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女一吻

(2009-03-18 02:35:56) 下一個


                美女一吻
                                                                                                                                                                                                 敘國外街頭畫像         蘇正東

 在人們印象中,街頭畫像,擺個地攤,招攬來往過客,與街頭賣唱,雜耍,小魔術等,均屬一類。文雅些稱為街頭藝術,通俗則稱作街頭乞討。即便藝術,也不入大雅之室,難登藝術殿堂。

 且慢!諸位,倘若你周遊過世界,曾經到過巴塞羅那的流浪者大街(蘭布拉大街);或徜徉在羅馬西班牙廣場;或領教過紐約曼哈頓59街的中央公園;或親自品味過巴黎蒙馬特的高地廣場或艾菲爾鐵塔下的伊厄娜橋的街頭藝術長廊,你一定會不由自主地改變看法。原來,世界許多藝術大師當年都曾以這種方式獲取棍麵包與葡萄酒。超凡的繪畫天才,紅頭發荷蘭人凡.高,藝術大師莫迪裏阿尼等,當年竟都出自街頭畫像行列;中國著名畫家,已故的陳逸飛先生也曾起步於紐約的街頭畫像行列。雖然,街頭乞討,已成吉普賽人的專利,而街頭賣藝,則是未成名的,正在成名的與已出名的藝術家們的共同社會藝術場所。恰似開掘出的礦石,被人看作石子,而識貨者就發現了閃閃發光的金子。真所謂有伯樂,才有千裏馬也。

 八八年世博會在澳大利亞布裏斯本的維克多利亞大橋南岸的廣場上揭幕,一位不知來自何方的畫家在橋南人行道上畫起了3x3的巨幅頭像,圍觀千人而驚動治安警察,出麵阻攔。畫家一笑:“我走遍世界大都,為世界性集會作地麵畫,從未受阻,難道布裏斯本容不下這畫嗎?”

 澳洲堪稱世界尾巴,地僻一隅而孤陋寡聞。澳人行事,不離英國人的傳統保守軌道,大眾中不乏有鄉紳風度,卻難覓有識之士。事情層層上報至市政廳,時任女市長終究見多識廣,放任一馬,同意隨其作畫,不敢掃了世博會觀眾之興。

 其後二個月的世博會中,為觀眾畫頭像的,如日中天,客人天天爆滿,街頭畫像,竟成了世博會一個頗具特色的亮點。據說,有幾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實實在在賺了一大筆錢。可見觀眾對當場畫像還獨有情鍾。

 為什何照相機如此發達的年代,尤其數碼相機的今天,人們還喜歡花些錢來給地攤畫家畫頭像呢?其實照片雖真實,它終究像風行全球的麥當勞,走到哪兒都一個味。而同一個蠔油牛肉,在不同飯店大菜師傅的手下,便會嚐出不同的滋味。這也就是藝術對人們的吸引之處。倘若臉有缺陷,眼有大小,嘴角有高低,麵有疤記,胎記的,更會遠避照相,而找畫家了。

 世博會結束,我來到了布裏斯本。那個年代,大凡出國留學生踏上異國他鄉的首要問題是掙錢謀生。而凡是會畫畫的,幾乎全都夾起畫板,擺上地攤,加入街頭畫像的行列,無一例外。

 小範(成康)是布裏斯本河邊工藝市場上,中國人街頭畫像中的驕驕者。一打聽是上海美校的81屆畢業生,雖不曾相識,亦為我的校友,他鄉知遇,自然合夥。很快,我們倆的周圍常常會聚眾圍觀,生意不錯。也有搞漫畫的洋人,其四周亦常常響起笑聲。但洋人畫像的,雖水平不錯,但速度太慢,故常坐冷板凳。

 街頭畫像,涉足其中,才知看上去黑白30元,彩色50元一幅,10到20分鍾即可完成,實則絕非易事。
 在美校裏,你可以麵對模特兒磨上一天半日,今天不行,明天再來。而街頭畫像,麵對周遭同行審視的眼光,麵對好動不耐煩的顧客,你必須在10 - 15分鍾內,幹淨,利落,準確無誤地畫下頭像輪廓,又要敏銳地抓住對象的表情特征,一一拿下。

 剛開始畫像,我的手,它自己在顫抖,汗自己在流,腦子昏沉沉,稀裏糊塗地挨到畫完。盡管事先作了不少準備,臨陣上駕,我竟束手無策了。看人挑擔不吃力,此話真是不假。

 舞台表演,你可憑借燈光,兩側幕布與大背景,專心麵對觀眾即可。而街頭賣藝,則毫無遮蓋,你四麵觀眾,一覽無疑,實在不比舞台表演容易。街頭畫像,每一幅都隻準成功,不準失敗,必須像本人,方能交畫拿錢。難度最大的是快,隻要你能在一刻鍾內高質量完成,一小時內便可到手一百多元,勝過打工(一天八小時有的還掙不到一百元)。

 對於海外謀生的街頭畫像者來說,為顧客畫像,極具刺激性與挑戰性。不管你在國內是出名的大畫家,還是不值一名,剛剛起步的學畫者,現在大家並起並坐,同一“考卷”,毫無虛假,立竿見影,算是較上了真功夫。說也奇怪,是中國人確實聰明,還是錢的力量通神?不得而知,反正沒過多久,來自大陸的,幾乎個個都有了能耐,讓客人滿意而去。這大約就是逼上梁山,背水一戰,船到橋頭自會直的道理了。

 93年,布裏斯本舉辦首屆多元文化節,以中華文化為主題(celebrate China),屆時,有特邀來自中國大陸的各類藝術家與在澳華人各類藝術家共同表演。我有幸被邀在主大廳內設攤位為遊客畫像。第三日,一位母親帶來二兒二女,要求為四子女畫一大幅彩色頭像。說昨天來看準了,今天特意來畫像。

 如果一人一刻鍾,豈非一小時,不行!時間太長。我全神貫注,動作迅速,心中隻有眼前的頭像,忘卻了四周的存在。等到一口氣畫完,噴上定影劑,背後響起一片掌聲,回頭一看,好家夥!前後圍著一大群人在鼓掌。該母親十分滿意,硬要我與此畫拍照留念。(事後,她把畫翻拍印刷,分發親朋好友,特意寄我一張致謝)。

 我們老三屆一代文革青年,坐失專業學習機會,工作分配到山溝軍工單位,改行車間學徒。今天來到異國他鄉,竟遇知音,當場繪畫頭像而得到觀眾鼓掌喝彩,自豪滿足之情實在不亞於在全國美展中作品獲獎。

 洋人的雙眼皮十分普遍,尤其是姑娘,煞為好看。每畫一幅頭像,就讓我讀一遍模特的臉麵。原來洋人不僅眼大鼻高,臉頰瘦長,而且雙眼皮兩線在鼻根收攏處是分道揚鑣,各不接軌的,與亞裔人雙眼皮兩端都接軌,完全不同。這是否象征著洋人自由而獨立,亞裔人歸根又規矩呢?而且,洋人的眼睫毛往上翹,尤其姑娘,亞裔人則全部下垂(據說祖先蒙古種下垂睫毛為檔風沙)。對比黑,白,黃,紅幾大人種,白人被稱作“天之驕子”老天爺看來確實存有偏心,不夠公正。但亞裔人的智商往往又勝一籌,這大約是老天爺的平衡之法了。

 一天,來了一對年青戀人要求畫像,漂亮的姑娘一看就是美人,男青年要求畫彩色,我馬上全力以赴,忘卻了世界存在。。。等到接近尾聲時,便聽到背後讚聲不絕

 "It's wonderful!"  "It's marvelours!" "It's imagine!"
 "It's perfect!" "It's excellent!" "I can't believe,
 It's like real!"(意好極了,完美的,太像了)

 洋人比較客氣講禮貌,尤其喜歡在公眾場合表揚別人,一說一大堆,我以往聽慣了也無所謂。等到這位姑娘看到她的畫像,臉上頓時放出異彩,雙眼睜得大大的。男青年付著錢連聲道謝,美女走上前,我以為有何修改要求,便迎上去,料不到她竟然當著眾人麵,當著戀人男友之麵,快活地吻了我的臉頰,倒把我吃了一驚,驚定後馬上又轉為一喜。
 
 旁邊一直在觀看我畫像的一位中年洋人說,我走過世界各大國際都市,見過不少街頭畫像的,像你這樣的水平,就是在法國巴黎的藝術街上,也是"first price"(意最高價)。

 注視他的眼睛,我心想:小小布裏斯本的一位街頭畫家,不至於名列巴黎街頭的一流畫家之列吧?他的稱讚大概言過其實了。但望著遠去的美女,似乎聞到了臉頰尚留得芳香。水平是否一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從評說,而這一吻終究是真實的。

 靠街頭畫像,尚能贏得美女一吻,倒是難得。

        咳!今天該心滿意足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