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18歲的周洋在溫哥華冬奧會上為中國速滑奪得了金牌,獲獎感言中說了:“我要讓我父母從此生活的好一點。”卻隻字未提感謝國家和教練。周洋的奪金感言曾經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在沒有體育總局副局長說:“應當先感謝國家,再感謝父母。”的時候,沒有任何人對周洋的感言有異議。
到底周洋說錯了什麽,她應當先感謝國家還是先感謝父母?
我們說周洋應當先感謝國家,沒有國家的培養,周洋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的,盡管是她父母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讓她學習滑冰,一年四季無論酷暑嚴寒用自行車推著她去訓練,如果沒有國家的精心培養她和她的家人就是再艱苦再努力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因為那樣根本就沒有機會參加冬奧會。據說國家培養一個冠軍要花費1500萬元左右的資金呢,就這樣的巨額投資來說,給投資者一句感謝話作為回報應當是不過分的。
周洋沒有想到要先感謝國家再感謝父母,是因為在她的印象裏,國家是大家而她的父母跟她關係最近,國家在她的觀念裏是一個大的概念,沒有具體的人,教練應當是國家的代表吧,她還應當感謝一下教練,不是嗎?她還應當感謝她的隊友,感謝千千萬萬支持她的觀眾,沒有這些人她的成績即使在好沒有人欣賞又何以顯得光鮮呢?
周洋為什麽沒有先說感謝國家?我覺得還是體育總局本身的問題,運動員要參賽之前是不是應當有賽前動員,象冬奧會這樣的大賽前,局領導也應當來給參賽運動員開個會什麽的吧,至少應當接見一下參賽的運動員,表示一下黨和國家在關心著他們,在關注著他們,在默默地為他們祝福,希望他們能獲得最好的成績,報答國家對他們的培養,教練對他們付出的辛苦,父母對他們的養育。如果這樣在周洋的腦海裏就會有這樣一個印象,也就不用說讓她應當感謝誰了,到了該說感言的時候自然就把動員會上的領導的教誨想起來了,說不定還能直接說感謝局裏某某領導呢。
生活中我們都應當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們沒有在意父母曾經跟我們說過什麽,等到我們成年的時候,在某一天或某一個時刻,我們會突然想起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爺爺奶奶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或那樣的話,因為在此時此刻感到他們說的太有道理了,這不就是言傳身教嗎?一個18歲的孩子,你要她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能主動先說感謝國家再說感謝父母這樣的感言不是沒有可能,是要平日有這樣的教育才可以,就像我們從小在父母的嘮叨聲中長大一樣,那些嘮叨其實就是教育。我們有誰記得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親或者母親甚至祖父母曾經給我們常常一本正經地說教某些道理?不都是在每天的嘮叨中把那麽多的道理灌輸到我們的腦子裏,讓我們銘記在心裏,大了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忽然就會想到過去他們對我們的教誨嗎?
如果體育總局或者是這些運動員的管理者們平時有過像父母一樣的嘮叨,那麽我想這些孩子在獲獎感言中決不會不先把國家放在第一感謝人裏的,因為自然而然就會發出那樣的感言的,這就是過去的政治思想教育。原來我們國家花費了那麽大筆的資金培養出奧運冠軍,我從來就不知道培養一個冠軍要花費那麽多的錢,運動員們知道嗎,他們的父母知道嗎?周洋,一個隻有18歲的孩子,她每天看見父母那樣節儉為了她能交上學費去參加訓練,在她幼小的心裏就記得父母為了她能好好學習滑冰付出了很多,冬天父親冒著風雪用自行車送她去訓練,雨天父親冒雨用自行車送她去訓練,夏天父親冒著酷暑用自行車送她去訓練,父親和母親在她的這些年的印象裏就是苦,就是難,而這一切又都是為了她能每天參加訓練,當她得了冠軍的時候當她有機會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她能不先說要讓她父母生活的好一點嗎? 我覺得這個很正常。
人們都覺得思想教育是虛的,沒有必要的,是在灌輸什麽東西,這要看你要不要讓別人按你的要求去說話和做事,我們的父母希望我們能按他們的要求成長,所以從我們出生就開始教育我們,當我們要呀呀學語的時候,父母會耐心地跟我們說話,盡管我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麽,當我們開始懂事的時候,父母的嘮叨就是對我們進行的思想教育,他們的一切行為就成了我們學習的榜樣。當我們走進學校的時候,老師就成了我們的父母,當我們走進社會的時候,黨和國家就成了我們的父母,而黨和國家的代表就是我們單位的領導,這些後來的人們如果不能像我們的父母一樣每天嘮叨,那麽我們的印象裏就一直會是我們父母的說教,如果後來的人們沒有給我們做出榜樣,那麽我們的榜樣就依舊是我們的父母,我想這個是沒有什麽疑問的。
很多東西我們一生都不會忘記,這些東西有時候就是一句話,就是一個動作,就是一件當時非常不足掛齒的事情,由於它的影響之大,所以讓我們一生都無法忘記。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奶奶曾經把家裏每天僅有的一瓶牛奶對上豆粉,為的是讓我也能有奶喝,我記得外婆曾經因為我要去外地進修而流淚,說要等放假才能見到我了。我記得小的時候,我曾經要跟弟弟妹妹每天分著吃一個蘋果,而爸爸媽媽從來沒有的吃... ... 我們有千千萬萬個家庭都是這樣生活的,我們的記憶中都有很多這樣溫暖和痛苦的記憶,不是嗎?當我們有了任何成績的時候,我們能不想起他們嗎?當我們有機會發表感言的時候我們能不想到他們嗎?我看到有網友在一些關於周洋到底應當先感謝誰的文章後邊寫下了這樣的留言:“感謝所有TV,感謝八輩兒祖宗”。
其實感謝應當是互相的,我們感謝我們的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讓我們享受到人生的快樂,我們的父母感謝我們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那麽多的樂趣,讓他們有了做父母的幸福。記得在海地大地震中我們的8名維和人員犧牲在了那裏,在他們被接回家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胡錦濤主席握著英雄父親的手說了這樣一句話:“感謝你養育了一個好兒子”這就是國家對英雄父母的感激。
我覺得,周洋是應當先感謝國家,尤其在獲獎後,在媒體前,因為我們是生活在一個集體的國家裏,跟好萊塢演員獲獎不一樣,他們是自己奮鬥的結果,在我們國家沒有自己奮鬥的條件,尤其周洋更是沒有條件靠自己奮鬥,她的成績跟國家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她感謝父母也是天經地義的,一個連父母都不知道感謝的人,她就是感謝再多的別人會是真心的嗎?同時國家也要感謝周洋的父母,至少在她小的時候選擇了讓她學習滑冰而不是別的。
體育總局副局長提出應當先感謝國家再感謝父母這個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不應當是責怪周洋沒有這樣做,而是應當在體育總局裏,在訓練中心裏尋找為什麽周洋沒有先感謝國家而是隻說要讓她父母生活的好一點。我覺得這個才是更重要的,否則今後即使所有運動員獲獎後都先感謝國家後感謝父母也不是發自內心的,也許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什麽要先感謝國家後感謝父母,以為不這樣說就會被批評呢,那樣就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也許哪一天,哪一個運動員一激動又先感謝父母了!
所以我覺得如果周洋沒有先說感謝國家這是個問題的話,問題還是在領導,不在周洋。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