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易桂鳴:司徒雷登,曆盡刧波度餘生 (上)

(2020-12-31 16:24:07) 下一個

【華夏文摘】 易桂鳴:司徒雷登,曆盡刧波度餘生 (上)

(一)

Image_01
(圖一,司徒雷登大使1948年作為外賓出席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民大會)

在國務卿艾奇遜再三摧促下,司徒雷登大使終於在1949年8月2日,登上美國大使館配備的兩架專機中一架老舊小飛機,告別南京市西康路33號的美國駐華使館。

除了三名機組人員,飛機上還有與他形影不離的私人秘書傅涇波和另外五名美國使館雇員;一共8人,加上全部乘員的行李後,飛機嚴重超載。但是,當時隻有駕駛員知道這個情況。因為不可能減人扔下誰不管。於是,駕駛員在大多數人都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啟動飛機,搖搖晃晃地升空、爬高,然後緩緩地朝東南方向飛去,不消一會兒,它就把紫金山甩在身後。飛機目的地:日本衝繩島。

離開南京前夕,司徒雷登曾經很希望去一趟北平,到燕京大學校園看一看。已經接管北平市的毛澤東,似乎摸透了司徒雷登的心事,特意派畢業於燕京大學的黃華(時任中共南京市外事局負責人),五次登門拜訪老校長。黃華鼓勵恩師以“燕京大學校長”身份北上,因為毛澤東、周恩來有意與這位美國大使見麵。但是,司徒雷登清楚,如果冒然前往,他不僅違反外交紀律,甚至會在太平洋兩岸掀起一場嚴重的政治風波。當蘇聯、英、法等西方國家的大使館紛紛在共產黨軍隊占領南京前夕,隨著李宗仁代總統南遷移至廣州時,司徒雷登的美國大使館選擇繼續部分留守南京——他不想放棄與共產黨人溝通的機會,他要近距離觀察時局變化。正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國務卿艾奇遜7月2日來電,要求他在7月25日以前直接趕回華盛頓,中途不要停留,既不要去國民政府臨時首都廣州,也不要去巳經被共產黨年接管了的北平市。

Image_02
(圖二,司徒雷登大使與周恩來會談)

可是,司徒雷登心有不甘。7月20日,他再次致電國務卿艾奇遜,征詢他去北平的可行性。艾奇遜的電報答複,明確敦促他不得遲於8月2日返美述職,言之鑿鑿,一點商量的餘地也沒有……

就是在這樣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司徒雷登收拾行囊,匆匆上了返美的專機。他萬萬沒想到,此番悄然離去,竟成為他與生活了五十載的中國的一次永別……

當飛機越過風平浪靜的東海,安全抵達衝繩島,司徒雷登一行得到島上美國駐軍的接待。在等待換機的時候,有記者釆訪司徒雷登,摸底美國政府對中共新政府的態度,司徒雷登坦言,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政府,保持兩國正常關係,這個選擇符合美國在東亞的利益。司徒雷登並不知道,他此番言論,當天在台灣和美洲大陸引起異議。

一架裝備完好的“B-27”大使館專機到位後,司徒雷登自衝繩繼續向東南方向飛行,途徑關島稍作停留;8月5日淩晨2點,司徒雷登一行的飛機,終於完成太平洋島鏈跳躍式飛行,順利到達夏威夷的檀香山島。司徒雷登在此地受到太平洋艦隊司令拉德福特上將和副海軍上將莫雷的熱情接待。從戰火紛飛的中國大陸,突然來到天堂般美麗的太平洋熱帶海島,司徒雷登突然有一種換了人間的感覺。更讓他吃驚的是,在半個地球之外歡迎他到來的人群中,竟然也有燕京大學畢業的學生!燕京大學“桃李滿天下”,司徒雷登感到特別開心。

但是,司徒雷登的愉悅心情很短暫。到達夏威夷的第二天,他收到美國國務院8月5日發布、全文有 1,054頁的《白皮書:1944年 — 1945年美、中關係特別報告》的兩個副本。在8月6日從檀香山飛往舊金山的飛機上,司徒雷登仔細瀏覽了這部洋洋灑灑、超過一百多萬字的《白皮書》。司徒雷登猛然頓悟了為什麽艾奇遜勒令他8月2日必須離開南京——不然的話,他就有可能成為共產黨的階下囚。司徒雷登這會兒意識到,他在衝繩島對記者的講話,將會給他惹上麻煩——因為他的發言與《白皮書》的政策相悖!

離華前司徒雷登就被告知,國務院近日將有重要中國政策文件出台。拿到《白皮書》副本後,該報告的內容和結論仍然使司徒雷登大驚失色。除了對《白皮書》裏麵充斥的矛盾大惑不解,他還有一種自己被國務院出賣了的感覺。因為《白皮書》不僅不適時地公開了他發往華盛頓的許多“秘密電文”,而且白紙黑字、明明白白地正式向世界宣布,中華民國輸掉了一場內戰,那是國民黨的過錯,與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無關,美國不對此擔負任何責任。美國不再支持中華民國政府……但是美國也沒有表示承認大陸中國共產黨新政府。

Image_03
(圖三,發表在1949年8月19日《人民日報》的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一文)

身為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的司徒雷登,除了對國務院這種不合常規的做法感到震驚,還感到十分被動。他怎能不被動?獲悉美國政府公布的《白皮書》後,毛澤東在8月18日發表了鬥誌昂揚的檄文《別了,司徒雷登》。一夜之間,司徒雷登這位曾被毛澤東稱讚“為延安培養了不少學生”的燕京大學校長,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挾起皮包走路的“美帝”代言人……

(二)

Image_04
(圖四,司徒雷登走下美國駐華大使館專機)

8月10日下午4時許,司徒雷登在舊金山逗留了4天後,終於抵達他回國述職的目的地: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司徒雷登在華盛頓機場,受到名人一般的歡迎。到機場迎接他的人群裏,除了美、中兩國的朋友們,親戚(他的兄弟和弟媳),國務院官員,還有中華民國駐美華盛頓使館的工作人員。

出了機場,司徒雷登就被國務院遠東事務局局長巴特沃思直接送往位於華盛頓西北區C大街2201號的國務院大樓。巴特沃思曾經在南京美國駐華大使館任參讚。他精通中國事務,曾任馬歇爾將軍調解國、共兩黨談判事務的政治顧問,並且與司徒雷登大使稔熟。司徒雷登甫一落座,巴特沃思就直言不諱地告訴他:不要接受媒體采訪,不接聽你不需要見的人打來的電話。暫時隱姓埋名幾天。巴特沃思局長甚至建議司徒雷登離開華盛頓十天至兩星期……司徒雷登明白這是針對他在衝繩島的發言而來的警告。他隻能點頭應允。與巴特沃思簡短交談之後,司徒雷登和傅涇波一起被送往市區一家叫“卡萊頓”的旅館住下。

但是,司徒雷登閑不下來。兩天後,他給國務卿艾奇遜打電話。艾奇遜預約他第二天一起去見杜魯門總統。於是,在到達華盛頓第三天,司徒雷登在國務卿艾奇遜的陪同下,前往白宮拜會杜魯門——這是司徒雷登當上駐華大使後第一次與杜魯門總統見麵。倆人到底談了什麽,無記錄可查,成了一個謎。但是,不難推測,司徒雷登與杜魯門會見之後,他對現屆政府的對華政策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Image_05
(圖五,左至右:司徒雷登大使、蔣介石和馬歇爾將軍)

數周之後,司徒雷登在華盛頓又拜會了剛剛從國務卿任上退休不久的馬歇爾將軍。因為有在中國過往、互動的經曆,久違重逢,倆人像老朋友一樣相聚甚歡。司徒雷登日後回憶說,他很珍惜與馬歇爾將軍會晤時的友誼氣氛;但是,談話內容傳遞給他的信息,強化了他閱讀《白皮書》之後產生的、有關對華政策深重的憂慮。

在華盛頓期間,司徒雷登在國務院的對口單位是“遠東事務局”。由於中國大陸政權易幟巳經明朗化,國會山兩黨之間,正在蘊釀一場政治質疑風波——執政黨和在野黨開始相互問責:誰丟失了中國?中國問題在華盛頓成為極其敏感的話題。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是各方、特別是媒體熱追的主要當事人之一。司徒雷登在美的一言一行都受到關注。國務院建議司徒雷登盡量廻避記者、減少公開露麵,盡量冷處理。

雖然巴特沃思局長告誡在先,但司徒雷登是一個社會名流,即使他不主動出麵,也會有人找上門來。他總不能裝聾做啞吧?經過國務院同意,司徒雷登後來獲準給“哈特福德神學院基金會”發表一個演講。前提條件是,他的演說稿必須經過國務院的審查和批準。司徒雷登按照要求做了。牧師出身的司徒雷登,為了神聖的宗教事務,在康州做了返美後的第一個公開演說。此後,他又用同一個講稿,在新澤西州“中央長老會教堂”,做了第二次演講。

雖然毛澤東在8月18日發表了激情四溢的《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但是它似乎並沒有影響遠在美國的司徒雷登。一是因為那篇文章,與其說是嘲笑司徒雷登,不如說是毛澤東對杜魯門政府的政治宣言;二是因為司徒雷登此刻更關注的是《白皮書》發表後對華事務所具有的後續影響。實際上,在後來出版的回憶錄中,司徒雷登隻字未曾提及毛澤東嘲笑他的文章。

Image_06
(圖六,杜魯門總統稱國民黨高官“每一個都是該死的賊!”為了表示厭惡,他故意冷落訪美遊說更多美援的宋美齡,直到她在華盛頓等了一個星期後才接見她)

“無任所大使”司徒雷登此間對華事務熱忱絲毫不減。10月初,他出席了國務院一個關於遠東(特別是中國問題 )簡報會。應邀參與者,是政府各部門遠東事務的專家。主持人菲利普在簡報會上表示,中華民國已經成為過去時,建議大家討論承認中共政府的問題。眾多參會者表態,敦促美國政府立即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且在物質上支援新政權……司徒雷登從參會者的發言中,清楚地察覺到美國政府內部的風向正在轉。道義的天砰,似乎在悄悄倒向有著四萬萬人口的中國大陸。“承認新中國”,成為華府上下的熱門話題。

在這樣一種大氛圍下,10月中旬,司徒雷登在華府接見蔣介石派來華盛頓尋求更多美援的特使鄭介民將軍。司徒雷登以美式率直的表述,直接告訴鄭介民,美國政府再也不會向國民黨伸出援手……盡管在10月4日,在蘇聯等國家宣布承認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後,美國國務院重申了對台灣島上的中華民國政府的承認,但是,美國政府內部士氣低落;政府表麵上依然背書中華民國,美國實際上已經停止向苟延殘喘的國民黨政府提供美元和物資。杜魯門總統甚至在1950年1月5日宣布,美國不再向台灣政府提供任何直接或者間接的物質和技術援助。國務卿艾奇遜緊接著又在1月12日的華盛頓新聞記者俱樂部招待會上發言,重申了杜魯門總統的政策。

Image_07
(圖七,在宴席上慢飲細酌的金日成和斯大林)

華府國會山,與論上下,各個不同場合(包括在聯合國),不停地討論承認中共新政權的問題,司徒雷登的心情是喜憂摻半。直至同年5月,35名美國國會參議員,聯名上書杜魯門總統,要求他澄清美國政府對中共政權的立場。麵對壓力,國務卿艾奇遜出麵,代表總統答複參議員們時表示,杜魯門政府絕對不會在沒有谘詢參院外交委員會的情況下冒然承認中共政府。但是,民心和輿情之洶洶,大有訣擇不可逆轉之勢……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50年6月25日,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新政府模棱兩可的態度,突然受到挑戰:在斯大林授意下,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軍,以“統一南北方”的名義,越過“三八線”,入侵大韓民國,全副蘇式裝備的朝鮮軍隊直逼韓國首都漢城……

Image_08
(圖八,金日成(右一)與蘇聯紅軍將領們)

措手不及的杜魯門總統,於7月27日倉促下令美國三軍武裝支援韓國政府抗擊朝鮮入侵,並派遣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防止任何中國大陸武裝對台灣島發起進攻……當台灣國民黨政府向聯合國提出,擬向保衛韓國的聯合國軍派出三萬人的部隊時,美國政府認為台灣的防務更需要這些人力物力,婉拒了台灣的請求。朝鮮半島戰事,成為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契機,使美國對台灣國民黨政府的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特別是隨著“美國軍事援助谘詢小組”的成立和訪台,美國對台灣國民黨軍援從此翻開新篇……

司徒雷登失望地注意到,隨著“三八線”一聲炮響,美國國會和輿論一度甚囂塵上的“承認新中國”的議論,一夜之間消聲匿跡……

(待續)

 

作者投稿

華夏文摘第一五五二期(cm0121a)

此條目發表在 世態炎涼, 東西文化, 人生旅途, 作者投稿, 華夏文摘, 曆史人物, 曆史回顧, 往事追憶 分類目錄,貼了 標簽。將固定鏈接加入收藏夾。
 

本文短鏈接為 http://hx.cnd.org/?p=19206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