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自己的臨終事宜,陳小魯早有安排
撰文| 高樓
昨日,陳毅元帥之子、粟裕大將之婿陳小魯在海南去世,享年72歲。長安街知事注意到,陳小魯對自己的臨終事宜早有安排。
2017年10月,陳小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父親陳毅去世時曾經曆痛苦的創傷性搶救,這些親身經曆讓他決定推廣生前預囑,讓人們自己決定在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是否還需要醫療救治。
生前預囑(Living will)是指人們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的,說明在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與其相配套的還有緩和醫療,即最大程度緩解患者臨終前的痛苦,使其微笑著與世界告別。
陳小魯的父親、母親、嶽父、嶽母均是在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去世的。他回憶,陳毅元帥曾經對他說,你看我現在成一個機器人了。當時陳毅處於癌症晚期,渾身插滿了管子,受了很大的痛苦。
陳小魯表示,這一段經曆,加上考慮到自己也年事已高、將來也會麵臨同樣的問題,促使他去推廣生前預囑。
2013年6月,經北京市民政局批準,“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正式成立,協會通過讓人簽署“生前預囑”文件,從而幫助人們有尊嚴的走向生命終點,實現“尊嚴死”。陳小魯任協會理事長,另一位紅色後代、羅瑞卿大將之女羅點點(羅峪平)任總幹事。
羅點點
2016年,陳小魯的嶽母楚青去世,她臨終前也住進了解放軍總醫院。“她當時就講,你不要折騰我,我走的時候你別讓我遭罪。”陳小魯說。
考慮到患者強烈的個人意願,醫院在楚青入院後,前後三次征詢了家屬意見,並沒有采取常規切開氣管、使用呼吸機等常規搶救手段,而是采取了緩和醫療的方法。陳小魯介紹,醫院采取的措施是“藥物控製血壓,控製疼痛,平順呼吸”,最終她平靜離世。
2012年,開國上將張愛萍的夫人李又蘭去世。她在事前寫好了生前預囑,“今後如當我病情危及生命時,千萬不要用生命支持療法搶救,如插各種管子及心肺功 能啟動等,必要時可給予安眠、止痛,讓我安詳、自然、無痛苦走完人生的旅程”。治療中所有人謹遵其囑,病人昏迷半日後去世。
羅點點說:“李又蘭阿姨也許是被生前預囑幫到的第一人。”
有人曾提問:“尊嚴死”與“安樂死”是否有差別?陳小魯解釋,安樂死是促進患者的死亡,主動終止生命,縮短生命;尊嚴死不促進死亡,尊重死亡的自然規律,隻是提供患者選擇放棄過度治療的可能,屬臨終關懷。
陳小魯還認為,“尊嚴死”在客觀上可以幫助節省醫療資源。在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的官方網站“選擇與尊嚴”上,生前預囑可以通過填寫“我的五個願望”來完 成。即“我要或不要什麽醫療服務”,“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療”,“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我想讓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麽”,“我希望誰幫助 我”。今年1月,生前預囑推廣協會還上線了“五個願望”的微信版本,使得填寫更加方便。
2017年3月12日,著名作家瓊瑤在網上發布了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要求無論將來自己得了什麽重病,都不要送進重症病房,更不要插管、電擊等治療手段,而是希望能夠“尊嚴死”。
在實踐中,“尊嚴死”曾引發一定爭議。據媒體報道,有衛生係統的官員表示,“生前預囑”概念在我國並無法律明確支持或禁止,目前尚處民間推廣階段,衛生行政部門將觀察其效果和發展,並對該協會在法律範疇內的運行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