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哥的文化廣場

山哥的見聞和人生感悟,與華語世界的朋友們分享
個人資料
山哥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中世紀-介紹唐逸所著“理性與信仰(西方中世紀哲學思想)”

(2010-04-14 06:44:37) 下一個

山哥書評

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尤其是理工科背景的學子,長期處在文化貧血
狀態。我們對西方的中世紀(Middle Ages,公元476~公元1453)
粗淺了解,完全被世界近200年來一些反西方傳統的偏見占據。在我
們的意識裏,西方中世紀隻有一片黑暗,而東方的中國才是那個時代
文明的燈塔。這當然與所謂唯物史觀和愛國主義教育有關,也與對西
方所謂啟蒙運動的不恰當理解有關。所幸近幾十年來,西方學術界率
先開始了撥亂反正,還曆史本來麵目;如今中國學者也開始補上曆史
的一課,理性公正地介紹西方中世紀的精神成果。唐逸教授
2005年出
版的"理性與信仰
(西方中世紀哲學思想)"一書,便是一部佳作。

內容簡介

歐洲自文藝複興以來,形成一種偏見,認為中世紀隻是扼殺個人的神
權統治。實際上,現代社會的體製和思想,多承襲於中世紀。在蠻族
入侵的文化荒原上,是修道院保存了希臘羅馬思想文化。本書從現代
人的見地,以嚴格學術方法,論述了中世紀思想文化,尤重其與現代
思潮的關聯,對於全麵理解西方文化與思潮,實乃必讀之書。

本書前言

本書的主要部分為歐洲中世紀哲學,自奧古斯丁至庫撒,按曆史時序
全麵論述。雖然篇幅十分壓縮,但其內容所論涉,超過一般哲學史。
諸如奧古斯丁認識論及fallor,ergosum.之詳細分析、數與真理、邏輯、
時間理論、原罪與自由意誌;波依修斯之理論背景、邏輯理論;六至
九世紀之思想資源;伊利金納思想之現代性格;釋詞手卷的哲學思想;
達米安的“哲學是神學的婢女”;安瑟倫的冥思錄、真理論、論語法
家;吉爾伯特的共相論、阿貝拉倫理學的分析方法、斯各特的意向論、
奧卡姆的邏輯理論、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封閉性與開放性、近代科學與
經院哲學、托馬斯深化聖經中上帝的名、庫撒的方法論
,此等諸多論題,
在西方中世紀哲學史名著中,多付闋如,或者語焉不詳。

本書運用分析詮釋方法,多有作者個人所見。附錄一論述基督信仰本
土化,以作者構建之理論為論述的基礎。然而自本書方法論觀之,論
述之著力點,為意義結構之發掘,而非自曆史背景說明思想。此乃本
書有別於
""者也。

關於中世紀,世人多有諸般誤解。此種偏見可能始於文藝複興時期的
人文主義。人的價值重新發現,難免著眼於批判信仰時代諸多壓抑人
的自主性的所謂神權社會。如此形成的一種曆史觀,直至今日仍有相
當影響。十八世紀的吉朋
(EdwardGibbon),十九世紀的弗萊澤(SirJames
Georgefrazer),皆為此種曆史觀的代表人物,其著作以及同類著作,塑
造了一個時代的偏見,仿佛整個中世紀皆是“黑暗時代”,沒有光明
的一麵可言。

假使果真如此,則近代的諸多社會體製及風習,大凡不出於古希臘、
羅馬者,便不知其所從出。諸如大學體製及學位、地方自治及選舉、
市民社會與自由貿易、城市公社、議會憲章、金融銀行、十二人陪審
團製度、實驗科學、機械製造、土木工程、遠洋航海乃至小寫拉丁字
母,凡此種種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闕的東西,其實率皆承襲於中世紀。

在精神方麵,現代人得益於中世紀的東西也頗不少,諸如理性與信仰
的均衡,對人性有限性的深刻認識,對自然生命沃土及其神秘性的敬
重,浪漫田園風格,對經驗知識的注重,自由、契約、權利觀念的普
及等等,皆是。現代文化社會生活中流行的許多用語,如人權、契約、
甲方乙方、主體客體、理性、意向、詞項、指稱、象征、符號、存在、
異化、辯論、演講之類,其實皆為中世紀經院中的熟語。不僅近代經
驗論與理性主義傳承於中世紀經院哲學,而且現代西方的若幹觀念,
亦與中世紀思想具有繼承關係,如若不理解其淵源,大概難以深知西
方的文化性格。

比如“異化”這個詞,源於《聖經》,乃從
alienatio(疏離)的宗教意
義演化而來。《新約·以弗所書》
4.18:“他們心地昏昧,與上帝所賜
的生命隔絕了,”後半句在通俗拉丁文本作:
alienatiavitadei.拉丁動詞
alieno的原義是“財產的轉讓”,引申為“分離,遺棄”,用以翻譯希
臘原文αππαλλο
_τριoω(沒收財產,從家中趕出去)。其宗教本義為
“與上帝真生命隔絕,因而失去本真存在所賦予的意義”。後來演化
為“對象化”“非人性化”“喪失本真自我”的涵義。然而這個詞在
現代的用法,仍有宗教蘊涵。人的異化,涵有人的生命無根、疏離於
生命本原,因而失去終極價值的內涵。

上帝是本真存在,這個思想見於《舊約·出埃及記》
3.14.摩西問上帝
以什麽稱謂告知以色列人,上帝說(依據通俗本拉丁文聖經):
Egosumquisum;ait:sicdicesfiliisIsrael:quiestmisitmeadvos.(我是自在永在;他
說:你要對以色列子弟這樣說:那自在永在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
)
其中第一個sum的涵義是“是”,第二個sum的意思是“存在”,不是
“是”,故前半句
(Egosumquisum)的意思不是“我是我所是”,而是
“我是存在”。這從後半句的
quiest也可以看出來。前半句的意思從
希伯來原文和早期希臘文譯文可以看出,其字麵意義也是“我是存
在”。根據著名的
DeutscheBibelstiftungStuttgart1967/77版的Biblia
HebraicaStuttgartensia校勘精良的希伯來文《舊約》,第89頁注14列出
的希臘文為εγωειμιτοων
.這裏用中性冠詞,“存在”為名詞。這句希
臘文直譯拉丁文應為
Egosumesse,因不合語法,故改譯,然而可以看
出,即使在字麵上,上帝亦自稱存在。而上帝不是一般的存在,卻
是絕對的本真的存在,即自在永在。托馬斯正是將存在設定為實現
actus),上帝為純粹實現,來深化上帝的名。假使上帝隻是他所
是,則上帝的名也就和任何人沒有區別,因為任何人皆是他所是而
不是別人。上帝的名是存在。唯其上帝是本真存在,故疏離上帝也
就是疏離存在,即異化。這是異化的本義。

在"上帝已死"的現代,“異化”略去了宗教涵義,卻保留了疏離存在
和疏離本真自我的意義。如果對其中世紀的本義不明究裏,僅隻溯
源於黑格爾之類,恐怕難以理解其深刻的內涵。近代理性主義的代
表人物如笛卡爾、萊布尼茲、斯賓諾莎,皆與中世紀思想有重要的
淵源關係。例如,
16401114曰笛卡爾致AdreasColvius的信中便承
認他在構築
cogito理論中曾注意到奧古斯丁的類似理論,並指出他自
己的理論乃在確立自我這個精神實體,而不是確立人的存在。實際
上笛卡爾哲學與奧古斯丁和斯各特學派有深刻的淵溯關係,而他的
本體論論證則可上溯於安瑟倫。笛卡爾所確立的存在本體即上帝,
乃是獨一的,自無創造並以大能支撐世界的創世主,這是中世紀概
念。他的二元論的精神實體,乃是精神性的靈魂,這也源自中世紀
神學。萊布尼茲受經院哲學影響似乎較少,然而他與笛卡爾和斯賓
諾莎皆以上帝的意誌為人類知識的保證,這自然來自經院哲學的傳
統。斯賓諾莎哲學中的許多重要概念是對經院哲學概念的改造,尤
受邁摩尼迪的影響,而他的嚴格演繹方法則溯自中世紀的亞裏士多
德體係。 

本書目錄

緒言 第一章:希波的奧古斯丁 一認識論 二 種子理式說 三 邏輯
時間理論 ……

 

作者介紹

唐逸,字雲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係,從事教學。1979年以來在社科院及國內外大學講授
基督教思想史及中西哲學。
19811983年任多倫多大學訪問教授。1984年受聘為魯汶
大學客座教授。應邀講學於夏威夷大學、愛丁堡大學、巴塞爾大學等學府。主要
著作有《西方文化與中世紀神哲學思想》、《榮木譚》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herry2000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哲學曆史,有時間再看看其他的。
河裏的石頭1 回複 悄悄話 學理工科的中國人真有必要深入了解西方的中世紀曆史嗎?西方的理工科學子都很了解中國的曆史(甚至亞洲的曆史)嗎? 可能還不如我們。 但好像這並沒有妨礙他們獲得在科技上獲得的成就吧?別誤解我的意思, 有時間了解些應該不是壞事, 隻是沒有覺得是必要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