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事後諸葛說老華(上)

(2006-03-14 17:56:13) 下一個
事後諸葛說老華(上) 歐陽龍門 1976年10月,老毛去世不到一個月。老毛親自選定 的“接班人”華國鋒,在葉劍英、汪東興的襄助下,一舉 粉碎了“四人幫”,把老毛的遺孀、侄兒都送進了監獄, 從而登上了“英明領袖”的寶座。 但是在寶座上剛剛坐了四年就被“請”了下來,而且其中 後麵兩年基本上是在不斷的“挨批評”、“做檢討”、 “認錯”之中度過的。 作為政壇上的初段新秀,華國鋒被超一流的大師老毛選為 “接班人”,在老毛撒手以後打敗了業餘水平的“四人 幫”,然後又敗在八段(也許是九段)高手鄧小平的手 下,其間自有其必然性。然而,將近三十年之後,局外人 再來從新複盤,當中也有一些可資談助之處,諸如這裏可 以少輸幾子,那裏可以多糾纏一下。 在事後諸葛亮看來,大家可以在茶餘飯後把以下的話題, 當作龍門陣擺一擺: (一)華國鋒能不能不粉碎“四人幫”? 歐陽龍門 作為列寧主義政黨的中共,其發展有兩個可比的參照:一個 是蘇共,一個是國民黨。在老毛過世的時候,蘇共已經經曆 了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三次換代,國民黨也經曆了孫中 山和蔣介石兩次換代。這五例換代的過程可以分為三種模式: 一是“蔣經國模式”,基本上和中國封建社會帝王的父子傳 承類似;二是“勃列日涅夫模式”,基本上屬於“宮廷政 變”;另外三例屬於“競爭模式”,群雄競爭角逐,經過幾 年的時間,產生出新的領袖。 按理說中共當時也該走“競爭模式”的,但是,老華卻以迅 雷不及掩耳之勢抓捕了“四人幫”,采取了“勃列日涅夫模 式”。   現在回頭來看:華國鋒和汪東興兩個人,江青但凡能在其中 拉上一個,“四人幫”就不會那麽快被“一舉粉碎”。拉住 了華國鋒,汪東興就不敢輕舉妄動。拉住了汪東興,華國鋒 想動也無從下手。那麽危急狀態就能夠過渡到群雄並立的狀 態,進行下一輪的角逐,再來確定輸贏。事實上,業餘水平 的江青不但沒有拉攏這兩個人,反而把他們當作敵人來打擊, 逼得這兩個人沒有別的選擇,隻好與葉劍英成為一股,合力 端掉了“四人幫”。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三個人合在一 起,硬是把“粉碎‘四人幫’”說成是“繼承毛主席的遺 誌”、“代表毛主席的遺願”,讓江青哭笑不得,百口莫辯。 基於這一點,可以說在政壇上“四人幫”隻是業餘水平。 在當時的情況下,華國鋒和“四人幫”都有一些什麽樣的選 擇、什麽樣的預期後果呢? “四人幫”可以擁戴華國鋒,至少要給華國鋒一種不會馬上 被打倒的安全感,然後進入角逐期,再決勝負。“四人幫” 當時沒有這樣做,反而是咄咄逼人,大談“要打倒還在走的 ‘走資派’”,“要和還在台上的‘修正主義路線的頭子’ 作鬥爭”,讓華國鋒感覺到這是在指自己。 “四人幫”也可以拉攏汪東興,或者穩住局麵,或者抓捕反 對者。“四人幫”當時也沒有這樣做,從後來看到的材料發 現,“四人幫”與汪東興多年結怨甚深,根本沒有合夥的可 能,“四人幫”也沒有做這方麵的實質性努力。“四人幫” 若上台,拿掉汪東興是早晚的事情。這一點“四人幫”和汪 東興都明白。 “四人幫”的預期後果是以黨內鬥爭的方式,排開華國鋒, 自己上台,成為主導。至於華國鋒,或去或留、或批判或打 倒,下一步再說。 華國鋒的選擇有:或者將主席位置讓給江青,或者將總理位 置讓給張春橋,或者兩個都讓,自己做個過渡,就像國民黨 的嚴家淦。這也許是老毛的本意,但從後來的發展看,華國 鋒完全未作此想。 華國鋒也可以無所作為,與“四人幫”和平共處。但是,以 華國鋒當時的判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在華國鋒看來,要 麽被“四人幫”打倒,要麽給“四人幫”做走卒、當過渡。 這都不是所願。於是華國鋒不能不考慮怎樣對付“四人幫”。 事後諸葛亮認為:“四人幫”如果上台,華國鋒最壞的結局 是作為“修正主義路線的頭子”被打倒,其結果類似於劉少 奇、彭德懷,最後有可能屈死獄中。這種可能性最大。 其次是作為過渡,讓權與“四人幫”,做個傀儡、走卒。但 是一來是華國鋒不願意,二來即便華國鋒願意,還得看“四 人幫”同意不同意。 最好的情況是以路線錯誤下台,留在黨內作反麵教員,最後 淡出政治舞台,類同於後來在鄧小平時代的真正結局。但是 以當時中共黨內鬥爭的政治生態環境看,這也是很不可能的。 一旦到了華國鋒那個位置,下台的途徑必然是“打倒”,根 本沒有“辭職”、“退休”之說。劉少奇想回家種地,老毛 讓他走嗎? 在這種形勢下,不論是華國鋒去拉汪東興,還是汪東興來找 華國鋒,兩人都是一拍即合。於是抓捕“四人幫”的可行性 和技術問題都解決了。接下來是抓捕以後如何穩定局麵,這 就有賴於以葉劍英為代表的黨內元老了。這些人和“四人幫” 早就是生死對頭,豈有不樂意的?即使是沒有華、汪的主動, 這些人也在打主意,隻是時機問題。加之天安門的“四五運 動”使這些人看到了民心的向背,更壯了膽。屆時連老華一 起端掉也未可知呢。 至此,萬事俱備,又有東風。 事後諸葛亮複盤的結論是:華國鋒粉碎“四人幫”是明智之 舉,是必然之勢,並非意外。“四人幫”的敗局也不令人意 外。意外的是:老毛、“四人幫”十年的苦心經營,居然一 朝傾覆,沒有半點掙紮,沒有打響一槍。老毛長久希望的 “中央若出修正主義,地方應該造反”不僅完全落空,而且 居然沒有一點有影響的回響。 失敗不說,連作烈士壯烈犧牲的機會都沒有,其不悲哉! (二)華國鋒能不能不搞“兩個凡是”? 歐陽龍門 粉碎“四人幫”以後老華還是走了幾招好棋的。 首先是沒有流血就在全國範圍內,尤其是上海,完成了過渡。全 黨、全軍、全國人民對於粉碎“四人幫”的廣泛支持和擁護程度, 都超出了華、葉原先的預期。 政治上最為成功的、同時也是最具有諷刺意味的,莫過於將粉碎 “四人幫”說成是“繼承毛主席的遺誌”,“是完成毛主席生前 沒有來得及做的事”。將“四人幫”說成是“反毛主席”、“迫 害紅太陽”,而將華國鋒說成是“毛主席親自選定的接班人”。 孫中山去世以後,國民黨內的角逐也很激烈,據說當時戴季陶給 蔣介石出的主意就是“爭正統”三個字。蔣介石就是憑著這三個 字的策略登上了寶座的。 斯大林當時也是這種策略,利用一切手段,隱瞞了列寧對自己的 真實評價,把自己說成是列寧選定的繼承人,軟禁了列寧的遺孀, 擊敗了對手,建立起自己獨裁的一統天下。而且還硬說這才是列 寧的遺願。 華國鋒也是這套辦法,什麽“你辦事,我放心”的條子,什麽 “照過去方針辦”,什麽“毛主席為咱選舵手”。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些當然都是必要的,不搞這些就沒有辦 法在思想上、在法理上擊敗“四人幫”,站住腳。但是,華國鋒 把這一套把戲推而廣之,搞起了“兩個凡是”。 說老華是“初段新秀”,是因為不是“新秀”,也不會引起老毛 的注意,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不是“新秀”,也不能把 “四人幫”打個片甲不留,而且還要讓“四人幫”背上“迫害毛 主席”的罪名,讓眾人都認為“是毛主席讓我抓江青的”。當時 要在思想上擊敗“四人幫”必須是“爭正統”。 但是初段畢竟是初段,在粉碎“四人幫”以後,華國鋒看不到世 界的潮流、人心的所向,他看不到下麵的棋該怎麽走。在這點上, 他不及斯大林,不及赫魯曉夫,不及蔣經國。沒有做新一代領袖 應該有的創新。當然,要讓初段水平的華國鋒既能玩“爭正統” 的把戲,又能創新,是強人所難,是不可能的。 創新要有個人素質上的大智大勇,又要有恰當的權力基礎和威望, 這些華國鋒都沒有。所以隻好照著老毛的葫蘆畫瓢:一是“抓綱 治國”,二是“兩個凡是”。老毛不是說過嗎,“階級鬥爭是綱, 其它都是目”,那麽咱就照著辦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 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為了反對“兩個凡是”,鄧小平、胡耀邦等人打出了自己的旗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而形成了“實踐派”和“凡 是派”的對立,其表現是“真理標準的討論”。汪東興等“凡是 派” 人物,拚命壓製“實踐派”的表述。華國鋒出於自身的利益 當然也屬於“凡是派”。 共產黨內從來沒有單純的理論爭論,任何理論的爭論都導致權力 結構的改組,或者理論的爭論本身就是權力鬥爭的表述,諸如 “天才論”、“設國家主席”也會成為“反黨綱領”。 “真理標準的討論”以“凡是派”的敗落而告終。接下來便是權 力結構的改組。華國鋒在當時並沒有因此而下台,但是他執政的 合法性卻因此而大大地打了折扣,成為以後下台的前奏。 現在回過頭來看,中共在當時條件下能不能不搞“兩個凡是”? 事後諸葛亮認為“當然能”。“兩個凡是”不符合當時的世界潮 流、不符合當時的人心向背,說到底也不符合中共自己的理論基 礎。 那麽,華國鋒在當時條件下能不能不搞“兩個凡是”?事後諸葛 亮認為“不能”。因為他畢竟是個“初段”,從他自身的利益出 發,他認為有了“兩個凡是”才有了他在台上執政的合法性。除 此之外,他不知道如何去建立自己執政的合法性。那是要比他段 位高得多的人才能明白並且實行之的。 同時也要看到:華國鋒雖然也壓製“真理標準的討論”,但是並 沒有一意孤行到底,沒有采取專製手段。你也可以說他是“非不 為也,實不能也”。但是不管怎麽說他還是承認了錯誤。從搞政 治的角度來說,他雖然是“初段”總還是入了段,沒有胡攪蠻纏。 從作普通人的角度來看,他也還是算個“好人”。 (三)華國鋒能不能不阻擋“平反浪潮”? 歐陽龍門 文革期間中國是冤獄遍地,可以說每一個家庭都不可能沒有在文 革中沒受到過打擊的成員或者親朋好友。當權派,就不用說了, 絕大多數都遭到過批判鬥爭;黑五類,更不用說了,不論是當權 派、保守派、還是造反派上台,沒有不遭鬥爭的;保守派得勢時 鬥爭造反派;造反派得勢時鬥爭保守派,也鬥爭不同組織的造反 派。鬥來鬥去,從國家主席、中央政治局一直到地方單位,每個 家庭,沒有被鬥過的,還剩下幾個人? 到了文革後期,老毛自己也認識到這一點,哀歎道:“文化大革 命已經八年,現在以安定團結為好”。老毛也試圖作一些補救, 但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老毛也知道,要解決根本問題必然 導致否定文化大革命,進而否定他本人。沒奈何,又隻好說: “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鬥爭。” 現在老毛死了,要求平反的呼聲一陣高過一陣,可以說是形成了 鋪天蓋地的浪潮。這個浪潮實在是不可阻擋的。胡耀邦之所以到 今天還有這樣多的人懷念他,與他當年力主平反冤案是密切相關 的。所以,這裏的問題不是“華國鋒能不能阻擋‘平反浪潮’”, 而是“華國鋒能不能不阻擋‘平反浪潮’”,因為事實上他是對 平反工作起了阻擋作用的。他當時能不能不這樣做呢? 華國鋒當然也知道當時的中國是冤獄遍地,他自己本人也曾經是 被鬥爭的對象。要說他完全反對平反工作,也不是事實。但是, 基於“兩個凡是”,他隻能小打小鬧,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當鄧 小平、胡耀邦在那裏大張旗鼓地搞平反的時候,他的態度是“不 表態”,是“拖”,拖過一天是一天,拖過一案是一案。但是, 他又不能完全阻擋平反的潮流,那麽沒平反的人會怨誰?平了反 的人會感激誰?平了反而且官複原職的人,會成為誰的權力基礎? 這些華國鋒都考慮過沒有? 《曹劌論戰》中將“大小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作為“可以 一戰”的條件。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新皇帝登基,大都要搞“大 赦天下”,為什麽?要爭取人心,用共產黨的話來說是“團結一 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些老華知道不知道:不僅該做,而且要 趕快做,你不做別人就做了。 在“平反冤案”這一點上,華國鋒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惋惜。因 為事後諸葛亮認為:華國鋒本不是整人害人之輩,在這方麵他雖 然比不上胡耀邦,卻與“四人幫”有本質的不同。不僅好過汪東 興、紀登奎、吳德、陳錫聯這些人,而且可以好過老鄧。 華國鋒本可以搶在老鄧複出之前平反一大批冤、假、錯案的,就 算不能馬上做到,也可以先許願,後落實。該做而又能做的沒有 做,在華國鋒所有的臭棋裏麵,這是最大的一招臭棋。是可以少 輸好幾子的地方。如果華國鋒當時搶在老鄧複出之前做了,或者 在鄧小平、胡耀邦平反冤案的時候更加積極一些,那麽即使是下 了台,以後懷念他的人也會多得多。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