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2日淩晨,我從惡夢中驚醒,一看時間是2:15。大概是昨晚的年夜飯吃得太飽,能量過剩,醒來後就無法入睡了。 朦朧恍惚中突然意識到,庚子年已經過去了! 天哪,這該死的一年終於過去了! 雖然早就在盼著這一年的離去,但真的這一刻來到之時卻沒有片刻的欣慰或興奮,隻有無盡的惆悵和感懷。 回顧過去的這一年,心驚肉跳。 好歹自己和家人沒有成為CDC統計表上的數字,但在疫情結束前還是生死未卜。 這個世界不是一年前的那個世界了。 在這一年,人類在自己的發展史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不知從何時開始,庚子年成了一個中國人被某種厄運詛咒的年份,一個災難的年份,一個殘暴的年份。中國過去的三個庚子年都是血淋淋,令人不堪回首。本來,人類的曆史長河蜿蜒輾轉,曲折徘徊,輪回反複也不算什麽新鮮事。但為什麽中國六十年準時一個輪回,災難按時降臨到中國人頭上呢? 或許這是某種詛咒吧。人類曆史上有過許多令人不解的詛咒,例如圖特國王的詛咒(King Tut’s Curse),波蘭國王墓的詛咒(The Curse of the Polish King’s Tomb),特科抹人詛咒(Curse of Tippecanoe),肯尼迪家族的詛咒等,但無論在規模還是在災難程度上,庚子年詛咒都堪稱人類曆史第一。 更加令人恐懼的是,這個詛咒還在加大範圍和加深力度。和以往三次不同,2020庚子年的危害在很短的時間就跨越了國界,傳播到全世界。這是一場始於中國,遍及世界,危害到了全人類的災難空前的庚子年。 自從1765年人類的工業化革命開始,經濟蕭條這種事情在不少國家發生過,但世界大範圍的工業生產陷於停頓或半停頓狀態,卻沒有發生過。即便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多數國家的工業生產也照樣進行,甚至開足馬力拚命加速。 然而在2020這個庚子年,天空的飛機第一次明顯少了,路上多年來第一次不那麽塞車了,街道空空了,行人寥寥了,店家關門大吉了,醫院卻打破記錄超載了,殯儀館被擠爆了。 這一年美國以及許多國家的用電量居然出現了大幅度的負增長,這是前所未有的。原因也很簡單:工業停產,辦公樓關閉,商業停滯。 疫情中,中國對於普通老百姓的外出、行走、旅遊、遷居的限製,甚至超過了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占領軍或抗日政府所作出的限製,普通人家就連跟隔壁鄰居互相串門子拉家常嘮磕都不行。而漂泊在外的本國公民甚至不可以自由地回到自己的祖國!可以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中國人就沒有如此全麵地被一紙“居家令”所限製過。放眼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逃避2020庚子年的這一場災難,沒有哪一個民族宣稱自我免疫,沒有哪一快土地可以成為避風港,甚至就連海洋中行駛的航空母艦都成為疫區。 這些,統統前所未有! 這是人類曆史迄今為止範圍最大的一場瘟疫,毫無疑問。 這一年中有多少個店家或企業永久性地倒閉,無人知曉。 這個疫情還要折麼人類多少年,還沒有答案。 這一年過去後有多少個年輕的感染者將永久喪失生育能力,就連醫生都不知道。 至於這一年所開發出的緊急疫苗到底會不會造成任何長期性或永久性的健康危害,疫苗專家他們自己都沒譜。 或許,明年的這個時候,後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還是搞不清楚發生在2020庚子年的這場瘟疫對我們人類社會和人類曆史到底造成了多麽嚴重的衝擊,如何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界。 但這是必須回答的問題。我們至少可以打開史書,回顧人類以往的幾次大規模瘟疫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這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點思考的線索。 史上幾次大瘟疫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 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和西歐崛起。 公元1350年,一場據信源自蒙古的鼠疫席卷歐洲,讓歐洲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那場瘟疫也被叫做黑死病。大量青壯年死於鼠疫造成農村勞動力銳減、封建領主莊園佃農和農奴奇缺,動搖了封建佃農製的根基。 史學家認為,經過鼠疫的腥風血雨,歐洲不少封建國家從滿目瘡痍中重生,開始向現代社會、商業經濟方向邁進,為日後西歐崛起和稱霸世界做了鋪墊。甚至有觀點認為這場鼠疫催生了當代西方文明。 美洲天花和全球降溫。 15世紀末,在西班牙探險者到達美洲大陸後,美洲漸漸成為歐洲的殖民地。 歐洲殖民者帶去的各種致命疫疾,如天花,還有麻疹,流感,鼠疫,瘧疾,白喉,斑疹傷寒和霍亂等,造成大量的美洲原住民死亡。 一項研究發現,歐洲在美洲的殖民擴張的百年期間,美洲人口從6千萬(當時世界人口的10%)銳減到500萬 - 600萬。人口銳減,農耕減少,大量農田回歸荒地或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態,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減少,世界上很多地區氣溫下降。這個人為導致的變化,加上大型火山爆發和太陽活動減少,推動地球進入了一個"小冰川紀"。 美洲那些年死的人之多,足以影響氣候。 黃熱病結束海地法國殖民統治,給美國崛起助力。18世紀末,法屬殖民地連續爆發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黑奴反叛,1801年雙方言和,反叛領袖杜桑•盧維杜爾成為海地共和國首腦。拿破侖稱帝後,決定出兵海地鎮壓反叛,奪回殖民統治大權。然而在島上法國人之間突然爆發了一場黃熱病。法軍官兵、殖民當局官員、醫生和水手共5萬人死於這種傳染病。最後逃回法國的幸存者隻有3千人。黃熱病源自非洲,黑奴具有天然免疫力,歐洲人卻沒有。在法國殖民者被瘟疫擊敗後,拿破侖不但放棄了海地,還放棄了在北美大陸的殖民野心。兩年後,法國政府把210萬平方公裏的北美殖民地賣給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讓美國當年的國土麵積擴大了近一倍,史稱"路易斯安那購地案"。 路易斯安娜等州的一些城鎮的名字之所以是法語的,原因就在於此。 明末華北大鼠疫(亦稱“京師大瘟疫”)毀了大明。 中國明朝盛世長達三個世紀,堪稱國力強盛,政治文化影響力輻射東亞大片地區。 崇禎14年,北方出現大規模鼠疫,部分地區人口減少了20%到40%。明朝末年京都有近60%的人死於鼠疫。 鼠疫之嚴重,就連守衛京城的官兵也有很多人倒下。 農民領袖李自成帶領的由各地災民組成的起義軍乘勢攻入京城。 然而好景不長,稱帝的第二天,李自成便退出了京城。 原因? 他的起義軍中大批官兵染上鼠疫。禍不單行,瘟疫襲來時,旱災和蝗蟲災也接踵而至,那年農田顆粒無收,屍橫遍野。 這一場瘟疫讓大明元氣大傷,軍隊戰力幾乎喪失殆盡。 此時北方清軍虎視眈眈,頻頻入侵中原。 幾年後薩爾滸一戰,清軍以少勝多,明軍大敗,從此大明走上沒落之路。 史學界普遍認為,明末年那場席鼠疫是壓倒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曹樹基與李宇尚提出“老鼠亡明”的觀點後,這一觀點更加深入人心,為更多的人所接受。 有很多人覺得很奇怪: 為什麽清軍當年就不被鼠疫感染呢? 這個問題已經得到答案: 清軍主要是騎兵,鼠疫是經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的,而跳蚤討厭馬的氣味,所以沒有大批清軍被鼠疫傳染。 曆史上發生過的特大瘟疫說明了什麽? 從上麵一節所列舉的幾個曆史上的大瘟疫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的幾個特征: 第一,任何瘟疫,無論發生在何時何地,其直接造成的後果就是大規模害死人類,讓人口大量減少。 這方麵毫無任何積極或進步意義可言。 第二,瘟疫的傳播,是有所偏愛、也有所顧忌的。 有的特定的人群由於其族群的健康曆史或文化習俗或存在某種防疫優勢會對某個瘟疫具有較強的防疫或抵抗能力,而另外的人群不具這種特征的族群則很有可能被瘟疫輕易放倒。 第三,瘟疫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絕不僅限於讓人病死。 大規模瘟疫如果發生在特殊的曆史時期,既有可能間接地起到杠杆的作用也有可能起到“最後一根稻草”的作用,最終改變人類曆史的進程和方向。 這種改變往往不是立即發生的,而且既可能是積極的、進步的,也有可能是消極的、退步的。 小小的細菌或病毒居然可以改變比它們大多少億倍的人類社會的走向,這令人不可思議,但事實卻是如此。 2020庚子年這場瘟疫基本上是重複了曆史,符合以上特征,雖然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張文宏醫生曾預計,疫情很快會在美國得到有效控製。 憑借世界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最完善的公共衛生係統,新冠肺炎不會在美國肆虐。 然而後來的事實恰恰相反,美國成了疫情的重災區,無論是感染人數還是死亡人數都在全世界遙遙第一。 人們把那歸罪於川普總統不重視疫情。 可事實上,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兩個州反而是反川最激烈的自由派的大本營 —— 紐約州和加州。 當紐約市疫情嚴重時川普總統曾建議那裏實行大規模隔離和封城(lock down),遭到那個州長的嚴辭抵製。當美國決定對中國過來的航班實行禁航的時候,佩洛西、紐約市長等一行政客反對禁航,特地跑到紐約的中國城吃中國餐作秀。 背負著來自於各國的罵名,中國當局實行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甚至違反人性的隔離措施,卻讓疫情很快得到控製,人權劣勢這時成了抗疫優勢。 而同時地球另一邊的美國,人們仍然在為是否應該戴口罩而爭吵不休。 當人們終於放下歧見決定老老實實地在家隔離的時候,一個黑人的死引發了一場全國範圍的騷亂。 不甘居家的人們找到了衝上街頭的理由,一切隔離措施都被憤怒的示威者肆意踐踏,成百上千個商鋪在頃刻間化為灰燼,打砸搶燒有了正當的借口。 這些也給疫情的超級爆發帶來了空前的便利,讓美國的疫情傳染和死亡人數再創新高。 要說美國的抗疫失敗的責任全在美國的任何官員,張文宏醫生就不同意。 他一開始說得沒錯,美國確實具有最先進的醫學技術和最完善的公共衛生係統,理應成為抗疫的楷模。 那麽為什麽美國的疫情卻輕易奪冠呢? 張文宏醫生的答案很明確:中國的疫情控製得住,這是因為兩條原因,第一中國老百姓真聽話,第二真怕死。 歐美疫情泛濫也是兩條,第一是老百姓真不聽話,第二是真不怕死。 這,就是文化差異造成的疫情控製的不同的效果。 數據表明,亞裔的COVID-19死亡率是美國各族裔中最低的(https://www.apmresearchlab.org/covid/deaths-by-race),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麵說明了問題。 實際上,疫情控製最成功的遠不是中國,而是台灣,大概還有一個自吹自擂、殺人如麻的朝鮮吧。 金正日在朝鮮實行了最駭人聽聞的隔離措施,據傳甚至把一部分患者用專政鐵腕給消滅掉了,然後在全世界首先宣布全國零感染,反正橫豎是拿世界人民當阿鬥。 台灣離疫情爆發的武漢隻有幾個小時的飛行距離,那裏的人口密度遠高於中國,那裏沒有禁航也沒有大規模隔離和封城,但那裏卻采取了最科學和最有效的各種措施,成功地把感染率和死亡率降到各國最低,既保持了人權優勢,又獲得了抗疫優勢。 這難道不是個值得千古頌揚的奇跡? 一直到了年底,美國的醫學技術優勢才真正發揮出來。 在川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督促下,疫苗開發打破常規,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的相繼成功,點燃了隧道出口的明燈。 始於12月的大規模疫苗接種,讓美國的感染率斷崖式下降。 這些日子,驅車打疫苗的要排隊幾個英裏。 估計今年冬天不再會出現危急病房被擠爆的悲劇了。雖然那時疫情還未必徹底結束,好在美國終於在抗疫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麵領先於世界。科技優勢終將讓美國渡過這個難關。 2020年瘟疫可能對人類社會的長遠影響 過去的一年,讓我腦海中永遠抹不掉的,是那個姑娘在她母親死後追在送屍車後的撕心裂肺的哭喊,是那個小區困守在家的居民們深夜此起彼伏鬼哭狼嗥般的吼叫,是那乖巧聽話的小女孩在失去母親後將要一個人回家隔離的令人落淚的場麵,是往日熙熙攘攘的大街突然變得空無一人的恐懼。 那些,都發生在我出生的那個城市,發生在我稱為“故鄉”的那個地方。 那些日子裏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也看到了人性的醜惡。 一兩年後,這些都會過去。 然而這個庚子年對人類社會的衝擊遠不止這一兩年。 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疫情結束後究竟什麽大事將會發生,人類社會將如何轉變,但已經發生的很多事情就讓我深感不安。 第一,2020瘟疫讓人們看到了製造業離開本國的惡果。 一年前這個時候美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口罩荒。不光是老百姓買不到口罩,就連醫院都缺。這並不全是因為在美國的中國人買光了美國的口罩運到中國,更大的原因是美國不再生產口罩了。須知使用無紡布製造的外科口罩和N95可都是美國發明的!3M是全世界最大也是最頂級的口罩製造商,但其生產線大多搬到中國去了。2020年3月28日,加州向中國采購了1億隻N95口罩,這還隻是開始。我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我看到的所有店家出售的口罩都是中國造。我四下打聽美國造的口罩,費了老鼻子勁打聽到一家在德州奧斯汀新建的一家口罩作坊,立即把錢付上,然而等了兩個月後才給我寄來。半年後,美國各大超市銷售的口罩仍然是中國造。 一年後,依舊如此。今天我去Costco和沃爾瑪,口罩還是中國造。 至於呼吸機,那更是美國人Forrest Morton Bird的發明。 但去年的這個時候,美國居然麵臨一場呼吸機荒! 2020年3月24日,馬斯克從中國購買了1255台呼吸機捐給加州。 4月4日,馬雲和蔡崇信捐贈給紐約州的1000台中國造呼吸機正式發貨。美國的製造業自廢武功,惡果顯現。 第二、2020瘟疫很有可能催生新型大規模殺傷武器。人們已經在探討這場瘟疫的起源。 剛才本文正要交稿時,世衛組織和中國官方的有關新冠肺炎的溯源報告出籠了,連譚書記都看不下去了。 譚德塞不完全相信病毒並非源於實驗室的說法,呼籲繼續調查新冠"實驗室泄露"可能性。 好在報告也沒法證明那個可能性完全不存在。由於缺乏直接證據,現在誰都無法斷定那個病毒一定是來自於大自然或是來自於某個病毒實驗室。 即使在沒有找到真相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過去幾千年,人類互相的爭鬥和廝殺從未停止過,然而一直找不到一種可以把對方斬盡殺絕的武器。核武器被研製成功後,這個難題就迎刃而解了。核武器甚至可以核平地球。但是核武器的製造談何容易,想蒙著騙著CIA偷偷研發核武器越來越難。 山重水複,柳明花暗,庚子年這一場世界範圍的瘟疫讓那些殺人狂、獨裁者、暴君找到了一個威力堪比核武器且不易被發現的大規模殺傷武器: 病毒! 記得去年有一首歌裏說,新冠肺炎到2020年春天就可以結束了,那時我們再相見。 然而今天已是2021年春天,瘟疫依然笑春風。這個病毒名叫SARS-Cov-2,比起源於中國的老大哥 SARS-Cov-1(也就是SARS-Cov)病毒聰明和狡猾多了:傳染性大大提高,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對人體多個器官進行致命攻擊,短期死亡率卻不那麽高以便病毒攜帶者四處傳播,患者即便痊愈了也隻有很低的免疫力,然後病毒在不斷地變異,毒性和傳染性越來越強,即使疫苗也未必能夠十分有效,患者即使不死也成了殘廢。 我斷定,惡魔們已經通過這一場大瘟疫找到靈感。 他們會不會組建一個病毒設團隊呢? 一個跟某病毒研究所同樣大小的病毒設計院,很容易被混雜在居民區或工廠區,甚至隱藏在地下,讓CIA 的間諜衛星成為瞎子。 相比一個鈾235濃縮工廠的規模,這簡直就是個小玩具。 2017年11月10日,某大國的軍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基因武器如何影響未來戰爭》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原話): 由於基因武器是“剪”出來的新病毒、新細菌,遺傳密碼隻有設計者才知道,對方很難及時破譯並研製出新的疫苗與之對抗。即使更新了疫苗庫,仍有源源不斷的新的基因武器“整裝待發”。研製疫苗的速度必定趕不上“投毒”的速度,這樣一明一暗的“較量”,顯然對防守的一方極為不利。特別是隨著基因組學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致病微生物的完整基因序列已被發現,這些微生物可能都是引發“生化危機”的始作俑者。隻要找到基因密碼的突破口,就很容易將它們改造成殺傷力巨大的“生物原子彈”。http://www.xinhuanet.com/mil/2017-11/10/c_129737310.htm) 看懂了沒? 第三、2020瘟疫改變了美國政治版圖甚至國家性質。即使民主黨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這一場瘟疫,川普連任是板上釘釘。就業率打破曆史記錄,股市屢創新高,通貨膨脹被牢牢控製,這份業績就連比爾克林頓也嫉妒。 然而一場瘟疫讓民主黨找到了把川普拉下馬的突破口。 疫情又為郵寄投票找到了最好的借口。 就連小孩子都能看懂,大規模郵寄投票使選舉舞弊易如反掌。 誰能知道那投票的人是不是他或她本人? 是不是有人拿著槍逼著他投某某人或甩一張鈔票告訴他該投誰? 2020庚子年的選票居然有一半是這樣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地投出來的。一個無法監督的投票機製,能被稱為民主選舉嗎? 一個國家的政府更迭如果可以輕易地用作弊來實現,那不成了委內瑞拉了? 這樣的政府靠什麽維持統治? DC 的紅區撤了嗎? 執勤的大兵回去了嗎? 一個在首都駐紮著衛戍區和中央警衛團的政府,是個啥樣的政府? 然而這隻是開始。 拜登老人毫不掩飾地說,共和黨沒有2024年了。 感謝他的直言和坦率! 其實他說得還不夠痛快,應該說共和黨沒有未來了。 在那個庚子年,共和黨已經被打死了。就如同1214年幫助日本武士擊潰元軍的那陣神風,就像幫助清軍擊敗大明的那個鼠疫,這庚子年瘟疫,給美國的共和黨送終。 一個沒有了反對黨的美國,那還叫美國嗎? 一個沒有了美國的自由世界,還有自由嗎? 一個不再有燈塔照亮的世界,還有文明嗎? 現代文明的衰落和終結 2020庚子年的那場瘟疫,既暴露了現代文明社會的軟肋,也在客觀上給這個世界上的惡人們提供了新的契機或武器,還造成了一個難以逆轉的局麵。美國的問題並非孤立的,多數歐洲國家一樣被那場瘟疫擊潰,一敗塗地。而美國價值觀的悄悄改變,歐洲也脫不了幹係。美國在布爾什維克化,西歐比美國邁的步子還大。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感染了5億人,占當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殺死了5000萬人,是2020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的數十倍。 但那個瘟疫並沒有改變曆史,因為那個時候人類社會在走向文明,在進步,在爬升。 而今天就不一樣了,怎麽看怎麽像羅馬帝國晚期,甚至有點像大宋晚期、大明晚期,大清晚期。 英國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人類有過26個文明,我看了一下,大多已經消失了。 這是因為文明本身就是脆弱的,是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相反的。 我們今天的文明,叫現代文明,可以說都是西方文明。 現代文明的許多觀念,如民主、寬容、人權、法治、權力監督製衡、市場經濟、社會保障等,不過就是近百十年的事情。 但現代文明的思想源泉卻可以追溯到遠古,可以發現其植根於啟蒙時代。沒有古希臘哲學家們的智慧,沒有基督教信仰,今天的西方文明就不會出現,盡管很多現代人並不知道柏拉圖是誰,也沒讀過《聖經》。 客觀地說一句,人類社會在過去幾千年的時間裏多是黑暗的,殘忍的,至少是清苦的、貧瘠的。 在人類的曆史中,失敗遠比成功多。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地方,人類過好日子的時間並不多,而且大部分集中在過去這一兩百年。 真正很少大規模戰亂或饑荒的時光,屈指可數。 俺爺爺那輩子戰火不斷,饑荒連連。 俺爹娘幹脆就是在饑餓中出生,在戰爭中成長。 俺這輩子卻沒見過戰爭和饑荒,就連上一個庚子年是個啥樣子都隻能從書本上察看。 但你和我的下一代就未必繼續幸運。 戰爭不是想反就可以反掉的,大蕭條不是說來了一次就不再來了,曆史從來就不是隻向前進而不向後退的,大好的事情未必就真的那麽好。 穀歌給了你便利,卻奪走了你的隱私。 推特給了你一個說話平台,卻奪走了你的言論自由。 郵寄投票讓你在家就可以投票,卻可以把人家的假票拿來替換你的真票。 平權法律給了一部分人低分上大學的自由,卻奪走了你孩子公平上大學的自由。 綠色環保讓你不再使用火電廠的電力,卻用太陽能電池板更厲害地摧毀環境。 LGBTQ爭取到了自由,卻也給了你不到十歲的孩子隨意變性的自由。喊著反法西斯口號衝鋒陷陣的那些人,自己卻在變成衝鋒隊。 反戰口號喊得響的那些人,卻在發動戰爭......。 現代文明的出現,或許隻是個偶然。 而現代文明的離去,或許在納稅人的比例低於50%的那一刻,在全球化的雄壯的進軍號角中,在多元化的浪潮鋪天蓋地的日子裏,在平權運動高歌猛進的勝利中,就已經開始了。 至於哪一天會壽終正寢,我不知道。 許倬雲老師說:“現代文明正在走入秋季,寒冬已經不遠。” 而現代文明的終結,或始於這個庚子年。 下一個世界文明的出現,會是多少年以後的事情? (2021年3月30日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