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治領袖的信仰與韓國政治的演進
山哥評論:二戰後韓國的經濟現代化與社會民主法製化堪稱“漢江奇跡”。直到60年代初,南韓還是東亞乃至世界的貧困落後國家之一。
相比之下,三八線以北的北韓工業經濟基礎曾比南韓強出甚多。
南韓也是東亞儒家文化傳統根深蒂固的地區。經過五十年來的高速發展,韓國已經成為亞洲四小龍中最大的一條龍。鮮為人知的是,韓國的經濟起飛和民主政治演進,伴隨著這個古老國家基督教的迅速傳播。尤其是以金大中金泳三為代表的韓國政治領袖,其基督信仰在他們的政治生涯中起了巨大的支撐作用。
今天韓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基督教傳教士輸出國。光在中國傳播基督信仰的韓國人士就多達數萬。
韓國教會信仰到底如何,主內弟兄姊妹多有自己看法。中國人能否比韓國做的更好,目前還難以定論。不過至少在政治領袖的層麵(包括反對派人士),中國還沒有出現二金式的人物。
這篇一年前的文章較係統地介紹了韓國的基督信仰與民主法製化進程,值得我們中國人深思。
信仰之火如何點燃韓國民主(zt)
——從女總統就職窺韓國政治與信仰的互動
轉自《境界》電子雜誌
記者路客
2013年2月25日,韓國新當選的總統樸槿惠將在首爾汝夷島國會議事堂前宣誓就職,成為第18任韓國總統。同時她也將成為東北亞地區的第一位女性國家元首。
對於這位新總統,人們充滿好奇 。但關注的焦點多數集中在她是韓國前總統樸正熙的長女、22歲時母親遭刺殺、27歲時父親遇刺身亡的獨特身世。很少人以此為鏡,窺見信仰在韓國對政治人物的影響。
盡管樸槿惠本人曾隨母親信奉佛教,後來又接受天主教的洗禮,競選期間曾仿效耶穌的仆人式領導,為選民洗腳,但目前其信仰狀況仍存在爭議。但正如她的父親對基督教一直保持好感,並不拒絕接受基督教的影響,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個國家過去一百年的政治與社會發展,韓國曆史上許多的政治家都公開亮明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信仰整合國家
就在去年總統大選之前,在韓國國家祈禱早餐會和公共政策議會(由專門研究公共政策的一群基督徒成立)的要求下,兩名非基督徒總統候選人簽署了一個“十項公約”,許諾一旦他們當選後必須持守,內容包括:國家考試不能選在星期日舉行、不能通過同性戀婚姻法案、設立基督教現代研究所、人們可以按照自己宗教來選擇基督教學校就讀等等。樸槿惠簽署了公約,並莊嚴承諾。
在此之前,韓國汝夷島純福音教會為兩位非基督徒總統候選人舉行的韓國國家祈禱早餐透過電視媒體傳播到海內外,有超過200萬人觀看。信仰之於韓國政治的影響可見一斑。
位於朝鮮半島的這個人口約為5000萬的國家(略少於中國浙江省2010年人口),從曆史上來說,作為東亞文化圈的一分子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然而自近代以來,以1919年的韓國獨立運動為標誌,特別是在1948年韓朝分治之後,基督教(包括新教和天主教)逐漸成為韓國三分之一國民的信仰,這在東亞各國和地區是獨一無二的。而同時,韓國的政治形態走上了一條不同於中國的道路。
可以說,韓國基督教發展的過程與韓國的民族獨立運動和民主化進程相輔相成,有著密切關係。有學者認為,基督教文化為現代韓國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的確立注入了源頭活水。
與韓國的傳統信仰相比,基督教為反對政治壓迫提供了一種更加可靠的信念和製度基礎,它促進了平等的觀念和對獨立於國家之外的更高權威的尊重。而在戰後,基督教繼續成為韓國民主化的重要精神資源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正如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所宣稱的:“基督教精神成了韓國新的整合力量。基督教為這個國家的現代化和民主進程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導。沒有基督信仰,韓國永遠不會實現民主。”
民主人士的搖籃
曆史上,韓國社會的主要信仰一直以佛教和儒家思想為主,其他信仰所占比例很低。然而這一情形自19世紀末起有所轉變。基督教信仰在過去一百年間在韓國社會各階層都有著快速增長,現今已成為韓國社會中比例最高的信仰,約有30%的韓國人是基督徒。
最早進入韓國的天主教信仰是由一批韓國的儒家學者於1784年從中國北京帶回的,而新教則是在一個世紀後由兩位美國傳教士傳入。基督教建立起韓國最早的一批現代教育機構,使一大批平民有機會接觸到基督教信仰。這些學生中走出了許多之後在韓國獨立運動中的風雲人物,可以說基督教成為相當一部分韓國民主人士的搖籃。
早期的著名韓國獨立運動人士中,曾受基督信仰影響的包括1909年在中國哈爾濱刺殺了前日本首相、日本吞並朝鮮後首任總監的安重根。安重根1897年由一位法國天主教神父施洗成為信徒。透過天主教信仰,安重根接觸到西方文明,而這一信仰對他之後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起了關鍵作用。
另一位著名的獨立運動家、基督徒教育家尹致昊,當年他所寫下的一組讚美詩中的一首,後來成為韓國國歌《愛國歌》的歌詞。
而1919年的韓國獨立運動,又稱三一運動,可以說是現代韓國民主與獨立史的裏程碑。當年三月一日,在漢成(今天首爾)市中心的塔洞公園中,33位韓國獨立運動參與者簽署發表了對韓國社會影響深遠的“獨立宣言”,以支持當時學生為主體的民族獨立鬥爭。這33名獨立運動者來自不同信仰的人士組成,其中基督徒就有15人。而在當時,基督徒在韓國社會中還隻占到很少的比例。
韓國獨立運動在遭到日本殖民當局鎮壓後,不少韓國獨立人士流亡至中國上海成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之後長達近30年的韓國獨立鬥爭期間,至少有兩位曾擔任過臨時政府領袖的"國父級“政治家,李承晚和金九,都有基督信仰。
李承晚,這位當年上海臨時政府的首位臨時總統,亦是二戰後韓國的首任總統。早年在私塾學習漢字並熟讀儒家經典的他,在美國衛理公會於漢城創辦的教會學校中學會了英語、並接受了基督信仰。
1904年,李承晚赴美留學,先後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學習並成為第一位在美國獲得博士頭銜的韓國人。1912年李承晚學成歸國後,積極鼓吹獨立思想,被日本殖民當局驅逐出境後僑居在美國夏威夷,其經曆與中國國父孫中山頗為相似。
在1910年到1945年的30多年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強行推行”去韓語化“政策。當時隻有教會學校堅持使用韓語。許多基督徒因堅持信仰,拒絕參與當時強製推行的敬拜天皇的儀式而入獄,這些行為使民眾普遍將基督教與愛國主義精神相聯係,這也促使了基督教被更多韓國民眾所接受。
化解”恨“文化
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之前,北方的平壤一直是當時的基督教中心,然而隨著戰爭的爆發,絕大部分信徒都逃亡到朝鮮半島的南部,即今天的韓國。
戰爭期間,韓國教會迎來了更快的增長。當時韓國社會大量的貧苦百姓湧入教會,他們缺少食物、住處,心靈窮苦窘迫,教會接納了他們。人們因為一無所有,所以隻有努力禱告、依靠上帝,韓國的教會因此大大興旺。
1961年,陸軍少將樸正熙政變奪權,開始了近20年的獨裁統治。軍人出身的樸正熙是一個無神論者。在韓國,他變是一個極富爭議的政治家。一方麵,他因鐵腕獨裁者的作為備受民主人士憎惡。另一方麵,他執政期間,一手締造了漢江奇跡,使韓國經濟得到極大發展。眾多韓國世界知名的大企業都是在那時候的政府支持下發展起來的。
在樸正熙及其之後的全鬥煥與盧泰愚的軍人政府統治的60到80年代,卻是韓國基督徒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樸正熙本人雖沒有信仰,但是對基督教持歡迎的態度。而基督教進取的精神也得到了戰後百廢待興的韓國社會大眾普遍的認可。正是在他任內,由基督徒的國會議員推動興起了國家早餐祈禱會。雖在其早期有被政客利用討好宗教人士之嫌,但無論如何,基督教信仰在當時韓國社會的影響已不容忽視。
樸正熙被暗殺後,在全鬥煥與盧泰愚執政時期,被迫害最深的兩個民主政治家金泳三和金大中,日後卻成為了韓國民主政府的兩位總統。這不可不說是一個”神跡“
金泳三是韓國長老教會的一名信徒,曾擔任過教會長老。他早年與金大中一起,因領導民主運動而被政敵長期迫害。1992年當選總統後在其任內嚴打貪腐,先後拘捕了金鬥煥與盧泰愚兩位前總統。然而另一方麵,因為其經濟政策上的失敗,沒有能帶領韓國走出亞洲金融危機而遭致毀譽參半的評價。
金泳三之後的金大中總統,一生更是異常坎坷,曆經苦難。在其以74歲高齡當選韓國總統前,曾遭政敵的長期迫害,包括流亡、綁架、軟禁甚至判死刑。
金大中的一生,有著許多被信仰所影響的烙印。1980年發生光州事件後,金大中被最高法院以"內亂陰謀罪”判處死刑。金大中當時在法庭上的一席演講至今令人難忘——
“ 前天當我聽到要判我死刑的時候,我的心情意外地感到平靜,那天晚上我睡得比平時還香。我是一個基督徒,已經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給上帝。我相信,如果上帝願意,就會通過陪審團來處死我,否則就會通過陪審團來拯救我的生命。
我確信即使我死了,民主也會在國民的手中成長。我希望民主能在沒有混亂的情況下盡快到來,隻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統一。這次重新被拘留後我讀了《聖經》,使我離上帝的距離更近了,我認為這也是上帝的恩賜,我饒恕和理解把我弄到這種境地的人們。
另外,我還想對在座的被告們提一點希望:即使是我死了,你們也不要再進行這種政治報複,這就是我想留下的遺言。我認為,民主必將在80年代得到實現。我相信這一點。屆時,為了我這個先走一步的人,也為了其他所有的人,希望你們能夠做到,在這塊土地上,不再重演政治報複的悲劇,這是我最後的希望,也是我以上帝的名義留下的最後遺言。”
上帝沒有讓金大中在那一年死掉。28年之後,當金大中令人難以置信地成為韓國總統後,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自己所說的話。掌握權力之後,金大中沒有對政敵進行報複,在成為總統第4天就特赦了當年欲置其於死地的前總統全鬥煥和盧泰愚。他說:兩位前總統當年畢竟對韓國的經濟起飛有過重大貢獻,而且在產業界有廣泛而深厚的聯係,讓他們獲得自由有助於整合國家集中力量挽救經濟。
在金大中總統就職典禮上,崔圭夏、全鬥煥、盧泰愚和金泳三4位前總統在主席台上就座。這種“愛你的仇人”的博大胸懷感動了韓國和世界。
可以說,金大中 信仰深刻影響了他的執政,並改善了韓國社會的“恨”文化。也正是在愛的精神的引導下,金大中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開啟了南北和解的大門,並因此成為曆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韓國人。
“敬天愛人”是金大中獲諾貝爾和平獎的語錄,也是他人生的座右銘。在諾獎的演說詞中,金大中坦陳"這種力量來源於我深深的個人信仰“。金大中的太太李姬鎬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新教徒,曾在金大中被捕到判死刑再到最後被迫流亡的兩年半裏,每天給丈夫寫信,前後總計六百餘封。數年之後,李姬鎬將這些書信結集出版,定名為《黎明前的祈禱》
割裂的政教二元論
金大中的續任盧武鉉,沒有明確的信仰,在執政五年後傳出自殺醜聞,令人扼腕。盧武鉉的後任,就是馬上就要在2月24日卸下總統之職的基督徒總統李明博。
對於李明博執政五年的評價,韓國社會褒貶不一。有評論認為,李明博任人唯親,不善於傾聽和溝通,過於固執,許多政策不得人心,其親屬的貪腐醜聞更使民眾對其失望。甚至許多基督徒也不喜歡他。一位到訪過李明博所在教會的美國博士,向記者轉述了該教會一位牧師的說法,他認為李明博本人”信仰狀況並不好,但他的妻子是很好的基督徒“。
無論是金泳三、金大中還是李明博,他們的身上都可以看出那一代基督徒所受的基督教保守主義(基要主義)思想影響的深深痕跡。一個最明顯的反映即是許多基督徒政治家持有錯誤的”政教分離“二元論思想。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基督徒將自己的個人信仰和工作生活完全分開,認為自己的信仰和工作沒有關聯。然而真正的政教分離之含義,並非如此。其實基於聖經的政教分離是指將政治製度與教會製度體係各自獨立開來,互不幹涉。
畢業於新加坡神學院的樸東赫博士認為,作為一個基督徒,非常重要的恰恰正是要按照聖經的話語,建立起全備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並按照此去生活和工作。
在樸博士看來,老一代的韓國基督徒普遍有著這樣的”二元論信仰與生活“的認識誤區,以至於在各行各業,讓非基督徒覺得基督徒與他們並沒有什麽兩樣。
信仰不僅僅是禮拜天去教堂做禮拜、讀聖經,而是明白自己的信仰和工作、生活有什麽樣的關係。對於一個基督徒政治家,最重要的是明白在聖經中所說的政治是為了什麽目的,上帝為什麽給他這樣的權力。當他明白並願意每天順服,善用權力來服事國家,這樣的基督徒當總統才是國家和人民之福,反之,則可能帶來更壞的結果。
在樸博士看來,每一個基督徒都在兩個身份上發揮作用。一是讓人與神和睦,基督徒應該努力使社會各個階層和睦,緩解衝突。二是反對腐敗,主張社會公平公義。如果一個總統明白 上帝為什麽讓他成為總統,並按照這樣的價值觀去行為,那麽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一定是正麵的。
”其實總統是基督徒或者佛教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真正愛人民而不是作秀。而對於一個基督徒,真正關鍵的問題在於他是否按照聖經建立起正確全備的世界觀,並照此去做對的事情,在世人麵前成為美好的見證。“樸博士說。”當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基督徒興起時,我相信將促進國家和社會迎來真正的改變。“
轉載於2013,2,26
信仰宗教是團結愚民蠢民最好的凝聚力,團結起來就可以幹事情如打土豪分田地,要麽好事、要麽壞事(二戰德國日本文革中國當今的美國)。韓國人信基督教主要基於所謂的成功神學(prosperity gospel),這對韓國的經濟騰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一個小國相比好治理,韓國的發達如何持續將是個信仰宗教解決不了的問題,韓國以10年的距離緊跟日本正走向一個老齡化社保破產的後工業化社會。或民主或威權,對此風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