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1961年任總統的艾森豪威爾,推行現代共和黨主義政策, 以走“中間道路”自詡, 宣稱要“不屈不撓地追隨我們先輩提出的途徑——中間道路。”1955年2月,他發表了關於共和黨原則的演說,宣稱:“政府固有的職責是為某些社團,或者某些個人做些他們所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好的事情。”他的政策代言人拉森,1956年在《一個共和黨人心目中的黨》一書中,提出了現代共和黨主義的八條原則,宣稱:“政府的職責應該盡可能由地方承擔”,“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應該由私人去完成”,發展經濟“最好靠援助和解放私人企業的力量,而不是要加以壓抑”,謀求人民的普遍福利,“最好靠建立私人保險”、災難救濟、以及對教育、衛生、安全進行援助製度,要最大限度地由私人與地方經營,最小限度地由中央控製。
這一年艾森豪威爾競選連任總統成功,他宣布“現代共和黨主義已經獲得證實。美國業已承認現代共和黨主義。”
現代共和黨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首先是堅持聯邦政府指導下的企業自願合作政策,反對權力過分集中於政府或少數企業。他反對由聯邦政府在位於俄勒岡和愛達荷州間的斯內克河大峽穀,建造水壩和經營電站的法案;取消國家對於原子能工業的壟斷權,私營企業可以利用原子能的情報、材料和生產設備。同時,政府承擔風險大、利潤低、規模大,私人或地方無力承包的事業,如耗資10億美元的科羅拉多貯水工程,進行聖勞倫斯河航道的開浚工程,格蘭得河上修築大型和電廠工程。特別在1955年6月26日,艾森豪威爾簽署聯邦援助高速公路法,規定修築42 500英裏(1英裏等於1.6093公裏,合68 395.25公裏)的超級公路網,把所有的大城市和地區連接起來,建築經費達275億美元,其中90%由政府負擔。
其次,交替實行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庸俗經濟的財政政策。在金融貨幣政策上,政府開始基本上奉行緊縮性反通貨膨脹政策,主張健全美元,反對對物價和工資的直接管製。在財政政策上主張削減開支,平衡預算,但必要時又實行赤字開支。在稅收政策上交替實施減稅和增稅政策。
其三,推行有條件的社會福利政策,強調地方和私人多承擔責任。他在第一個國情谘文中明確宣布:“第一,公民個人在本人無法控製災害麵前一定要有保障;第二,人民福利要求政府有效而經濟地提供某些必要的社會服務。”1954-1958年間,政府三度擴大社會保障津貼和範圍。1956年8月1日,總統簽署社會保障修正法案,將老年遺族保險擴大為老年遺族和殘疾保險。但是政府反對由聯邦對健康實行直接保險的“醫療社會化”計劃,主張由政府資助私人的醫療保險事業。強調在社會福利方麵要由州、地方政府和私人機構承擔責任。
其四,通過1958年9月國防教育法,加強教育的投入和指導。為了克服美國在高科技領域遭遇蘇聯嚴重挑戰的困境,根據這一法案,大力加強基礎教育,為大學生提供長期低息貸款,為有誌於從事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提供5 500名獎學金名額。1958年政府還成立了衛生、教育和福利部。但是整個說來艾森豪威爾的基本思路,是主張發揮地方和私人辦教育的積極性。
其五,實行有條件的支持農業價格政策。
第六,提出民權立法,緩和種族矛盾,如1957年國會了通過了有關黑人選舉的立法,在司法部內成立公民權利司等。
艾森豪威爾的現代共和黨主義,適應了50年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需求,實際上是兼顧新政強化國家幹預和胡佛自由放任的中間道路, 是自由放任理論和國家幹預理論的折衷, 即有限的國家幹預下的自由經濟。它表明戰後美國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幹預趨勢的不可逆轉, 體現了壟斷資本主義的強化趨勢,表明戰後條件下,絕對的自由放任主張,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
不過,在幹預的重點、規模、方法和途徑等問題上, 民主、共和兩黨政府, 各有自己的特色。在需要國家幹預這一點上,兩黨看法基本一致。艾森豪威爾政府和民主黨政府一樣也舉起福利國家的旗幟,他們之間的分歧,隻在於在多大程度上給予中下層社會以福利,並且由聯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私人團體各自負擔的職責。艾森豪威爾的現代共和黨主義政策既受胡佛自願聯合政策的影響, 也對尼克鬆、裏根、布什政府的政策帶來不同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