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國華裔報告: 總共有530萬華裔,75%已是公民(

(2021-05-29 02:34:15) 下一個

美國華裔報告: 總共有530萬華裔,75%已是公民(組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昨天 14:48 | 隻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力昂國際






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華人社團“百人會”最近出了一份報告,非常詳細地展現了美國華裔的現狀。





報告顯示:華裔美國人的份額,相當於芬蘭的經濟規模,為勞工帶來1750億美元的收入;支持了300萬份工作,相當於丹麥的工作總數。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數據也令人震撼。

1、530萬華裔,75%是公民。

2、年消費3004億美元。

3、230萬工作人口,占美國工作人數1.2%。

4、華裔企業16萬、營業額2380億美元、支持130萬人工作。

5、全美4.5萬家中餐館,超過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鍾、Wendy’s 之和。

6、35名華裔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48人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

7、每25名航空工程師中就有1名是華裔;每20名服裝設計師中有1人是華裔;每20名外科醫生、醫師、驗光師、藥劑師和牙醫中有1人是華裔。

8、2008至2018年的10年間,在美華人獲得投票權的人數增長了57%,是同期全美平均增長數的5倍。

9、15歲以上華裔有6.8%參與義工活動。

10、1.8萬華裔生物科學家、醫學科學家和其他生命科學家在美國工作,占該領域工作人數的7%,這些人中的80%活躍於製藥業、研發、醫院、醫療服務以及高等院校。

以上這些隻是長達140頁的報告中具有代表性的幾點,數據直觀地說明了美國華人在美國社會地位的提升。




 




以下為該報告的摘要翻譯:

中國移民是最早進入美國的有色人種,擁有170多年的美國移民曆史。華裔與其他移民群體一起,在美國的國家建設以及經濟、體製和社會結構的塑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大約有390萬華裔美國公民,占美國總人口的1.2%。

在一個種族主義重新抬頭的時代,隨著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扭轉了與中國幾十年來富有成效的交流,美國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必須審視多樣性如何使社會受益,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華裔等少數群體如何被認同成為這個國家本身。

到2045年,美國的少數族裔將占人口的大多數,對移民群體的貢獻,以及與此同時存在的破壞性誤解的認識,可以確保未來的合作、相互認可和尊重。

1. 美國華人社區包含許多不同的群體和人群

今天的華裔社區遍布美國所有州,成員從第一代移民到第六代後裔,代表著巨大的社會經濟多樣性。

盡管大多數25歲以上的華裔美國人擁有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曆(同期同齡人中隻有三分之一的普通美國人擁有這樣的學曆);但仍有20%以上的5歲以上華裔美國人不懂英語,這一比例是普通美國人的兩倍。

盡管華裔社區的總體收入水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仍有大約十分之一的華人家庭年收入低於1.5萬美元,而35%的華人家庭收入低於全國中位數。





2. 華裔美國人為美國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19世紀的運輸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到20世紀的美國太空競賽,再到當今的高科技產業,華人華裔參與美國經濟的領域涉及小型企業(包括食品和洗衣等基本服務),以及醫學、教育和工程等技術專業。總體而言,華裔美國人在GDP產生、創造就業機會和資本市場增長方麵做出了重大的經濟貢獻。

2019年,華人華裔通過消費支出為美國GDP貢獻了超過3000億美元,相當於芬蘭整個國家的GDP價值;為300萬個工作崗位提供了支持,相當於丹麥全國的工作崗位數量。截至2017年,美國有超過16萬家美國華裔企業,創造約2400億美元的收入,並提供130萬個工作崗位。

目前有35名華裔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48人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在美國,每25名航空工程師中就有1名是華裔;每20名服裝設計師中有1人是華裔;每20名外科醫生、醫師、驗光師、藥劑師和牙醫中有1人是華裔。

截至2018年,約有1.8萬華裔生物科學家、醫學科學家和其他生命科學家在美國工作,占該領域工作人數的7%,其中有80%的人活躍於製藥業、研發、醫院、醫療服務以及高等教育等領域。

3. 華裔美國人在公共行政和政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華裔美國人在19世紀初對公民權利和司法公正的追求,建立了許多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法律先例,這些先例將極大地影響美國的民主。隨著政治權利的增強,華裔美國人在公務員和政治活動中也發揮了更加積極的作用。

從2009年至2018年期間,華裔美國人在公共行政部門的就業增長了68%,超過了華裔美國人的人口增長,也超過了整個公共行政部門就業人數的增長。從軍隊入伍到對國防與安全機構的科學和專業貢獻,華裔美國人在美國國防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至2018年間,在美華人獲得投票權的人數增長了57%,是同期全美平均增長率的5倍。

4. 華裔美國人是美國社會和文化中一支有影響力的力量

華裔對美國社會文化的貢獻,從廣受歡迎的民族美食到攝影、電影和時尚方麵的創意作品,在最近幾十年中越來越占據主流地位。華裔美國人還通過積極參與非營利組織、誌願服務和慈善事業,幫助建立了社會支持結構,為公共衛生和社會福祉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2016年,全美約有4.5萬家中餐館,比美國連鎖餐館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塔可貝爾(Taco Bell)和溫蒂漢堡(Wendy’s)的總和還要多。




 

 




自2020年3月以來,有690多個美國華人民間組織,籌集了超過1800萬美元的資金,並向醫院、養老院、警察局和其他機構提供了數百萬件個人防護設備(PPE)和膳食,以對抗新冠疫情。

5. 華裔參與美國社會,受到持續的、不斷演變的障礙的限製

幾十年的反種族主義判例,包括華人移民的努力,已經抵製了立法和官僚壓迫形式的係統性歧視,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這種歧視。然而,相當大的挑戰仍然存在。與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新冠疫情有關的反華情緒,正在威脅著美國華人社區的安全和福祉。

此外,華人華裔在企業高層管理職位上的人數仍然不成比例地少。盡管華裔社區的合格選民人口在快速增長,但選民投票率仍一直低於全國水平。一些華裔美國公民,特別是那些英語技能和教育水平有限的人,很難獲得改善和提升,導致相當大比例的人收入低於中位數水平。解決這些障礙,將釋放出華裔美國人尚未開發的經濟、政治和創新潛力,這反過來又會使整個國家受益。

精英中的精英“百人會”

百人會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華人組織之一,其成員主要是在美國社會中有影響力與相當知名度的華人、兩岸三地政要名人,包括企業家楊雪蘭、音樂家馬友友、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田長霖、美國首位華裔州長及前駐華大使駱家輝、美國首位華裔女市長陳李婉若、流行性疾病研究專家何大一、雅虎網站創辦人楊致遠、百度首席執行官李開複、慈善家唐仲英、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已故華人女作家張純如等人。



著名建築師貝聿銘


百人會怎樣為華人發聲?

1994年,參加了美國海灣戰爭的華裔軍人吉姆.王被當作間諜起訴,百人會知道後,立即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聲援活動。

他們在多個重要媒體刊文,要求美國國會召開聽證會,公平審理此案。經過多日的奔走營救,吉姆.王最後被無罪釋放。

1995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一檔節目中聲稱所有華人都可能是間諜。對於這樣的汙蔑,百人會立即麵見了哥倫比亞公司的總裁,對其施加壓力,最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總裁在電視上公開道歉。

1999年,發生了“李文和案”。華裔科學家李文和,被控竊取美國核武器機密,麵臨了59項罪名的指控。

百人會的全體董事立即召開會議,認為這一事件嚴重影響了美國華裔的形象,必須出麵給予李文和幫助,還他清白。於是大家聯名簽署了一封信,寄給了美國總統克林頓,要求他以“公開的方式”對華人肆無忌憚的攻擊給予批評。

在百人會的積極奔走下,最終李文和59項罪名的58項被撤銷,隻有“非法下載文件”這一項被承認,而李文和說:“實驗室中其他科學家也在做同樣的事,自己之所以成為調查目標,大概是因為身為華人。美國政府應該向自己道歉”。

李文和後來被無罪釋放,這其中百人會的影響力也是重要原因。



李文和(中)


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前夕,美國社會出現了一種要阻止克林頓成行的輿論,百人會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會後向新聞傳媒公布了一項題為《求同存異———對華政策的致勝之途》的白皮書。強調中美兩國隻有超越東西文化差異,從雙重文化的角度審視中美關係,交流對話、不搞對抗,才能確保兩國乃至亞太地區以及全世界的和平和繁榮。。

克林頓對百人會的建議非常欣賞,在訪華的時候,還特意引用了“求同存異”這個中國成語。



克林頓訪華

作為精英組織,百人會在美國的影響力和能量是巨大的,可是,美國530萬華人的利益,也不能隻由這100多個精英來代表。

美國社會還有更多的華人平民組織,比如各種華人工會、各種華僑會館等等。隨著美國華人經濟上的成功和對社會事件參與度的提高,他們正越來越熟練地利用合法合理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打破美國社會對華人傳統的看法,成為美國少數族裔中的佼佼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