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zt林語堂與英語教學

(2012-12-22 01:10:42) 下一個

林語堂與英語教學

2009-08-13 09:55:29
  電視劇《京華煙雲》正在熱播,知道林語堂是一代文學大師的人很多,知道林語堂曾任二十年代北京大學英語係主任的人不多,知道林語堂對中國英語教學之貢獻的人就更少了。

  林語堂在北大的一次演講中說:據我所知,那些國文好的學生,都是偷看幾百萬言的水滸、三國看來的,僅僅靠一學年五、六十頁的課本是學不好國文的。英語也是這樣。

  林語堂在美國哈佛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獲語言學博士學位。回顧哈佛大學的生活,林語堂曾這樣感慨:“哈佛大學就是衛德諾圖書館,衛德諾圖書館就是哈佛大學。”在林語堂看來,“世界上最理想的大學就是一座山林,學生就是這山林裏的猴子,自由地采摘滿山的野果。”無論哈佛大學的教授,還是五四時期北大的教授諸如胡適、陳獨秀,他們給學生的東西很少,他們不是教師,而是導師,是在書山、學海裏為學生充當向導的老師,他們僅僅讓學生明白了三個問題:為什麽讀書?讀什麽書?怎樣讀書?他們用精神影響學子的態度,而絕對不是滿堂灌。

  “哈佛大學就是衛德諾圖書館,衛德諾圖書館就是哈佛大學。”五四時期的北大又何嚐不是如此?而今天的北大離世界一流大學已經很遙遠了,課上滿堂灌,課下抄筆記,考試考筆記。有學者把“大一”戲稱為“高四”,高中三年的延續。圖書館裏大師的作品嶄新如初,武俠、言情書籍不出一年就翻成了破爛,高等學府的學子與市井之徒同趣。香港科技大學丁學良教授說,“在中國,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此言既出,經濟學界啞然。哲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會超過5人嗎?中國的學生從6歲步入校門到30歲博士畢業,是考生,而不是學生,忙於考試,無暇讀書。一個忙於考試無暇讀書的孩子難成大器。一個忙於考試無暇讀書的民族,沒有希望。

  林語堂的後半生旅居美國,其文學作品大都是用英語寫作。《京華煙雲》的原著是Moment in Peking,目前在國內流行的是70年代台灣作家張振玉的翻譯版本,並非林語堂的原著。要感受原汁原味的魅力,隻有讀英語原著。今天學英語的中學生或大學生,倘能像學英語的猶太人將36萬字的英文版聖經讀10遍、20遍那樣,將36萬字的Moment in Peking 讀10遍、20遍,若巴金讀古文觀止,若茅盾讀紅樓夢,若王明讀資本論,這個學生的英語水平可在一年內詞匯量過萬。有一家調查機構從大量的統計資料中發現,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大都集中在4千—6千詞匯量,這樣的英語水平與其職業收入關係不大。詞匯量過1萬的人很少,而詞匯量過萬的中國人月工資額近乎等於詞匯量,1萬詞匯的人月工資不低於1萬元,3萬詞匯量的人月工資不低於3萬元。超過5萬詞匯量的人,在中國與在美國的工資收入沒有差別;擁有5萬詞匯量,也就擁有了世界公民資格。美國中學生的詞匯量是3萬,大學生是5萬,記者是10萬,作家是15萬,林語堂是20萬與丘吉爾相當,莎士比亞是30萬。莎士比亞是窮手套匠的兒子,僅僅上了三年鄉村小學,因為喜歡讀小說,他的詞匯量達到30萬個。

  讀書之道在於博大精深。博大,乃博覽群書,求的是數量多;精深,選一本書,像釘子一樣鑽進去,若猶太人讀聖經,若巴金讀古文觀止,若茅盾讀紅樓夢,數年如一日地讀。先有精深,後有博大。選一本你喜愛、值得你以身相許的書,當聖經去讀,把每一頁當鋼琴曲去彈奏。每次讀書之前,即使不焚香淨手,也要氣定神閑,修身養性,遠離浮躁。故事情節是最容易被記住的,描述情節的每一個句子、每一個單詞就像一根線上的珍珠一樣不會丟掉。當你第二次、第n次讀這個故事情節時,每一個句子都會讀,每一個單詞都認識,這就是重複成功。背單詞的方式,恰如抓了一把散了線的珍珠,丟三落四,今天背過了30個單詞,第二天忘了20個,這是在重複失敗。每天都在重複失敗的人是悲慘的,必然走向英語學習的失敗,這也正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失敗。每天都在重複成功的人是幸福的,必然走向英語學習的成功,這也正是猶太人、林語堂、莎士比亞在英語學習上的成功。

  27年前,筆者考入師範學院化學係,大一開設英語課,教我們的老師是俄語老師改行教英語。背單詞,記語法,做習題,我的第一次英語考試不及格,從而放棄了英語學習。23年前,一位同事為考研究生而拚命學英語,連續考了8年,英語成績始終在59分徘徊。從他那裏聽到了新概念英語序言裏的一句話,“學英語就像彈鋼琴一樣。”當時為之一振。後來知道,這是亞力山大引自語言學家帕爾默的話。3年前,我為上小學的兒子買了一架鋼琴,閑來彈彈兒子的鋼琴練習曲,時隔20年,對帕爾默的那句話恍然大悟。讀了林語堂在北大論讀書的演講,更是大徹大悟。明白了27年前我的英語為什麽失敗,明白了我的那位同事8年抗戰般拚命考研而在英語上的失敗,明白了一屆又一屆中學生在英語上的失敗。以新概念英語為例,這是近40年來在全世界範圍內應用人數最多的一套英語教材,也是最權威、最優秀的一套教材,然而在中國卻沒有發揮積極的作用。新概念英語中國版的編者加進了太多應試的內容,誤導中國學生在用這套教材的時候,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做題上了,用於讀課文的時間很少。往往是一篇課文費九牛二虎之力查閱了半天詞典終於讀下來了,便扔下課文去啃那一大堆練習題,做完了題又馬上啃下一篇課文。同一篇課文很少有人讀第二遍。每一次麵對新課文時,除該課的生詞表上的單詞之外,課文中的每一個單詞都在前麵的課文中出現過,根本不用查詞典。學生們幾乎讀每一句都離不開詞典,同一個詞往往重複查n遍,重複勞動浪費的不僅僅是寶貴的時間,更失去了對英語的良好情感。當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忽然有了一種熱血沸騰的衝動,馬上行動,在自己身上開始了英語學習的實驗,那年我43歲。我把新概念英語1—4冊找來,從第一冊開始,將中國人加進去的習題統統扔掉,僅僅讀新概念英語的課文。在開車的時候聽,在工作之餘讀。同一篇課文在一天的不同時段至少讀三遍;每學一篇新課文,都要把前麵學過的課文讀一遍;同一篇課文,每讀一遍就在旁邊劃“正”字的一筆,劃完四個“正”字方可圓滿結束。這樣一來,每一篇新課文極少遇到生詞表之外的生詞,幾乎不用翻閱詞典。我把這種讀書方式稱之為“鋼琴式閱讀”。每次學新課文不再像爬山一樣吃力,如履平地,若閑庭信步,像讀中文小說一般流暢。不到兩年的時間,新概念三冊已經讀完,特別是第三冊60篇課文爛熟於心。如今,拿起英語小說很少有生詞障礙。我正在尋覓林語堂的原著Moment in Pekin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