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2025 (17)
高科技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同時也一定是某種災難的隱患。今天想要說的不是這些。
過去我們親戚朋友之間的聯係多是靠寫信,慢慢的靠通電話,在沒有電話之前大家的來往都是串門,那時候雖然生活的艱苦但樂趣也很多,人和人之間的交流相對很多。記得在最困難的年月裏,我父母曾經在內蒙的牙克石往北京的爺爺奶奶家寄過一種叫“卜琉克”的東西,長的大大的,扁圓的,別說,我在美國的中國超市還真見過,隻是沒看叫什麽名字。現在恐怕沒有人來回寄這些東西了,實在也是不需要了。
我舅舅家在上海,我們小時候都是看舅舅按期寄來小雜誌,有時還有衣物,吃的,糖什麽的。那時候好像特別有盼頭。寄東西就要寫信,收到了東西就要回信,聯係都是在這麽繼續著。
慢慢的人們的生活好了,但聯係依舊還是寫信,有急事兒的時候就是發電報,看誰能簡單扼要地既省錢又能把事兒說清楚。多數電報都是:“某日、某時、某車廂到”或“家有急事兒,速歸”等等的,現在是根本沒有人再需要電報這樣的東西了。除非是唁電。
記得剛剛開始有電腦,有網絡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習慣用郵箱寫信,我也是,那時候好多朋友說:“你不要再給我們寫信了,給你郵箱地址給我們發信就可以了,不花錢還很快。”我說:“我可不習慣用郵箱,你想,要寫拚音,要選字,還要想自己要說什麽,太費勁了,都得影響自己要說什麽的思路。”那時候中文打字的軟件還沒有現在這麽好,所以我很長時間都不能接受使用電腦、使用郵箱跟別人聯係。
慢慢的大家都不寫信了,我再寫那就是沒有回信了,不得已就得開始使用電腦使用郵箱了。
自從習慣了用電腦聯係,我感覺方便的真不是一星半點,你想隻要手指頭動一動,你想寫多少就寫多少,寫好了隻要一按發送,那邊立刻就能收到,幾秒鍾的時間而已。如果對方在線上還能馬上收到回信呢,方便極了。再慢慢的有了網上聊天的工具了,就更方便了,其實現在大家用郵箱的時候反而少了,因為聊天工具更方便更及時了。
高科技的發展不僅僅改變了人們聯係的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友方式。
過去認識一個朋友不像現在那麽容易,方便,由於聯係方式的單一和麻煩所以很多原本不錯的朋友也會漸漸地聯係越來越少了。而現在不一樣了,通過網絡很多人都能由原來的不熟悉不了解,變的熟悉和了解,也有很多原來失去聯係的同學朋友們又恢複了聯係。這對我們這些生活在壓力極大,相對孤獨寂寞的世界裏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在網上,我的同學就有40多人,親友,朋友,同事現在增加了網友這樣的朋友形式。所以平日裏單調單一的生活由於人們聯係方式的改變也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也增加了很多樂趣。
前一段時間我們的一位朋友突發腦溢血去世了,前幾個小時還在跟同學朋友們在微信上聯係,這使得很多人難以接受,悲痛萬分,可見密切的聯係能夠加強人和人之間的感情交流,也能讓人們在心靈上互相感應。這位朋友平日喜歡跟大家在微信上聯係而且他習慣晚睡,有時候在夜間朋友們還能收到他發的信息。
那天的葬禮上有朋友回憶,有一次他下半夜在群組裏發了短信,朋友們收到了起來回信說:“怎麽這麽晚了還在發消息。”他說:“難道你們這麽早就睡了嗎?”後來朋友們合計怎麽能把他黑掉,讓自己收不到他的信息,幾個朋友都不會,這位朋友居然教給大家如何在群裏把他自己黑了。
我們都能體會得到,正在睡覺的時候如果手機裏來短信不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兒,可是在這位朋友的葬禮上,當人們回想起這段往事的時候,內心充滿的卻是懷念和愛,因為從此也許再也沒有人會在那麽晚個給你發短信搗亂了,可是曾經那樣的搗亂卻成了你很美好的回憶。
前幾天我大叔心髒病突發去世了。家裏的親人在萬分悲痛之餘感到非常遺憾的是這段時間跟大叔的聯係相對很少,年紀大的人尤其是親戚之間有時候就會覺得大家都忙,沒什麽太多要說的就會聯係不多,尤其是由於一方或雙方都懶一點,或都忙一點就更是顧不過來互相間的聯係了,尤其有些家人習慣於大節日的時候聚會,平日裏還有小節日裏都會放棄或忽略了互相之間的來往。
大叔在心髒病突發前不久發現了患有肺癌而且是晚期了,家裏的兄弟姐妹知道後都想去探望,也想打電話問候,但大叔的兒女不同意,因為怕關心的多了大叔知道了病情會負擔過重。咱們中國人都有一個習慣,患病了尤其這樣的重病不希望別人知道,就算是親戚也不願意告訴。大叔的突然離世給大家的打擊都很大,後悔沒有在這之前看到他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覺得如果有這樣的遺憾也是正常的,大叔生活在天津要說離北京不遠,兒子一家工作生活在北京,他們不論大節小節都來北京,如果平日裏大家聯係的非常密切,電話聯係也很多的話就不存在由於他病了大家突然去看望他的問題了,平日裏聯係的不那麽密切,病了,突然間大家都關心他對於他的心理負擔是肯定有的。
我想最有遺憾的應當是我小叔了,因為去年的兄弟姐妹的聚會他因故沒有參加,而今年的春節他也沒有見到大叔,所以他這次專門自己多買了一個花圈獻給了大叔。遺憾和後悔什麽都不頂,我們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訓,如果親,如果愛,如果想自己今後不後悔或少後悔,那麽平日裏還是勤快一點,能見麵,能聯係的還是要盡量多見麵多聯係吧,因為意外畢竟不是我們能預料的。
奇怪的是人很多時候平日裏越想不到的,越覺得可有可無的,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變成渴望的和不能缺少的了,也因為這樣才會有人後悔,有人感到無比的遺憾。我不希望也不接受那些對別人的埋怨,自己能做的自己盡量做,做不到了或沒做到的就是自己的問題,不要埋怨別人也不要自己後悔了,因為很多東西都是命。這個你就是再不相信也是存在的,否則就不會有那麽多巧合的事情發生了。反正我就是這麽認為的。
其實在國內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於患了癌症對病人都會隱瞞病情。過去比較容易,因為癌症也沒有什麽辦法可以治療,而現在不一樣了,形形色色的方法都能講出治療癌症的道理來,而人們求生的欲望也越來越強了,畢竟現在生活好了。過去在我外公患癌後,在醫院診斷不能治療之後就要求回老家,我們當時也都瞞著他的,但是他還是能感覺得到的,所以後來外公就在老家去世的,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別的更多的治療方法,能做的就是等待。
現在不管哪兒的人隻要得了重病都會奔著北京上海來治病,到了治療癌症的地方肯定都是患癌症的病人在那兒,你說誰一看不明白自己得了什麽病了,在這樣情況下完全瞞住病人病情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便如此,病人的心理還是不希望別人知道,這就是咱們的心態。
大叔原本是一個不怕病也不喜歡看病的人,在他體檢發現患心髒病後,家人就勸他去看看專科醫生,支架或搭橋的都能幫助緩解病情,可是他拒絕了,認為吃藥就可以了,沒想到的是這次還是因為心髒病突發走了。但人們可能都不了解自己,當自己真的知道自己病了的時候還都是很貪生的,這是人之長情。別人是這樣,我大叔也一樣。
很多人看到癌症晚期的患者接受那些治療的時候,看到他們所承受的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的時候,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也都會想或說,我要有那麽一天絕不治療,太遭罪了,可真的有那麽一天的時候還都是會想方設法地尋找各種治療,以此來讓自己多活幾天的。
醫學發展到今天確實很多癌症已經不是不治之症了,但對於一些髒器的癌還有一些比較惡性的癌確實是沒有什麽好辦法,對於一些人而言確實是最後的人財兩空的結果。
麵對這樣的現實,麵對我們漸漸步入的老年,很多東西給我們帶來的都是我們逃不掉的機會。人生也就這麽幾十年,而在這短短幾十年裏我們能真正健康地好好享受的時間就更少了。很多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我們還能有點時間的時候,在我們還能上網,能打字能看得見聽得清的時候,能互相多聯係還是盡量多聯係吧,或許你覺得跟別人聯係是一件很累的事兒,或許覺得別人在你忙的時候聯係你是影響了你的正常生活,其實很多聯係隻要隻言片語,一句:“你好嗎?”、“幹嗎呢?”、“忙嗎?”、“想什麽呢?”都會讓對方感到溫暖。
如果你忙著完全可以說:“你好,我忙著呢。”“忙呢。”、“忙。”“忙事兒呢。”估計對方就不會再打攪你了。當你一天結束的時候,當你躺在床上準備入睡的時候,你會想起今天你曾經收到的這些問候,至少你知道有人在惦記你,有人曾經問候了你,你的心是溫暖的。這樣在那個人突然不在了的時候,你不會那麽後悔,在沒有任何意外的時候你就有可能願意再主動地聯係一下對方,這是聯係,也是交流,是溫暖也是愛... ...
現在很多人工作上都有電腦,手裏都有手機,時不常看見那些開車的人不是打著電話就是發著信息,說心裏話看著他們真是又氣又怕,氣的是這樣的人開車時快時慢,怕的是他們這樣早晚會出車禍的,這都是人命關天的。但有時候卻也能理解,他們需要聯係,需要交流,一會兒上班了或到家了就沒有時間了。偶爾我也會給上著班的朋友發句問候,找個理由說幾句話,雖然不希望因此影響對方的工作。也有時候我會接到朋友在班上發來的問候,一句:“你好!”或一個笑臉,馬上會讓我興奮起來,我會立刻回話:“你好,幹嗎呢,不好好上班,發消息。”對方會說:“別擔心,我在廁所,用手機呢。”我笑了。這就是聯係,這就是關心,這也是愛。
人生無常,我們都希望我們平安無事,我們都希望我們能每天都能還有聯係,還能聯係,其實任何機會都在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地方等著我們呢,所以能聯係的時候多聯係,珍惜我們還能聯係,還願意聯係的每一個時刻吧,畢竟這些都是有限的。您說呢?
你是一個重情誼的人。
我們大家都應該珍惜生活裏習以為常的關聯,失去了,永不再來。親情和友情,莫不如此。
那個怎麽說來著...同車同船亦是緣,要是誰在馬路上踢我一腳,也是緣分啊?要不那麽多人他幹嘛光踢我?
你總是用出奇不意的聯想和文字,觸動我們的心靈。習以為常的話題,經你這麽娓娓而談,顯得那麽生情和親切,每每讀你的文字,就象是找到了心與心碰撞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