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還是潤
——由我第一部長片《留守女士》想起
胡雪楊
此文是因我高中畢業班同學鄭蓓邀我加入上海話劇子弟群而引發的,我說李慰曾叔叔之子李星兄已邀我入群,我怕俺入群管不住自己憤然罵敵人影響群規咋辦?鄭蓓說:“阿拉不跟畜牲一般見識”,遂加入,進群一看群員所在……,罷了,徹底了斷討伐疾書之念頭。後與胡偉民同窗謝德輝阿姨之女私信交流,談到與謝阿姨在《留守女士》的合作,承諾撰文回首《留守女士》這部電影之創作之聯想……
2022年春季過後瘋傳一字“潤”,誰能想到“潤”竟然與三十年前的這部電影條件反射莫名呼應上了,誰又能想到《留守女士》所述說的現實疑惑生態困境今日又糾結纏繞地回來了,且氣勢咄人……
一
扒疚鎦四後,傳這樣一句話:北京人愛國、上海人出國、廣州人賣國(和外國人做生意掙錢啊,【2022/11/15】 所知, 看來此認知是錯誤的), 在這樣一個人文背景下,上海許多人家的另一半(妻子或丈夫)揣著可憐的盤纏或變賣家什遠赴日美歐開辟新天地,隻為留在後方的另一半家小打拚一個新鵲巢……,所以這部電影英文翻譯是“those left behind”,而《留守女士》主要說的就是這些留在“上海後方”男女家人之生存情感。
一個漂亮女人乃青深夜聽廣播得知丈夫打拚的舊金山地區大地震,她瘋狂地跑到唯一可以和國外聯絡的上海外灘電報大樓打貴得驚人的國際長途問詢關愛自己的丈夫……,回程途中,子夜黑幕下的漢口路她邂逅了妻子在日本打工正值夜班的出租車司機嘉東……電影是這樣開始的。
九一年我拍第一部長片時,我母親顧孟華年初也赴美國與她的長子及小女兒匯合了,我真成了留守男士了,但二十八歲不到的我,挺沒心沒肺意氣風發的,憂鬱全都藏著看到的全是陽光,那時候沒有手機隻有座機,現在一德高望重溫婉了得的女演員夜晚給我電話聊天(她丈夫在外留學),她問我孤獨嗎?我說不孤獨啊,她說,你們男的是不一樣……,後來《留守女士》作曲蘇雋傑的指導老師蔡璐在年末邀請我參加一個留守party歡慶,特囑咐我有家眷的不可來,還說誰誰誰(包括上述)都去的。我沒去,我也沒家眷,現在想想,我對留守女士男士沒有切膚之痛沒有切身體驗,真是小夥子睡涼炕春意盎然火力壯!雖然確確實實我就是留守著的……,要知道一個導演從一個題材或劇本中找到激情點和創作衝動是何等的重要!我在導演闡述還是導演總結裏、還是在夢裏似乎說過:影片《留守女士》要說的是中國年輕的一代在中國是怎麽生活的?!留守女士留守男士隻是個載體……與我在上海青春勃發似乎沒啥關聯。但是,在這部電影裏反複出現了斯美塔那《德沃夏瓦河——我的祖國》之主題曲……對故鄉的思念對祖國的銘心!中國人為何要出國?上海人為何要出國?是不愛國嗎?是為了討一個更好的生活嗎?有一定道理,因為中囻人之前過得實在太苦了,但更重要的不是這個,是恐懼是害怕:是一次又一次的革酩運動反複折騰永無休止,不能像一個普通人那樣正常地兒女情長地生活,是要逃脫曾經經曆也許還會再現的噩夢夢魘……
摘取幾句近日微信留言:
"生命權是首要的,真的覺得很累很恐懼……這幾年,總是害怕突然被隔離被抓走……”
"我們悲戚
不是因為看不到未來
恰恰相反
是因為我們看到了未來
我們恐懼曾經有過的未來
會再次成為未來!”
二
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留守女士》啟用了一個最年輕的主創班子(攝影是同窗高信玉,《童年往事》的攝影),這也奠定了我後來拍攝團隊黃埔係和中央軍的基本組合(電影學院和上影製作組合之諧稱)。今寫此文主要是感恩感謝長一輩我的合作者和長一輩我的電影領導和導師,然後就是夾帶私貨胡思亂想了……
部影片讓我有幸和我父母輩的同學暨叔叔阿姨有了親密的合作,我爸爸同窗謝德輝(1952年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畢業)在片中飾演男主角孫淳的嶽母,戲不多但表演細膩準確。一次孫淳“得病”,謝德輝阿姨就像媽媽一樣左安慰又撫摸做足了女政委的工作……,我印象很深刻也很感動。(後麵省略一千五百字藝術總結,這年頭沒人關乎總結,想看私發)
還有一位長輩俞洛生老師(原上海人藝副院長),他在影片中飾演女主角乃青的科室主任,幾場戲都是長鏡頭,生動自如幹幹淨淨,絲毫沒有舞台劇演員痕跡,我和俞老師私下交流少之又少,但我還是力邀他在後來的影片《湮沒的青春》中參演一重要角色,他一樣魅力不減。
再說說我母親同班同學大明星李誌輿叔叔的參演(1958年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本科畢業)。去年誌輿叔叔長辭,我赴龍華瞻仰遺容,我是最後一個過去和家屬致哀握別的,病毒防疫戴著口罩,我提示同學李芸,她還認不出我,我告訴她,她在此場合竟然驚呼,估計人們都以為我人間蒸發了。嗬嗬……,然後我在自己朋友圈發文懷念:
李誌輿叔叔去世了,我們唯一一次合作就是《留守女士》。當時他很認真我很嫩,現場拍他戲時,台詞很長,膠片一轉心都在顫,但誌輿叔叔每每覺得角色狀態欠完美,他就自己喊“停"……我不生氣很佩服感慨他的認真執著。誌輿叔叔和我母親青梅竹馬從行知小學一直到大學共同長大!我和其千金大小姐小芸也是電影學院同學。
我們少年青蔥時,看著父輩的師長朱端鈞、胡導、田稼等戲劇前輩先逝……,現在是我們父輩本身(爸爸媽媽)也在漸去……,然後,然後就輪到我們了……,所以人生的輪回須記住的是最後時刻……那晚節高風一定要堅持的。
致敬!李誌輿叔叔,永遠愛你!
(2021年12月5日10:18)
三
影片《留守女士》有所斬獲與適時領導暨前輩密不可分:吳貽弓(上海電影局局長),於本正(上影廠長),朱永德(上影常務副廠長、後廠長),徐桑楚馬林發張元民等……沒有他們的鼎力支持信任及肯定,在上影這個山頭眾多論資排輩積重難返的百年老廠欲脫穎而出難上加難,膠片時代比現在貴多了,一部電影的膠片比例是3.5:1,一天平均須拍11到13個鏡頭,我們混不吝,全片內容拍了三分之一,膠片用了三分之二;因為我和高信玉堅持要全陰天拍外景,所以平均下來一天就七八個鏡頭……,成本超支工期拖滯人言可畏必生挑撥,終於朱永德廠長把我叫到辦公室一頓訓,威脅要撤我,我大事不糊塗趕緊表態:我會用後麵三分之一的膠片把三分之二的戲拍完的,周期我也會抓回來的,朱還說,全世界沒有你們這樣一定要全陰天拍電影的。這點我和信玉陽奉陰違敷衍他了,這是全片影調走向,藝術創作原則不可妥協要堅持的。他罵畢我後看我態度誠懇……,說了一段我永記一生的話:“胡雪楊,這部電影完成哪怕賣不出一個拷貝,我也不怪你,但我要看出你是一個導演!”這話兩說:一,朱告訴我,市場並不能代表全部,藝術作品的價值並不是一朝一時的市場喧囂蠱惑買賣能決定的;二,廠裏是下了血本要培養並期望我們這一代電影人的!
之後我兌現了我所有承諾完成了拍攝。拷貝也賣得好,片子也獲了許多獎。雖然由於我在京選演員住酒店超標,1000元導演費扣除超標隻拿到兩百多元,但我無怨無悔,我知道我要什麽。朱永德是《牧馬人》《高山下花環》《咱們的牛百歲》的攝影師,他是我永遠的好廠長!
影片審查時還是遇到一些嗅事:當時電影局製片處處長楊湘阿姨(其父楊村彬是胡偉民就學國立劇專【中戲前身】的指導老師),她指定我同學楊海波來和我談電影局修改意見,楊開始還煞有其事拿出幾大頁和我聊,我左右環顧把門一關直接就說:“行了行了,能不改不改,意思意思得了”,海波真好,被我一整,臊不耷眼稀裏馬哈就給糊弄過去了……,但有一點,電影局反複強調必須修改,就是要在片頭加一段畫外音,說明“留守女士”不代表廣大人民,這是一個特殊的群落。我們讓張曉林錄好畫外音報批通過,我問錄音師詹新,是不是外加一段黑畫麵,廠標一完就出這段畫外音及字幕,詹新否定:“不,廠標未完就出畫外音和字幕,讓所有人都覺得傻,惡心”。現在《留守女士》的開頭就永遠定格成這個傻逼樣子了。詹新不愧為第五代(78班)最優秀睿智幽默的錄音師啊!現在回想,那時候電影局相對還是寬鬆開明善良的,審查電影的都是學電影懂電影的,記得朱永德先生在電梯裏要我剪掉修晶雙一個表演情緒鏡頭,我說,那她啥表情也沒有了?朱出電梯回頭:“沒有表情就對了”……後來我知道了什麽叫沒有表演的表演。那時候電影領導是懂行的,還挺謙虛,永德廠長看完雙片有點吃不準問一人這片子怎麽還像上影廠拍的(沒有突破的意思)?被問之人正中下懷有理有據添油加醋,後來我誠邀黃蜀芹導演看片指正……在懷念蜀芹老師“誰敢立馬橫刀,唯我蜀芹導演”一文中我表述道:
……她欣然前往,看完,她好激動,因為是長輩她說了好多,主要是說沒想到把上海的人文風貌和城市建築結合得那麽好,貫穿出一個有曆史又現代的上海;另外就說人物關係演員表演非常電影化。她說這是一部真正屬於上海的新都市電影(她原話)。她也提出意見,說李誌輿叔叔和修晶雙的表演在鏡頭剪輯上情緒不接,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情緒不接”這個剪輯專業術語。後來她去北京見到陳凱歌,還誇讚說,你的學弟胡雪楊戲拍得很好啊!影片後來國內外獲獎在此不表,但當時沒有黃老師的衷心表態,嗬嗬,上影這地方就不知道了。
我也許不會再為上影拍戲了,但我將永遠感恩我的上海電影製片廠,我永遠愛你!雖然牠們以你的名義出公函誆騙了我和我對你的愛。去年四月,《留守女士》的劇務方誌明和原電影局副書記李XX來參加開機宴,席間不經意地東探西問“有無搭景”雲雲,也許是懷揣使命的,牠們明線暗扣高度警惕小胡會不會移花接木暗度陳倉另拍要戲……,方誌明在九一年炎夏拍攝熱浪下曾指著涼裙飄娑的街頭女郎戲說:這是一股陰風啊!三十年後,陰風加入了密布的陰霾、天網恢恢下已被喵牢全控……
《留守女士》參加九二年開羅國際電影節,由於上影創作辦小人作梗接到外辦通知摁住不發,直到我偶遇外辦提及方拿到通知,所以待我和修晶雙匆忙抵達北京,除了電影局的一箱拷貝,連一張半紙的海報劇照也沒準備,這不得不提及同機而去的此電影節評委滕文驥導演,我在飛機上把情況和滕導演說了,滕沉默不語……。滕文驥、楊延晉、韓曉磊、彭寧在八十年代被奉為四大流氓導演,這是尊稱愛譽,正是他們和吳貽弓鄭洞天謝飛張暖昕黃蜀芹等鼎起了改革開放新時代電影的堅強基石,駛動了第四代導演的航母旗艦和衝鋒舟……。抵達開羅,滕導演和眾多評委工作看片,一日他和我說,你的片子評委都很喜歡,她表述了第三世界普遍存在的移民熱潮及懟新生活的向往。電影節頒獎結束,滕導演揭開評選內幕:最佳影片投票時,滕導演憑經驗認為《留守女士》獲評委會獎可能性大,為保證此獎有獲公正己見,他將最佳影片投給了一部德國電影,票箱打開,七評委三人與滕導演一致,三人投給了《留守女士》,一人投給另一部影片,平了,隻能重投,此時評委會主席(英國)說,開羅國際電影節是八大電影節中唯一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的A級電影節(當時還沒有上海國際電影節),所以我們應該更關注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活向往……,此時滕導演思緒已飛揚,他計算了一下:現在三比三,若再投,我為何不投咱家的《留守女士》,那就四比二,即使那個單投一票的評委現在轉向投那部德國電影,也是四比三啊!……再次開票:5:2。《留守女士》獲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像大獎!順理成章,主演修晶雙榮膺最佳女演員(她皮膚太白眼眸黃色,臉上少黑色素,挑上眉眼睫毛膏紅嘴唇,絕對漂亮上鏡加之表演也不錯,討外國人喜歡)。滕文驥導演也是我永遠要感恩銘記的師長!
四
改革開放讓我們打開了國門走出了國門,並不代表海外西方一切為優,但是,我們有了比較比對、選擇抉擇。《留守女士》拍得不見得有多好,當時有人捧哏說此片五十年後看仍有價值,那是瞎說,但三十年後歪打正著,還有可讀性那是誰也沒預料到的。
三十年過去了,起碼有一代半人變更了。我不喜歡蜻蜓點水腥臊惹蝶的提示暗喻,也鄙視背靠西方意識形態或白左撐腰蠱惑(牠們一樣是人類的威脅和毒瘤)。那麽,如今是又回去了還是內裏從來就沒有改變過?全國性的違背基本科學理念和人文常識的瘋城清零核鼻酸,踐踏法律摧殘人性草菅人命,導致多少人欲離開故土……要走、要跑路,甚至有逃跑之嫌……這就是“潤”的意思,這比當年出國求學打工、千方百計出國發展更是遞進了一層無望絕望悲涼悲憫之意。留守還是潤?生存還是毀滅?剖析《留守女士》深層含義現在已無關緊要,若時局維艱、越來越壞,讓紅粉般繼續咆愛中囻還是挺身抗爭親愛我中華?!
三十年過去了,難道我們要用數月的隔離瘋城忘記我們正常的生活樣子?但凡不被彈窗、能自由出行、可進出餐館、老幼婦孺急症患者就醫順利、沒有抑鬱症、還能吃上飯、學生不用上網課、公司沒倒閉還在發工資,我們心底裏就暗自慶幸!活脫脫的“集中營人格”誕生了。“為何不打加強針”,“為何不做核酸”,“為何不掃碼”,“為何不彈窗”,“非必要不出行”,“非必要不聚會”,但人生所做全是必要的嗎?拍電影必要嗎?聽音樂會必要嗎?走親訪友必要嗎?超越繁衍的愛情必要嗎?擁有生命的所有燦爛行為難道都是非死即活你死我活之必要嗎?……難道非要以反人類罪把你們送上絞架作為必之終審嗎?
三十年過去了,北京有人終於又血性愛國抗爭了,上海人也繼續擇機潤出國了……,時代奇異地在輪回。致敬!金秋十月的北京人!上海沒有神話北京有!北京過後廣州有。上海人就是法國人,無論是納粹占領還是恐怖襲擊,法國人頑強地我行我素一如繼往,第二天照常喝咖啡談戀愛聊天搞藝術,他們用自己既已慣之雷打不動的生活態度回應著侵略侵襲壓迫壓榨,堅守堅持著正常的人文底線和城市品格……,但是,如果是思想價值觀及宗教信仰被異化了呢?是人種侵蝕退化逆生長滅絕了呢?怎麽辦?我隻敢舉法國高盧為例並憂患……不敢妄想更大囻不敢妄議更巨無霸的人種人民……
三十年過去了,我“魔拜”捌疚後完整的欺騙宣教攻勢在當代年輕人身上的顯著體現紅粉業績,我將不會再教授我心中之淺見的電影定義,我更無義務欲望探討人類基本的價值取向,愛誰誰了,記得鎦四前夕在小西天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同學路學長碰見班主任鄭洞天,問畢業作業拍攝的事,鄭複,囻家都快亡了,還想啥呢?好自為之吧!……鄭老師錯誤估計了形勢和邪惡。三十年後的2022/G20會議心知肚明尿不到一壺卻還要尿一尿……,說明西方海外隻想勾兌撈錢,不會在乎不會介入厲害囻人民的悲苦創痛的,榴四和全世界C-19災難都可以霍霍過去……,政客們要的隻是暗黑權益在世界的平衡……。所以自己不自救或不想救,且繼續霍霍自己,那活該為奴。
兩年前武漢暨全國封控禁足於家胡人胡詩,曆史驚人一致!茲節選發:
我們不是病毒
……
我不要看見
我回不了家
我進不了城
我不是病毒
我本因來去自由
我還想來去自由
我出不去了
我回不去了……
我想看見
待到春暖鴨先知
待到山花爛漫時
沒有了鶯歌燕舞
沒有了繁華盛世
無論逝去
多少無辜的魂靈
無論犧牲
多少奮勇的英烈……
我們都不要再回到過去
我發誓
我出不去
回不去
也不要再回到過去
我們回不去了……
我們不是病毒
武漢不是病毒
我們和武漢從來都不是
病毒是你們……
作者:胡雪楊08/02/2020修正
五
“胡潤(Whorun)”怎麽也不會想到,這個名字和《留守女士》一樣都超前預判了某些殘酷的必發生的事實:無論多難都要走,無論多難都要潤。哪怕背井離鄉,哪怕天各一方……。有誰不想無垠天地翱翔,身心自由豁放,舒展音喉歌亢,有誰願意顛沛流離天涯跡浪……,但是,有的選擇迫不得已。
不要解釋在這個體製內要生存下去……,試問:這三年不是正在一口口一點點地蠶食侵吞人們的基本生存權嗎?生存沒有了……隻有苟活。苟活與生活是兩回事,與“生而立”更不可同語,每個人都要消亡的,在你消亡的最後一刻,你還有最後一口呼吸時,是否可以留給自己最後一個詢問:你真地生活過嗎?
班主任老師鄭洞天導演的兒子考大學時堅決要子承父業考電影學院當導演,鄭老師死活不同意,兒子不解追問何由,鄭洞天老師被逼道言:
“在中國當導演沒有人格。”
胡雪楊
2022/11/17. 21.11於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