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獨秀,原名幹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省懷寧十裏鋪人。思想家、政治人物,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及首任總書記。他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創辦了著名白話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運動的精神領袖。他於1927年7月被共產國際剝奪中共黨內領導職務。

青年陳獨秀。

1932年獄中的陳獨秀。

晚年流落四船江津時的陳獨秀。

瞿秋白,原名雙(或霜、爽),號熊伯(或雄魄),生於江蘇常州,散文作家,文學評論家。他曾兩度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與締造者。後被國民政府逮捕並執行槍決。目前在江蘇常州建有瞿秋白紀念館。
青年瞿秋白。

1934年2月,翟秋白任中華蘇維埃中央人民政府教育人民委員兼紅中社社長。

1935年,瞿秋白就義前在長汀中山公園涼亭前留影。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人,曾任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中國政治家,中國工人運動領袖。“文化大革命”中,他因受劉少奇的牽涉受迫害,於1967年6月22日服安眠藥自殺身亡。但安眠藥的來源不明,驗屍報告上死者身高同李立三不符,其死亡過程始終是懸案。

1946年春回國後的李立三。

1949年開國大典時,中華全國總工會代表李立三發言。

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第34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第一排左起:周恩來、李立三、賀龍、陳毅。

羅章龍,又名文虎,湖南瀏陽人。1915年入讀長沙長郡中學,與同在長沙就讀的毛澤東結為好友,被稱譽為“管鮑之交,後無來者”。1918年4月14日,他與毛澤東、蔡和森等12人共同發起成立“新民學會”,成為學會的領導者之一。1931年1月,他因反對共產國際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強行提拔王明而被中共開除出黨。

1936年,羅章龍在開封河南大學任教。

羅章龍(前排左二)在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小組會上發言。

晚年羅章龍。

王明,原名陳紹禹(一說玉),字露清,安徽金寨縣雙石鄉(現屬安徽六安市)碼頭村人,中國共產黨前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31年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實際上在同年1月至9月間主持中央工作。根據中共官方的聲稱,王明此後在中共內部逐漸形成了一支以王明為代表的、即後被中共稱為“教條主義”的派係(也被稱為“共產國際派”)。在延安整風中,以王明為代表的“共產國際派”成為了最主要的批判和教育對象。1945年中共“七大”上,王明落選政治局成員。

王明(右)在延安。

1938年,周恩來與王明(左二)、吳玉章(左一)、羅炳輝在漢口合影。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王明(左二)等到國民政府空軍司令部送錦旗。

張國燾,字愷蔭,又名特立,出生於江西省萍鄉縣。1920年跟隨李大釗參與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組建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的創始人之一。在1923年6月中共三大上,因為反對與國民黨合作,被批判左傾。長征時期,因為張國燾堅決南下而中共中央堅持“北上路線”,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麵軍再次分裂。1936年10月與紅一方麵軍會師之後,張國燾被邊緣化,被剝奪了軍權並遭到批判。1938年4月3日,張國燾投奔中國國民黨,被中共中央開除張的黨籍。

張國燾與毛澤東合影。

張國燾雕像。

張國燾一家在加拿大的全家福。

高崗,原名高崇德,字碩卿,陝西米脂人。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之一。1954年2月6日,中共七屆四中全會上,陳雲、周恩來發言暗指批評高崗“獨立王國”。2月17日高崗用手槍自殺未遂。1954年4月29日,高崗向中央交了《我的反省》,8月17日服大量安眠藥自殺身亡。葬於北京萬安公墓,文化大革命開始時,高崗的墓碑被砸爛半截。1955年3月因高饒反黨集團事件被開除出中國共產黨。

毛澤東、博古(左)和高崗(右)在延安合影。

高崗(右一)同劉少奇(中)、王稼祥的合影。

中共中央東北局召開會議。左起:林彪、高崗、陳雲、張聞天、呂正操。

饒漱石,曾用名梁樸、趙建生,江西臨川人。原中共華東局第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1954年因卷入高饒反黨聯盟和潘漢年案件被解職、逮捕、判刑。1975年3月2日,因病於監獄中去世,享年72歲。

東北和談代表,矮個的是饒漱石。

1946年,(左起)饒漱石、陳毅、譚震林、劉瑞龍、粟裕在山東臨沂。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圖為饒潄石(中)同陳毅(左)、粟裕(右)在主席台上檢閱入城部隊。

彭德懷,名清宗,後改德懷,字得華,號石穿,小名鍾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講武堂畢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作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在朝鮮戰爭與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對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共第六至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8年廬山會議上因指出大躍進的真相而被打為“彭、黃、張、周反黨集團”之首。文革中,在毛澤東的默許下遭迫害致死。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平反昭雪,恢複了名譽。

彭德懷在延安。

彭德懷與毛澤東在一起。

文革中彭德懷被批鬥。

劉少奇,譜名紹選,表字渭璜,湖南寧鄉人,中共稱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代主要領導人之一,政治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職位。劉少奇早年曾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五卅運動等工人運動、學生運動,並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擴大中國共產黨在華北、華南地區的影響力。皖南事變後,他參與重組新四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少奇主持土地改革運動,並曾組織七千人大會、領導中央經濟改革,任國家主席,一度被認為是毛澤東的接班人。後來他反對毛澤東的三麵紅旗總路線,被毛認為會威脅到自己的領導地位。於是在文化大革命後將劉少奇解除一切職務,開除出黨,其後逝世。1980年,中共為劉少奇全麵平反並恢複其一切名譽。

1945年,劉少奇在延安。

劉少奇與毛澤東在一起。

文革中劉少奇被批鬥。

林彪,原名育蓉,字陽春,一字祚大,號育容、育榮、尤勇,乳名春兒。湖北黃岡人,中國現代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代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中共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的中共二號人物,黨內唯一的中央副主席,曾作為毛澤東的接班人被破天荒地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但其後與毛澤東關係破裂,隨即失勢。中國官方稱其在試圖發動政變失敗後出走蘇聯,於蒙古溫都爾汗墜機身亡。

林彪與毛澤東在一起。

文革中的林彪。

林彪墜機後的屍體。

鄧小平,原名鄧先聖,後由啟蒙老師改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他曾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等職務。鄧小平一生從來沒有擔任過中國共產黨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職務,但他被普遍認為是中國在1978年至1992年間的實際最高領導人,直到去世時他仍保持著影響力。文革期間兩次被打倒。

解放戰爭中的鄧小平。

鄧小平與毛澤東在一起。

南巡中的鄧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