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從這兩種食物的性能來看,蘿卜大多性涼,薑性溫,按常理來說夏季吃薑是熱上加熱,冬季吃蘿卜則是更加寒涼,但為什麽能達到“不勞醫生開藥方”的效果呢?其實,這裏麵蘊含著中醫陰陽消長的道理。中醫認為,一年四季,自然界的陰陽是更替消長的,如同萬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樣,人體的陽氣也是春季生發,夏季成長,秋季收斂,冬季蟄藏。
夏季陽氣蒸蒸日上,由內向外發散,正如《黃帝內經》載:“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此時人體陽氣需要順時外泄,其趨勢是向外向表的,同時由於陽氣外泄使得體內的陽氣相對較弱,中國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認為,夏季是“陽氣在表,胃中虛冷”,所以中醫的養生大法是“春夏養陽”。薑具有升陽發散、溫中祛寒的功效,夏季吃薑,一來可養護陽氣,順應陽氣的升發之勢;二來可溫中散寒,解決“胃中虛冷”之象,使人體更能適應夏季的外熱內寒,從而保健身體。
冬季,情況正好相反,陽氣要向裏入內,收斂蟄伏,《黃帝內經》載:“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無泄皮膚,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此時人體陽氣入裏閉藏,使得體內的陽氣漸盛,陽盛則熱,冬季就有了“陽氣在裏,胃中煩熱”,所以中醫的養生大法是“秋冬養陰”。蘿卜大多性涼,既能順應陽氣的閉藏,又可用其涼性來祛除內熱,免去體內積熱生痰。
此外,生活中還有一種“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即“上床蘿卜下床薑”,究其道理,與“冬吃蘿卜夏吃薑”有異曲同工之妙。中醫認為,人體的陰陽消長,在一天24小時內也是有規律的,子時(約23時至淩晨1時)是陰盛之極時,陽氣開始生發;午時(約11時到13時)是陽盛之極時,陰氣開始生長。所以早晨起床後吃些薑,可助陽生發,為人體提供能量;晚上,人體的陽氣要收斂、入靜,吃點蘿卜可助陰斂陽,涵養機體,以休養生息。如果晚上吃薑,則會擾動收斂的陽氣,使人夜寐不安。
由此可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養生俗語、諺語以及很多當地流傳下來的生活習慣,大多是有其深刻道理的。人們可以去粗取精,把握科學和合乎常理的養生之道,在正確的思想觀念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用“養生之道”來駕馭“養生之術”,真正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美國《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