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在議論唐駿被方舟子揭露的學曆造假問題,很多人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美國微軟派回中國去的CEO居然是學曆造假的!我也說說我的想法,唐駿學曆也許很一般,不過在回到中國後尤其是在國內變成了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之後人們對他的關注一定是越來越大,他的身世、學曆包括如何有的今天,不僅僅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也會是公眾希望了解的,因為很多人都很肯定的知道唐駿是個成功人士,所以希望對他了解的更詳細一些,主要還是自己也好朝這個方向努力,有朝一日也能成為成功人士。
可是在國內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一個人被定位為成功人士或出名之後,都會有很多人對他(她)的一切除了羨慕外還有一些懷疑。在國內造假的問題很嚴重,除了學曆其他的也一樣,而學曆造假是這幾年剛剛開始的,過去由於上大學非常不容易,因此沒有什麽可以造假的餘地,後來慢慢的上大學容易了,很多名牌大學已經不是什麽難進的地方了,各個大學的擴招和特殊錄取都給很多人讀書帶來了更多的機會,有機會的同時就有人趁機,這個其實在國內很普遍。
唐駿由於是名人是成功人士,因此當方舟子揭露他學曆造假的時候人們開始氣憤了,甚至希望他失去工作。其實最近還看到很多報道,國內的一些官員都在開始改自己的經曆,包括很多人也有美國學曆,甚至一些人是唐駿的校友。從這裏不難看出,在國內重視的還是學曆而不單單是能力。
唐駿的學曆就不說了,我覺得一定他的能力是很強的,不然微軟為什麽會派他到中國去呢?而且幹了那麽多年也是很有成績的,不然為什麽是他退休離開的微軟而不是被裁或跳槽去了別處。所以我覺得隻要我們冷靜地分析這些就能感覺到,唐駿即使把自己的學校說的有名一些也是為了在國內的公眾形象,而不是別的意圖,因為他真正的學曆是什麽微軟應當很清楚,他能在國內的媒體層麵裏造假,應當不會在給微軟公司的簡曆裏麵造假吧?我們揭露別人造假的行為是對的,這樣讓更多的人在造假尤其是給自己的學曆經曆造假的時候能夠謹慎一些,要想到今後一旦被人揭穿後果是會很嚴重的。就像《手機》裏有一說一那樣,生活中真能做到有一說一的人少之又少,而謊話連篇的人滿街都是,當然很多人的確是說了善意的謊言,可是那些謊話連篇的人多數不都為此付出了代價了嗎?唐駿也一樣,一個成功人士,一個原本已經是成功了的人,為什麽要把自己的學曆寫成是假的呢。
比爾蓋茨有名並不是因為他有名校的學曆,而是他有成功的經曆,他有智慧有財富。我們為什麽不能讓自己的經曆和成功來說話,為什麽非要弄個美國名校的頭銜來給自己錦上添花呢,就像國內一些官員非要有國外學曆一樣,已經當官了幹嗎還要弄個外國學校的學曆呢,有意義嗎?就是為了說著好聽?其實大家並不知道他們都是美國或別的哪個國家的學校的學曆,要是知道也不會完全相信的,如果社會上這樣的問題老是這樣發生,那麽人們的誠信度會急劇下降的,人要是失去了別人對自己起碼的信任那就麻煩了,一個對自己眼前的事業沒有什麽大作用的學曆都要造假那麽這個人還會說真話嗎?就像《手機》裏的嚴守一,他每天跟妻子於文娟說謊,等他真的想澄清他跟伍月什麽事兒都沒有的時候即使是真的沒事兒,於文娟能相信嗎?
所以作為個人在自己做人的時候要自律,沒必要的謊不要扯,更不要說造假了,因為一旦被揭露,自己過去的那些努力和成功都會被懷疑的。作為社會更是如此,不能盲目崇拜,聽說在美國如何如何了就覺得不得了了,其實有人的地方都是一樣的,在美國能學習到很多中國沒有的東西,不過不是每個人學了就都能很好運用的,就像我們現在的大學生一樣,很多名校出來的大學生不見得比普通學校出來的學生更有能力,所以根本沒有必要過度注重學曆和名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人的能力。難道不是嗎?
我看了他在中山大學的演講,都是在教學生投機專營,搞厚黑學,他在美國辦公司就是到處鑽空子,利用中美文化差異撒彌天大謊。
等著吧,先別說能力能力的,唐駿的土事以後還會一件一件往外冒的。
他有要求別人原諒嗎?他好象一直在否認白紙黑字上的東西呀。
誰都犯錯, 隻有上帝不犯錯。。
原諒他吧
厚道點兒!!
唐在中國的成就和名氣,根本不是因為他的學曆,而是他在微軟的成就。中國的盛大、新華睹,可不是因為唐的學曆才任用他的,而是他的能力(包括欺騙的能力,嗬嗬)。
中國確實注重文憑,但是這個是全世界的問題,用這點來貶低中國是很可笑的。就說唐,他搞的那些文憑是在90年代前期,那時候他是為了在美國混,而中國人也根本不認識他。
也就是說,學曆作為敲門磚是世界性的問題,中國如此,美國也是如此。這很好理解,在你還沒有任何成就的時候,一個公司憑什麽認可你呢? 學曆畢竟是個受過教育的證據。 但是當你已經通過工作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比如唐,那學曆也就不再重要了。
中國從某一時起,不光搞科技的,沒高文憑無法立腳提升。就是提幹,也是要看學曆的。
不是有學曆就一定有能力,也不是無學曆就無能力。前者好解決,後者在一刀切都要看文憑的情況下如何解決?要真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否就會沒了這些造假呢?
不是很多名校給一些名人授予名譽學位嗎?
有能力做大事兒,扯謊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