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文//莫問
昨天在一個博友的博文裏看到一篇《虎媽的稱謂是中國媽媽們的驕傲》論述的是有關對於孩子的培養、教育、管理的文章,深有同感,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話令我感觸:【你不逼著孩子學,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可能有自覺主動學習的能力,也無法知道自己的特長到底在哪方麵,】讀完此篇我留下四個字:“講得很對!”
每一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小天使,每一個媽媽愛孩子勝過愛自己,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在事業上成為棟梁,在生活上蒸蒸日上,自己沒有成就的一切願自己的孩子得以實現,這種期待在媽媽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為了孩子的成才,媽媽可以犧牲一切在所不辭。
鑒於我是生活在異國他鄉的中國媽媽,始終沒有改變我對孩子的中國試的教育,在西方國家,學校的課程教學是寓教於樂的形式,啟發興趣、自我發揮占教學課程的重大部分,作業都是在課堂完成的,老師不留家庭作業。
我的孩子10歲了,現在讀groep 6 (中國的四年級),在中國這樣年齡的孩子每一天背的小書包的分量要有3---4公斤了吧,而我的孩子每一天書包裏隻是一個麵包盒和兩瓶水。
想到與中國教育的方式相差甚遠,我懷疑孩子的學習程度和質量。在我與校方交流中,得到了如此回答:"課堂上所學的都是孩子們所領會接受的,作業是在他們領會和接受中完成的,所以不必再給孩子增加課外的負擔。"
當然,在西方國家(特別是荷蘭悠閑的環境,優裕的社會福利)沒有那麽大的競爭,沒有那麽大的壓力,孩子娛樂的時間與學習的時間幾乎在1~1的程度,現代科技的發展,電腦、電子遊戲機成為孩子們的最愛,他們的業餘時間全部投入在這個上麵,我為此大傷腦筋。
起初以命令型要求孩子,控製他打電腦、玩遊藝機的時間,結果造成孩子與我爭執,在二個月內發生無數次爭吵,甚至增加了我們雙方的壞脾氣。
通過命令型的要求,我發現,孩子在逐漸的成長、在教育中僅命令是不可以的,必須要在培養興趣愛好中得到恰當適時的管理。
四年前,培養孩子學習鋼琴,由於男孩子的好動,難以靜坐在琴前,因此就停學。一年後,在選擇學習樂器時,他興高采烈地喜歡上了吉他。至目前他學習吉他3年了,可以演奏不少樂曲,去年老師破例讓他演奏了電吉他,"他有音樂天賦"----這是老師給的評價。
對於一個出生在國外的中國孩子,他的母語不是中文,所以學中文,講中國話成為一個重要的功課,作為我---一個出生在北京,生長在北京的媽媽來說一定要擔負起對孩子的中文教育。現在我的孩子的普通話講的慢一點,但是真的很標準,ok啦!
在學習上培養孩子的進取向上,特長上培養孩子的韌性,而在體能上要與【苦】衝刺。為了強身壯體,遊泳、溜冰、每周都不可缺少,天氣好的時候進行室外活動,如:踢足球、打籃球、騎自行車、跳繩等等,
由於眾多的活動安排,心裏上和興趣上產生了互動,孩子對打遊戲機從上癮變成了能夠調節心裏,自覺控製上網時間,即增加了許多愉快又學到了知識和才能,也從而挖掘出了智慧的寶庫。
目前,我的孩子在全年級不同膚色的學生中各項學業名列前茅,被校方肯定為【特才生】,增添了國際象棋課程培訓和其他外國語課程的學習。
一路走來,別人隻看到了結果,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媽媽的付出是無法計算的,多有辛勞伴隨,多有焦慮憂煩,,,,
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不圖回報的,
因為,你永遠是媽媽的小天使!
寫於201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