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國麻州鱈魚岬及馬薩葡萄園遊覽散記

(2015-07-31 14:53:01) 下一個


終於可以度假了!
不用看老板的臉,不用煩上下班的交通混亂,不用想家務事,什麽鏟雪除草倒垃圾開家
長會培小祖宗做中文作業。。。。。。隨風飄了去吧!Gone with the wind!
帶上遊泳褲,穿上旅遊鞋,燦爛的心情燦爛的笑臉,目標:美國總統最喜愛的度假聖地之一
:麻州馬莎葡萄園!

說是美國總統最喜歡的度假聖地,我有證據啊:


奧巴馬總統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連續三年都到馬撒葡萄園島度假,2012年因忙於競選連任才沒能成行。2013年8月10日,奧巴馬攜家人前往馬莎葡萄園島度假,為期8天。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其任職期間與妻子希拉裏和女兒(切爾西)來此島度假,更使得該島在近幾年更是名聲顯赫。
與這座小島的聯係最著名,最長久的還要數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在他還是個小男孩時,就常常從科德角海恩尼斯港渡海到這裏來參加賽艇比賽。就任總統期間,他也一直來這裏度假。



現在可以體會想當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什颶風災難來臨的時候正在度假,他萬分不情願,壓根就沒想提前上班,結果遭到全國人民的口誅筆伐!
您想啊,他在美國當總統,和在中國當官,那是絕對的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當時小布什壓力山大啊!
美國的國會,輿論,更不用說反對黨。。。那和他是真刀實槍的幹!天天盯著你等著你犯錯誤!在中國啊,一個村的村長就比你美國總統在很多很多方麵舒服的得多的多.

好不容易到了度假時間,小布什那個高興啊!可以想像.
2015年7月24日星期五上午11:30,我們全家喜氣洋洋,給車加滿了油,從家裏出發,不一會兒上了高速,直奔Cape Cod.
關於開車放什麽音樂的問題,每一次出遠門我們和小祖宗都有爭執,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雙方都讓步:去的時候聽父母的;回來的時候聽小祖宗的。
smilhaNew at 8/02/2015 05:53 快速引用
先從網絡上“惡補” 鱈魚岬 的知識,cape cod.

據說,最早發現鱈魚岬的人是位英國探險者,他在1602年登上這條狹長的半島,發現附近的海水裏鱈魚成群,便給這個狹長半島起名叫"鱈魚岬"。之後 不久,再登上鱈魚岬的那批客人就不尋常了,他們就是1620年乘"五月花號"帆船而來的102個英國清教徒。他們因不滿當時英國教的壓迫,乘船駛上大 西洋,飄往新大陸。他們從英國的普利茅斯出發後,目的地本是今天的弗吉尼亞,但當接近北美州時遇到風暴,船被刮到北部海岸,最後停靠在鱈魚岬邊。他們和鱈 魚岬有緣,他們的到來像鱈魚岬的形成一樣,也是兩種力量撞擊的結果-弱勢和強勢的撞擊,小船和大海的撞擊,自由和權力的撞擊-撞出了一個新生!他們踏上鱈 魚岬,便一腳邁開了美國的曆史。他們沿著鱈魚岬走上大陸,落地生根,把第一個安家的地方仍起名叫普利茅斯(PLYMOUTH)。

說到鱈魚岬,相信很多人馬上就聯想到了美國前總統肯尼迪,他們家族的房子就在cape cod的hyannis port. 肯尼迪家族是來自愛爾蘭的移民,事實上,cape cod這個名字是在1602年,一個航行到了美洲東岸的英國人起的,martha's vineyard,就是這個英國人的女兒的名字。1614年英國人John smith來到這裏,並且回去寫了一本書,而一批因為和英格蘭教會教義有分歧的puritans,因為這本書,發現這裏可以成為他們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地 方,於是在1620年,開著一艘叫做“五月花”的船,也就是大家在照片上看到的,從英格蘭啟程來尋找他們的新大陸,在他們到了cape cod這裏之後,他們自己簽署了一份“五月花條約“,來自發的用民主的,公正和平等的法律來管理自己,而這,就是美國憲法的前身。
smilhaNew at 8/02/2015 07:38 快速引用
我們一路高歌猛進,度假心情當然好,天氣也配合得好,長話短說大約2個小時不到我們就來到了Hyannis 住的旅館,一個晚上要200多刀,這個價錢若不是旅遊旺季,能住得很舒服了,可現在是7月份,不是3月。
進了房間放好行李,我們便開始遊覽市容,HAYNNIS 是個典型的旅遊城市,旺季特旺淡季特淡,和羅德島的新港很像,海邊城市是好,爽心悅目,我們住的地方和大海就隔條馬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花花綠綠熙熙攘攘,這才是生活啊!

當然,出來旅遊度假,錢是必須的! 韓信點兵越多越好啊 !

我們這次度假,一個重頭戲是小祖宗要學衝浪,對於小孩的要求,我們做父母的就是盡可能的滿足,這裏麵的分寸很難把握,一不小心就過了分成了溺愛!想一想遙 想當年我們的父母對我們是不是“溺愛”?:80年代初我們考的大學,父母把整個家務全包下來,還千方百計給我們改善生活,早上有早自習,天朦朦亮就要爬起 來上課;上午下午課程滿滿的,晚上有晚自習,深更半夜才敢躺到床上睡覺。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又飄洋過海來到美國打拚。。。這中間自己有多少酸甜苦辣先不 談,父母有多少酸甜苦辣你想過嗎?

所以才明白中國的父母子女關係和美國的完完全全是兩個概念!不怎麽搭界的。中國的父母對小孩,幾乎是把吃奶的勁頭都使出來奉獻給小孩的。再想一想,我們對小孩的付出,比起當年我們父母對我們的付出,能比嗎?

扯得太遠了!再扯回來。

我們從Hyannis 出發,沿著6號一路北上,到了wellfleet, 這是我們在網絡上和教練事先約好的地方。

這裏的沙灘特好,很細膩很光滑,太陽照下來暖暖的,腳踩在上麵很舒服。停好車,我們來到了海邊,人越來越多, 好多小孩,13,4的樣子,父母帶著來這裏學衝浪。
這個衝浪看著好像很容易,不怎麽費勁,但實際上技巧太多了!教練拿了一套衝浪服給我們小孩換上,那是特製的,人在海灘上很熱,到了海裏衝浪的時候就很涼了。

衝浪,這個浪有講究的,太小了沒什麽可衝的,太大了一個是危險,一個是很容易人仰馬翻,衝浪的標準姿勢是人弓著腰站在衝浪板上,選好衝浪的角度,怎麽用勁,怎麽躲閃,怎麽對付緊急狀況,都有一整套說法的,可不那麽簡單!

有點類似於打網球,遙想當年我在南開大學上學的時候,選了網球課,那個教練姓穆。他讓我們對著牆打球打了好長時間!打網球看著很簡單,你打打試試?一打就飛,球邊都碰不上!

不到2小時的功夫,摔了很多個跟頭,小祖宗慢慢上路了,越來越有那個樣子了。就跟拉小提琴一樣,一開始是噪音,現在是優美動聽的樂曲!
smilhaNew at 8/02/2015 08:13 快速引用
KennedyFamily



我們來到了Hyannis的JFK 博物館,主街397號,瞻仰肯尼迪總統。
smilhaNew at 8/02/2015 13:07 快速引用
[資料照片]肯尼迪全家福。中間的小男孩為愛德華·肯尼迪,他是家中9個孩子中最小的。這張照片是1939年在倫敦拍攝的,當時他擠在父母之間。

父親約瑟夫·帕特裏克·肯尼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對參與地方政治始終有著強烈的興趣。等到他娶了波士頓市長的女兒,便開始進入當地政治的核心圈子。

政治,似乎永遠是肯尼迪家族血液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而這種傳統似乎從肯尼迪第一代就形成了。老約瑟夫·肯尼迪和露絲共生有4男5女,其中當空軍飛行員的老 大29歲時飛機失事不幸殉職,其餘的3個兒子都步入政壇,成為顯赫一時的政治人物,其中老二約翰先做參議員,後當總統,登上了美國政治的頂峰,老七羅伯特 作過參議員、司法部長,最年輕的愛德華也是一名參議員。肯尼迪家族有26人活躍在美國政界。
smilhaNew at 8/02/2015 13:14 快速引用
不愧是專業的,研究得很細哈!
我每次就走馬觀花 Laughing
tutu at 8/02/2015 19:43 快速引用
tutu :
不愧是專業的,研究得很細哈!
我每次就走馬觀花 Laughing


謝謝捧場!

來這裏露臉的人不多了。。。。
smilhaNew at 8/02/2015 20:11 快速引用
肯尼迪家族,這個常被比作美國“王室”一般的家族,其家 族成員一直受到各種災難的打擊。家族中的許多人,最後都以仿若希臘悲劇式的結尾結束了生 命。“似乎每次當肯尼迪家族中有人達成某個目標或者實現偉願之時,他就會付出悲慘的代價,”愛德華•克萊因在他的書《肯尼迪詛咒:為什麽悲劇糾纏了美國第 一家族150年》中這樣寫道。

自從50年前,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遇刺身亡之後,肯尼迪家族又先後經曆了多次悲傷時刻。1968年,約翰的弟弟鮑比·肯尼迪遇刺身亡;1984年,鮑比的兒子戴維因服藥過量去世;1997年鮑比的另一個兒子邁克爾在滑雪事故中去世等。

然而,也許直到1999年7月16日肯尼迪總統的幼子,小約翰在飛機失事中遇難才讓這個家族的悲劇變得格外引人注目,也讓人們開始相信,這個家族已被詛咒。

一些支持陰謀論的人試圖通過對這個家族的家長,也即是約翰,鮑比和泰德的父親喬·肯尼迪進行占卜來尋找家族厄運的端倪。然而外界的這些爭論對於 曾經寫過《肯尼迪:美國之王》的托馬斯·邁爾而言,卻是毫無根據的。他說:“並不是每個家庭都出過三位參議員,一位總統和兩名總統候選人的。”

他認為:“人們之所以認為這是詛咒,是因為人們對這個家族過於關注。人們對這個家族每個成員都如數家珍,並將一些東西與他們聯係 。”

事實上,1999年小約翰在飛機失事中遇難事件,不僅讓肯尼迪家族承受了巨大打擊,當時有媒體形容,整個美國“為之悲傷”。“如果這個美國最受 歡迎的家庭的故事依然能夠讓人民著迷和感興趣的話,原因可能在於這就是一個‘好萊塢遇上了華盛頓’式的故事,”弗吉尼亞大學政治學家薩巴托這樣總結。

而對這個家族頗有研究的勞倫斯·利莫爾則表示,“肯尼迪家族的故事其實是一個美國移民家族的故事。這個故事可以激勵我們。我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你有一天也可以成為這個國家的總統,即使我們自己也不相信。”

然而對於肯尼迪家族而言卻恰恰相反。“他們從出生開始就想成為美國總統,也知道他們可以成為美國總統”,利莫爾最後這樣說。
smilhaNew at 8/03/2015 08:10 快速引用
我們度假的最後一出重頭戲是馬莎葡萄園島。

驅車沿著6號路南下3到了Falmouth, 買好船票 (不到20刀/人)我們登上了遊輪,朝著向往已久的馬莎葡萄園島出發。




馬莎葡萄園島(Martha's Vineyard)是位於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的一個海島,位於鱈魚岬以南,北緯41度24分,西經70度37分,麵積231.75平方公裏,屬馬薩諸塞州杜克斯縣管轄,常被簡稱為“葡萄園島”。

馬莎葡萄園 島,是東海岸富人青睞的夏日度假勝地。成為度假勝地,主要是因為舒適的氣候溫度(夏季氣溫很少超過90華氏度)和大量迷人的海灘、峭壁、日落風光、航海捕 魚等許多有趣的故事,站在懸崖能上就能看到大西洋。一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裏,馬撒島的居民大約隻有15000人,而到了夏天,旅遊人數會激增到十萬多。


島嶼麵積87.48 平方哩 ( 231.75公裏2),是美國第56大島嶼。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杜克斯縣,其中也包括卡蒂杭克島和其他伊麗莎白群島,以及島內的阿曼土地。

自1960年代以來該島人口增長顯著,葡萄園島被眾所周知是因為它是個避暑勝地,而且隻能通過航海和航空到達。定期的空中旅行(旺季6月至10月)從波士頓、普羅維登斯、紐約、費城、華盛頓特區到馬撒葡萄園機場。
在美國旅遊勝地中是最不具美國味道的地方:沒有肯德基或必勝客,沒有零售中心,沒有連鎖商店,沒有高層公寓,沒有霓虹燈。在島上的某些地方甚至接收不到移 動電話信號。這裏沒有多車道公路,沒有交通信號燈,最高限速為每小時45英裏,而且大多是車轍交錯的土路。在島上最大的城鎮享用晚餐時,甚至點不到一杯啤 酒或是葡萄酒,必須自己帶。

當 地人都坐航程11公裏的渡船前往大陸(這裏沒有橋),他們把這稱作“到美國去”。盡管所有的這些非美國式的特點,每年夏天人們都會成群結隊地來到這裏,這 裏的人口從約1.5萬激增至10萬多。這個人均年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0%的小島一躍成為全美最富裕的社區。2008年11月,《商業周刊》雜誌的一項 調查將島上6個城鎮之一的Chilmark評為全美小城鎮地產市場中最昂貴的地方。
smilhaNew at 8/04/2015 06:31 快速引用
我們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大約45分鍾,三層甲板上滿滿的都是遊客,還好我們排隊很靠前,所以有座位,很多人都站著,剛開始陽光燦爛,遊輪在藍天白雲間勻速前進,很多白色海鷗上上下下跟隨著遊輪嘻戲,不遠處有別的遊輪從我們旁邊駛過,船上的人朝我們揮動手臂在友好的打招呼。

此情此景突然讓我聯想到以前網絡上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熱點話題:中國人為什麽不喜歡笑?見了生人不喜歡打招呼? (好像亞洲人都有這個特點?)

45分鍾之後遊輪徐徐靠岸,我們登上了Oak Bluffs。坐在海洋公園的石凳上,大西洋海水有節奏的衝擊著海岸,極目眺望,一片片蒼茫。。。。。什麽都可以想,什麽都可以不想,便覺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想到了張揚的小說《第二次握手》,裏麵的女主人公原子彈科學家丁潔瓊站在太平洋海邊眺望祖國的鏡頭。。。我這是站在大西洋海邊眺望祖國啊。。。。能望到祖國的什麽地方呢?

我可能是睡著了。。。。還想到了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誰說的?好像是宋代文學家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說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似乎在夢裏我還歎了一口氣: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但是,有用又怎樣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