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70)
2010 (102)
2012 (90)
2013 (60)
2014 (43)
2015 (39)
鍾躍民與周曉白的美好初戀為何沒有結果?
《血色浪漫》揭示一個太子黨的人生觀與愛情觀
《血色浪漫》是十餘年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的一個精品之作。她的故事從文革開始到改革開放年代結束,生動地描繪了一批北京大院太子黨的人生軌跡。從張海洋,黎援朝這些劇中人名,你就能大慨知道他們在當今中國社會扮演的至關重要的角色。
鍾躍民(劉燁飾)和周曉白(孫儷飾)的愛情無疑是作者都梁刻意著筆的重頭戲之一。他們的故事從文革高潮過後,大批大院太子黨子弟由狂熱的紅衛兵老兵迅速墮落成頑主小流氓的背景開始。正在指揮“軍事演習”的鍾躍民的軍用望遠鏡中出現美麗純真的周曉白的儬影,情竇初開的他立刻丟下夥伴們,單刀直入地上前與素不相識的周小白套近乎。隨後鍾躍民與張海洋為了周曉白發生打鬥,並由此開始了他們仨一生愛情友情糾葛。
自從鍾躍民在柴可夫斯基音樂欣賞後一鳴驚人地發表了他的細膩優美的感受後,出身於軍中高級將領家庭的周曉白便深深愛上了鍾躍民。對音樂美感(無論是西方古典音樂還是陝北民歌)的超人領悟能力的確是鍾躍民粗曠放縱外表下豐富內心世界的一種特素,無疑大大增添了他出類拔萃的男性魅力。拿周曉白的話來說,她不相信有那麽美好細膩情感的鍾躍民會不懂得愛。
可是他們的美好初戀畢竟沒有產生婚姻之果。為什麽?
當然這裏麵的確有人生命運坷坎的因素。試想如果鍾躍民如果沒有父親文革中所謂曆史問題的糾纏,他能夠與周曉白一起順利參軍入伍,就像袁軍那樣,他們的愛情結局或許可以改寫。可是他卻被迫來到窮山惡水的陝北米脂(李自成的故鄉!)插隊作知青,經曆了因饑荒被迫進城要飯的屈辱人生。此時雖然周曉白依然忠貞不渝,書信一封接一封。可是那種絕望情形下女友對自己上進的催促,無疑對心高氣傲的鍾躍民來說是一種逼迫和折磨。於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可憐自尊,驗證自己價值,鍾躍民對周曉白由拒絕到移情別戀另一個女主角秦嶺。
其實鍾躍民和周曉白之間的問題還有更深刻的內涵。周曉白雖然高貴,純美,癡情,俠義,具有無可爭辯的特殊魅力(這也是張海洋一生追求她的基本原因),卻也有致命的缺陷。
首先周曉白的愛雖然執著,但是絕不順服。《聖經》被公認是一部愛的教科書,對男女之間的愛情婚姻也有超越時代種族的教導。祂告誡我們:男人要愛女人,為她舍命;女人要順服男人,就像教會順服基督。
可是周曉白卻老想控製指揮她心愛的男人鍾躍民。這就使得鍾躍民常常感到忍無可忍。“男人是女人的頭,就像教會是基督的頭”。這是《聖經》對我們的教導,值得我們每一位渴望真愛的同胞深思。
此外周曉白也過於實際,不如秦嶺那樣富於藝術素養,難以與鍾躍民產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交流。
讀到這裏,女博友們可能要埋怨山哥過於偏心了。不錯,鍾躍民和周曉白的愛情沒有修成正果,主要原因還是在鍾躍民一邊。
對於周曉白而言,愛情婚姻就是她人生中一切。可是對於鍾躍民而言,卻隻是他人生體驗的一部分。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 13 : 4 )。鍾躍民恰恰缺乏恒久忍耐的愛。他的鐵哥們鄭桐說他對女人就像狗熊吃苞穀棒子,扳一個,扔一個,的確很形象。這樣遊戲人生的人,當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男人,更不是女同胞可以托付終身的良好婚姻對象。差不多就如劇中所說,誰愛上他誰就倒黴!
鍾躍民害怕拒絕婚姻,對戀愛對象缺乏責任感,僅僅是由於道德品質的缺陷嗎?
表麵看來,似乎是這樣。其實這背後還有更深刻的原因。從劇中鍾躍民的好友李奎勇因肺癌病逝那場戲中,鍾躍民明白無誤地告白,他不相信人有靈魂。
可以說,他是一個真正的唯物主義者。他相信人生的結局是死亡和虛無,隻有不斷地體驗,不斷地冒險,才不枉一生。因此恒久愛情,事業等,都是不可忍受的浪費。
說白了,鍾躍民的血色浪漫人生,也同時是一個浪子無望的遊戲掙紮。
《血色浪漫》中還有一個大有深意的情節:鍾躍民插隊的米脂農村,是一個革命老根據地,革命烈士家屬不少。可是這個村子在到文革年代為止的五十年內,隻有兩年村裏的鄉親們沒有出去要飯度日。鍾躍民聽了老大嫂的介紹,十分震撼。想想看,如果無論是北洋軍閥,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執政,老百姓都差不多免不了要外出要飯的話,那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又意義何在!
飽受文革隨父母地位變化的世態炎涼,具有中國底層國情經驗體驗的知青一代太子黨還真正相信共產革命的天然合理性嗎?還具有解放全人類的壯誌豪情嗎?每個人都可以自己考慮得出答案。
那麽他們極端自我中心,遊戲人生的處世方式,又有何奇怪呢?
對於女人而言,愛情婚姻就是她人生中一切。可是對於男人而言,卻隻是他人生體驗的一部分。 這話雖然女人聽著有點傷感,但事實是這樣的。
男人的“德行是社會發展,女人的守候使社會安定。因此男女也是相輔相成,彼此離不開的。
我不太同意你分析的鍾躍民因相信人生虛無才去不斷體驗,覺得他其實是絕對地相信人的精神追求(絕不是一般人的對權力,地位,財富,成功等的追求),是對心靈幸福圓滿和人生意義的追求。他可能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麽,所以才會用他個性化的方式不斷地探索。生活方式的獨立特行,對音樂的感悟,對愛情緣起緣落的隨遇而安,無不體現著他對人生的理解。和其它朋友相比,他人生注定是更孤獨的,也注定會是更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