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86)
2017 (160)
2019 (124)
2021 (91)
2022 (160)
2023 (160)
婆婆這次臨終前,LD是不肯去看她的,他說這幾十年對媽媽,問心無愧,用行動證明他對她的愛,上月底我們才去看過,婆婆那時還挺精神,他希望媽媽在他心裏永遠是那個笑嘻嘻的精神模樣。
我老媽去年10月底去世,沒有握著她的手說聲再見。
雖然周一我下夜班很累,我堅持LD開車一起回去看他媽,婆婆當時的呼吸很困難,痰聲很大,LD和大弟弟在一邊看了一會就哭著說受不了出去了。在空軍做過藥劑師的小弟和我多坐了10來分鍾也是淚眼汪汪的,後來也出去了。
我坐在婆婆的床邊,撫摸著她的手,跟她閑聊點話,小弟說大弟笑話三弟撫摸婆婆的頭發是做樣子,我說臨終人是可以感受到親人的撫摸和說話的 (書上這麽教的),我給我的臨終病人這麽做,跟婆婆也沒有太多感情牽連,我沒哭。
LD沒有責備我,但幾次聊天中都說,他媽最後喘氣的樣子總是在他腦子裏晃,他得用以前跟媽媽一起開心的時候來屏蔽,有2個早上起來他眼睛很腫,一定哭過的。
我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什麽,幾年前公公去世,大弟弟不肯回家臨終前看一眼我一直認為他跟父親沒感情,在醫院有時看到病人家屬在臨終前不肯守在床邊也認為他們沒有人情味,我們中國人可不這樣!這是我的結論。
婆婆的骨灰要安葬在她老父母中間,公公的撒到了海裏,沒有隆重的告別儀式,這些我都可以接受,因為我將來仙世也要這麽做。我的保險給付4千塊喪葬費,我笑說到時給LD(如果他活的比我久)或兒子遊輪撒我的骨灰。
LD說過,他做事的原則並不代表他家人的做事原則,更不能代表西人做事原則,看看他4個弟和一個妹妹都是同一父母養大,行為方式有多麽不同就知道。他說他爺爺去世的時候他也沒參加,因為他想記得爺爺生前的樣子。他說他做事不是給別人看,不用得到他人的許可和證明,對得住自己的良心自己不後悔自己做過的事比什麽都重要,這幾十年他對他媽的關心耐心比我見過的所有男人都強,婆婆似乎也最信任他。
其實有形無形中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我沒有參加過爺爺外婆外公甚至弟弟的葬禮,因為爸爸媽媽那時覺得我的工作比什麽都重要,沒必要打擾我(弟弟過世前一天我送兒子回家見過麵, 這點讓我心安一點)。但我父母不同他們自己的兄弟姐妹,因為我的堂弟堂妹表弟表妹都參加了老人的葬禮,老媽去世,我侄兒侄女都從外地趕回來奔喪,沒回的隻有我兒子(他要回我沒讓,從美國趕回去葬禮都過了),可見2個哥哥和我的行事方式也不一樣。
我認識的西人同事(包括白人黑人菲裔)都非常顧家非常孝順,有個同事80多歲的婆婆公公很獨立,他們不願經常見孫輩,但我同事卻堅持要帶小孩每個月見他們說那是親情,今年她生日,她唯一的要求是老公帶他父母來看新裝修的廚房(她老公很反感她這麽做);我另一個同事經常下夜班去老人院看公公,婆家的弟妹很少去,他們都不和她說話。
當然我的情理層麵和孝與不孝觀念局限在我認識的人和看過的事之間,這幾天看Michelle Obama的 "becoming",中間講到她父親的獨立性格,她家人與父親的交接,她父親過世也沒有人在床前,她和哥哥在選擇骨灰盒的吵架等等,我不知怎麽突然開竅,LD做事並不是沒有人情味,我在把自己的理念強加給他,導致他沒必要的心理陰影。
昨天我跟LD真誠的道了歉,他說沒關係,他會慢慢適應,還是那話:每次想起媽媽的呼吸困難他就用過去與媽媽在一起的快樂時刻來屏蔽。
前一段讀完了“east of eden" ,一本描述親情愛情友情絞纏的好書(當時先讀了 "travel with Charlie in search of America",有空寫寫感想),"Becoming"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可以深層次的了解文化家庭教育種族等等對一個人的影響,我感受更深的是書中的很多觀念這十幾年LD和我交流很多,那個長期困擾Michelle的 "I am not good enough" 我在Louise Hay的頻道中聽的很多。
這半年我覺得自己成長很多,心態的成熟對人生非常有幫助,有的人早熟,有的人晚熟,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熟。用種族用文化用地域或以點帶麵的看人看事都是井底之蛙讓自己的邏輯思維受限製,真誠待人,不用他人的看法來捆綁自己,生活會容易很多。
慚愧的是我沒學好《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