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要過春節了,好多南方人不知道有小年這一說,記得小時候從過小年開始家家戶戶就忙活上了,街上有人賣灶糖的,真是又甜又粘。國內小年的那天,幾個朋友在一起吃了頓飯,說起來了,還回想起那糖呢,說如果是現在牙要是戴了套的還不給粘掉了。還真是,小時候就是好啊,什麽都不用擔心,現在吃塊巧克力想著隻能吃一塊,不能吃第二塊了,吃多了不好。那天一起吃飯也是,幾個朋友看到一桌子的菜就開始說了,一個說:“這麽多肉啊,太多了。”另外一個說:“呀,今天吃這一頓把一個星期的肉量都吃完了。”到了一定的年齡自己都知道關心自己了,對自己的健康格外的關注。
那天他們點了很多辣菜,我不喜歡吃辣的,吃了一塊帶辣的,結果第二天嘴上就起了泡了,跟變戲法似的,就這麽靈。我這發愁呢,馬上過年了要去跟全家人團聚呢,這全家福照出來嘴上有個泡,難看死了吧。真夠嗆。
很多事兒要趁年輕,說得也是這個道理,年輕的時候,小時候,吃點什麽多了少了的都不要緊,當然那時候也沒有多的,隻不過過年前後的能好點,也談不到多。現在小孩子胖胖的那麽多,估計也是吃得多了造成的。再說是不是現在的東西跟過去也不樣了呢。不知道。
過去在家的時候,從陰曆23開始掃房子,一直忙活到年三十的下午,那真是有過年的氣氛,準備菜,發麵,要蒸好多饅頭什麽的,記得我媽媽還能做好多刺蝟,拿紅豆當眼睛,身上用剪刀剪的刺,蒸出來真的很像的。炸好多排叉什麽的。還要包一些餃子凍起來,那時候還沒有冰箱,在東北也不用冰箱,外邊天然大冰箱。
最累的要屬準備雞食了,那時候家裏養著一些雞,過年的時候都不願意做事兒,要在年前都把雞食準備出來,剁好了,拌好了,做成一個個大球,凍起來,到時候給雞吃。所以正經要忙活一些日子呢。
現在,幾乎天天是過年了,什麽掃房子,洗被子,做新衣服,準備飯菜,更不用說準備雞食了。全不用了。好多人家都不在自己家吃年夜飯了,早早的在飯店訂了,到時候去吃,吃完了站起來就走了,什麽事兒都沒有了。更不用說像原來那樣,從第二天開始,把年夜飯剩下的菜裏合到一起再做再吃了,那叫折落。南方人肯定不知道。
說實話,現在還是挺懷念那個過年法的,熱鬧,尤其大年初一早起去各家拜年,真的很期待,三十兒晚上本來睡得就很晚,早上居然都能起得來。而且有規矩說年三十兒到初二不能往外倒垃圾,天啊,腳底下那瓜子花生皮好多,是不是不能掃地呢?忘了。
有些關係好的鄰居,吃著年夜飯就來串門了,看看你家吃的什麽飯菜。真的,那樣的情景總也忘不了。好像一年到頭盼的就是過年。
不知道東北人怎麽樣,我家過年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給外婆磕頭拜年,然後拿紅包.。這種拜年的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每年春節爸媽都要給孫輩們發紅包,幾個孩子過年也就盼著這個時刻,這幾年孩子長大了,大的個子都一米七了,照樣到點了,搬著個墊子就跪下磕頭說拜年話,他們在很小的時候要大人在後邊提醒說什麽,現在自己提前編好的,一套一套的,把老人笑得前仰後合的,那一刻是全家最快樂的!
快了,馬上又要到春節了,我也要跟那些打工仔一樣,趕著春運的時候,要回家過年去了,不過我不坐火車,坐飛機。我才知道,從我們這裏到加州也有火車,不過要坐27個小時,真不如國內快。如果什麽時候美國也有高鐵了就好了,方便了,也省時間,但很難,要大家同意才行,民主就是這樣的。
在美國過小年,沒吃到灶糖,但吃到了冰糖葫蘆,別說,味道很正宗的,這也是來美國18年來第一次吃到。是我們這裏一個人,專門從加州進的山楂,在家自己做的,然後批發給各個中餐館,看看什麽買賣都賺錢的,3美元一根。現在的冰糖葫蘆裏麵沒有籽了。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在美國懷念著國內的小年,國內過去,我們小時候的從小年就開始忙活的年呢?
我們真是鄰居,而且很近。我家離兒童醫院和月壇公園近。
他鄉遇老鄉,兩眼淚汪汪:)
問好!
我是北方人,可對這些陰曆陽曆大小年什麽的一竅不通。
小年從哪天開始?
樓下瓜瓜和月壇大叔:我和你們是鄰居,越說越近了:)
祝大家春節快樂!
我和樓下教練有同感。
但曉青說是南方人那一定是了,或許是入鄉隨俗的緣故。
這就聊上了啊,樓下都是北京老鄉,我一個南方銀就插不上嘴了。
估計一幀把回話擱錯地方了,這兒好象沒胖貓。
祝曉青及樓下各位周末愉快!
月壇北街,水電部,武警或首汽或鐵三區的?
以上這些宿舍地名都熟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