的皮肉之戀呢?梵高說:要是我對某些事物不感動的話,我是不可能畫出這樣的畫的。梵高,就是這樣一個為別人的苦難與無助而感動,並用他有限的力量和無限的才情,而實施拯救的人。

因此,我也由此讀出了另一類作品所深深蘊含的溫柔與憐憫。


係列。梵高畫過許多《一雙鞋》,還有一幅《三雙鞋》。有一幅《一雙鞋》是在土黃色背景前的一雙襤褸、飽經風霜、麵朝觀眾的靴子。鞋子已經變形,鞋帶胡亂地散著,靴子上端也像老人的眼皮那樣耷拉著。它們並排靠在一起,雖然滄桑,但有一種身經百煉而老當益壯的風貌。高更看到過《一雙鞋》,後來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的黃色房間裏有一幅靜物畫,那是紫羅蘭色的,兩隻舊的、走樣的大工作鞋,文森特的鞋,這雙鞋還是新的時候,在荷蘭一個晴朗的清晨,他曾穿著步行到比利時。看到這裏總讓人有落淚的衝動。當時那麽多畫家甚至不能理解高更將一幅蘋果與一幅鞋並排掛在家裏。而梵高,他卻將鞋作為至高的主題,而且是破爛不堪人們不會多看一眼的髒鞋作為他作畫的主題。不是他標新立異,而是他發自內心對他畫的對象的尊重與珍視。曾經的梵高,曾經的那雙新鞋,一起走過歲月,一起走過陽光和泥濘,一起奔跑,一起漫步,一起到那麽多的地方,多麽好的同伴。它現在的襤褸,仿佛梵高自身的寫照,這樣滄桑和憔悴了。然而這雙舊鞋還是端端正正地,以他最大限度的站立,佇立在觀看他的每個人麵前,仿佛休息片刻隨時準備啟程一樣。僅管隻是一雙鞋,梵高都對它珍惜無比,我相信那是因為它們是他風風雨雨的見證,是他奔波的良伴,盡管它們破舊不堪了,他還是會不離不棄的珍惜。一個戀舊的人,必定是一個內心柔軟的人,也是一個謙卑的人。真正的畫家是要畫出心裏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眼裏的東西。要畫出自己的真實感動,隻有真實的東西才可能長留於世。要是隻用眼睛看這幅畫,當然醜陋的它不配跟眾多精致的花匠一絲不苟的美人肖像放在一起並駕齊驅。但一雙破鞋不僅僅是破鞋,是梵高的一生酸甜苦辣。


梵高有一種強烈的戀舊情懷,那是一種歸屬感,那是一種感恩,那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盡管和我們常人熱愛生活的方式有所不同,他關注和熱愛大自然和受著苦難的人們。他對他們的同情和憐憫超過對他自己,這是最讓我感動的。


小人物係列。跟的命運和遭遇很具有象征性隱喻意味的是梵高畫中的小人物係列。郵差,工人,貧民,農民,都被梵高以飽滿的熱情來加以描繪。梵高,這位世人眼中的瘋子的心裏,對他人的苦難充滿了同情和悲痛。


上述題材顯示,在相同時期的畫界,很少人會像梵高一樣用被棄之物和瑣細之物作為畫畫的對象。想必他們在人們眼中不是美的東西,或者算不上美的東西。同時期的作品多見美麗的貴婦人像,一絲不苟的學院派畫風。而梵高的畫以破鞋之類為題,加上大巧若拙的技法作畫,不管他人是否理解,不管他人稱他的畫是賣不出去的畫,他也不曾吝嗇過他的感情,不曾改變過他的信仰。那是怎樣一個真正獨特的大師不落窠臼,敢於和時代大流背道而馳,然而又為後世留下永恒的主題呢。由此想起齊白石獨創的紅花墨葉一派,一開始也不是每個人都欣賞的。瓜果菜蔬,帚凳碗碟,禽畜蝦蟲,從來不入雅人法眼的俗世題材,被他的童心和真性情點化,而富有生命力。同樣也是在文人雅士都在欣賞才子佳人、風花雪月、梅蘭竹菊的潮流裏,眾多畫家趨之若鶩,齊白石卻獨駕一隻扁舟逆流而上。大師的單純與童貞,何其一脈相承。


4


起初,最讓我難以理解的是梵高的自畫像係列。


梵高有多幅自畫像,其中最有名的一張是人人皆知的耳朵纏著繃帶的自畫像。我深知人人為何稱他是瘋子,我曾經也十分嫌惡這張畫,這個血淋淋的變態畫家,割掉自己的耳朵不說,還將自己殘缺、醜惡、狼狽的一麵讓世人瞻仰,我猜他是一個拋棄生活、踐踏生命的瘋子。

然而,現在我為自己的無知和殘忍感到慚愧和歉疚。
畢竟一個天才那是我們這樣的俗人輕易能夠理解的呢?
從梵高的自畫像,我們可以見到他並不是一個長相英俊、儀表堂堂的人。他顴骨眉弓突出,麵容瘦削,下頜尖窄,眼神深深藏在眼窩的陰影裏,生就一副在世間不能遊刃有餘的長相,單純明澈的眼神,也顯示出他的典型的藝術家氣質,帶著內向,帶著憂鬱,帶著敏感。在生活中他也的確處處碰壁,工作失敗,人際關係不能圓融,很多認識他的人都說過相似的話:梵高是瘋子!上帝注定梵高不是像法利賽人那樣養尊處優、道貌岸然、器宇軒昂地高居廟堂之上,誌得意滿,擅用權柄,左右逢源。典型的承載苦難與軟弱卑下的造型。


梵高有幅自畫像《有藍綠色漩渦背景的自畫像》,這幅畫隻有梵高的半身像和藍綠色帶銀灰的背景。背景由曲線和漩渦組成,或許就暗示了作者當時內心的焦躁。梵高在畫麵上衣著銀灰色西裝,麵部也是銀灰帶綠的,臉上表情僵硬呆板。這表情和大麵積的灰色也許正體現作者的憂鬱和哀涼。然而發鬧的胡須和頭發是純度很高的火紅,如火一般吞噬他,燃燒起來了一樣。沒看過梵高其他的畫會誤以為梵高不會調色。但正是這種灰暗和火辣的明顯對比體現了作者內心的激動和衝突。也許還有一絲他的銀灰色憂鬱抗衡的就是那頭發一樣火紅的熾熱希望。

也許生活範圍狹窄的梵高,尤其在病中和病愈初期,深居簡出,畫自畫像是唯一方便的選擇。而透過對梵高的苦難人生的感受和理解,尤其是感受到精神疾病對他的摧殘,再來讀他的係列自畫像時,角度就完全不同,內在的震撼讓人心驚。
你會驚訝於一個內在精神魔障困擾下的人,筆觸還是如此單純,注意還是如此集中,沒有寬廣的心靈世界,如何可以再次拿起畫筆,如何可以再次噴灑生命的餘熱?盡管還是常感覺到作者患病以後很多畫作散發出的內心的狂亂煩躁,比如梵高在病時期的畫作《絲柏》《麥田》《星月夜》《峽穀》《橄欖林》《鳶尾花》等,由於那時他的心情在極度興奮和極度消沉之間徘徊,我們仿佛可以從這些作品中感受到他的茫然和不安分,近乎瘋狂的扭曲線條,和一些灰暗和明快亮色的強烈衝擊,我不好說他的壓抑成就了他偉大的藝術,或者造成了他的悲劇。但恰是作者這樣的內在苦難,加深了作品的力量。


唯有在自畫像裏,梵高讓我洞見他自己的苦難。他把自己的苦難,當著別人的苦難來加以表現。苦難在他那裏,不是自憐自愛自怨自艾的素材,苦難是梵高竭盡全力,給這個世界的最後奉獻。


梵高,一貧如洗,沒有一點世間的財富屬於你,而你卻擁有了世界,因為你就是世界。梵高不是熱愛世界中的自己,而是熱愛自己裏麵的世界,你讓世界整個地成為你的世界。梵高的熱愛體現為專一,跟如今我們理解的熱愛該有不同吧。對他而言,哪怕自己所剩隻有最後一點點,他也能在裏麵發現和找到全世界。我們說熱愛生活就是愛生活中的每件事,愛唱歌愛跳舞,愛美食,愛美女,愛看電影,愛金銀財寶。以致愛都變成貪圖了。貪財貪色貪享受,還被理解為熱愛生活。與其說是愛一切,不如說是想占有一切。然而這樣的心態,我們即使這樣擁有了全世界,其實是失去全世界。我們證明不了自己的熱愛。真正的熱愛需要證明,熱愛一個人,熱愛一樣事業,熱愛人生需要證明。熱愛一個人要專一,熱愛一個事業要一心一意。用全心全意的獻上來作為證明。


梵高的生活非常單調,他年輕時辭退工作後,一心一意學習畫畫,人際關係搞不好,隻有自己探究,靠家人尤其是弟弟每月微薄的生活補貼過日子,還要省吃儉用的攢錢買畫材。他除了畫畫一無所有,也除了畫畫別無所求。他哪有豐富的生活?他唯一的生活,唯一的朋友就是畫畫。他所有的生命傾注在這項事業中時,他熱愛了畫畫。是他的天賦替他屏蔽了世間太多的紛擾,使他可以享受愛的孤獨與自由。
我不知道是否由於他單調的生活成為了導致他患精神病的原因,但是不瘋魔不成活,沒有如癡如狂,哪能成其一個完整的藝術生涯?


自殺,是一種永遠的痛,是上帝都不容許的一種痛。我沒有能力解讀梵高走向自殺的原因,惟願相信那是純粹出於疾病的折磨。加上當時他弟弟的工作處於低穀,他可能越發痛苦地覺得自己成了家人尤其是弟弟的拖累。一如每一個忘記自己的苦難與艱難的人,總是把他人的憂樂看得很重,這樣也許也不難理解梵高要在三十七歲的黃金歲月決然選擇離去。

5


梵高作品裏麵,所有的天空,給我的印象深刻。


小時候,我開始看天空,曾經稚氣十足地問我爸爸:爸爸,天是軟的,還是硬的呢?


這個問題把爸爸難住了,沒有答案,卻被作為一段軼事和一個難題,被爸爸記在為我寫的童年故事裏麵了。

 

這個問題把爸爸難住了,沒有答案,卻被作為一段軼事和一個難題,被爸爸記在為我寫的童年故事裏麵了。

我也學習畫畫很久了,我從來沒有畫過天空,而且也不敢去嚐試。天是什麽,是軟的還以硬的,是空的還是實的,全是秘密。那真實的天空,那虛幻的天空,屬於未知。所以充滿了智慧,神秘,充滿奧妙。我很小的時候看獅子王,有最讓人感動的情結,小辛巴在老獅王背上,老獅王給兒子上的第一課就是從天空開始的,後來小辛巴對命運的領悟和回憶的開啟也是由天空開始的。天,一個至高的角色,一個智慧的事物,或者一個我們從不認識的什麽。


在梵高的筆下,天空變得如此飽滿而實在,不再是虛空。最有名的是天空變成了漩渦。《滿天星鬥下的羅納河》《星月夜》《露天咖啡館》《黃房子》《這日落下的播種者》《鄉間小路》《絲柏》《越過圍牆眺望單群》都各自呈現了他筆下天空的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星月夜》,天空不是黑色的帷幕,也不是空靈的夜空,而是瘋狂的漩渦。每一顆星星也作為漩渦中心。他的天空在盡情的跳起舞。他的天空好像要把人吸進去,一幅畫吸得人暈頭轉向,除非畫的人當時就暈頭轉向如癡如狂。


梵高,你是要告訴我們什麽呢?讓我們從此好好看天,好好聆聽來自天宇的啟示嗎?告訴我們,天從來都不是空的嗎?人要站立起來,人的頭要抬起來,就是為了仰望天宇的嗎?

6


如果說梵高的自畫像讓他顯得扭曲,如果說他的天空讓他顯得瘋狂,如果說他的靜物畫讓他顯得太過沉重,那麽他那些美麗風景為題的畫,則毫無疑問的展現了梵高那易為普通人所感受的純真和充滿希望的一麵。如《開花的桃樹》一枝優美的桃樹樹幹上,正盛開這顏色美麗的桃花。他雖然一枝獨秀,孤孤單單,卻有種安靜祥和與世無爭的美,加上簡化事物形體,加強了色彩。《日落下的播種者》也是幅很美麗的景色。它的畫麵被分成了三個部分,天空麥田,還有犁過的土地。日落的金黃色和土地的紫色作為補色在畫麵中如此協調,而相得益彰。《開花的杏樹枝》純潔的白色花朵開在蜿蜒的枝頭,枝頭上沒有葉子,全是花朵。背景是一片湖藍。這幅畫是梵高為祝賀小侄兒誕生而作的。其特色是背景顏色十分豔麗,基本用沒有調和過的藍色布滿,純度高,技法看似簡單不過。但是這幅畫會一旦映入人眼簾便久久忘卻不去。其原因或許就是因為顏色和筆法的單純吧。其單純的用色一定正如單純的人心。我們平時畫畫老師常說要注意使顏色飽和,不要太豔,這樣會太俗。而梵高的明麗就是大雅若俗。

感謝考試的催逼,讓我走近梵高。


Hello Van Gogh!願超越時空的感動,從你而來,並能隨你而去。

~~~~~~~~~~~~~~~~~~~~~~~~~··

 

最幸福的人

 

-木愉-

 

吃了晚飯,她問我,要不要去看一場音樂劇。猶豫了一下,我答應去。反正周五之夜是很容易蹉跎的,還不如在劇場去蹉跎。傍晚的天空灰灰的,梨樹花敗了,和著雨水,安詳地躺在路上。

 

到了劇場,我先下了車,在售票口那裏等她。她說:“你先去買票吧。”我笑答:“等你來了再買,我先在那裏等免費的票。”以前遇到過這樣的好事,就以為這樣的好事還會重來。三個售票口都沒有人排隊,我背對它們,看著落地窗外的景致。左邊有一扇門,通向候演大廳,但是門上貼著“不能通行,請從另一扇門驗票入場”的字樣。那一扇門在右邊。左邊門裏一個女人打開了門,跟外麵的兩個老太太說著什麽。劇場工作人員立刻過來幹預。兩個老太太就走了回來。經過我的麵前,我意味不明地微微一笑。其中一個老太太問我:“你買了票了嗎?”我答:“還沒有。”她又問:“需要票嗎?”我答:“當然。”她就伸過來一張票,說:“給你。”我問:“應該付你多少錢。”她答:“不要錢。”好事真的又降臨了。她回來,我壓低聲音說:“得免費票了。”她不相信。我把票給她看,她這才說:“啊,真的啊。還以為你開玩笑呢。”我說:“要是你在這裏,說不定我們拿到的就是兩張,而不是一張。好了,也不要太貪婪,都節省了25美元了。”走到售票口,我為她買了另一張票。

 

觀眾中,老人居多,都穿得像紳士淑女。仔細掃描一遍,沒有一雙運動鞋和牛仔褲。我們選了靠前排的那個隊列,站在那裏等候。

 

拿了一本介紹這場音樂劇的小冊子,瀏覽起來。《最幸福的人》(The most Happy Fella),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佛郎克·勒瑟(Frank Loesser)在《紅男綠女》(Guys and Dolls)大紅大紫之後,不願重複自己,以全新的形式向世人推出了《最幸福的人》。該劇是音樂劇,又不全是音樂劇。對話幾乎都以歌進行,但串聯全劇的又是歌劇手段。

 

我們坐在了第五排的中間,再好不過的位置。我的左邊坐的是一個行動遲緩的老太太。她試圖脫下外套,卻力不從心。坐著她另一側的老太太幫她拉扯開了一隻袖子。我見賢思齊,一邊說:“可以幫忙嗎?”一邊就幫她脫去另一隻袖子。

 

音樂學院的院長致辭完畢,《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陡然而起,一行鬥大的字打在了紫紅色的幕布上。原來,今天是院長的生日。他有些意外,即刻向樂池送去一個飛吻。如果把這場音樂劇當成送給他的生日禮物,那是何等的排場啊。

 

大幕啟開,三個店夥計定格在各自的姿勢上。那是打佯完畢的時刻。女招待痛惜地唱道:“一英裏又一英裏,我可憐的腳啊。“唱著唱著,就把高跟鞋脫了,兀自抬起腳來,自己搓揉。男招待跟她插科打渾,還在她的屁股上碰了一下。一開始,就是生活的原生態,興味盎然。另一個叫洛賽貝娜(Rosalella)的女招待從廚房出來,欣喜地告訴女同伴,她收到了一封求婚信和一枚胸針。她像一個小女孩一樣喜不自勝,唱道:“終於有人需要她了。”舞台上的她光彩照人,生活裏的她應該自視很低、姿色平平,不然,她怎麽如此激動?!

 

不久,洛賽貝娜離開了舊金山的那個餐館,到了蘭帕(Napa)的一個葡萄園。那裏張燈結彩,“歡迎洛賽貝娜”的橫幅高高掛起。每個人見了洛賽貝娜都熱情得無以複加。洛賽貝娜見到年輕英俊的喬的時候,嬌羞上前。喬就是照片上的那個求婚人。喬莫名其妙,直到洛賽貝娜把照片拿出,他才明白他的前老板托尼做了李代桃僵的把戲。

 

托尼是個老頭,擁有這個葡萄園。那天,去接洛賽貝娜,他在汽車站被撞壞手腳。洛賽貝娜見到這個躺在擔架上的老頭才是那個求婚人,又氣又急,卻也沒有打道回府。她留了下來。在一個愁悶的夜晚,她跟喬有了一夜情。

 

洛賽貝娜在托尼那裏得到萬分恩寵,慢慢愛上了托尼。就在要結婚的時候,洛賽貝娜發現自己懷孕了。三思之下,她坦承了一切。托尼咆哮不已,洛賽貝娜羞愧而去。

 

托尼暴跳如雷,提了槍,聲言要把喬一槍給崩了。

 

一路尋著,強烈的愛在托尼心裏漸漸壓去了火氣。他想:“洛賽貝娜身無分文,一定要流浪街頭。那個孩子生下來,死了,洛賽貝娜也要死。洛賽貝娜死了,我也要死去。”見到洛賽貝娜,他早就被溫情所主宰,擁抱著洛賽貝娜,要她回家。洛賽貝娜在托尼的懷抱裏喜極而泣。

 

《雷雨》和《菊豆》都有同樣的故事,卻有不一樣的結局。《最幸福的人》是一部喜劇,對年齡差距巨大的婚姻予以了同情。老人們似乎從中看到某種溫馨的希望。年齡差別可能導致體力和精力的差別,導致生活審美的差別,但在愛的標杆下,年齡的差別不再可以丈量。

 

扮演托尼的演員是聲樂教授,也姓諾貝爾,唱腔洪亮奔放,表演投入瀟灑,無論發怒、微笑、激動都演繹得逼真可信。他的藝術生涯將以這部音樂劇作結,可以想見,他一定傾情而為,以精心塑造的托尼,讓觀眾記住他。劇中的托尼大部分時間都是受傷後的形象,或者被醫生扶持著,或者借助手杖行走。諾貝爾教授把托尼的手腳不便表現得活靈活現,成為了舞台上最有活力最能感染觀眾情緒的角色。

 

舞台上也好,熒屏上也罷,留給老人的角色不多,所以,很多演員一老,就再也不能在導演那裏討到一個象樣的角色。《最幸福的人》從百老匯問世,一連上演了600多場,自到今日,仍舊不衰,成為了音樂劇裏的一個經典,為演藝爐火純青的老演員們留下了一個施展的園地。

 

扮演托尼的演員出來謝幕的時候,觀眾中有許多老頭都發出了快樂的喝采。我為他們的喝采而會心喝采。

 

~~~~~~~~~~~~~~~~~~~~~~~~~~~~~~~~~~~~~~~~··

寫在立春讀書日

-知情人-



一本書
一盞燈
一屋子的女人




一本書
遙遙地映出
Chris, 瑪麗的荒原
王龍, Lennie 的農場
,
珍珠粲粲的海洋
講述難釋的情懷
有些心痛
有些理解
有些頓悟
有些困惑



一盞燈
照著一屋子的女人
追憶著不曾遙遠的過去
咀嚼著此時此境
眼光裏忖托出
一些激動
一些感歎
一些安慰
一些向往



一屋子的女人
眷著昔日的風雨
揉進太多的心緒
離別
漸行漸遠的他們
終又看到
漸行漸近我們。



一本書
一盞燈
一屋子的女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