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
2011 (81)
2012 (45)
由【廢話多多】
莎士比亞恐怕是古今中外被研究的最多的劇作家,他一生中共寫了三十八部話劇,其中公認的有二十八部是他的獨立創作。三百多年來,這三十八部劇養活了不知多少演員,作者,評論家和文學研究人。
對莎劇的研究,現在已到了把所有劇中用詞挨個數一遍的地步。這數可不光是一二三數了就算完的,還要把一部劇中一共用了多少詞,有多少從前沒用過的詞,每個詞出現了多少次,等等。統統算一遍。從前是用手數,工程大費時長。後來有了電腦,編個程序,把劇本掃描完了自動的數一遍。這麽數來數去的,人們發現在三十八部劇中,莎士比亞一共用了大約兩萬五千個不同的單詞,這麽大的詞匯量無論是在古人還是今人中都是難於匹敵的。
莎士比亞時代是英語語言的成長時代,大量的詞匯不斷的翻新,而他又收集了來自當時各個階層的用語,到了實在不夠用的時候就現編詞。現代英文的許多單詞和常用語,例如“baseless”(毫無根據)或 “All that glitters isn’t gold.”(發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等等,都是莎士比亞編出來的。
然而,話劇寫的再好,不能演也沒用。身為演員的莎士比亞深知語言和演出互相協調的重要性。他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說得很清楚,演員要讓表演動符合台詞,台詞也符合表演,太過份或不足夠的飾演,都違背了戲劇的宗旨,那就是:模彷事實,展示道德,揭發醜陋,及忠實的反映社會生活。
三百年前的劇院和現代劇院不同,無燈光,無音響,隻有少量的布景。話劇一般在下午兩點上演,因為那時的光線最適合。以莎士比亞所在的劇團常駐的寰球劇院來說,整個劇院可容三千人,隻要花的起一個便士,就可以進去站在院子裏看戲,再加一個便士,就可以到樓上的雅座裏去(當時一個熟練的技工一天掙12個便士)。舞台大概離地麵有1.5米,三麵開放對著觀眾。人們一邊看戲,一邊吃喝玩樂,高興了就叫兩聲好,不高興了就猛喝倒彩,更不高興了就西紅柿臭雞蛋的往台上扔。站在院子裏的人離台近,是主要的起哄分子。
要在這種鬧哄哄的環境中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不是一件容易事。英文管看戲的叫聽眾,莎士比亞時代的聽眾多為文盲,演員要讓人們聽他所說,不僅要有好演技,而且要有好劇本。莎劇有很多巨長的獨白,如果一個演員不能喚起聽眾的共鳴,這獨白就成了癡人說夢,聽眾花了一大銅板,買的是娛樂,不是催眠藥。所以,莎士比亞的戲劇,集文學和演出之大成。既有文學上的造詣,又有表演上的精彩。如果要體會莎士比亞的好,第一要讀原文,第二要看演出,第三要到劇場去感受劇中激情,最後如果能看上著名演員的演出,那便是不可形容的好了。
«我編編,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帖,我無怨,廢話多多擁版權。»
苦於英文水平有限,我乎沒有讀過莎翁原著。以前讀中文的時候也差不多是到“沒有什麽好”的感覺。唯一喜歡過勞倫斯·奧利弗演的“哈姆雷特”。以後還得惡補英文啊。
是,莎劇裏小人像小人,偉人像偉人,一開口便知分曉。
謝謝來訪。
沒關係,我家黑棋板凳早就說過,我越能幹,越顯得他好,要不怎麽能娶回家呢。
Friends, Romans, countrymen, lend me your ears;
I come to bury Caesar, not to praise h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