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康奈爾東:“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生地

(2014-12-02 10:58:45) 下一個

康奈爾東:“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生地

 (2014-12-02 07:03:44)下一個


他最讓我們思考的原因,以及他為何永永引起世人如此矛盾反應的原因,就是他好的一麵實在好到不能再好,

但壞的一麵,很壞。曆史上很少出現這樣的人物。

★人類曆代史上最富有的人-約翰 D 洛克菲勒

     “帝國之州”-紐約州三角形地理的中西部,有一處名為“手指湖”(Finger Lakes,也有譯作“指湖”或“五指湖”的)的著名風景區。風光旖旎的“手指湖”地區曾是美洲印第安人千年生活的地方,獨立戰爭期間,居住在這一帶的易洛魁人(Iroquois,易洛魁語係的北美原住民聯盟,由五大部族:莫霍克人、奧奈達人、奧內達加人、塞內卡人和卡尤加人組成。他們主要生活在今天紐約州的中部和北部)因與英國人為伍而被“大陸會議”派遣的“蘇裏文遠征軍”擊潰,徹底喪失去了他們的土地權利。“手指湖”區內的十一個湖泊狹長且長短不等,自北向南如手指般張開。其中最長的“卡尤加”湖南端,坐落著一個聞名於世的大學城-伊薩卡:因其“深幽之美”曾被詩人徐誌摩浪漫地稱為“伊的家”,胡適(有說冰心)詩意地譯為“綺色佳”。

     伊薩卡的康奈爾大學,是繼位於紐約城曼哈頓的哥倫比亞大學後,紐約州的第二所“常春藤”高校。她始於美國南北戰爭結束時的150年曆史裏,有著眾多傑出的華人校友。一個世紀前,任鴻雋,趙元任等一批留學生在康奈爾大學成立了中國科學社-使她成為今天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機構-中國科學院的“搖籃”。另一位著名校友胡適在去世前,曾將他收藏的珍貴《紅樓夢》甲戌本存放在了康乃爾大學圖書館,21世紀初上海博物館又購回這份國寶級抄本。其他還有梁思成,冰心,茅以升及徐誌摩等中國現代史上的才子名人,都曾經在這片“讓所有的人可以學習他想學的學科”的校園裏留下過求學的身影。

     與康奈爾大學及伊薩卡城這些難以忘卻的悠遠曾經,渾然於“手指湖”區南部淺丘茂林自然風景中的,是紐約州中部遍布的農莊牧場,與那些擁有定居曆史的零星村鎮形成的無限園野風光。遊走於其間,無法釋懷的是曾經自由自生活在這裏的易洛魁人被曆史車輪無情傾軋後分崩離析的無奈悲蒼,與萬籟俱寂的自然巨大生機能量的悄然隱露。這種無法言喻且伴有極大主觀的虛幻感覺,會在人生路途中的某一點不期而遇地神合。在康奈爾大學城的東方,有一座隱於環山相簇,密林掩映的小村鎮,它的名字為“裏奇福德”。這個被小溪幽幽從中間流淌過的小山村,曾經石破天驚地出世過一個人,那是一位在美國及世界近現代史上最大名鼎鼎的人物。裏奇福德,就是孕育有著美國“石油大王”之稱的-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的那一片沃土。

     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他的威名在當今世界已無須任何贅述。他創建的石油帝國在巔峰時期,壟斷了全美90%的市場,就連當時遙遠的東方清國四萬萬人口都在用他生產的“洋油”點燈。洛克菲勒本人也成為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豪,他的財富總值折合今日高達4000億美元,他更普遍被視為人類曆史上最富有的人。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也被視為美國“鍍金時代”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企業的標本。1911年美國出台了針對“標準石油”的“反托拉斯法”,因為已“無法容忍它再那樣大下去了”。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被分拆成的34家石油公司,100年來仍然以不同形式占據著美國本土的石油市場。其中埃克森-美孚,雪佛龍還是仍世界上最大的兩家石油公司。“石油大王”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是人類曆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超級實業巨人。

     裏奇福德位於伊薩卡-康奈爾大學城以東偏南20英裏處,紐約州79與28號兩條鄉間公路的交叉之地。這座山林覆蓋下的小村鎮,坐落於賓夕法尼亞州邊境北部25英裏處,它距東北方的紐約州府-奧伯尼有150英裏,距東南方的大都會紐約城更有200英裏之遙,可謂是一個山高皇帝遠的地方。裏奇福德隸屬接壤賓州的泰奧加郡(Tioga,在易洛魁語中,是“和平之穀”),它的最早定居始於18世紀初,也是當地土著易洛魁人被驅趕殆盡的時期。19世紀20年代,一位叫做伊齊基爾•裏奇(Rich)的人也搬到了這裏,他買下當地的一家小客棧,並創辦了一家手套生產廠,後來他又開了一個雜貨店。這座小村鎮之後就以他名字命名為Richford-“裏奇福德”。

     裏奇福德是從紐約城前往康奈爾大學的必經之路。從紐約市往西北三個多小時的路程,最終沿單線雙向的79號公路西去,至裏奇福德時開始有坡度自然向低處延伸。此前去康奈爾大學曾經數次路過此地,每行至此,路麵降至最低的平坦處,和南北向的38號公路形成一個的十字交通。西北角上有一座加油站和一家連鎖快餐廳,略見人影。在邊遠的鄉村裏,這已是最繁華的去處了。有些印象的,是路口閃爍的紅色信號燈-是這一帶唯一的一個電子交通燈裝置,它用短暫“停”迎來送往著四麵八方的過路客。事實上,僅有一千多人口,方圓不過十公裏的裏奇福德小鎮,在過路人眼中看起來是如此平靜,普通,樸素,甚至有些淩亂和貧窮。

     在裏奇福德的公路沿途,是沒有任何關於洛克菲勒出生地的標牌或紀念跡象的。駕車過路於此的人們也並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就是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出生之地。他們(當然也包括我)大多在十字路口閃爍的紅燈下稍作停頓後,旋即去往他們要去的方向了。瀏覽裏奇福德鎮的官方網站,那上麵有著包括曆史,旅遊,過往事件等近20條內容,令人不解的是也隻字沒有提到洛克菲勒一名。在以客觀見稱的維基百科裏,則有這樣簡單地注解:“石油大亨”﹑標準石油公司創始人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出生於這座小鎮(本人在做資料查證時,發現一些大的中文網站,甚至維基百科中文版裏都說:洛克菲勒出生於“哈德遜河畔”的小鎮裏奇福德。事實上,裏奇福德距哈德遜河有150英裏遠。就這一明顯錯誤,協助進行了修改。),他曾在夏季返回探親。他兒童時期家的房屋地基,位於格裏格斯-高夫國家森林公園內的洛克菲勒路邊,設立有曆史遺址紀念標牌。

     裏奇福德十字路口的其它三個角落,零散地坐落著幾家住戶。房屋破舊且分布不整,似乎還保留著殖民之初的隨意。從十字路口向四個方向望去,不寬的鄉間公路在樹林中延伸而去,最終消失在幽幽的遠處–這一地帶屬於縱貫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的中北部地區,大部分是森林掩蓋下山丘。這種天然地形吸引著以伐木為生計的生早期定居者,也同時造就了裏奇福德傳統每年一度的“土豆節”-並為附近的康奈爾大學供應土豆產品。裏奇福德鎮有400多戶人家,共1200人口左右,其中99%為白人,他們大部分從事農業。其他也有幾個土著人,黑人及拉丁裔人生活在這裏。該村鎮中等家庭年收入約35000美元,按美國的平均收入標準來看,“石油大王”的家鄉屬於較為貧窮的地方。

     從十字路口向北,沿38號公路三英裏多的右手,有一條編號NY200的小路。它向東穿過一條小河,一條鐵路線和幾戶人家後,右手又出現另一條小路,名為“密歇根山”路(Michigan Hill Rd)。根據稍後的洛克菲勒出生地紀念牌上的介紹,“據說在19世紀30年代初,洛克菲勒的爺爺-戈弗雷•洛克菲勒與家族的其他成員,一起在前往密歇根的路上經由此地。他們決定定居在這裏,這條路由此被稱為‘密歇根山路。。。”“密歇根山”路是一條兩三英裏長的偏僻林間道路,它在穿越位於裏奇福德東北部的“密歇根山”森林公園與“格裏各斯灣”州立公園內時,東向又出現一條更小的路,它的名字是:洛克菲勒路-以出生於此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姓氏命名的道路。

     洛克菲勒家族是德國人與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人的後裔,它的姓氏起源最遠可追溯到德國西部萊因蘭州新維德的“洛肯菲勒”(Rockenfeller,那裏至今還有這個姓氏)。1723年,喬漢•洛肯菲勒從新維德的瑟根道夫橫渡大西洋來到新澤西定居,並將其姓氏更為“洛克菲勒”。自此,洛克菲勒家族開始在北美繁衍,喬漢也成為美國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一個先人。洛克菲勒的爺爺戈弗雷•洛克菲勒則於1783年出生在紐約州府奧伯尼,他是位農民及小生意人。1825年伊利運河開通後,五大湖地區的密歇根成為新的拓疆之地,戈弗雷也率領包括洛克菲勒父親威廉•洛克菲勒在內的十餘口人加入了中西部移民之旅。不知為何,他們卻在行進到“指湖區”南部偏僻丘陵地帶的“密歇根山”停了下來,並決定定居在了這裏。

     從洛克菲勒路向東,穿過一條小溪,幾百英尺遠的路北,森林出現一處豁口。在豁口內的草叢中有一個小木頂棚子,那棚子很破舊,看起來像一處遊民的臨時棲身之地。棚子裏麵橫懸著一塊同樣破舊的棕色牌子,形狀很像學校的黑板。牌子上麵密密麻麻都是黃色字句,它的抬頭是:約翰•D•洛克菲勒出生地(D是大衛森的頭字母)。接下來的第一段文字寫道,“約翰•D•洛克菲勒於1839年7月8日出生在這處遺址上一個小房屋裏。那是一個單層的,半木結構的房屋。房屋坐落在他父親1835年購買的50英畝土地上”。今天,洛克菲勒出生時的小房屋早已不複存在了。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世時所對應的時間,是在清朝時期林則徐“虎門銷煙”事件發生的半個月後。他出生時,美國大部分地區仍處在拓疆開地的艱苦時代。洛克菲勒在家境貧窮的六個孩子中排行第二,是長子。那個時代的鄉下拓地者,從事伐木等艱苦工作的很多,洛克菲勒的父親威廉就是位到處闖蕩的木材商人,但他同時也是一個頗遭非議的江湖“巫醫”。洛克菲勒在這裏生活到他的童年,之後隨全家搬到了伊薩卡北的摩拉維亞鎮,那裏則是當時美國第13任總統菲爾莫的家鄉。1850年,11歲的洛克菲勒又搬到了裏奇福德南麵的奧韋戈(Owego);4年後他們再次搬遷,去到了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在那裏,1859年時,臨近的賓州開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隨即引發瘋狂的石油潮。1863年,24歲的洛克菲勒正式踏入石油業,開啟了他日後龐大“石油帝國”的登峰造極之門。

      洛克菲勒出生地紀念牌上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文字,記述了洛克菲勒爺爺和父親兩輩人的定居曆史,“密歇根山”名稱的來曆及周邊的拓荒建設:包括一座圓木造的校屋,同時也是大家禮拜聚會之地,以及附近小溪旁他父親的一個劇木廠等。文字的最後一段則提到,“這附近山丘上的樹林,曾經全部被早期拓荒者伐去。但是這裏的土地卻多石而貧瘠,不能生長農作物。因而又變回到我們現在看到的森林”。想必這也是洛克菲勒一家當初搬遷的重要原因吧。紀念牌的底部結尾寫到,“這處出生地遺址,是為了紀念“密歇根山”的早期定居者;和美國實業家,慈善家約翰•D•洛克菲勒”。落款日期是:1980年2月。但沒有落款人或機構的名稱。

     站在茂林鬱草中的洛克菲勒出生地紀念遺址,四周萬籟無聲,半日難得一人。唯有林深處中鳥類自由的低語,和微風過後枝葉的悉嗦聲。立於碎石鋪設的簡便車道,遠望是山頂覆蓋的無盡綠被,舉首為幕天浩渺的遊雲晴空。“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眼前此景,與坐落在遙遠東南方向的世界大都市-紐約曼哈頓中城的洛克菲勒輝煌的大本營相比,反差是令人無語的沉思。一位來自國內的商界朋友,在紐約參觀了萬國旗飛揚的“洛克菲勒中心”摩天大樓群和由洛克菲勒家族資助建造的“聯合國大廈”後,去大瀑布觀光途中與我順便到洛克菲勒出生地一遊。麵對這位於荒郊野林中幾乎被雜草淹沒的“石油大王”出生地遺址,他亦做頷首唏噓。

     洛克菲勒出生地所位於的Griggs Gulf State Forest-格裏格斯灣森林公園,毗鄰“密歇根山”森林公園,占地有兩千三百多英畝(約10平方公裏)。19世紀前後,這裏原本居住有很多早期歐洲移民和“獨立戰爭”的退伍軍人們。但由於這裏地處的阿利蓋尼高原,地勢不平,土壤稀薄且有酸性,加之冬季酷寒,生長期短,難以從事農作。他們最終不得不放棄了這裏了土地,遷移到了中西部地區。20世紀30年代,紐約州環境保護部門把土地回收後,將定居者築圍拓荒的土地推平,規劃為森林公園並加以植被綠化。

     沿洛克菲勒路東出格裏各斯灣森林公園後,漫入眼簾的四周高低錯落的丘陵與整齊覆蓋的田地,坐落其間的是被顏色漆的很美的零星民居房屋。有的房屋煙囪在冉冉吐氣,有的房屋院子外牛羊兒在低頭啃草,有的人家門口停放著在城市難一見到的奇怪農耕車輛。洛克菲勒是一個創造他自己“美國夢”的人,但今天仍然生活在泥濘的洛克菲勒路上的人們,沒有這同樣的夢。“與創立石油公司或建立什麽“帝國”相論,他們更關心的事情是去捕獵,喝酒或抽大麻(吸食大麻在地方很是普遍),他們更想要的是 Leave Me Alone”(最後這句話引自本地人)。

     縱觀整個裏奇福德鎮-這個曾經生他養他的世間巨富洛克菲勒的家鄉,實在沒有太多跡象能夠體出他們二者之間應有的關聯。這個窮鄉僻壤,也似乎沒有從那位富可敵國的“石油大王”那裏得到什麽好處。其間的莫名,難道就是一種“無即是有”的玄機麽?

 

附圖:1

附圖: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