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青

擁有健康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心態,創建美好的生活。
個人資料
曉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從孩子們自殺想到的

(2015-01-30 07:15:27) 下一個
    都說過去消息封閉,其實也不是,過去沒有那麽多消息途徑,現在有電視也有網絡,有點消息大家都能知道,根本不需要封閉也封閉不住。比如張家鄰居有個什麽事兒了,有好事兒的就會扒拉扒拉地幾個字一敲寫到網上了,再如有個公共事件了,老遠的就能拍到照片,說不定比記者報道的還早呢。

我最早聽說自殺比較多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一夜之間被打成這個那個的人很多,其中有些人真的無法接受,尤其是說自己反黨什麽的,更是無法接受,因為那意味著一輩子就完了,而且從心裏說,那時候誰敢反呀,更多的人不是不敢是真的不反也沒有反,所以後來不又都平反了嗎。

那時候被冤枉的人很多,平反後很多人又患了癌症,都是憋屈出來的吧。後來的人都想開了,說再來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可不那麽認真了,說我是啥就是啥吧,反正不槍斃就行,活著就好,因為早晚會平反的。這都是人們這麽自己琢磨的。哪兒有這些事兒還有規律的,總是翻來複去的。

也因此,我想誰也不會再去發動什麽也沒有人那麽有熱情去跟著發動了。過來的人都經曆過了,有經驗了,而沒有經曆過得人,說實話你就是說破了天也沒有人那麽有興趣去聽,什麽經驗,什麽教訓的,現在的人都奔錢去了,你要支個賺錢的招,指條賺錢的路啥的肯定有人感興趣,別的,尤其提過去,沒人感興趣,有時間的還不如看看微信上的笑話,追個影星歌星啥的,再不就看看大片什麽的。

現在的人都活明白了,不明白的還是經曆過過去那些人,不管是哪一夥的都還有人在整天爭競著那些事兒,不知道有啥意義。再過兩代三代的,估計沒有人再提那些事兒了,慢慢地就成為曆史了。就跟現在誰再琢磨孔老二,秦始皇的,也就是都知道曆史上有這麽個人,還有很多人感興趣嗎?也就是那些研究這方麵的人,不得不琢磨,因為那是他們的工作。

現在的人由於生活的方便,經濟條件的大幅度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少了很多,工作太單一了,家庭負擔輕了,雖然人們覺得壓力很大,但仔細琢磨都是想要錦上添花。不信的話大家看看周圍,還有多少人家是幾代人同住的,有沒有幾家老少住在一個房間裏,還有沒有家裏還住著上下鋪的?

肯定有人笑話我,都什麽年代了,還過那樣的日子,那還活著幹嘛?別說,那樣的時候好像沒有人因為這樣的事情去自殺的,因為人們能夠接受那樣的現實。人不是說沒見過的日子就不知道向往的,但要接受眼前的現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尤其現在,當人們把眼睛盯在了錢上,別的都不再重要了,任何事兒不能耽誤賺錢,任何人不能耽誤自己發財。

是不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都不知道知足,我覺得不是,倒是我們這一代人,擦邊經曆了那個年代,似懂非懂地一直在感知那個年代,憤怒也好,理解也罷,總之跟真正被整的那些人還不太一樣,真正被整的人好像還沒有那麽大的怨氣。

就像好多地主家子弟,都說自己家祖輩被打成地主被分田地後沒有那麽憤怒,而是很多外人覺得地主被分了田地是很冤的,還有人說其實都是那些翻身的人反而對現實不滿。還真不知道為什麽。

過去的都過去了,現在的日子就是這樣的,人們如果能都想著怎麽活好當下的每一天,能讓自己家人尤其是孩子能健康地成長,那才是最最重要的呢。好多父母都有經驗,自己所以行就是因為學習好,學得多,幹得就好,畢業的學校好,工作就好,工作好薪水就高。那些自己覺得自己不行的父母呢,就更知道,孩子得有文化,不然下輩子還會像自己一樣,過艱苦的生活。

人生有苦也有樂,相比之下一定是一部分人的日子比另外一部分人好一些,比如房子大一點,錢多一些,不愁吃穿,這些都是每個人生活的目標也是人們追求的好生活的標準。

人總是走著走著就忘了自己要往哪兒去了,真的到了地方也還會忘了自己要到這裏來做什麽,就跟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總會忘事兒是一個道理,我們肯定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想好了我要去樓下或樓上幹什麽,結果真的到了卻想不起來我要幹什麽,也許轉上一圈就想起來了,也許幹脆就忘了。這種現象表麵上看是記憶力不好了,容易忘事兒了,其實有很多時候就是腦子裏事兒太多了,因為發生這樣事情的時候,你一定在忙著別的,而不是專注地或專門地要做這一件事兒,我想一定是這樣的。

這也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寫照,忙著忙著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兒,卻瞬間又忘了要做什麽了,結果就隨它去了,等再想起來的時候也許時過境遷了,也許就再也沒有想起來。我們以為這不算什麽,誰都有這樣的時候,其實這樣的問題的出現就是提醒我們,我們累了,需要放下一些事情,而好好地想想我們應當怎樣生活。這不是簡單的我們的記憶力的問題,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就算是正常現象了。因為我們還沒有老到可以喪失這樣的記憶力的程度。

就像現在的農民工進城,好多也是父母寄予了孩子們太大的希望,他們往往忽略了大城市的環境對孩子們原本簡單的內心的影響,並不是大城市萬事都好,也不是大城市都適合每一個人的。這就跟小孩子出國留學是一樣的道理,包括移民。

很多人都知道,好大學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比較優秀,也因此好大學畢業出來的孩子比較容易找到好一些的工作,當然薪水也會高一些,今後孩子的前途日子也會好一些。但人們往往忽視了,有些孩子雖然很聰明但他們也會有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不喜歡的學校,不是每一個名牌大學都是孩子們向往的,雖然父母們用一生的經驗懂得了這個道理,但很多時候有些孩子是不這麽認為的。

一個人如果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兒的時候,當他讀自己喜歡的專業的時候,他的心情跟我們認為他應當去學去做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些時候,我們會誤以為孩子不肯努力,孩子沒有上進心,因為我們不明白,為什麽大家都認為好的,自己的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去的,為什麽不肯去努力呢,於是很生氣,也會說服孩子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兒,因為我們愛孩子,不會坑害孩子。

心理是一個健康的人最重要的一部分,雖然人們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它確實存在著,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心理,每個人的心理強弱也都不一樣,所以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像一台複雜的機器,當某個器官出問題了的時候,都會發出信號,有些信號很明顯大家都能看得到,感覺得到,比如疼痛,比如發燒,比如昏倒,但唯獨心理有問題的時候發出的信號跟其他器官不一樣,尤其是別人幾乎看不到,更感覺不到,所以心理的問題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問題。

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越來越需要有一個強健的心理了,也因此必須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不管是老人,中年人,青年人還是孩子,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而慢慢地還會導致很多精神疾病,以至於有些人一生都要跟這樣的疾病作鬥爭,生活的質量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更有些孩子在不被人注意的情況下,心理壓力過大,無法承受而走上自殺的道路。

很多人埋怨自殺孩子的父母,也有很多人說這不是父母的責任。追究這些責任對於已經逝去的孩子和失去孩子的父母來說,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過多地爭辯隻能使痛苦更大。我們要做和能做的應當是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孩子是父母生養的,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生命,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有些東西是與生俱來的,有些也許你覺得不是你身上的優秀基因,那麽就會去試圖改變孩子,讓孩子成長為你心目中的優秀孩子。出發點好,目的不一定能達到,不能再說為了孩子好就不顧後果。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從小培養起來的,一個長期在高壓下生活的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不一定是更強的,也許是更弱的甚至是容易得病的。

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除了癌症外似乎沒有什麽病可以真正奪去人的生命了,也就是說多數病都不會影響人的壽命了,然而心理疾病,這個人們一直在說要重視卻始終不知道怎麽才算重視的疾病,現在看來已經成了威脅人們生命的一種嚴重疾病了。

一個人尤其是孩子,能從橋上跳下去,能去臥軌,那要怎麽樣的勇氣,要怎樣糾結得無法活下去的心理狀態啊。無人能體會他們當時的心理,但我們肯定知道,那是極其痛苦的,也許感覺隻有那麽做才能擺脫痛苦了吧。

我想每一個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每一個孩子的父母也都知道,如果在健康和前途中一定要選擇,他們會選擇孩子健康的,這個毫無疑義,但做起來要讓父母時時刻刻想著這些,卻很難很難。

人的經曆決定著人的思想,在國內出生長大的人尤其受過係統教育的人,跟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受了美國教育的應當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有人非要要求我們這樣的人跟美國父母完全一樣去對待孩子一樣,我們根本做不到,這不是說你認為對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不會那麽去做的。同理,我們的孩子生長在美國,當他們被我們這樣的父母強行要求按我們的方法去學習,去生活,去努力奮鬥,我們能不能體會得到他們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

要做到完全放手,不論是多麽聰明的父母都做不到,尤其是中國父母,但在關鍵時刻作出一些讓步,這應當是聰明的父母要爭取做到的。很多矛盾,問題,所以升級,所以變成不能調和,所以惡化,甚至由親人變仇人,說白了,不就是因為彼此不能讓步嗎?

婆媳關係,夫妻關係,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係,都是一樣的,關係相處的好了就親,相處的不好就不親,甚至反目。誰願意家裏的關係不好,誰願意親人變仇人,可是為什麽會發生呢?說白了,還是讓步的問題。彼此都要讓步,但其中肯定要有個人先讓步,我們作為父母愛子女,子女不管多大,都是孩子,想想我們小的時候為什麽會聽話?是因為沒有現在的孩子成熟的那麽早,是因為不懂事兒,是因為沒有別的選擇。

有時候跟我發小聊天的時候,我們會說到現在的孩子,動不動還離家出走,我們小時候敢離家出走嗎?想都不敢想,因為我們不知道離開家會怎麽樣,吃什麽,喝什麽?所以也不見得過去的孩子多麽聽話。現在的孩子不是因為不聽話了。而是因為現在的孩子有選擇了,他們也許也不知道走了會怎樣,但他們的內心顧及不了那麽多,他們隻想自己,隻要此時此刻自己能發泄掉自己的情緒,這也說明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了。

外界的壓力,學習的壓力,家庭的壓力,對於孩子們來說還是很大的。過去我們也有壓力,但我們的父母很忙,他們的注意力不完全在孩子身上,而且沒有那麽強烈的願望孩子必須要怎樣,至少跟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還是有區別的,也許那時候的父母對現實沒有那麽多的期待,沒有覺得一定要怎樣才能怎樣。

過去的父母,孩子如果出息了,會很驕傲很高興,但孩子真的沒有如自己的願,也會理解孩子,不會像現在父母那樣覺得沒麵子或怎樣的。過去的父母認為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孩子,現在的父母覺得我的孩子一定要比我強,我孩子成功應當是正常的,而沒有如自己的願就是孩子沒有努力到,辜負了自己。

生活在當今,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心理問題,不管父母還是兒女,大家生活的都不容易,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我們怎麽能攜手把這些難關闖過去,怎麽能讓家人至少自己和自己的子女能健健康康地走過去,這些目標遠比讓孩子能出國,讓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讓自己有足夠的退休金要重要的多得多。

在國內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發生心理疾病,很多孩子精神分裂,不少孩子說自殺就自殺了,不僅僅是富士康的,不僅僅是沒錢買房的,什麽都不缺的孩子一樣都在發生著心理和精神方麵的疾病。如果你不接近精神疾病治療的圈子,如果你身邊沒有這樣的孩子,也許你真的很難理解,都會歸結到空氣食品有問題上。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華裔孩子自殺,高中生,大學生都有。前段時間高中生連續臥軌自殺,前幾天又一個名牌大學的孩子在金門大橋跳下自殺,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屍體。金門大橋平均每年都要有幾十人跳橋自殺,各種各樣的原因吧。但都是因為心理承受不了了,崩潰了。

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聰明的孩子也好,不夠聰明的孩子也罷,即便是農民工孩子,他們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當壓力大到了一定的程度,當內心的寂寞和孤獨感超越了自己能承受的限製後,孩子的行為就不是自己能控製得了的了,關鍵是很多父母根本沒有察覺。

今天就看到一個生活在美國的媽媽,說自己的兒子不想活了,就因為覺得沒有人在乎他,媽媽感到驚訝,每天忙得暈頭轉向為的就是孩子,為的就是家,怎麽還能感覺不在乎他呢。媽媽幸虧在那天晚上孩子睡覺前進到了孩子屋裏,孩子說如果她不進來,就準備不活了,旁邊放著一把刀。多可怕啊。

所以,我們自己認為自己做的,哪怕是我們拚命在做的,哪怕百分之百地是為了孩子,孩子知道嗎?如果他們不知道,說明我們沒有做到,沒有做好,我們隻是自己想當然地覺得我們做得對,做得好,也不會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這就跟很多人喜歡說教別人一樣,用自己的經曆,自己的感受試圖去改變別人,能達到目的嗎?我們最簡單的那麽百分之百地付出自己的愛給自己的兒女,結果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麽理想,何況其他的事情呢,但人類社會總是在這樣的悲歡離合中一步步前進的,誰也難以逃脫。

理論總是看著很簡單,真正做起來確實特別難,有些很簡單的事兒卻是最難做到的。就是因為人們都有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在通往自己的美好明天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總結經驗教訓,自己的,自己家的,別人的,別人家的,都要好好汲取,不能視而不見,不能僅僅地感慨一下,跟著同情一下,安慰一下,如果那樣,我們就會不斷地這樣重複這些,那麽犧牲者的犧牲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那才是更大的悲哀。

在孩子麵臨選擇的時候,父母能做的,應當做的到底是什麽?在這些孩子自殺後,我們是不是應當痛定思痛啊!

誰家沒有父母,誰又沒有兒女?兒女愛父母,父母愛兒女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愛的路上怎麽又有那麽多的傷痛?這是該怪孩子呢,還是該怨父母,誰也不知道。

改天再說說我見到和聽說的可憐的孩子們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8)
評論
ljwxc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arsonwang' 的評論 : 如果是真的。這種娃娃的“集體自殺”太逗了。我猜是小孩玩自殺吧,我尋思我小時候貪玩也沒玩到這麽極致。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君子' 的評論 : 謝謝君子來訪!問好!
北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另一個對我來說是虐待動物。
問好曉青!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陽光照耀' 的評論 : 多謝修心分享。周末愉快!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沫' 的評論 :多謝水沫鼓勵!周末愉快!
陽光照耀 回複 悄悄話 我們不能給孩子一個感覺或觀念,就是學習成績一流或什麽什麽一流才優秀或讓人驕傲或才有好的人生,即使嘴上不明說不明給壓力,孩子有了這樣的觀念後孩子就會活得太累了,甚至累死累活的拚的一切並不是他本人喜歡的。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及圈子裏的人認可的。這樣活著時間久了終於有一天要奔潰的。我們做父母的要自省愛就是愛,愛裏有讚美認可和鼓勵,愛不是有條件的,愛的就是孩子本身,不是因為他學習考分高,不是因為他。。。。。孩子自殺也可能是因為戀愛感情,父母也是要經常和孩子溝通交流感情的事情,像朋友一樣,理解他們引導他們,防止想不開。孩子自殺也有可能是因為受到欺辱和不公正待遇,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多關注她的世界裏發生了什麽,告訴她該怎麽麵對。我在初三時,寒假後開學班裏的體育委員沒來,有同學說他自殺了,是因為感情,我們都知道他喜歡班上一個女生,究竟是怎麽回事我們就不清楚了,那個女生看起來還好,沒見到特別的情緒沉重。那樣的一個青春少年就那樣說沒就沒了,讓人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老公說他的同學裏也曾有為情自殺的男生,唉,如果父母朋友知道他們內心的傷痛,一定可以幫助他們度過的。
水沫 回複 悄悄話 曉青寫得好!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wuli' 的評論 : 有道理。周末愉快!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umped' 的評論 : 謝謝鼓勵!周末愉快!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arsonwang' 的評論 : 你小時候膽子夠大的。很喜歡你開朗的性格!周末愉快!
早晨的陽光63134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wuli' 的評論 : 非常讚同
liwuli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不是孩子們比以前脆弱了,而是父母們比以前脆弱了,工作生活比以前社會壓力大了,所以反映在家庭生活中
pumped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引起我不少評論的念頭,有空再寫一寫。簡單說,人最接受不了的,是自己理解不了的冤枉,所以基督徒有打了左臉給右臉的說法,仁之一字,體會起來太不容易。寬恕別人,就是對自己的慈悲。
warsonwang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我小時候也自殺過,帶了一幫孩子去上吊,在樓頂上的晾衣服繩上,結果孩子太多把繩給拉斷了。就不了了之。為什麽會那樣。好像隻是覺得好玩,小孩子好奇。現在覺得後怕。死就好像是一個禁忌,對孩子有時會有誘惑,太神秘,太想去體驗。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頤和園' 的評論 : 園園姐周末好!謝謝你的鼓勵和支持!現在孩子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了,好像也越來越嚴重了,希望做父母的都能重視起來,那麽年輕的生命,不管是生病還是逝去都太可惜了。真的出現了問題,最傷的還是父母的心。
兩代人的想法不可能一樣,尤其這代移民父母們,很多人本身移居海外也存在適應與融入的問題,孩子們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也更覺壓力過大。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曉青妹妹周末好!希望所有的海外中國父母都讀到曉青的這篇文章,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育兒知道,是否是為了孩子的最大利益。我周圍的華人,特別是把孩子生在中國後來接到美國的父母,就有沒有處理好孩子的心理承受問題,結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有得抑鬱症的,有斷絕與父母關係的,有破罐破摔的,還好,沒有自殺的。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石假裝' 的評論 : 太可惜了,如果不說,誰也不知道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例子。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希望父母們多思考。

問好!周末愉快!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lac2003' 的評論 : 是啊,如果每個父母都能像你這樣想,這樣做,那麽孩子該有多幸福啊。身邊也有不少父母溺愛孩子,也給孩子很多的壓力。有時間我會寫了跟大家分享。

周末愉快!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惜福666' 的評論 : 我也覺得現在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對網絡太依賴了,缺乏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隻要離開網絡就感覺寂寞,孤獨。

問好惜福!周末愉快!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胖子' 的評論 : 胖貓好!你是一個優秀的媽媽!周末愉快!
Lilac2003 回複 悄悄話 感謝曉青分享.

做自己喜歡的事---說得好。青少年的生活不容易,他們要麵對許多挑戰。父母不能隻盯住分數和名校.

人生苦短,覺得父母更應該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多溝通,少壓力。我也告訴兒子,如果你已經做到最好,不管你得到什麽成績,我都高興。孩子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石假裝 回複 悄悄話 這的確是個問題,大人要處處注意。遇到過兩次這樣的事情了。一個女孩比較聰明,被大人們過早誇成天才,中三時就是個中上成績了,上了較一般的高中,最後……。還有一個非常聰明,一路順風,博士畢業後進了一流企業後,還在見習期就放棄了一切……。
惜福666 回複 悄悄話 去年我們鎮上有三個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中還包括我一個好友的孩子,我難受了好一陣子, 一直不願碰這個話題。 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 可許多內心是敏感而脆弱的。 加之網絡的過分開放,peer pressure 和家長的期待, 時常會讓孩子想活著的意義。活著是為了什麽?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 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 其它什麽考好大學, 掙錢, 那都是浮雲。 孩子不能總讓他們在網上掛著, 那上麵的壞影響很多。讓孩子多經典的好書, 作一個接地氣的人。
南胖子 回複 悄悄話 曉青,你分析的太好了。現在的孩子承受著來自各方麵的壓力,他們真不容易。作為父母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鼓勵孩子積極向上,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好了再好。記得我兒子在他上學的時候曾經抱怨,說“ I never good enough for you guys no matter what I did and how I did. "現在想想這些都感到很慚愧,自有了教育兒子的體會,對女兒就是鼓勵,我常跟她說“做一件事你隻要盡力了,不後悔就行”。但有些時候,我會把我對事情的觀點說出來,聽不聽由她。
祝好!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羽衣飛飛' 的評論 : 是啊,一聲歎息!問好飛飛!
羽衣飛飛 回複 悄悄話 歎氣,可憐的我們。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杜鵑盛開' 的評論 : 多謝杜鵑鼓勵!周五快樂!
杜鵑盛開 回複 悄悄話 Very nice article. Happy Friday.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