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抱怨中醫的不確定性,覺得中醫總是模棱兩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對同一個人,醫生可以做出這樣的診斷,另外一個醫生又可以做出另外一個診斷。如此之類等等。
這些抱怨,有些是合理,有些是不合理。
不合理的地方是,西醫也一樣如此,對同一個病人,不同的西醫完全可能做出不同的診斷。雖然我很久沒有去看過西醫,但是不妨礙我從媒體消息裏看到這種情況,病人在不同的醫生或醫院裏得到不同的診斷,無所適從。其差別程度和中醫毫無區別。各位網友如果有過去西醫看病的經驗的,仔細回想一下,必定能夠認同我的說法。
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錯覺,是因為科學人士不遺餘力的把中醫描繪成這種臉譜化的形象,覺得西醫有高科技的儀器設備和數字,那就高端大氣上檔次了,就科學了,就必定比中醫高明了。但是再高大上的儀器設備,還是要人來解讀的,隻要是人來解讀,必定有誤差,這點和中醫毫無區別。
但是這些抱怨也不是沒有合理之處。我自己也覺得中醫存在很多模棱兩可的地方。無論在診斷還是開處方的時候,我都可以深深體會到這點。可以這樣判斷,也可以那樣判斷;可以這樣處方,也可以那樣處方。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中醫的特點決定的。中醫和西醫不同,簡單來說,中醫是一個形而上的學問,西醫則是一個形而下的學問。或者說,中醫包括了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精神因素)的研究,而西醫則努力排除人的精神因素,隻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肉體。
所以,西醫最注重解剖,精細研究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深入到分子原子基因,總之就是要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既然是看得見摸得著,那麽相對來說,西醫的理論就比較確定,沒有太多模糊地帶,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中醫因為包括了人的精神因素,也就是情誌因素,所謂的七情六欲致病,所以很多東西就變成說不清,模棱兩可。你試想一下,你能說的清楚感情的事情嗎?肉體的東西摻入了精神,這樣的東西當然很難說得清楚。
第二原因就是中醫注重整體思維導致了中醫的模棱兩可。比較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咳嗽治療,非常複雜,因為中醫有這樣一個說法,五髒六腑皆可致咳,非獨肺也。所以中醫考慮治這個咳嗽的時候,就複雜傷腦筋絡,先考慮肺,不是肺的毛病,就心肝脾肺腎逐個髒器一一排除。這樣的整體思維,當然會造成模棱兩可,因為單單一個咳嗽,就既可以從肺著手,又可以從肝著手,也可以從其他髒器著手。複雜得不得了。而西醫就簡單確定得多了,就是治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多麽確定簡單?但是有沒有效,那就很難說。
所謂整體思維,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思維,要到達一個目的地,可以有多個途徑,可以走這條路,也可以走那條路,全在於醫生全局把握。西醫就孜孜以求規範化,所有人都一定要走某條確定的路,稱之為規範。如果醫生走了另外的路,對不起,出事了你就要負全責。相反,如果你按照行業約定的規範,走約定好的那條路,那麽就是出了事故也不需要醫生負責。隻能怪病人運氣不好。
確定和規範對病患雙方當然都是好事,所有東西都一清二楚,有什麽不好?但是很可惜,現實卻沒有那麽簡單,現實總是肉體和情誌互相影響,相互交織,情誌可以致病,情誌也可以治病。肉體也可以影響情誌。情誌和肉體是無法分割的。現實也是支持整體思維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行不通的。所以到頭來,尋尋覓覓,最終還是祖宗之法不可廢,珍惜已經有的東西。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