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哥的文化廣場

山哥的見聞和人生感悟,與華語世界的朋友們分享
個人資料
山哥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湘西老司城:綿延八百年的土司王朝都城

(2013-10-19 09:15:56) 下一個
兼談中國曆史上的改土歸流國策

博友馬黑兄關於四川涼山彝族末代女土司的博文十分精彩。馬黑兄的大作也激起了山哥多年來向海內外華人朋友們介紹湖南湘西永順縣境內老司城曆史遺址的夙願。

山哥開始關注老司城得益於一位土家族學友向兄,他來自湘西保靖縣。說來慚愧,生於湖南,長於文史之家,可我那時對土家族和苗族有什麽區別都不勝了了。生性內向寡言的向兄成了山哥的好友,他便向我分享了許多土家人有趣的風土人情和曆史典故,並且用非常自豪的口吻向山哥詳細地介紹了永順老司城的故事。
後來山哥又有幸結識了一位穀姓的土家族哲學家朋友,使我對湘西土家族及老司城的曆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穀兄和向兄一樣,為自己的土家後代血緣和老司城的輝煌曆史自豪不已。
都知道自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後,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的郡縣製度便成了中國曆代的基本行政製度。秦滅六國應該可以視為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吧。可是在廣袤的中國南方,自漢朝後一直也存在一些世襲的土司王,他們與朝廷派遣的流官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中國政治文化的特殊傳統。其實廣義來看,元代以後的西藏與中央的關係,也是類似西南其他民族的羈縻土司王製度的。
永順土司城始建於唐後五代的後梁開平四年(910年)。首任彭瑊成(他其實是當年江西的漢人後裔)為溪州刺史開始,曆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而至宋、元、明、清,曆時818年,直到1728年,世襲27代,共35位土司王,鼎盛時期轄二十州,範圍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邊區,而且從未中斷過,這種統治曆史之久,在國內其他少數民族中少有
土司城不僅是當年湘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一座依山傍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朝廷官兵對進犯東南沿海的倭寇屢戰不勝,年僅19歲的永順土司彭翼南和保靖土司、廣西兵等趕赴江浙,兩次合擊,即斬殺並俘獲入侵倭寇2200餘人,令敵聞風喪膽,受到朝廷嘉獎,賜服三品,並授昭毅將軍等,《明史》譽之為蓋東南戰功第一,為平息橫行沿海地區的倭患立下赫赫戰功。這段曆史,也成為土司王朝曆史中的壯麗篇章。
正六年(1728年),湘西末代土司彭肇槐迫於朝廷“改土歸流”政策的強大壓力,自動獻土,皇帝詔諭,改為流官,帶著子孫離開湘西,回江西祖籍地方。自此土司城衰落,告別了其當年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萬裏之邊城的繁華。
從湘西北土家改土歸流成功到川西南彝族末代女土司離職,期間曆時222年。其實改土歸流是兩千餘年來華夏王朝的既定國策。社會學家費孝通博士概括中華文明的特點是一主多元,是非常合乎事實的。從政治文化看,也是如此。郡(州,道,路,省)縣製是主流核心,外加土司,羈縻,附屬,朝貢體製,構成了東亞古老的政治製度與秩序,如果不了解這個體係,就無法理解今日中國國內的族群關係和東亞曆史。
另外,美國曆史學家費正清等人不同意中國文明唐宋後衰落學說,反倒主張中國文明緩慢膨脹學說。如果從改土歸流的發展來看,好像也有幾分道理。
近二三十年來,永順老司城的考古和旅遊和大湘西旅遊文化熱一同發酵。
20016月,古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10月,老司城遺址被列入全國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為配合遺址本體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109月啟動了老司城第四次考古發掘。目前已調查老司城核心區域20餘平方公裏,新發現土司時期遺址20多處,包括烽火台、軍事關卡、土司莊園、古墓群、宗教遺址、石刻題銘等,對軍事設施、宗教中心、墓葬區、休閑區、王族封邑的空間分布有了更全麵的認識。
其實土司王朝與中央王朝的互動的真實史實,以及土家和湘西族群悠久的文明與信仰曆史,都是我們需要了解寶貝。
 

朋友們,下次遊湘西,別忘了加上永順老司城。
 

相關博文:人人愛慕“淫蕩妹”的山寨瑤胞

 

 

  屈原配得上“愛國詩人”的桂冠嗎?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ingdign 回複 悄悄話 怎麽連張圖都沒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