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平日的晚上家裏很少或者說基本沒有人來電話,昨天晚上,家裏電話鈴響了,看到是無名電話,我想也許是大姑姐的電話,趕緊接起來。果然。大姑姐說,他們的舅舅突然去世了。
老公的舅舅我隻見過兩次,分別是在公公和婆婆的葬禮上。
婆婆家裏隻有姐弟倆,姥姥很年輕就守寡帶大了他們倆。聽婆婆說過多少次,姥姥喜歡舅舅,偏心舅舅。在他們小的時候每次婆婆帶舅舅出去回來,姥姥都要檢查,看看舅舅是不是有什麽磕碰,如果有,婆婆就有得好看了。孩子小時候的記憶是多麽深刻,到了老年的時候還一直記得這樣的一件事兒。
舅舅家住在東北,離婆婆家不是很遠,但不在一個城市,他們來往沒有很多。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公公被關了起來,是因為老公的爺爺曾經在北平解放的時候為兩黨做過聯絡,其實是對和平解放北平做過巨大的貢獻的,也是很有名的一個人。但在那個時候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所以家裏人都有被牽連。舅舅當時是站出來跟家裏劃清了界限,所以文革的時候免遭了審查。
姥姥後來一直跟著婆婆家在一起生活,用婆婆的話說,養了姥姥40多年,這也是真的,婆婆家生活條件一直不錯,除了文革中受罪外,平日裏沒有過挨餓的經曆,因為公公的職位,家裏的收入還是可以的,婆婆也一直是國家幹部。
我對姥姥的印象非常深,雖然也沒有見過幾麵。
記得我跟老公談朋友的時候去過家裏一次,那幾天在他家裏我做飯,姥姥那會兒已經年紀很大了,從她住的小屋裏扶著牆走到了廚房,那時候,老公家的房子是樓上樓下的,姥姥住在樓下挨著廚房的一間屋裏,現在想來那屋應當是吃飯用的。姥姥坐在了廚房裏一張小飯桌邊上,看著我洗菜、切菜、炒菜。
因為是我第一次去人家家裏,很少主動說話,姥姥看著我說:“我就喜歡看你做飯,你幹活兒真麻利,我還喜歡吃你做的飯菜。”“真的嗎?你最喜歡吃哪個菜呢?”我這樣問著,姥姥笑著想了想:“喜歡吃肉炒豆腐。”我順手從我背後的冰箱裏又拿出了一塊豆腐,說:“那好,今天我再做一個豆腐菜。”姥姥一邊看著我做飯,一邊跟我說著話。
姥姥出生在一個有錢人家,那時候她是家裏的掌上明珠,據說誰要想見到她都不那麽容易。後來嫁給了姥爺,姥爺人特別好,是當地一個負責判案子的官,也是一個清官。我不知道當時叫什麽。後來因為一個當地一個軍閥要冤枉一個農民的案子,軍閥要給姥爺錢,讓姥爺判農民輸,姥爺沒同意,結果那個軍閥誣陷說姥爺通日,通緝姥爺,姥爺在逃跑的路上生病死了。
姥姥從很年輕就守寡,姥姥年輕時候長得很漂亮,就是老了也還能看得出來。姥姥說,她年輕的時候,有錢人家的男人都看上她了,要娶她的不少,就是姥爺不在了也還有誰誰的兒子也看好她了(這人要說了大家都知道的)。可是為了這兩個孩子姥姥誰都沒有跟。姥姥話裏話外的有點覺得兒女對她不夠好,有些傷心。
聽老公說,文革中家裏全靠姥姥照顧的,公公婆婆都被批鬥,姥姥在家帶著老公和他哥哥,因為姐姐年齡大一些所以也在學校忙活。姥姥對他們家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從小都是姥姥照顧孩子,老公到現在還清晰地記得《水滸傳》、《三國演義》的一些片斷,都是姥姥在他們小時候帶他們的時候每天讀給他們聽的。
老公在家裏最小,所以姥姥也格外疼愛他,姥姥一直在老公家,所以老公對姥姥的印象也最深,老公總是記得,他小時候很淘氣,不肯好好吃飯,尤其不愛吃早飯,玩到要上學了來不及了就往外跑,姥姥總是拉住他要他一定要吃口早飯再走,老公回憶,經常是姥姥一手端著牛奶邊喊他邊說:“你就喝一口牛奶吧,姥姥給你敬個禮行不行?”隔輩兒的老人疼孩子是真心真意的,也是絕對感人的。
姥姥一直在老公家生活著,我跟老公結婚後在北京工作生活,那時候公公婆婆一直就生活在東北,照顧著姥姥。一次婆婆要陪有病的公公外出看病,於是把姥姥送到了也在東北的舅舅家,那好像是唯一的一次姥姥跟舅舅家生活在一起。姥姥一輩子抽煙,還是煙袋那種的,舅媽不讓姥姥抽煙,於是高齡的姥姥痛苦地把煙戒了,在舅舅家姥姥生活的不開心,據說是跟舅媽合不來。這也正常,婆媳關係不好處吧。
婆婆回家不久就把姥姥又接了回來,那時候婆婆就說姥姥的身體大不如從前了。也從那以後婆婆一直對舅舅有意見,說舅舅沒有很好地照顧姥姥。
一次婆婆在北京看病,也恰好趕上過年,舅舅也去家裏看姥姥,立春那天姥姥跟他們吃了晚飯後就去睡覺了,第二天早上就沒有再醒來。那年姥姥84歲。婆婆知道了怪舅舅不知道限製姥姥的飯量,不知道要姥姥消化消化再睡覺。80年代老人活到84歲還是算高壽的,再說姥姥平日裏什麽病都沒有,從來沒去過醫院看病,更沒住過院什麽的。老公常常說,那時候的人哪兒像現在還知道每年要體檢。
姥姥去世後,婆婆跟舅舅的聯係也少了,一直到公公去世的時候我見到了舅舅,他來北京為公公送葬。公公患癌症在北京去世,他所在的市裏派來了領導,還有一個專門負責處理後事的小組,公公一生清廉,為人特別好,雖然已經幾代新領導班子了,對公公的尊敬依舊。
老幹部局的負責人告訴婆婆,你別說那麽多別的,有什麽條件就提。婆婆一個條件也沒有提,把公公一生為當地做的貢獻說了一遍,那也是我們聽了多少遍的。記得公公的追悼會開得很隆重,雖然是異地,但依舊來了不少人,當是還有當年跟公公在一個部隊打日本鬼子的老首長也送來了花圈,自己行動不便了,還派自己的秘書來看望家人。
舅舅對那樣的場景十分感慨,也回想起很多姐夫對他,對他們家人的照顧。看得出來他很受感動。那時候舅舅看上去很年輕。
舅舅長得象姥姥,挺帥氣的,是中學的高級教師,他教曆史課,教學方法特別,講課也特別生動,學生們特別喜歡他。他的性格也很像姥姥,不喜歡批評人,凡事兒總往好處想,往好上說。
公公去世的時候也很突然,家裏忙亂,婆婆突然失去了老伴心情不好,大兒媳婦因為說話不太注意跟婆婆鬧了矛盾,舅舅看出來了家裏的矛盾,沒有說太多,也沒有參與。在分別的時候,舅舅專門到我住的房間,跟我說:“我們沒見過麵,但這次我對你印象很好,我感覺,你是這個家裏最懂事的孩子,你們在外邊也不容易,要好好生活,將來回來的時候,有機會去我家玩。”那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姥姥,那個總會說我好話的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而且多數人都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裏,越是這樣,我們每個人也越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而不是批評。很多時候,人們對一人的印象深,對一個人的印象好,對一個人能懷有感恩的心,或能長久地念著他/她,其實並不是因為曾經由於接受過這個人多少的教育或訓斥,而是得到過多少這個人對自己的肯定或讚揚,哪怕這種肯定和讚揚是帶有鼓勵性質的,依舊讓人能感到那種特別的喜歡。
婆婆去世的時候舅舅也來北京送葬了,那次我們接觸的也多了一些,因為沒有了姐姐,舅舅長輩的地位高了不少,每次吃飯舅舅都會給我們講家史,講述了很多我們從來都不知道的家裏的很多真實的秘密。那些天我真的體會到了舅舅的口才,也理解了那些學生們為什麽那麽喜歡舅舅,喜歡聽舅舅講課。
由於舅舅到北京一次不容易,今後再來的機會也不多了,我們給舅舅買了北京一日遊的票,舅舅跟著旅行團玩了一天,回來特別高興,還給我們每人都買了小禮品,雖然不貴,但看得出來舅舅是真心要送我們的。我現在還清晰地記得,那天舅舅在晚飯前,拎著個小包來到我房間,悄悄地看看沒有別人,才打開小包讓我先挑選喜歡的手鏈,還幫著我選顏色。這個手鏈現在還保存在我的手飾盒裏。
接著舅舅從兜裏拿出一小紙包塞給我,我打開了幾層紙,看到是錢,舅舅說我們結婚的時候他沒有表示,現在一定要給我們幾百塊錢補償一下。我開始說什麽都不收,後來看到舅舅要不高興了,我收下了錢,但在舅舅回家的時候我們給他花錢買了臥鋪票。那也是我們最後一次見到舅舅。
舅舅在家裏一直做家務,家裏有兩個兒子也不是特別出息,小兒子離婚後孩子一直由舅舅舅媽養活,所以家裏經濟條件和負擔都不輕。舅媽身體不好,家務一直都是舅舅做。這幾年孩子大了他們剛剛輕鬆了一些,每天早上他們都出去鍛煉,也隨著人們的保健熱跟風養生,日子過得還算可以。
聽大姑姐說,那天早上舅舅跟往常一樣出去鍛煉,回來的時候上樓梯,馬上到家了突然暈倒了,結果好久沒有人知道,舅媽那時候也不在家,鄰居發現後打了120,送到了附近小醫院,醫院說救不了,後來找到了舅舅的兒子,兒子把他送到了大醫院,這時候顱內出血過多了,醫院說沒有手術的機會了。就這樣舅舅在醫院裏又躺了兩天,走了。
舅舅原來有高血壓,但跟養生學的貼了什麽穴位,血壓降低了,由於怕降得太低,就自己不吃降壓藥了,也不知道是血壓高了還是太低了引起的頭暈摔倒了。這些舅媽也說不清楚。人年紀大了身邊沒有人關照,加上現在的養生辦法科不科學的都有,導致很多老年盲目跟風,也對健康有不小的影響。
舅舅一向身體不錯,這麽早因為這樣可以避免的原因走了,實在是可惜。
在這之前的幾個月,大姑姐出差去東北還專門去看了舅舅,那時候舅舅很好,大姑姐走的時候舅舅說:“這也許是咱們最後一次見麵了。”舅舅走前不久還給大姑姐打電話要大伯哥的電話,說想他了。舅舅在家裏一直是照顧舅媽的,突然有一天,舅舅做了早飯跟舅媽說:“你放心,隻要我在,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但你也得學著自立呀。”幾天後舅舅就這麽走了。
人,是不是都有預感呢?有些話說得奇怪,有些事兒做得特別,是不是預示著什麽?
昨天之前的好久,一直都沒有舅舅的消息也很少想起來舅舅,而昨天知道了舅舅走了,往日舅舅的點滴全部回到了我的記憶之中,還包括早就走了姥姥,還有公公婆婆,雖然他們是跟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但由於我嫁給了他們的親人,嫁給了我老公,我跟他們跟他們的家有了關係,有了跟親人一樣的關係,也有了感情,有了跟親人樣的感情。他們每一個人都成了我生命中永遠有記憶的人,也都成了我心裏永遠的親人。
舅舅,一路走好!
謝君子!
我都不敢讀懷念親人的文章了。
我這幾天因思念三姨心情很差,沒睡好覺。
你是個實在人,你多保重啊!
我們好好生活就是對已故親人最大的安慰:)
祝周末快樂!
我是一字一句看完的。寫的感人。
尤其感觸的是文中寫的這些人都和你沒有血緣關係而你還將他們的那些事記得這麽清楚不容易。
題目是寫舅舅,曉青花了幾乎一半的篇幅先寫姥姥,我想可能因為姥姥是舅舅和你婆婆的媽媽,又是你LG的外婆,加上曉青和姥姥接觸過不少時間對她印象挺深的原因。
這裏麵親人的關係要理一下才明白,但文章寫的好這些都不在話下。
婆婆的去世有點惋惜,舅舅的離世就更可惜了,發現的早或許能救過來。
說來確實很神奇,人在走之前好像都有些預感,舅舅表現得很明顯。
隻要是親身經曆的,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話語寫出來的親情,就一定感人暖心,尤其是在物欲橫流的當下。
問好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