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作為父母,我們能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就盡力而為吧。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都是要還的。

(2019-01-13 10:30:30) 下一個

 

孩子得到了資助,能做同樣的事了。但是他們內心的承受也許是不足於外人道的。

我能夠理解為啥藤校的資助生不喜歡用Dell,因為那是一個隻屬於資助生的“標簽”。他們的內心承受,自己受著也還能行,被“標簽”公示出來可能就是不能承受之重了。

我家以前的校區沒有校車。隻有從inner city來讀書的孩子因為距離遠是校車接送的。“Bus kids”就成了那些住不起我們校區但是父母全心為孩子特別申請了跨區讀書的孩子們的“標簽”。小學生們不像大人注意言行,對bus kids的歧視言行隔三差五,由此引發一堆讓校方頭疼得很的問題。某次事件之後,和一個相熟的bus kids媽媽聊起。那個媽媽很坦誠地說,自己也知道孩子不容易,小小年紀要應對這些。但是在這個校區讀書能給孩子帶來的長遠的好處遠遠大於這些困難。相對於孩子得到的幫助,這些困難就算是“需要付出的代價”吧……

大學生當然不會像小學生那麽說話直接,直紮心口。但是道理還是一樣的:得到資助和幫助的,或多或少都是有些有形無形的“代價”的。我們當父母,有能力的話,就替他們免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