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頭露笑臉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yiranyelianni
正文

《毛主席語錄》的故事(ZT)

(2009-07-10 19:34:10) 下一個

豬豬偶遇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在此轉貼下下,請列位大師鑒賞、點評或批判。此轉貼文章不一定代表豬豬觀點,隻是有感於其中折射出的個人與社會的蹉跎命運而已。

作者:燈籠山

《毛主席語錄》是毛澤東著作中名言警句的選編本,“是 20 世紀世界上最流行的書”。因為最流行的版本用紅色封麵包裝,又是紅色領袖的經典言論,所以文化大革命中被普遍稱為“紅寶書”。經曆過“文化大革命”的人無不知曉“紅寶書”。那時,人們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但“紅寶書”不可不帶,連結婚送禮也必少不了一本“紅寶書”。

二十世紀最流行的“書”

嚴格意義上講,“紅寶書”應包括各種正式出版的毛澤東著作。但由於《毛主席語錄》發行量最大、印製最精美、讀者最多,且封麵又是由紅塑料封皮特製,人們心目中的“紅寶書”往往專指《毛主席語錄》。僅“文革”幾年之內,國內外就出版了用五十多種文字印成的五百多種版本 , 總印數為五十餘億冊。在當時,全世界三十多億人口,男女老幼人均 1 . 5 冊有餘。

上個世紀 60 年代,似乎在一夜之間,“紅寶書”忽然在中國大地掀起了紅色海洋。那時,人們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毛主席語錄》不可不帶,對紅寶書的“頂禮膜拜”程度超過了宗教儀式,不少人因冒犯紅寶書而身陷囹圄或人頭落地,堂堂中國憲法在紅寶書麵前成了一文不值無人問津的廢紙。

作為軟武器,《毛主席語錄》也曾直接用於“反帝、反修”的“戰場”。

1967 年,我國 500 多名留學生回國,途經蘇聯,其中留法學生到紅場高聲朗讀毛主席關於反修防修的語錄、與蘇聯警方發生衝突。其他留學生義憤填膺,成立了留學生總指揮部,準備組織匯集在莫斯科的百十名留學生,再次去紅場“血戰到底”!如不是接到了陳毅簽發的特急電報,真要在“蘇修叛徒集團老窩”中心開花了。留在巴黎的留法學生聽說第一批回國的留學生在紅場挨了打,立刻帶上了刷子 , 提上了油漆桶,排著隊準備到蘇聯駐法大使館去寫標語,走到半路就被法國警察截住了,也挨了打,又被拘留了一批。我駐法大使親自連夜給法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打電話,同時又派人到法外交部交涉。次日,法方才用囚車把被扣留學生押送飛機場,讓他們立刻登機回國。

1966 年,我國派出一個青年文藝小組到法國訪問演出,他們在每個節目表演前,都要先念一通《毛主席語錄》。觀眾對此很反感,頭兩三個節目,還能忍受。以後每念一次毛語錄,台下就發出一片噓聲,越念噓聲越厲害。大使館的同誌們看到這種情況,心裏很難過,建議他們不必每一節目前都念語錄,但文藝小組領導堅決不肯,說節目前念語錄是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創舉。台下喝倒采,他們說觀眾大多是資產階級,敵人反對正說明我們是正確的。大使館黃鎮同誌和宋之光同誌為了維護“國家利益”,為了維護毛主席的“威信”,為了中法友誼不受傷害,隻好對演出人員說,如果再不接受使館意見,就不要演出了,這才使他們不得不做了讓步。

1971 年“九·一三事件”發生,林彪摔死在溫都爾汗,使得紅色海洋的狂熱波濤戛然而止,“紅寶書”迅速由熱變冷,它經曆了從天堂到地獄的巨變,至今除了作為回池造紙及一些無所不收的人的藏品之外,作為最高指示或聖經來讀的荒唐情景是再也看不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