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回響

這兩種社會你更喜歡哪一個: 一個社會由自私而寬容的自由交換者組成, 另一個由相互幫助的鬥士組成. 如果你認為利他主義和寬容更有價值, 那麽它們都不完美. 在Choi 和 Bowles用計算機模擬的世界裏, 寬容且利他的社會是少見的 (1). 相反, 利他主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隨遇而生

(2010-02-27 22:33:05) 下一個


中國話裏有幾個常用的成語很能表現國人被動的生活理念,“隨遇而安”就是一個。 隨遇而安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http://cy.kdd.cc/7/QW/ )。這個詞在多數情況下表現的是一種無奈的狀態,所遇到的不是自己希望的,但也不能改變(更多的是懶於去作),隻好把遇到的說是自己所要的。年輕的時候,多是被動說的,後來說的多了,加之大家的鼓勵,也就真得成了生活的指導。少數幾個人這樣可以節省社會資源,因為他們雖然不努力創造,卻也不會消耗太多。但是這樣的人多了,社會資源就會缺少了,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努力創造物品了。 更壞的是當人們安於壞的境遇時,社會的邪惡就會增加。

比如常常聽說,國內的小偷幾乎要成為正式的職業了,因為他們可以光天化日下到人的口袋去拿錢,我不能再說他偸,因為人們看到了也不會去管了,似乎不再是見不得人的事。人們這樣作不僅增加了自己被偷的機會,而且會讓國內小偸的技術日漸衰退,將來肯定比不過國外的小偷。

“隨遇而安”這個詞不好,可以改一字,“隨遇而生”。我本來要用“進”字,又覺得它的“革命性”太強了,有進有退可能對其他人不好,“生”字表現的是要發揮自己的潛能,活出生命的力量來。有一個聖經的故事很能表現隨遇而生的境況。

約瑟是十二個孩子中最小的,乖巧伶俐,很受父親的喜愛。哥哥們嫉妒他,偷偷地把他賣給了商隊。約瑟到了埃及,被帶到奴隸市場上出賣,最後被法老王的護衛長波提乏買下來,在被提乏的家中,成功如影隨形跟著他,受主人重用,提升為管家,主人把一切所有的都交在他的手中,在這萬事順利的日子裏,一件不愉快的事發生了。女主人多次引誘,都遭到了拒絕;約瑟一如往昔地潔身自愛,敬虔誠實,女主人甚為惱怒,反而誣告約瑟,波提乏信以為真;於是大發雷庭,就把約瑟逮入宮中的監獄裏。約瑟在獄裏待了很久,但是獄卒對他很好。約瑟幫人解夢,並且相當準確。偶然的機會埃及的法老要他去解夢,約瑟的解釋的事後來發生了,他於是成了法老的管家,管理埃及全地。多年後,約瑟的哥哥們由於饑荒逃到埃及,他不計前仇救了他們全家。這就是以色列的開始。

聖經中記載,約瑟能曆眾難而生得更好,是因為他的心裏有神。這是有道理的,人的心裏有了那根支柱,有了自己的定向,才不會順水而去,隨遇而安,才會隨遇而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這個現象,我以為不能單純說到國人不願意“隨遇而生”,也許更多是沒有可以選擇“隨遇而生”的大環境。
多年前初來加國,一位移民人說,若是可能,誰願意背井離鄉來到海外?他們還是不愁生計那類,而今,我也這麽認為,如果可能,有多少人願意在一大把年紀移民海外?
上帝的安排有他的旨意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