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鬥爭講林彪
歐陽龍門
路線鬥爭通常體現為權力鬥爭,因為路線總是要通過權力來貫徹的。權力鬥爭不必一定是路線鬥爭,采取同樣路線的人,也會有權力鬥爭。
林彪和老毛原本沒有什麽路線之爭。他們的路線大體上是一樣的。
建國以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人認為階級鬥爭已經不再是主要矛盾,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生活並才是頭等重要的。即“八大的路線”。對此,老毛是不認同的,他仍然認為階級鬥爭是最重要的,林彪則附和老毛。
在政治和業務(軍事,生產,學術)的關係上,老毛和林彪都過份強調政治第一。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則認為不能搞空頭政治,政治要落實到業務上。
老毛和林彪都十分強調鬥爭,專政。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則不很強調。所以文革中批判劉少奇的理論,首先就是批判“階級鬥爭熄滅論”。
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也吹捧老毛。但是,林彪吹捧得更極端,更過火,也不知他真的是那樣想呢,還是為了討好老毛。其實,即使在林彪得勢之時,社會各階層都有過不少人認為林彪過火地吹捧老毛是別有用心,也有人以赫魯曉夫與斯大林的關係來比喻林彪和老毛。
1969年的 “九大”, 林彪作為接班人的地位,正式寫入中共的黨章。然而才過了一年,這個接班人的地位就搖搖欲墜了。在1970年的九屆二中全會上,毛,林之間的矛盾急劇上升到了公開化。會後,老毛四處放話,要林彪認錯。也許老毛的如意算盤是:林彪認個錯,讓出接班人的位置,削減一部分勢力,尚可保其名位。老毛的文化大革命則大獲全勝:劉少奇打倒了;林彪的任務完成了,地位也提高了,勢力也擴大了;老毛的權利鞏固了,英名也保全了。果如此,豈不皆大歡喜?而且,這樣的先例也是有的嘛:周恩來認了錯,不也積極投入了文化大革命了嗎?
可是,不如毛意的是:林彪不這麽想,林彪犯了倔,堅持不認錯。
林彪以為:拚命地吹捧老毛,是沒有錯的,是最保險的,也是搞掉競爭對手的好辦法。盡管這些吹捧是明顯地不符合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他們過去都是這麽做的,老毛是欣賞這一套的。可是,這回不同,林彪及其追隨者鼓吹的“天才論”卻在老毛那裏受到了批判,說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常識。同時。又在“設國家主席”的問題上,上了老毛的一個大圈套。林彪及其追隨者沒有認識到的是:老毛現在正是需要他們犯錯誤,犯路線錯誤。就象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他們當初派工作組一樣。
林彪以為:既然是 “接班人”,就要為接班做些準備,當然也要多布置一些力量,多占領一些職位,多拿掉一些和自己不對付的人。這些做法也沒什麽錯,老毛在過去都是認可的。即使有些做法老毛開始不認可,後來也都接受了既成事實。諸如對羅瑞卿,賀龍,楊成武。可是,這回不同,林彪及其追隨者想搞掉張春橋的行為,在老毛那裏卻栽了個大跟頭。林彪及其追隨者沒有認識到的是:他們的勢力在文革中急劇膨脹起來,對此老毛是不愉快的。
不論老毛說什麽,林彪看到的是:
彭德懷認了錯,其結果如何呢?文革中慘遭批鬥,飽受皮肉之苦。當時正身陷囹圄。彭德懷倒了以後,自己走上了彭德懷的位置。
劉少奇認了錯,而且是反反複複地檢討認錯,其結果如何呢?在承認了自己的路線錯誤之後,接踵而來的是“叛徒,內奸,工賊”的帽子,慘死獄中。劉少奇倒了以後,自己走上了劉少奇的位置。老毛當時揪住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等人不放,其手法和文革初期先掃除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如出一轍。
於是,林彪幹脆來個死不認錯,置之不理,讓老毛下不來台。
“林彪事件”給老毛帶來的負麵影響,是極其巨大的。首先是老毛作為“神”的地位是一落千丈。其次是劉少奇路線的回潮。
老毛知道, 劉少奇的路線在民眾中,在黨內,甚至在中央都是有基礎的,周恩來就是他們那條路線的同情者。民眾中的同情者更多。翻案的可能性是有的。當然,後來的發展證明,老毛的看法是對的。
老毛也知道,批判林彪的路線,是不能深入下去的。一旦深入下去,就會批到他自己頭上。所以,老毛在“林彪事件”以後是不斷地把批判林彪轉移到批判劉少奇的路線。
1972年,周恩來提出了批判林彪的“極左”,批判過份地強調“突出政治”,過份地強調“學毛著”而忽視業務,過份地強調“階級鬥爭”。其用意在於逐步地,部分地恢複文革前的一些做法。老毛很快就發覺了,立刻予以糾正,提出林彪的“極右實質”,把批判林彪引向批判劉少奇的路線。所謂“五七一工程紀要”,也是表訴的劉少奇的路線。1974年,老毛更發動“批林批孔”運動,基本上沒有批林,重點在批孔,批周公,實質上是批周恩來,防止周恩來走回劉少奇的路線上去。
現在我們知道了:文革中老毛所批判的劉鄧路線,延續下來, 實際上就是後來的“改革開放”路線。老毛在林彪等人的支持下搞文化大革命,就是要防止出現後來那種“改革開放”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