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哥的文化廣場

山哥的見聞和人生感悟,與華語世界的朋友們分享
個人資料
山哥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為何如此震撼人心?

(2013-03-22 06:17:00) 下一個
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為何如此震撼人心?

 

好久不去影院看電影,最近看了場《悲慘世界》,感覺非常震撼.八十年代也曾看過《悲慘世界》的故事片,感覺也不錯。今年新年前後音樂劇電影上市後,讀到過Viewer,天嬰,昭君,伊萍,草廬隱士,秦川以及遠古的風等網友不俗的觀後感評論,但並沒有打動我興師動眾去影院一睹為快。原因多少有些出自對音樂劇的根深蒂固的偏見:百老匯那些整天搞笑的美國佬,怎麽可能把維克多雨果大師的悲劇傑作演繹好?及至孩子在家常常哼唱劇中那些優美唱段,才吸引我們全家一起去欣賞。

朋友們,看過後感覺真的很美很過癮!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該片到底為何如此震撼人心呢?

 

影片一開場,冉阿讓等千百名服苦役的罪犯在雨雪中戴著鐐銬背纖拉巨輪入港的場景,伴隨著《Look Down》的雄渾曲調,把電影的巨大場麵的氣勢與音樂舞台劇的優美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這部音樂劇題材之深刻,歌詞唱腔之優美,也幾可比美那些歌劇史上有名的經典佳作。

 

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的成功也是出自地球村時代廣泛的國際人才流動與合作。

導演湯姆荷佩是獲獎電影《國王的演講》的導演,具有英國和澳大利亞雙重血統。扮演男主角冉阿讓的休傑克曼來自澳大利亞,扮演沙威警長的羅索克洛威也是新西蘭出生的澳大利亞人。兩位女要角芳婷和科賽特,則由美國女星安妮海澤薇和阿曼達瑟弗瑞擔綱。演員們兼具電影表演和音樂歌劇演唱雙重才華,實在令人讚歎。

 

法國文豪雨果的小說原作具有不朽的文學魅力。說雨果是19世紀法蘭西的良知應該不為過。他對人類罪性的洞悉,對良善美好的讚美,對救贖公義的向往,貫穿了他幾乎所有佳作的主題和他整個人生。作為中國人,山哥尤其不會忘記雨果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強盜行徑的嚴厲痛斥。也正是通過雨果的《悲慘世界》,法國七月王朝對共和派貴族學生六月起義的殘酷鎮壓(多達800人喪生)的悲慘史實才廣為世人所知。

 

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也通過強烈的視覺藝術表現手段再現了十九世紀法國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普通人民的貧困與苦難。體力和才智都過人的冉阿讓因為偷竊了一條麵包,結果招致了5年牢獄之災。又因為他不斷試圖逃跑,便加刑至19年。釋放後還要受到終生監控。冉阿讓不堪忍受,便撕毀勞改犯證書潛逃了。如果不是大教堂的主教在法庭上認他做朋友,把他盜竊的銀器當禮品,冉阿讓會再次判重刑。主教大人愛的救贖徹底改變冉阿讓,也因此才會有他日後發達了,成了工廠主和市長後,還衷心關愛街頭貧民,施憐憫與打工妹變妓女的芳婷和她的私生女科賽特,並成為科賽特慈愛的養父。

 

罪和恨可以發酵。寬恕和救贖導致罪人的重生。而在愛裏重生的人可以把愛傳遞下去。相反,沙威警長式的自以為義,不寬容不饒恕,隻能把自己和他人逼入絕境。《悲慘世界》也通過教會招待冉阿讓豐盛的晚餐,以及教堂裏供冉阿讓等人舒適的床,都無不顯明教會成為蒙恩的罪人們避難所的功能。

 

中國領導人也承認處在快速工業化城市化的中國,數億農民工經受的苦難還有許多方麵與十九世紀的歐洲雷同。可是我們同胞的苦難還因為他們多數人是處在一個沒有教會的市場經濟中。富士康的十加N跳樓事件就是一個悲慘的事實。

願救恩降臨每一位有需要的同胞。

 

又:許多博友已經貼了許多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的英文視頻。我這裏發現國內優酷網上有一個“雲上城堡”(Castle on A Cloud)的中文視頻,配上了“三毛流浪記”的畫麵,十分優美。願大家喜歡。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1NzMyNjUy.html

 

相關博文:法國人與中國人

中國學者趙曉接受人民網采訪 談有教堂的市場經濟(摘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Jessey08 回複 悄悄話 我看過舞台版,個人感覺沒有電影好,舞台版看過感覺是滿意,電影看過是驚喜。所以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youli 回複 悄悄話 隻是好奇, 請問澳大利亞人是什麽血統, 與英國血統, 都是白人,分別在那裏 ??
eyewitness 回複 悄悄話 電影表演+O2的25周年音樂 = 最好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because 世界悲慘!
lunear 回複 悄悄話 我看了O2的25周年的演出,感覺電影比音樂劇好。可能是因為O2的沒有了布景吧。而且沙威讓個黑人演,雖然唱的不錯,可是太出戲了。
bounty 回複 悄悄話 您要是看了它的音樂劇,就不會這麽感慨了。看過音樂劇的人都說電影沒音樂劇好。
雁南飛09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山哥對文學名著精辟的理解。 音樂劇沒有功夫看,能讀到山哥誠摯的文筆和思想,已經覺得受益非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