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標 題: 胡適與郭沫若比較:人格差距咋就這麽大

(2014-12-29 01:53:37) 下一個
發信人: kukumusic (酷酷世界音樂), 信區: Reader
標  題: 胡適與郭沫若比較:人格差距咋就這麽大
發信站: BBS 未名空間站 (Mon Dec 29 00:14:16 2014, 美東)

也許是都為《新青年》撰稿的緣故,人們常常把胡適與魯迅相比較。但是胡適和郭沫若更有可比性。他們都是五四前後出現的文學大師,都是新文學的開創者,都是學貫中西的人物。胡適出生於1891年,郭比他晚生一年。胡適1962年死於台灣,郭沫若1978年死於大陸。

    他們都是學術界的領導者。1949年之後,郭沫若一直擔任中國文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胡適則擔任了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成就相似,地位相似,還有一點相似的是,他們都和最高統治者有較為密切的來往。如果想做官,胡適之肯定比郭沫若做得大,曾經有貴為總統、行政院長之邀都被拒絕了,郭沫若最大的官就是一個副總理。可是,各自對於兩位專製獨裁者的態度差別之大,簡直就是天地之別,胡適之表現了對蔣介石的應有尊重,但對蔣的專製獨裁從來都是公然批評與頂撞的;而郭沫若,對待毛,除了一幅十足的奴才嘴臉外,什麽都沒有了。

   作為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似乎並沒有把主要精力用於發展中國的文化科學事業,而是一用於寫頌詩諛詞,不但頌揚中共領袖毛,而且頌揚蘇聯共產黨的領袖斯大林;二用於領導和推動文化學術界的政治運動。在整肅和“改造”“從舊社會過來的”文人,及批判和討伐胡適的運動中,郭沫若充當了極其重要的、無人能夠替代的角色。毛親自發動的批判他早年崇拜對象胡適的運動,是郭沫若一展身手的大好時機。郭沫若將胡適思想定性為“反動思想”,將批判“資產階級錯誤思想”,定性為“迫切的對敵戰鬥”。把學術問題,思想問題,用政治鬥爭、對敵鬥爭的辦法解決。郭沫若號召用“對敵戰鬥”的辦法肅清“資產階級錯誤思想”,為以後的政治運動開了先河。

 胡適是美國式民主的追求者,他主張由好人組成政府,他不願直接做官,更願為帝王師。他主張專家治國,反對蔣介石的“軍人治黨”。他曾在1932年送給蔣介石一本《淮南王》書,意在要蔣介石去人治,講法治,當好總導演,不必事必躬親,以製度之優越,無為而治天下。蔣介石經常與胡適共進晚餐,探討國事,但他卻拒絕任職。他的理由是做一個諍友、諍臣比在政府中說話更方便。因此,汪精衛讓他當教育部長他不幹,蔣介石讓他當考試院院長他堅辭不就,隻是留戀北大做他的學術。在他一生中有多次做大官的機會,包括行政院長直至總統,但他都放棄了。隻是在抗戰時為了共赴國難不得已當了駐美大使,當完之後,立刻回到北大搞他的《水經注》研究。當有人問胡適,如果他真被提名當選總統怎麽辦,胡適說:“如有人提名,我一定否認;如果當選,我宣布無效。我是個自由主義者,我當然有不當總統的自由。”

   郭沫若就不同了,這隻要看一下他的履曆表便可了然:1926年南下廣州,出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同年,投筆從戎,先後擔任北伐革命軍政治部秘書長,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抗日戰爭時出任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文聯主席,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這還不是全部,一些不重要的職務還沒列在裏麵。

   郭沫若晚年小心翼翼,甚至變得卑微,對最高統治者曲意逢迎。這也許和郭走進了官場有關。官場是一個哈哈鏡館,誰進到裏麵都要走形。在專製下的官場,不僅心靈扭曲,外形都要扭曲,或是挺胸腆肚做不可一世狀,或是摧眉折腰,做卑躬屈膝狀。官場是個絞肉機,什麽原則、感情、什麽尊嚴、人格,統統要被絞碎。書院,文學論壇,圖書,`

   郭沫若曾寫了大量解釋毛詩詞的文章,在一篇叫《紅旗躍過汀江》的文章中,他寫道:“主席並無心成為一個詩家或詞家,但他的詩詞卻成了詩詞的頂峰。主席更無心成為書家,但他的墨跡卻成了書法的頂峰。例如這首《清平樂》的墨跡而論,‘黃粱’寫作‘黃梁’,無心中把粱字簡化了。龍岩多寫了一個龍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沒有句點,這就是隨意揮灑的證據。然而,這幅字寫得多麽生動,多麽瀟灑,多麽磊落。每一個字和整個篇幅都充滿了豪放不羈的革命氣韻。”明明寫錯了還要加以讚美,就像封建時代的佞臣麵對皇帝的順口溜大加讚賞一樣。這就不止是肉麻就能解釋的了。

  光肉麻也就罷了,還要自我貶損。1966年,林彪、江青炮製了《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全盤否定了幾十年來的文藝成就。郭在出席人大常委會會議時說:“幾十年來,一直拿著筆杆子在寫東西,也翻譯了一些東西。。。。。。但是,用今天的標準來講,我以前所寫的東西,嚴格的說,應該全部燒掉,沒有一點價值。”這番講話為毛發動文革及時提供了理由,經毛親筆批示,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至今30多年過去了,還有人能把這些話背下來,可見影響多麽巨大。

  隻是逢迎最高統治者也還罷了,他竟然連最高統治者的夫人江青也逢迎起來。1967年6月5日,在亞非作家常設局舉辦的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25周年的討論會上,他以《做一輩子毛主席的好學生》為題致閉幕詞,他說:“請允許我把我粗糙的詩朗誦出來,獻給在座的江青同誌。”他在詩中稱“親愛的江青同誌,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不知郭老在念這些句子時是否有些難為情。

  文革的政治風暴中,郭沫若總是急於表態,惟恐表得晚了上麵怪罪。九大召開,他斥責劉少奇“大工賊,黃粱夢”。反右傾翻案風時,他又罵“鄧小平,複辟狂。”當然,四人幫倒台時,他也表了態:“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幫”。但到底哪個是他的真感情呢?

  胡適與郭沫若則完全不同。在關於胡適的傳記中,屢有對蔣介石勸戒的記載。有時甚至當大家的麵反駁蔣介石的話。說起來,蔣介石對胡適是夠器重的,經常請他共進晚餐,幾次提名讓他當副總統,甚至拿自己的稿費為胡適買房安家。最高統治者如此厚愛,一般人,早就在思想上完全繳械,在人身上完全投靠了。可胡適沒有,他自始至終,保持了他自由主義的高貴品格。在為蔣介石70壽辰所寫的文章中,他講了艾森豪威爾的兩個故事,奉勸蔣介石學老艾的榜樣試試《呂氏春秋》中說的“無智、無能、無為”。希望蔣介石守法守憲,節製自我,更有效地保證言論自由。
    蔣介石對胡適如此高看,他應感恩戴德,對蔣介石的錯處睜一眼閉一眼才是。可他似乎覺得感情是感情,原則是原則,不能混淆,對總統也不例外。1960年3月,又輪到6年一次的總統選舉。當時蔣介石已73歲,已連任一次,如再連任,顯然違反憲法,然而蔣介石還是作出了繼續前台執政的抉擇,還對下屬說:“我要帶你們打回大陸去。”胡適對此極為不滿。在選舉之前,他就請張群轉告蔣介石,盼望蔣介石不做第三任總統,樹立一個“合法的、和平的”轉移政權的風範。他奉勸國民黨不要再玩弄“勸進”的花招。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這種方式,對蔣先生是一種侮辱,對我們老百姓是一種侮辱。”直到陳誠將結果告訴他,他還是說:“我還是抱萬分之一的希望,希望能有轉機。”

現在回頭看兩位大師,胡適始終是一個人,在權勢麵前從來沒有失去尊嚴,形象越來越高大。而郭沫若地位雖然很高,卻顯得像個侏儒,有時竟然像個小醜。如果說郭在創作上和胡適還一時難分高下的話,在做人上胡適則勝郭不止一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