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多多

認認真真做事,快快樂樂做人。
個人資料
廢話多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愛情小說萬歲

(2010-09-23 11:23:05) 下一個
由【廢話多多】


小時候看書,有兩種,一種是正經書,即所有與學校功課有關的書。另一種是閑書(非“不正經書”)則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詩詞小說,文學作品,逮住什麽算什麽。文化大革命時,正經書沒得看,閑書也沒得看。書店裏除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著作便是馬,恩,列,斯,的語錄。偶爾有一些有關“高大泉”之類的小說,數量也少的可憐。於是我們把表哥表姐的舊語文課本拿來當寶貝。朱自清的《背影》,魏唯《誰是最可愛的人》,白居易的《賣炭翁》等等,都是這麽看到的。當時,所有歐美文學都是資本主義的大毒草,所以看歐美小說便是向往資本主義,被發現要受批判。但人就是這樣,越不讓看越要看。於是一個不成文法便產生了:你要看我的毒草,一定要拿一本你的毒草來交換,咱倆便成了一根線上的兩個螞蚱,誰也別揭發誰。

換來換去,到也看了不少無頭無尾的世界名著。無頭是因為經過太多的手,開頭的幾頁都丟了,無尾是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一個時間問題,一本書,好多人排隊等著,於是一人看兩天,看完看不完都得還,拖延的後果是以後沒人跟你換。結果是我現在拿起一本書,看完開頭看結尾,然後再看中間的故事。知道我這毛病的人對這種看書法頗有異議,改了半天也改不過來,最後也不改了,人們愛怎麽笑話就怎麽笑話吧。

這些世界名著中,有一部分是愛情小說,隻不過當時各書都被賦予很深刻的階級鬥爭意義。小仲馬的《茶花女》是“巴黎上流社會對被迫出賣自己的貧家女的藐視和迫害”。《簡•愛》是“描寫十九世紀英國婦女爭取獨立自主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巴爾紮克的《朱安黨人》是“反映了貴族和革命者之間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是“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等等。

記憶中沒看過多少中國的愛情小說,《紅樓夢》不知算不算,《金瓶梅》按現在的標準應該算了吧。正經八百當愛情小說看的,大概也就是瓊瑤的作品了。記得當年上大學時,六個女生一個宿舍,晚上一人捧著一本瓊瑤的小說,屋裏一片唏噓之聲。第二天早上一睜眼,梳梳頭洗把臉,早飯都顧不上吃,衝到大教室去搶好坐位。不過大家都還頗有自知之明:“就衝咱們這麽風風火火的,白馬王子們見了躲都躲不及。”

來美國讀書時,蝌蚪文看的頭都大了三圈,根本沒時間看小說。後來和黑漆板凳去他奶奶家玩,晚上睡不著覺爬起來找書看,從書架上隨便抽了一本,結果看得放不下手,臨走時書還沒看完,便讓黑漆板凳去和奶奶商討商討,我能不能把書帶回家。奶奶一聽高興了:你也喜歡看愛情小說啊!馬上把黑漆板凳支到地下室搬上來個大紙箱,打開一看都是她曆年看過的愛情小說。奶奶說那些書她看過了,但舍不得仍,既然我喜歡,正好都給我。我也不好意思承認我根本不知道在看一本愛情小說,將錯就錯的把一箱書帶回家。

費好大勁搬回家的書豈有不看之理,結果是一看便一發不可收拾,奶奶給的書看完了,便跑到公共圖書館去借。看的多了到也看出點門道:在美國寫愛情小說的目的是為了賣錢,所以小說的英文是高中水平,大家都看得懂。小說的結尾都皆大歡喜,否則沒人會買下一本。所有的書都大同小異,情節簡單。有的作者一寫就是兄妹六人,三哥的故事寫完了寫大姐,人物,情景都變得不多,看起來不用大腦,正好適合我這種英文水平參差不齊,看書為了睡覺的人。看來看去,雜七麻八的常識收羅了好多,好像讀英文也變得越來越容易,近來用英文聊天時經常說出讓人刮目相看的話來,大概要歸功於我所看過的愛情小說了。



«我說說,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帖,我不願,廢話多多擁版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不同的感受 回複 悄悄話 哈哈,真的嗎?那我也開始看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