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也談“吃”

(2014-04-03 16:53:04) 下一個
與其說吃,不如先說“饞”。我發現我們這代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饞“,就是貪吃,看見好吃的跟沒命一樣。我觀察過這邊長大的孩子,在飲食上特別能自控,多好吃的東西,吃飽了,一口都不多吃。這點我做不到,大概這跟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關吧,我們這代人小時候缺吃的。

記得小時候,我姥爺坐在我們旁邊,一邊看我們吃飯,一邊搖頭,一臉惋惜地說:“現在這些孩子缺嘴啊,吃過一手長的對蝦嗎?沒有。吃過一巴掌大的河蟹嗎?也沒有。別說吃,見都見不到了。”當時我還奇怪,我姥爺他生長在舊社會,經曆過兵荒馬亂,三年災荒,文化革命,竟然說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蜜罐中的人缺嘴,太反動了。後來我明白了,過去商品經濟不發達,商品流通有限,大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很多現在的山珍海味還是有機會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普通百姓的餐桌上的家常菜。我們現在不也可以跟我們的下一代用同樣的口氣說:“你們吃過一巴掌寬的帶魚嗎?你們吃過春天新鮮的黃花魚嗎?”前一段時間,在微博上看見有人用解放前蘇南的窮孩子吃一桌子的大閘蟹的照片試圖證明舊社會人民生活並不象現在宣傳的那麽苦,其實這隻能說明那個人的淺薄無知,他不明白有大閘蟹吃和缺食少穿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並不矛盾。

相對吃的好,吃的飽才是吃的根本。我奶奶有九個孩子,如果讓他們從大到小站成一排,你就會發現明顯的兩邊高中間低,原來是因為中間的三個的生產發育期不幸與三年自然災荒吻合,因為吃不飽,所以長不高。我父母的那代人因為挨過餓,最痛恨浪費糧食,簡直到了病態的程度,好像浪費糧食和殺人放火一樣的罪過,我小時候沒少因為這個挨罵,挨罵後照例又是憶苦思甜,幾百遍的故事。大躍進,放衛星,天災人禍沒飯吃,餓死人無數,要不是爸爸當海員每月給家寄錢寄糧票,叔叔姑姑都要餓死了。

唉,中國人幾千年了,一直為吃而掙紮,而我現在還為吃挨罵。說來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除了吃就是耍流氓。當然了吃更重要,飽暖思淫欲,沒的吃就沒力氣耍流氓。東方人講究吃,西方人講究耍流氓,還不是因為西方人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其實西方社會解決吃的問題也才不到一百年而已,我看過斯坦培克描寫大衰退時期的小說憤怒的葡萄,裏麵的美國人從頭到尾都是為吃,為生存而掙紮,一點都沒有耍流氓。前幾天,長線說因為因為全球變暖,全世界範圍內糧食要減產,所以他買進了很多農業方麵的股票,當時我聽了一驚,難道人類耍流氓的好時期要結束了,大家又要為吃犯愁了?

管不了那麽多了,自己先吃飽飯再說。吃飽以後,打開電腦,找出了過去的一首老歌,張楚的“上蒼保佑吃完了飯的人民” --

吃完了飯有些興奮
在家轉轉或者上街趕趕
為了能有下一頓飽飯
天堂實在太高太遠
眼淚眼屎意守丹田
我們也隻能表現得這樣
上蒼保佑吃完了飯的人民
上蒼保佑有了精力的人民
請上蒼保佑吃完了飯的人民吧
上蒼保佑糧食順利通過人民

。。。

好了,吃飽了,現在要幹點啥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