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哥的文化廣場

山哥的見聞和人生感悟,與華語世界的朋友們分享
個人資料
山哥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那些出自佛教的有趣成語

(2009-11-27 16:05:23) 下一個
儒佛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道是本土文化,佛是印度文化與中國
文化的融合,在融合的過程中,自然要對中國的語言和語匯產生深遠的
影響。
佛教本屬於完全不同的語言文化係統,曆經兩千年漫長歲月,深深地滲
透到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麵,與中國傳統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展成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曆史、語言、文
學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充分體現了漢
語的博大精深。山哥在自幼學習漢語言文學的時候,十分鍾愛漢語成語。
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佛教對漢語成語的形成和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雖然我們張嘴說出的可能就是一個出自佛教的成語。

下麵我要列舉一係列常用成語,不知你是否注意過它們的佛學淵源。

無事不登三寶殿。三寶殿就是指代表佛法僧三寶的寺院殿堂,原意是說,
人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才想起到寺院去尋求幫助。後來比喻成登門求人
辦事。

不看僧麵看佛麵。僧、佛都在“三寶”之列,都是世人敬重的對象。意
思是務請高抬貴手,給予幫助或寬恕。

生老病死。最早由佛教提出,佛教認為這是人生所必須經曆的四種痛苦,
也稱為(果報)四相。在《法華經》中這樣說:“生老病死,四苦也。”
當釋迦牟尼佛還王子的時候,有一天他在王城四門分別見到分娩、老人、
病人、送葬的景象,因而決心放棄繼承王位,出家修道,以期超脫生老
病死之苦而達彼岸。在今天,生老病死被人們用來指:生育、養老、醫
療、殯葬等大事。

癡心妄想。癡是佛教所說的三毒之一,三毒是指貪嗔癡。癡是用來指人
的癡心:心思沉迷於某人或物。因為癡迷,所以有妄念、妄想產生。這
個妄就是指:荒唐,胡亂,不切實際。指一心想著根本無法實現的事。
因為有癡心和妄念,所以眾生有痛苦產生。


醍醐灌頂。“醍醐”是從牛乳中提煉出來的精華,比喻最高的佛法。
“灌頂”是佛教密宗的一種儀式。多比喻智慧,使人徹底醒悟。

不即不離。出自《圓覺經》:“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
是佛。”真相與妄相有區別,即不即,但妄相乃真相顯現,即不離。
後泛指若合若分,即不接近也不疏遠,引文即是此意。

一塵不染。指佛教徒在修行時能擯除一切雜念。後來多用來形容環境
環境非常清潔。現在也比喻人品純潔,絲毫沒有沾染壞習氣。

五體投地。是佛教敬拜的姿勢,指雙膝、雙肘和頭顱都著地。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都是勸人改邪歸正的
佛語。


天花亂墜。佛教神話傳說,梁武帝時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
天花紛紛撒了下來。現在用來比喻說話指過分誇張或不切實際。

善男信女。指在家修行的男女佛教信徒。從廣義說,泛指一切信奉
佛教的人們。如今也用來形容信仰某種宗教或崇信某個人物、某種
思想的男男女女。

現身說法。佛菩薩均有法身、報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
夠自在變現,度化眾生。化身能夠根據眾生的機緣,隨時隨地應現
於世,所謂“千百億化身”。佛菩薩出於大悲心,不住於涅盤寂靜
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眾生,稱為“現身說法”。後來,
人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和行為去勸說別人,也叫做“現身說法”。


大徹大悟。“悟”指“覺悟”,是佛教名詞,表示領悟了真理。
“悟”,是佛教的思想核心。佛經裏麵說:“佛者名覺。”“佛”,
是梵文Buddha的音譯“佛陀”之略,意譯為“覺悟者”,意思就是
“徹底覺悟了人生真諦的人”。

半路出家。“出家”,是梵文的意譯,又譯作“林居者”,是當時
“沙門係統”的一種傳統──離開家庭,剃去須發,到人跡罕至的
山林裏麵修行,這種傳統被釋迦牟尼沿襲,後來成為佛教徒最重要
的修行方法。佛教認為,世俗家庭隻能給人帶來煩惱,隻有離開家
庭淨心修行才能擺脫世俗的垢染和拖累。
       佛教說的“出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幼年就離開家庭,削發
受“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
大床、不著花□、不歌舞觀聽、不蓄金銀、不非時食),先在寺庵
裏麵做“沙彌”或“沙彌尼”,成年以後再受“具足戒”(內容全
麵的戒條),成為比丘、比丘尼,叫做“自幼出家”;一種是成年
以後才離開家庭,削發即受“具足戒”,叫做“半路出家”。釋迦
牟尼的兒子羅_羅,15歲時追隨父親出家,是第一個“自幼出家”
的佛教沙彌。

一動不如一靜。意為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
一事不如少一事。

平時不燒香,急來(臨時)抱佛腳。燒香禮佛是佛門的早晚常課,是
平時積德修行的具體表現之一。如果平時恣意妄為,一旦到生死關
頭或大難臨頭,匆忙求佛,自然難以解脫了。

當頭棒喝。 禪門認為佛法不可思議,開口即錯,用心即乖。為了
打破學人的迷執,不少禪師或用棒,或用喝,或者“棒喝交馳”,
作為一種特有的施教方式,以促人領悟佛理。

頭頭是道。本為佛家語,指道無所不在。後多形容說話做事很有條理。

打成一片。禪林用語。指融合一體。即去除一切之情量、計較,而
將千差萬別之事物融通一片,不再有你我、彼此、主客等之差別情想。

一知半解。教外別傳的禪宗主張超越經驗直接的體認,謂之“直指人
心,見性成佛”。禪宗反對一味地依文解義,反對執著於瑣碎的“知
解”,斥為“一知二解”。後人用“一知半解”謂所知甚少而理解膚淺。

單刀直入。禪林用語。提單刀而直入敵陣之意。指禪林師家指導學人,
不用智謀策略,舍除一切緩衝之言語,而直接論及問題之核心,以開
其心眼。

心心相印。心者,佛心;印者,印可、印定。謂不立文字,不依言語,
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以此佛的心直印於眾生之心,謂之以心
傳心,以心印心。意在開示迷途,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後多用以指
彼此思想感情完全投合。

冷暖自知。又作冷熱自知。水之冷與暖,唯有飲者自知,而無法說明。
以此而比喻悟之境界亦唯有悟者自身領受而無法告知他人。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佛教認為菩薩能解救苦難,可是泥塑的泥菩薩
在水中會被浸壞。喻指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救別人了。又作
“泥菩薩落水” 。
 
佛要金裝,人靠衣裝.是一種比興手法.佛有致高無上的地位,人人
尊敬他,但佛若不裝金,香火就要差得多,人沒有佛那樣的地位,若
穿得破爛,自然被人看不起,所以要注重穿著打扮。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是佛教基本思想之一
“因果報應”的體現。

原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曾經語重心長地說:“現在許多人雖然否
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張嘴說話其實就包含著佛教成
分。語言是一種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吧!我們日常流行的許多用語,
如世界、如實、實際、平等、現行、刹那、清規戒律、相對、絕對等
等都來自佛教語匯。如果真要徹底摒棄佛教文化的話,恐怕他們連話
都說不周全了。”
曾有學者統計,漢語中常用的來自佛教的成語有500-600個之多,這
是多麽有意思的語言現象。
諸位朋友,你們還懷疑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美麗風景 回複 悄悄話 看了覺得好, 支持下。
成語俗語太多了, 比如救人一命, 勝似七級浮屠。都是殊勝至理。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是佛教"最大"的成語,不可遺漏!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給很多美國的壞人/好戰者,最適用!!!

Chiyankun 回複 悄悄話 毫無疑問,佛教對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中國人必須信奉佛教的證據,也不能作為說明佛教正確的證據。正像一切文化都有其精華也有其糟粕,佛教文化也不例外。問題在於我們今天是吸收精華摒棄糟粕還是相反。 如果把佛教的說教當真沒有那個國家能夠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生存。
夾心 回複 悄悄話 竊以為佛教被中國傳統文化同化了.融入了中國文化.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你當年應該向李潔明傳佛法啊!
嗬嗬!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登錄後才可評論.