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2025 (17)
我發現Costco各地的店也不一樣的,人家大城市的店裏什麽咱們喜歡吃的東西都有,還有糖炒栗子什麽的,腸呀,粉絲的都有還有國寶大米。我們這裏就沒有這些東西,啥都沒有。當然每次去 Costco
所以,在我們這兒就得到處跑著買東西。折騰人。人少,東西品種多,買的人不多,東西就很難保鮮,我常常買回來的東西就壞了,隻好扔掉。還有就是有些東西根本沒有保質期,後邊之說保質期12個月,保質期有時候是在大盒子上的。美國的食品也是一樣的。就是鹹菜真好,都在瓶蓋子上印著的,可是上次我買的六必居米醋也有保質期21年才過期呢,回來一用是臭的:)現在想想都臭,哈哈。
很多人都在講究養生,其實我覺得鍛煉也得適當,太過了肯定會受傷的,那天看見一篇文說鍛煉得到的好處多還是壞處多。什麽事兒適當就是最好的,當然誰也把握不好什麽叫適當。這跟婚嫁差不多,一時的合適不能說一世的合適,剩下的就是需要磨合和互相將就。
想著說今天好一輩子都好,那是不可能的。我有個朋友的女兒跟男朋友相處了很久了,不結婚,爸媽著急啊,催她,她就說我們倆挺好的,你找個不好的結婚了也會離婚的。父母無話可說。其實什麽事兒都跟做飯一樣,有一個火候問題,掌握好火候的飯菜最好吃。
記得廚師考級有一道菜就是炒豆芽,就是特別考驗手藝的一道菜。反正我炒豆芽是偏熟的,我不想吃生的,沒那兩下子炒得正好。所以這輩子跟廚師這個稱號是無緣了:)
生活中的道理都一樣。別把婚姻成家看得那麽偉大、神聖,其實那就是生活中必經的一關,也是必由之路。就好像讀書學習一樣的,累死有人沒讀書讀明白啥,累死沒得到美滿的婚姻,最後不是嫌對方懶就是嫌對方不懂得疼人。
記得有人說過,找對象的時候最關鍵要找個知道疼人的,我心說了,那就找大叔去吧,年輕人懂得疼人的有嗎?還沒成熟到懂得疼人呢,要等知道疼人了,就疼別人去了。
而有些人沒累死就把書讀得明明白白的了,有些人則稀裏糊塗地過了一輩子,還感覺幸福得不行,還沒過夠。記得小時候在內蒙的時候,有一次在太平間門口看人家發送人,一個老太太哭老頭死去活來地,另一個老太太勸她:“別哭了,你忘了他整天喝大酒,還打你。”那老太太哭得更起勁了:”你回來吧,你喝酒吧,打我吧,隻要你回來就行。”那時候心想,這啥人都有:)
其實生活中就是啥人都有。
話說我家有個親戚的兒子,上大學就開始談戀愛,畢業了也不結婚一說就是要等事業穩定一下再說,一晃朋友談了十幾年,最後呢?分手了。沒有掌握好結婚的火候,過了就不著急了,不著急了人隨著自己的成長對生活的要求就不一樣了。
他們大學畢業那會兒還不像現在,分配工作辦戶口很難的,俺家親戚本事大,給女孩兒找了個能辦戶口的單位,北京剛剛興買房子,就給兒子買了房子,好幾年過去了,一說要結婚就說等這樣那樣再說,男孩的媽按女孩兒的願望都給她的要求達標了,她提出來兩居室不夠,生了孩子得至少得三居。
俺家親戚把兩居賣了換成了三居,當時兩居幾十萬買的賣了2百多萬,現在那個地段他那房能賣幾千萬了。買了三居,女孩子說,怎麽買在了那裏,跟那麽多有錢人住在一起壓力太大了。哈哈,要是我攤上這樣的事兒估計一下就氣死了,沒法活兒了這。
又過了些日子,女孩子終於提出來了,要跟男孩子分手,理由是,男孩子不是她的領路人:)如果是我,又得死一回:)
還好俺家是男娃,人家女娃不久就結婚了,找了個賣豪車的。詳細情況不明:)
還不錯,男孩兒也很快娶了媳婦,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兒女雙全。俺家親戚正忙活著給看孩子呢,不然呢?孩子該上初中了,現在還在幼兒園呢。聽說,嫁給賣車郎的女孩兒差不多的時間也當上了媽媽。
不得不說,沒有婚姻的感情實在是靠不住的,以為一張紙起不了什麽作用,其實越來越多的事實告訴大家,那張紙還是有用的。像這樣的孩子們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但沒有人覺得會輪到自己,會落到自己家人的頭上。
人不信命也不行啊,無論男女,要知道結果肯定不會這麽耗著的,影視劇裏的故事也不都是這樣說的嗎?有時候門當戶對那就是真理。學曆、工作的好壞都不是關鍵,關鍵問題用現在人的話說那就是三觀要一致。
有些人無論你怎麽看都沒什麽說的,但有時候一張嘴說話、一有舉動還有那些小思想一暴露,你就應當知道這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了,不是他/她跟你不一樣,你多麽崇拜他/她,你對他/她多好你們就能在一起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沒有婚姻的磨合,隻能是越磨合分手的風險越高。
也有些人天真地覺得,生活在美國的人就多在乎感情,有信仰的人就會更負責任。都不一定。我有個朋友的女兒跟一個海歸談戀愛,也是不肯結婚隻談。朋友跟我說:“人家(海歸)是基督徒,一旦跟你確定關係就不會有別的想法了。”我說,是,有信仰的人一般比較認真,但叛徒特務啥的原來也都是有信仰的。她說我諜戰劇看多了:)
又過了段時間,估計自己琢磨出味兒來了,又覺得這幾年的功夫不能百搭,讓我幫著打聽如果不結婚,但跟海歸生了孩子,能不能有撫養費啥的。我找了我同學,她托人找律師問了,說啥也得不到,因為未婚同居本來就非法,生出來的孩子自然沒有保障。再後來的事兒,詳細情況不明。
鍛煉身體也好,養生保健也好,都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常常會跟蹤那些研究結果還有養生專家們的建議,其實無論什麽都跟每個人的個體有關係。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鍛煉覺得太累,甚至容易受傷,是不是說明過度了,哪怕沒有達到研究人員說的那些量。
沒有人會準確地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麽、需要多少,隻有自己體會怎麽樣生活著舒適、舒服、不難受,應當就是合適的。
現在人們都吃得飽穿得暖了,專家們要求,吃飯要吃八分飽,什麽是八分飽?很多人遵循晚飯少吃,甚至不吃主食,結果夜裏睡不好覺,然後就去治療失眠。不好好吃晚飯永遠治不好失眠,除非你天天吃安眠藥。
養生也要講究科學,人科學地活著不是出奇製勝,而是符合規律,大多數人怎樣生活,您就應當怎樣生活。千萬別看長壽老人的經驗,不同時代都有長壽老人,他們生活的環境條件根本不一樣。
很多人把過去長壽老人的例子放上今天的理論,不斷地宣傳,也沒人管真假,其實這也是騙子能橫行的原因之一。
我外婆、姨婆都是長壽老人一個活到100歲一個活到了90歲。她們生活的環境條件是不一樣的,我爸媽也是,80多歲了一周去兩次健身中心,我媽還遊泳呢。他們成長的環境和生活條件也是有很大差別的。
人長壽的原因非常多,最重要的還是要按規律辦事兒。吃啥、喝啥、怎樣特別地有什麽思想,這些有關係也沒有絕對的關係。我時常從我身邊人的生活中還有網絡上的文章中,尋找一些我想知道的答案,但眼下看來,沒有規律可循。所以有時候就想,有些東西就是應當是因人而異的,別去跟蹤別人的什麽經驗。
就好像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現在特別流行喝茶,你看影視劇中,無論你到哪個大公司,老總之類的桌上都擺著一套茶具,一個個像酒盅一樣的茶杯,茶水倒騰多少回然後喝下那麽一小口,嘴裏無論是說著什麽秘密還是吵架,手裏不閑著:)
這種茶文化已經很普及了,但於我而言根本不能著邊,因為我要喝點茶,那就夜裏可以站崗不困了,一夜都不能合眼了。那你說為啥呢?我哪兒知道,就是這個茶不適合我喝,我喝白開水就感覺特別香。窮命:)
有時候常常出去走走也挺好的,能看到不少你想不到的風景,還有人。能讓你聯想到很多,也能了解很多,有時候你沒覺得這些東西對你有用,對你能有什麽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都能用得到。
很多人都有釣魚的愛好,常去湖邊走走,看到各色的釣魚人,不少人就是普通打扮,但也有人很認真,專業裝束去釣魚,雖然跟那些普通裝束人一樣,釣不到什麽魚,但你能感覺得到,這種專業裝束讓這人內心覺得精神,跟別人不一樣。但我們也能看得出來他就沒有那些普通人放鬆。他這轉轉那兒轉轉的,好像更急於能比別人釣到魚。
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不一樣,享受生活的形式也不一樣,我們不能說哪一種好一些,哪一種就一定不好,而是要看每個人內心的需要。我們覺得這個裝束專業的人很緊張,但也許正是這種緊張讓他感覺到自己很幸福,內心的愉悅對健康的影響就起到了好的作用,而那些普通裝束的人,漫不經心地釣魚,同樣覺得是在享受生活,一樣的內心充滿了快樂,他們收獲到的幸福就是一樣多的。
生活中總有千姿百態的生物在我們的視線中,而我們看到的一定是表麵現象。不少人覺得自己很了解自己眼中的人和物,其實不然。
常常聽到有一句廣告詞:都說養家的男人多幸福,誰知養家的男人多辛苦。那聲音既洪亮又有點悲切:)也許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吧?
得空就閑聊幾句,記錄一下此時內心的感悟,生活帶給我的,讀書帶給我的,還有自己的:)
祝大家快樂!
周末愉快!
看到這裏我笑了。是不是看了《無名者》中的那個汗奸站長?虔誠的信徒,做了壞事就在聖女瑪麗亞雕像前懺悔。太有諷刺味道了。
周末愉快!
大家沒交作業的趕緊了,下周準備發帖了!:)
嗯,這次照片有些不錯,尤其冬天看。
小心壞了就別吃了,像我買的臭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