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樂及大自然

讓詩詞書法, 音樂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實我們的生活 - 伊梅邀請您
個人資料
正文

傅國湧:林昭正悄悄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2009-12-27 12:59:16) 下一個


林昭正悄悄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傅國湧

  在魯迅的故鄉紹興,2009年的中考語文試卷中出現了“林昭”的名字,這是一道成語運用的選擇題:

   下麵句子中,加點的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他心高氣傲,總喜歡(妄自菲薄)他人,結果可想而知,沒有人原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裏的一葉孤舟。

   B.從太空回眸我們這顆生存的星球,在(變幻莫測)的白去的飄忽中,它總是散發著一種淺藍色的絢麗,誰也說不清那究竟是大海還是氣暈的顏色。

   C.林昭曾說:“我們的血是再鮮豔不過,而且是再燦爛不過的墨水,人世間其它一切墨水在這樣的墨水麵前統統不免(黯然失色) 。” 

   D.憑著健壯的體魄,你可以支撐起一方蔚藍的天空;憑著旺盛的精力,你可以開墾出一片神奇的土地;憑著巨大的潛力,你可以變得出類拔萃,令人(刮目相看)

   林昭,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中學生的眼中,也許還是第一次,盡管他們中絕大多數不知道林昭是誰,在匆忙的考試中也顧不上去追問,但,林昭這個名字與他們的生命就這樣相遇了,而且是在一次重要的考試當中。我最初是從一個朋友的博客看到這個消息,然後順藤摸瓜找到了出處,名叫《歸憶江天發浩歌》的博客上620日發表的博文《中考卷裏的林昭》。

   這篇博文在我們周圍的朋友中引起了小小的驚動,因為林昭的緣故,大家都想認識這個博客的主人。確實,在被殺戮40年後,林昭正悄悄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記得去年冬天,幾個朋友一同去烏鎮遊玩的路上,我偶然在一個朋友的車上聽到播放的音樂竟是林昭的《普羅米修斯受難的一日》,這是雲南一個搖滾樂隊的作品,主唱者劉濤,他們的樂隊叫做“腰樂隊”,都很年輕,他們把林昭的詩譜曲、演唱,並製成了光盤,在網上流傳,我們聽了都很感動。通過唱片上留下的電子信箱,我與劉濤聯係上了,才知道在西南邊陲有這樣一群懷抱理想主義情懷的民間音樂人。

   也是去年,我去湖北一所中學給高一學生做一個《科學家的人文視野》講座,講座結束時,我接到許多學生的紙條,有好幾個不約而同地問的是林昭、“紅樓”的林姑娘,其中一個還將毛澤東和林昭放在一起問:您認為毛澤東是個什麽人?對於林昭的人生您有何看法?他們希望多了解一點林昭的曆史,這不免讓我有些意外,這些90後的學生也開始在探尋真相了。在林昭身後40年,她的英靈不僅沒有消散,而且帶著更大的不可戰勝的力量回來了,回到我們的中間,與我們這塊土地同在。

   去年51日,《南方周末》以《讀林昭十四萬言書》為題發表我為紀念林昭被殺40周年而寫的文章,我曾接到編輯轉來一位叫方震的讀者來信,他說,讀此文“淚如泉湧,泣不成聲”,並寫下一詩《哀林昭》,請編輯轉給我:檄文讀罷淚沾襟,漆夜中華一點螢。天下男兒當有愧,林昭青史獨留名。

   林昭已成為民族記憶中一個不可替代的符號,每一個良知未泯的國人一旦了解她的生平、思想和殉難之慘烈,無不對她肅然起敬。80多歲的律師張思之先生將這自己在林昭墓前的留影視為珍貴,90多歲的學者劉緒貽先生惦念著林昭,更多的年輕人把林昭視為20世紀中國精神史上的偶像,“黑暗時代”的一道亮光,中國的基督徒以擁有林昭這樣一位殉道的姊妹而深感欣慰。不僅年年的清明節和429日的林昭祭日,就是在平日,蘇州城外靈岩山上前往掃墓的人也是絡繹不絕,生財有道的當地村民甚至形成了為林昭墓帶路的小小“產業”,向四麵八方前來為林昭掃墓的人收取帶路錢,這已經是靈岩山的一道有點煞風景的“風景”。即使去年40周年祭前夕,當局在林昭墓前的樹上安裝了意為恐嚇的攝像頭,也沒有阻止人們走近林昭的腳步。盡管網上的“林昭小組”、“林昭群”都被解散了,關於林昭的文字也常常被屏蔽。但是,這一切都沒有能擋住林昭回到我們生活當中——

   在山東,一位年輕的女教師海虹,以林昭為原型,寫了一部題為《中國紅豆詞》的長篇小說,20086月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來小說的主角就叫林昭,隻是出版時未能通過,無奈地改成了“林萍”,整個故事幾乎沒有虛構,就是以文學的形式重敘了林昭的生平。

   在南京,一位年輕的女記者趙銳,為林昭的故事所感動,完成了一本《祭壇上的聖女——林昭傳》,已在台北秀威信息公司出版,並於不久前鳳凰新華集團在南京舉辦的“2009年中國南京秋季館藏圖書展銷會” 

公開陳列展銷。

   在北京,一位年輕的詩人朵朵,寫了一出以林昭為主題的獨幕劇。也是在北京,以“祭園守園人”自居的朱毅先生,有意倡議為林昭建一個銅像,最好當然是立在北大未名湖畔,退而求其次,則可以放在林昭墓前……

   戴鐐銬的泉,她將永葆青春和甘甜

  戴鐐銬的血,已經自由地流在她體外

  ……受難是她每日的生活,受難是她自願的選擇。

  ……

  她用盛大的愛來勾兌盛大的苦難

  在一切黑暗之上,“愛”站立起來

  “愛”舉起的火把永不熄滅

  ……

  戴鐐銬的泉,她將永葆青春和甘甜

  傳薪火的人,她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詩人三春暉在林昭祭日寫下了這首《戴鐐銬的泉》,鐐銬鎖不住泉的湧流,血的湧流,鐐銬也鎖不住愛的湧流。向死而生的林昭,留下的不是恨的種子,她撒布的是愛和寬恕,那正是一個古老民族所缺少的因子,那是從基督而來的,是通向一個新時代的基石。

    穀雨過後 大地上的桃花一齊敗了

  落滿我的掌心

  我不是劊子手

  但我卻攥出了一手 淋漓的鮮血

  ……

  穀雨過後 我從潮濕的江南起身

  去尋找一支遺失的火炬

  在石頭中 我看見你的名字

  潑灑著太陽的熱情

 

  這是詩人塗國文為紀念林昭殉難四十周年寫的詩《穀雨過後》,20099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他的詩文集《蘇小墓前人如織》就收入了此詩,林昭逃過了編輯的“火眼金睛”,這在向來以自律、不出“差錯”為金科玉律的浙江出版界,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許編輯、審稿者壓根沒有聽說過林昭這個名字,所以才僥幸漏網。但是,這樣的漏網總是好事,畢竟可以使更多的人聽說林昭的名字。

 

  在遙遠的星空,林昭,正默默地注視著她深深熱愛的這片土地。如果能夠,她當然不喜歡用血寫詩,雖然“人世間其它一切墨水在這樣的墨水麵前統統不免黯然失色”。她是那麽熱愛生活,她根本不是政治中人,她不喜歡政治,厭惡那些講權謀、講成敗的政治,她所爭的是是非,是人格,是尊嚴,這一切在她看來,都是一個人生活下去不可缺少的因素,這一切一旦全部喪失了,那生活當中還剩下什麽?她可以為此而死。林昭之死,不隻是為她自己爭人格,也是為全體國人爭人格。今天,她之所以悄無聲息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是因為這個時代,我們仍然需要為自己爭人格,林昭就是一個最好的本土榜樣,她是中國的朋霍費爾,她走過的這條道路已經表明,她已成為古老民族爭人格進程中最豐厚的精神資源,因為她提供的不僅有無比銳利的武器,而且有愛的滋潤和寬恕敵人的胸懷。幽暗的星空,因著她那雙閃爍不定的眼睛,而不再虛空,不再無助,不再絕望。

 

□ 一讀者推薦 

 

(來源: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457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