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小吃與夜市文化

(2010-11-17 14:46:25) 下一個


當今世界在飲食文化領域中,有不勝枚舉的餐食名菜,從飲食中往往就能“吃出”這個國家民族的文化背景,除了各具特色、別有風味,也成為那個國家地區的象徵之物另類招牌。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吃”永遠擺在生活中的第一位,現代人對吃的觀念;不僅是吃飽,還要吃好、吃巧、吃出健康、吃出藝術,遠遠超過色香味的要求,如今社會多元化,在世界各地都能夠吃到林林總總,各種不同口味的美食菜餚,儘管大宴小酌豐儉不一,但都得走進餐館。然而台灣小吃就比較特殊,它是一係列街頭食物的總稱,是台灣在地文化的代表之一,是由古早老奶奶傳給媳婦的私房菜,流傳演變到現代,成為街頭巷尾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它不講究排場隨時隨地即可享用,種類繁多、口味實在、價格廉宜是台灣美食的主力,從2000年起“小吃”已超過了風光景色,是一項吸引國外旅客來台一遊的主要誘因;蚵仔煎
、珍珠奶茶、肉圓、擔仔麵、肉粽、魯肉飯、四神湯、米粉湯、魷魚羹、臭豆腐、糯米腸、還有名稱邪邪的棺材板、以及名列金氏最怪食物之名的雞血糕等等,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竟成了享譽瀛寰的美食。對台灣小吃下一個準確定義不是那麼容易,廣義來說它是一般的庶民美食,以歷史角度觀之;從民初時期的挑夫小食,至迎神賽會廟口市集的小吃攤,都是小吃文化的淵源延伸,隨著經濟起飛,都市人生活節奏愈來愈快,速食大行其道,方便快捷蔚為潮流,小吃也在傳統與創新相互融合下,結合出多樣新口味,由於小吃的特性,份量上的少、形式上的簡淨、動作上的快捷、價格上的平易,即可以當正餐飽食,也可以當小食解饞,所以無論早、午、晚乃至深夜都有生意可做,因而助長了小吃生意與夜市的發展。
台灣的夜市文化基本上就是都市生態加台灣小吃的產物,參加台灣旅遊團的朋友們說在台灣最不能忘懷的不是阿裏山、日月潭而是士林夜市,台灣夜市北中南皆有,台北一地除了知名的士林夜市、龍山寺、華西街也都是夜市勝地,入夜之後人流湧動人氣興旺,本土商品包羅萬象什麼都有,但仍然以各類小吃最吸引人,雖然我已移民國外多年
,還是很懷念逛夜市的樂趣,那是我忙碌了一天之後最放鬆的時刻,徐徐晚風驅散了亞熱帶白日的潮濕悶熱,簡單隨意的穿著閒情自在漫步其間,走累了、嘴饞了就坐下來飲一杯吃一碗,數百家的攤檔燈火通明,照亮了長長一條街,熙攘往來的人群,摩肩接踵的好不熱鬧,平日裏難得見麵的朋友偶而也會在這裡相遇,彼此隨意找個小吃檔邊吃邊聊,花少少的錢就可以渡過一個愉快的夜晚,這種休閒享受也逐漸成為台灣人享受休閒的一種生活風氣,時至今日台灣小吃揚名國際,自有其獨特之處,俗雲 :「沒有露天咖啡,營造不出巴黎的浪漫,沒有台灣小吃,就感受不出台灣的風情民俗」。
中國地大物博飲食文化淵遠流長,走進上海的七寶老街在這上海的傳統小吃聚集地裏,已悄然誕生了一座嶄新的台灣小吃城,它將台灣小吃帶回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大家庭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