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能擔當全球貿易領導角色嗎?(ZT)

(2017-06-11 13:28:45) 下一個

中國能擔當全球貿易領導角色嗎?

沃爾夫:美國正在放棄全球貿易領域的領導地位。取而代之的將是混亂和困惑,還是圍繞中國建立的新秩序?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斷言,“保護將帶來巨大繁榮和力量”。相比之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堅稱,“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那麽,這種觀念上的反差,對於亞洲賴以保持活力的貿易的未來意味著什麽?

這個問題對全球具有重要意義。如今,亞洲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擁有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包括中國和印度(盡管後者遠遠落後於前者)這兩個正在崛起的巨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亞洲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產出(按購買力平價衡量)中的占比將從1980年的區區9%提高至2021年的38%,僅略低於發達經濟體的占比。

 

 

一直以來,美國對自由貿易的承諾,為亞洲提供了走向繁榮的環境。綜觀亞洲各經濟體飛速發展的過程,貿易擴張通過利用比較優勢、規模經濟、獲取技術專長和加強競爭,無一例外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結果是戲劇性的,尤其是在中國。1981年,中國占世界商品出口總量的比重大約為1%,到2000年——即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的前一年——躍升至4%,到2015年增至14%。亞洲新型經濟體占世界商品出口總量的比重從1981年的4%飆升至2015年的21%。與此同時,日本的占比出現反向變化,從1993年的10%下滑至2015年的4%。總體而言,2015年亞洲占世界商品出口總量(包括再出口)的比重達到33%。

 

 

印度
從金磚國家果阿峰會看印度南亞戰略
範斯聰:印度謹慎支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海上絲綢之路則抱有警惕。印度現著力於孟加拉灣國家的經濟整合。

建立於1995年的世貿組織及其前身、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GATT),提供了亞洲貿易發展的主要製度框架。《關貿總協定》通過8輪多邊談判,推動了全球貿易的自由化。在《關貿總協定》框架下完成的最後一輪談判,是1994年達成的烏拉圭回合(Uruguay Round)談判。2001年啟動、世貿組織框架下的最新一輪多哈回合(Doha Round)談判,至今尚未完成。

與歐洲的情況不同,區域貿易協定在亞洲貿易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大,唯一重大的例外是東盟(ASEAN)。此外,美國與韓國之間確實存在一項重要的雙邊貿易協定。然而,包含中日韓三國的東盟+3(APT)是個協調機製,而不是貿易協定。

盡管出現了一些複蘇的跡象,但自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貿易引擎的轉速一直顯著較慢。從2012年至2015年,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商品與服務出口量平均增速略高於4%,遠低於亞洲GDP的平均增速,與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的出口增速相比更是低得多。

 

 

世界經濟尚未去全球化。但它的趨勢不再是全球化。盡管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但它似乎無法解釋世界貿易增長的放緩。自由化的缺席似乎更重要,同樣重要的是,跨越國界鬆綁供應鏈的機會已被耗盡。但IMF辯稱,需求疲弱——尤其是投資疲軟——是貿易放緩的最重要解釋。這似乎表明貿易可能會重新回暖,但這種複蘇也將依賴貿易政策。

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決定推動由美國牽頭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主要是為了應對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崛起,但也是意識到了WTO框架下自由化的失敗。2016年2月,TPP最終由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越南和美國簽署——直到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宣布退出TPP。(4月,日本官員稱,東京方麵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仍決心推進TPP。)

TPP刻意排除了中國這個崛起中的超級大國;它吸納了一些非亞太地區的國家;並引入了大量監管改革。美國國內支持該協定的人正確地指出,這些(極具爭議的)改革對其他成員國的要求遠遠超過對美國的要求。

 

 

參與TPP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費洛曼(Michael Froman)相當明確地闡釋了該協定的目的。“對於(來自中國的)挑戰的答案是不允許中國為貿易製定道路規則,而是讓美國來領導這種努力,”他在2016年9月表示,“答案是不允許中國瓜分未來市場,而是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美國工人和企業有機會參與並贏得競爭。”這就意味著TPP。

然而,希拉裏•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和特朗普在反對TPP方麵的態度一致。特朗普在就職後馬上兌現承諾,停止了美國對TPP的支持,稱他打算采取基於雙邊協定、甚至雙邊貿易平衡的政策——這種觀念在市場導向型多邊貿易的當今世界簡直原始得令人驚愕。他似乎有意以雙邊代替多邊,以保護主義代替自由主義,以不可預見代替可預見性。

美國退出TPP給中國提供了一次機會。TPP包含的成員國占世界商品出口的大約25%。中國正在推動《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該協定排除了美國和TPP其他美洲成員國。但它加入了柬埔寨、中國自己、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老撾、緬甸、菲律賓和泰國。

RCEP包括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其成員國占世界出口的大約31%,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超過了TPP成員國。盡管RCEP的抱負不如特朗普總統拋棄的那份協定,但它可能為未來的亞洲及西太平洋自由貿易區打下基礎,而其中樞將是中國、而不是美國。不過,這一切隻有中國為其他國家創建一個巨大的開放市場才能實現。

印度
從金磚國家果阿峰會看印度南亞戰略
範斯聰:印度謹慎支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海上絲綢之路則抱有警惕。印度現著力於孟加拉灣國家的經濟整合。
 

中國於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倡議,可能加速推動這樣一個市場的出現。其目標是利用中國的資本和組織能力來增強整個歐亞大陸乃至更遙遠地區的基礎設施供應。如果該倡議成功,它將在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經濟體係內加速經濟一體化(沿著陸路和海路)。亞太地區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如此龐大,來自中國的更多資源應該有幫助。

整個世界(包括亞洲)正處於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美國領導力和中國領導力之間的不穩定平衡狀態。

美國正在放棄其在二戰後發揮的作用;這種角色曾經對亞洲的經濟成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取而代之的到底會是混亂和困惑,還是圍繞中國建立的新秩序?樂觀主義者可能認為這是一個機遇。悲觀主義者可能認為這是一個危險。事實上這既是機遇也是危險。

譯者/何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